高中化学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学案
展开一、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
(2)氨的化学性质
(3)氨水
氨水呈弱碱性,且不稳定,加热时易分解成NH3,NH3·H2Oeq \(=====,\s\up7(△))NH3↑+H2O。
思考 (1)某同学做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时,打开弹簧夹后将胶头滴管内的水挤入烧瓶内,并未产生喷泉,试分析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
提示 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收集的NH3纯度较低;③烧瓶不干燥等。
(2)哪些气体与吸收剂也能形成喷泉实验?
提示
1.判断正误
(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
(2)1 ml·L-1的氨水中c(NH3·H2O)为1 ml·L-1( )
(3)氨水可以导电,所以NH3为电解质( )
(4)浓氨水与所有酸反应均有白烟产生( )
(5)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反应中只能升高而具有还原性( )
答案 (1)√ (2)× (3)× (4)× (5)√
2.(2023·山东济宁高一期末)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关于氨的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的小
B.与氯化氢反应产生白烟
C.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其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答案 C
解析 NH3与HCl反应可生成NH4Cl晶体,产生白烟,B正确;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是酸性气体,NH3是碱性气体,C错误;NH3的水溶液中NH3与H2O反应生成NH3·H2O,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正确。
3.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气体为氨,液体为水),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在圆底烧瓶中盛放不同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
请帮助分析实验后圆底烧瓶中所得溶液的浓度(假设是在标准状况下完成实验,且溶质不扩散)。
①若用HCl气体,则c(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用NO2气体,则c(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移去热毛巾
(2)①eq \f(1,22.4) ml·L-1 ②eq \f(1,22.4) ml·L-1
解析 (2)设圆底烧瓶的容积为V L,则圆底烧瓶内气体的物质的量都为eq \f(V,22.4) ml。①HCl气体形成喷泉后,溶液充满烧瓶,则溶液体积为V L,则c(HCl)=eq \f(\f(V,22.4) ml,V L)=eq \f(1,22.4) ml·L-1。②NO2气体形成喷泉后,溶质为HNO3,据化学方程式:
3NO2+H2O===2HNO3+NO,
eq \f(V,22.4) ml eq \f(2,3)×eq \f(V,22.4) ml
形成喷泉后溶液体积为eq \f(2,3)V L,
则c(HNO3)=eq \f(\f(2,3)×\f(V,22.4) ml,\f(2,3)V L)=eq \f(1,22.4) ml·L-1。
二、铵盐的性质、NHeq \\al(+,4)的检验
1.铵盐
铵盐在农业上常用作化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等,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会放出氨。
2.NHeq \\al(+,4)的检验
(1)实验探究
(2)铵盐(NHeq \\al(+,4))的检验流程
eq \x(铵盐NH\\al(+,4))eq \(――→,\s\up7(强碱),\s\d5(△))eq \x(无色气体NH3)eq \(―――――→,\s\up7(湿润的红色),\s\d5(石蕊试纸))eq \x(试纸变蓝)
特别提醒 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强碱后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则证明样品中含有NHeq \\al(+,4)。
1.判断正误
(1)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可作氮肥,贮存时要密封包装且放于阴凉处( )
(2)向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无NHeq \\al(+,4)( )
(3)NH4Cl受热易分解,所以可用加热的方法分离NH4Cl和NaCl( )
(4)NH4HCO3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eq \\al(+,4)+OH-eq \(=====,\s\up7(△))NH3↑+H2O( )
答案 (1)√ (2)× (3)√ (4)×
2.(2023·上海静安回民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
B.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
C.铵盐使用时应注意低温保存,深施盖土
D.铵盐多为白色晶体
答案 A
解析 如果铵盐为NH4NO3,NHeq \\al(+,4)中N的化合价为-3价,NOeq \\al(-,3)中N显+5价,故A错误。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
B.铵盐受热分解一定都会产生NH3
C.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eq \\al(+,4)+OH-eq \(=====,\s\up7(△))NH3↑+H2O
D.可以用NaOH溶液鉴别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种溶液
答案 C
2.(2023·河北沧州高一期末)关于下列实验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B.实验1,由喷泉现象可知氨气极易溶于水
C.实验1,喷泉结束后烧瓶溶液中的含氮微粒有NH3、NH3·H2O和NHeq \\al(+,4)
D.实验2,加热过程中酚酞被漂白而褪色
答案 D
解析 挤压胶头滴管并打开止水夹,可形成喷泉,由喷泉现象可知氨气极易溶于水,B正确;氨气与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发生电离,则烧瓶溶液中的含氮微粒有NH3、NH3·H2O和NHeq \\al(+,4),C正确;加热会降低气体的溶解度,且促进NH3·H2O分解释放出NH3,溶液的碱性减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褪色,D错误。
3.(2023·广东汕头高一期中)如图所示,干燥烧瓶内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头滴管,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CO2(饱和NaHCO3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中含酚酞)/红色喷泉
C.SO2(NaOH溶液)/无色喷泉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答案 A
解析 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且CO2在NaHCO3溶液中溶解度不大,不能形成喷泉,故A错误;氨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遇酚酞变红,可形成红色喷泉,故B正确;SO2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反应,可形成无色喷泉,故C正确;HCl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可形成白色喷泉,故D正确。
4.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示装置探究氨的性质。
(1)①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②中滴入浓盐酸,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灼热的铂丝伸入③锥形瓶中,可观察到铂丝保持红热,有红棕色气体及少量白烟生成。该过程会同时发生多个反应,写出NH3和O2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锥形瓶中出现白烟,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变蓝 NH3+H2ONH3·H2O
(2)产生白烟 NH3+HCl===NH4Cl
(3)4NH3+5O2eq \(=====,\s\up7(催化剂),\s\d5(△))4NO+6H2O NH4NO3
解析 (3)NH3和O2反应生成NO,NO和O2反应生成NO2,NO2又和H2O反应生成HNO3,HNO3遇到NH3生成NH4NO3小颗粒,故白烟成分为NH4NO3。
题组一 氨的性质
1.(2023·石家庄高一期末)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车雪橇中心的滑雪道是以液氨作为制冷剂,以下关于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H3的熔、沸点低,故常用液氨作制冷剂
B.利用NH3做喷泉实验,可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C.NH3中N元素显-3价,故NH3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
D.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产生白烟,说明氨水显碱性
答案 D
解析 NH3的熔、沸点低,氨气在加压时易液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工业上可使用液氨作制冷剂,A正确;氨气极易溶于水,能够使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气压差,所以可用于做喷泉实验,B正确;NH3中N元素为-3价,可以升高,故NH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以做还原剂,可被氧化,C正确;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产生白烟,是氨气的性质,不能说明氨水显碱性,D错误。
2.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气是一种弱碱
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
C.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除水外)
D.1 ml·L-1的氨水指在1 L溶液中含NH3、NH3·H2O、NHeq \\al(+,4)物质的量之和为1 ml
答案 D
解析 溶于水的氨气大部分与水反应生成NH3·H2O,所以除水外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NH3·H2O是一种弱碱,在水中发生部分电离使溶液呈碱性;氨水中共含有六种粒子,分别是H2O、NH3、NH3·H2O、NHeq \\al(+,4)、OH-和少量的H+,是一种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
3.已知氨不溶于有机物(如CCl4,且与水不互溶)。下列关于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B.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氨可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蓝
C.氨本身没有毒,故发生液氨大量泄漏时,人们也不必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D.吸收NH3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防止倒吸
答案 D
解析 氨属于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干燥;湿润的酚酞试纸遇NH3会变红;虽然氨并不能称为有毒气体,但由于氨的溶解度极高,且极易挥发,所以常被吸附在皮肤黏膜和眼黏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故发生液氨大量泄漏时,人们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A、B、C项错误;四氯化碳是一种油状液体,氨不溶解于其中,这样就防止了倒吸,D项正确。
4.(2023·郑州高一期末)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和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
答案 D
解析 Cl2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不大,因此不能形成压强差,所以不能形成喷泉,A项错误;NO不溶于稀硫酸中,所以不能形成喷泉,B项错误;CO2与饱和NaHCO3溶液不反应,也不溶解,因此不能形成喷泉,C项错误;NH3与稀盐酸会发生反应生成NH4Cl,且氨也极易溶于水,能形成压强差,可以形成喷泉,D项正确。
5.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答案 A
解析 因浓硫酸不挥发,与NH3反应看不到白烟,并非不反应,B项错误;氯化物溶液也可能是MgCl2溶液,C项错误;NH3本身不能电离出OH-,因此NH3不是碱,NH3·H2O才是碱,D项错误。
题组二 铵盐的性质、NHeq \\al(+,4)的检验
6.(2023·长沙高一质检)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
A.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溶液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
答案 B
解析 铵盐加水仅溶解,不产生任何物质,无法通过试纸检验,A不符合题意;铵盐加碱再加热产生了NH3,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遇NH3变蓝,该方法可检验铵盐,B项符合题意;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产生的碱性物质也能使酚酞变红,该方法无法检验铵盐,C项不符合题意;铵盐加入碱加热产生的NH3遇挥发性的酸有白烟,但遇浓硫酸没有现象,D项不符合题意。
7.下列化合物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 )
①NaHCO3 ②NaHSO4 ③(NH4)2CO3 ④NaNO3 ⑤NH4HCO3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②③ D.①③⑤
答案 D
解析 碳酸氢钠既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①正确;硫酸氢钠只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②错误;碳酸铵、碳酸氢铵既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或放出氨,故③、⑤正确;硝酸钠与硫酸、氢氧化钠都不反应,故④错误。
8.能把Na2SO4溶液、NH4NO3溶液、KCl溶液、(NH4)2SO4溶液这四种无色溶液区分开的一种试剂是(必要时可加热)( )
A.Ba(OH)2溶液 B.NaOH溶液
C.NaCl溶液 D.Ba(NO3)2溶液
答案 A
解析 Na2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NH4NO3溶液、(NH4)2SO4溶液分别与Ba(OH)2溶液混合加热,前者有氨放出,后者既有氨放出,又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可鉴别出Na2SO4溶液、NH4NO3溶液和(NH4)2SO4溶液,则剩余的一种为KCl溶液,A项正确。
9.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氨:NHeq \\al(+,4)+OH-eq \(=====,\s\up7(△))NH3↑+H2O
B.NH4HCO3加热分解:NHeq \\al(+,4)+HCOeq \\al(-,3)eq \(=====,\s\up7(△))NH3↑+CO2↑+H2O
C.氨与水反应:NH3+H2ONH3·H2O
D.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2++2NH3·H2O===2NHeq \\al(+,4)+Fe(OH)2↓
答案 C
解析 A项,该反应属于固体间的加热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B项,NH4HCO3加热分解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D项,向氨水中滴加FeCl3溶液应生成Fe(OH)3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eq \\al(+,4)。
10.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NH3与Cl2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常温常压下,将氨收集在薄膜保鲜袋(无弹性)中,氯气收集在反应管中,关闭K,按图连接好装置;将氨压入反应管,充分反应后打开K,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开始后,保鲜袋逐渐被吸入反应管
B.反应过程中,反应管中产生白烟
C.打开K后,水会倒吸入反应管
D.上述反应原理可用于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漏
答案 C
解析 NH3与Cl2混合后发生反应:8NH3+3Cl2===6NH4Cl+N2,40 mL NH3与15 mL Cl2刚好完全反应,此时气体由55 mL变为5 mL,反应管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必然导致保鲜袋逐渐被吸入反应管,最终使反应管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故打开K后,水不会倒吸入反应管。
11.利用某分子筛作催化剂,NH3可脱除废气中的NO和NO2,生成两种无毒物质,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NO2、NHeq \\al(+,4)之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上述历程的总反应为2NH3+NO+NO2eq \(=====,\s\up7(催化剂))2N2+3H2O
C.X是HNO2,是还原产物
D.[(NH4)(HNO2)]+是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
答案 B
解析 反应过程中NO2、NHeq \\al(+,4)之间发生反应生成[(NH4)2(NO2)]2+,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图示生成X的反应为[(NH4)2(NO2)]2++NO===[(NH4)(HNO2)]++X+H+,根据原子守恒判断X为N2和H2O,故C错误;由反应历程图可知,氨、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是反应物,氮气与水是生成物,所以总反应为2NH3+NO+NO2eq \(=====,\s\up7(催化剂))2N2+3H2O,故B正确;[(NH4)(HNO2)]+为反应的中间产物,不是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故D错误。
12.Ca3N2是一种极易潮解的试剂。某小组利用氨与钙反应制备氮化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D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B.C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3Ca+2NH3eq \(=====,\s\up7(△))Ca3N2+3H2
C.实验过程中,先启动A处反应,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
D.从产品纯度考虑,C、D装置之间应该增加E装置
答案 D
解析 装置D中球形干燥管连接导管,末端插入稀硫酸中,可防止倒吸,A正确;硬质玻璃管中干燥的NH3与Ca反应生成Ca3N2和H2,B正确;实验时,先滴入浓氨水制取NH3,利用生成的NH3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再点燃C处酒精灯加热,C正确;C和D之间要增加干燥装置,应使用无水CaCl2,D错误。
13.NH3与NO2是常见的氮的化合物,研究它们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
(1)热电厂通常用NH3消除燃煤烟气中的N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气与氯化氢气体混合的现象及该反应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少量氨与过量氯气混合,则生成一种酸性气体和另一种化合物A,A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试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A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反应,可产生用于饮用水消毒的物质和氨。试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8NH3+6NO2===7N2+12H2O
(2)产生白烟,检验氨气和氯化氢是否泄漏
(3) NCl3+3H2O===NH3+3HClO
14.(1)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
①盛放氨水的实验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在加热条件下,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时发现:如果缺少乙处的干燥管,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烧瓶,则烧瓶中先产生白雾,随即产生白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烧杯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过量的氧气与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生成氮气和水:
①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锥形瓶 4NH3+5O2eq \(=====,\s\up7(催化剂),\s\d5(△))4NO+6H2O ②一氧化氮、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吸收氨气生成硝酸铵 ③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2)①先通氧气,后通氨气 若先通氨气,氨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逸出造成环境污染
②4NH3+3O2eq \(=====,\s\up7(点燃))2N2+6H2O
解析 (1)①盛放氨水的实验仪器为锥形瓶,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为4NH3+5O2eq \(=====,\s\up7(催化剂),\s\d5(△))4NO+6H2O。②一氧化氮、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4NO+3O2+2H2O===4HNO3,硝酸吸收氨气生成硝酸铵:NH3+ HNO3===NH4NO3,所以如果缺少乙处的干燥管,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烧瓶,烧瓶中先产生白雾,随即产生白烟。③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氨气等气体,直接排放会引起空气污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15.人类的农业生产离不开氮肥,几乎所有的氮肥都以氨为原料生产,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氨的相关性质。
已知:①装置A用于制备NH3;
②参阅资料:Cu、Cu2O均为红色固体,其中Cu2O能溶于氨水,生成无色溶液,在空气中立即被氧化成蓝色[Cu(NH3)2]2+,而Cu不与氨水反应。
(1)装置D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该实验装置不严谨,应在装置D后再连接一个装有CaCl2固体的球形干燥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先点燃装置________(填“A”或“C”)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另一装置的酒精灯。实验结束发现:C中粉末完全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还产生一种单质气体。为进一步确定红色固体物质,乙同学提出假设:①红色固体为Cu单质;②红色固体为Cu2O;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操作:取反应后的红色固体物质于洁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氨水并充分振荡,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固体有剩余。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假设,取CuO固体4.00 g重复上述加热实验,反应后装置C中得红色固体3.52 g。请结合上述信息,写出NH3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如图若将生成的NH3与SO2同时通入B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向a处通入________(填字母),在E中也能产生白色沉淀,其白色沉淀为________。
A.CO2 B.N2 C.Cl2
答案 (1)检验是否有水生成 (2)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D干扰实验 (3)A 红色固体为Cu和Cu2O 5CuO+2NH3eq \(=====,\s\up7(△))2Cu2O+Cu+N2+3H2O (4)2NH3+SO2+BaCl2+H2O===2NH4Cl+BaSO3↓ C BaSO4
解析 (3)加热时,先点燃装置A处的酒精灯,使生成的氨气充满装置C的硬质玻璃管,再点燃装置C的酒精灯,根据提出假设的逻辑关系,假设③:红色固体为Cu和Cu2O。取反应后的红色固体物质于洁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氨水并充分振荡,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固体有剩余,说明产物有Cu2O、Cu,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产生,还产生一种单质气体,依据原子守恒,该气体为氮气,即氨气还原CuO生成H2O、Cu2O、Cu和N2,取CuO固体4.00 g即eq \f(4.00 g,80 g·ml-1)=0.05 ml,重复上述加热实验,反应后装置C中得红色固体3.52 g,减少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为eq \f(4.00 g-3.52 g,16 g·ml-1)=0.03 ml,依据反应前后O原子守恒,生成的Cu2O的物质的量为0.02 ml,化学方程式为5CuO+2NH3eq \(=====,\s\up7(△))2Cu2O+Cu+N2+3H2O。(4)氯气能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状态
气味
密度
水溶性
沸点
无色气体
有刺激性气味
比空气小
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1∶700)
较低,易液化,作制冷剂
实验装置
操作及现象
结论
①打开弹簧夹,并挤压胶头滴管
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
氨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氨水)呈碱性
将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
氨与氯化氢均易挥发,反应生成白色晶体
气体
HCl
NH3
CO2、Cl2、SO2、H2S、NO2
NO2与O2
吸收剂
水或NaOH溶液
水或盐酸
NaOH溶液
水
实验操作
三支试管中分别盛有少量NH4Cl溶液、NH4NO3溶液和(NH4)2SO4溶液
实验现象
三支试管中均有无色气体放出,均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实验原理
离子方程式:NHeq \\al(+,4)+OH-eq \(=====,\s\up7(△))NH3↑+H2O
应用
检验NHeq \\al(+,4)的存在和制取氨
选项
气体
溶液
A
Cl2
饱和氯化钠溶液
B
NO
稀H2SO4
C
CO2
饱和NaHCO3溶液
D
NH3
稀盐酸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
D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是一种可溶性碱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精品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hx/tb_c4000034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精品学案设计</a>,文件包含人教版1019高中化学必修2同步讲义第05讲氨和铵盐教师版docx、人教版1019高中化学必修2同步讲义第05讲氨和铵盐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共8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铵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