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文言文阅读 (28分)
    (一) (10分)
    1. 默写
    (1)终日不成章,________。(《迢迢牵牛星》)
    (2)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十五夜望月》)
    (3)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寒食》)
    (4)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5)《马诗》中暗示诗人自己渴望得到重用,一展所长,建功立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泣涕零如雨 ②. 中庭地白树栖鸦 ③. 寒食东风御柳斜 ④. 粉骨碎身浑不怕 ⑤. 何当金络脑 ⑥. 快走踏清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泣、涕、零、庭、鸦、御、络。
    (二) (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_____(人名)。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
    B.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是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C. “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
    D. 本诗借物抒情,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答案】2. ①. 清 ②. 郑燮 3. D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文学常识识记。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
    D.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因此是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不是“借物抒情”,故选D。
    (三) (14分)
    阅读下文, 完成小题
    【甲】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
    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②,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①讴:唱歌。② 郊衢:郊外的大道旁
    4. 【甲】文选自《______》,这是一部______(学派)经典著作。
    5. 按要求完成下表
    6. 下列对【甲】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是一篇以事说理文。
    B. 弈秋是本文故事的主人公。
    C. 作者赞同前一个人的做法。
    D. 本文言简义丰,事中见智
    7. 【甲】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_________的道理。【乙】文则通过“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表现秦青________,薛谭“乃谢求反”,说明他_______________。
    【答案】4. ①. 孟子 ②. 儒家
    5. ①. 弗:不如。 ②. 止:制止。 ③. 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④.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至死也不敢再说要回去。 6. B
    7. ①. 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 ②. 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③. 歌词记忆高超 ④. 知错就改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5题详解】
    (1)(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难道是因为他智力比别人差吗?弗:不如。
    ②句意为:秦青没有劝阻他。止:制止。
    (3)(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①句重点词语: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地人在一起学习。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弗:不如。矣:了。
    ②句重点词语:乃:于是。谢:道歉。求反,想要回来继续学习。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在这篇短文中,弈秋虽然被描述为“通国之善弈者也”,即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但他的角色主要是作为教育者的身份出现,用来教授两个人下棋。文章真正的主人公是那两个学弈的人,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主题: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因此,弈秋并不是本文故事的主人公;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第一、二空,甲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第三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意思是秦青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表现出秦青歌唱技艺的高超。
    第四空,结合“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可知,当薛谭发现秦青的技艺高超,自己还没有完全学会、学好后,立马认错,想要回来继续学习,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甲】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乙】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已经学完了,于是就告辞回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至死也不敢再说要回去。
    二、现代文阅读 (25分)
    (一) (13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匆匆
    朱自清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④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pái huái 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⑤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8. 将文中第④段的拼音写成汉字: pái huái ( )
    9. 第④段中的“赤裸裸地回去”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
    10. 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作者按照_______顺序,详细描写了一天之中______________。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一句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时间流逝的句子。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下列对第②段画“ ”的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八千多个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
    B. “溜”字生动地写出了日子消逝之快,表现出作者的焦虑、烦躁。
    C. 这句话写出时间的消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的。
    D. “头涔涔、泪潸潸”表现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12. 文章结尾处作者再次发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有何作用?
    【答案】8. 徘徊 9. 作者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或成就地离开这个世界。
    10. ①. 时间 ②. 时间的流逝 ③. 读书 ④. 日子从书页间悄悄滑过;漫步的时候,日子从脚步声中轻轻溜走。我意识到它正在无声无息中消逝,想要抓住,它又从指尖悄悄滑落;夜幕降临时,我靠在窗前,它便轻盈地从我身边掠过,从我视线中消失了。 11. B
    12. 文章结尾处作者再次发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不仅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主题更加深刻,还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引发读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入思考。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徘徊:pái huái,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pái huái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的内容可知,第④段中的“赤裸裸地回去”在文中指的是作者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或成就地离开这个世界。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伤,他感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留下任何值得回忆或纪念的东西,就像他刚出生时那样一无所有。作者用“赤裸裸”这个形容词来形容这种状态,更加生动地表达了他的内心感受。同时,这句话也隐含了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他希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不白白走这一遭,而是能够在生命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仿写句子。
    第一,二空,结合“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的内容,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描写了一天之中时间的流逝和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受。通过洗手、吃饭、默默思考等日常生活的场景,作者展示了时间如何在不经意间从我们身边溜走,无法挽回。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深深无奈和感慨,他伸出手遮挽,试图挽留时间,但时间依然伶伶俐俐地从他手边、身上跨过,最终从脚边飞去。这种形象的描写,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作者对生命的珍视。
    第三、四空,仿照示例句式,写一句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时间流逝的句子即可。示例:画画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悄然溜走;观景的时候,日子从眼前美景中慢慢融化。我察觉到它正在渐行渐远,想要挽留,它又从画笔间偷偷逃去;傍晚来临,我坐在阳台上,它便无声无息地从我身边飘过,从我指缝间流走了。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B.有误,在这句话中,“溜”字确实生动地写出了日子消逝之快,但它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而非焦虑、烦躁的情绪;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句段作用。《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文章结尾处作者再次发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一感叹与文章开头相呼应,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使得文章在结构上更加完整。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读者形成对文章整体框架的清晰认识,还使得作者的思考与感慨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和升华。
    其次,这一感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作者通过反复强调时间的流逝和无法挽回,引发读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这种对时间的珍视和感慨,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反思,也是对整个人类生命历程的共鸣。最后,这一感叹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溢于言表,通过这一感叹,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时间的珍视和对生命的热爱。
    (二)(12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报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抢救无效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13. 第⑤段画线句“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报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中的错字____应该为_____。
    14. 阅读③——⑤段,将下方李忠义的资料卡补充完整。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写“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
    B. 第⑤段写“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说明他不是一个地位卑微的人。
    C. 第⑧段中的“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既是对文章开头的照应,也是对李忠义美好品质的肯定与赞美。
    D. 文章中有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使文章表达的情感更具感染力。
    16. 联系全文,结合具体语境,任选一句说说你对下列句中“笨拙”一词的理解。
    (1)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2)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
    17. 有同学读了本文后深受感动,但他认为写到第⑨段就可以结束,没有必要写第⑩段。请你代作者向这位同学解释写第⑩段的原因。
    【答案】13. ①. 报 ②. 抱
    14. ①. 坚持出黑板报 ②. 背着生病工友去医院并陪护 ③. 在风中拉好银幕 15. B
    16. (1)写出了他文化水平不高,字也写得不美观,突出了他为工友们服务的热情。
    (2)写出了他爬上柱顶拉银幕时的吃力和艰难,表现了他不辞辛苦、无私地为大家服务的优秀品质。
    17. 结尾段“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照应了文章的标题,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这句话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强调了每个人,无论其身份、地位如何,都是社会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这句话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李忠义这类普通劳动者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价值的深思。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报怨——抱怨,指心中怀有不满,责怪别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段内容概括。
    第一空,从③段的“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可概括出,坚持出黑板报;
    第二空,从④段的“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 可概括出,背着生病工友去医院并陪护;
    第三空,从⑤段的“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可概括出,在风中拉好银幕;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原文第⑤段中的“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并非意味着他不是一个地位卑微的人,而是强调他面对生活的艰难和命运的不公,不低头、不抱怨,积极面对生活。李忠义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但他的行为和态度显示出他的尊严和坚韧。他的地位可能卑微,但他的精神并不卑微;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笨拙:①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动作难看的。②不精湛。
    (1)句中的“笨拙”意思为“不精湛的”,指李忠义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字写得不够美观,突出了他为工友们服务的热情。
    (2)句中的“笨拙”意思为“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写出了李忠义爬上柱顶拉银幕时的吃力和艰难,呼应了前文第②段的“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由此表现了李忠义不辞辛苦地为大家服务的优秀品质。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句段作用。本文主要讲述了工人李忠义虽然生活艰难、身份卑微,但他却积极面对生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热心帮助他人,最终在一次夜班后遭遇意外不幸去世。工友们对他的离世深感悲痛,认为他虽然平凡却是一位好人,是大家心中的一座山、一条河。文章通过李忠义的故事,表达了对普通劳动者的赞美和敬仰,强调了每个人在社会大家庭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第⑧段的“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可知,因此“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中的“星星”是比喻像李忠义一样平凡的人,“没有多余的”,每个人都是这世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存在;结合第⑨段“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分析,可知是指一个人不管多平凡,但在社会大家庭中,只要他认真地工作生活,就会有自己的存在价值。
    第⑩段写“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在全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首先,它照应了文章的标题,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其次,这句话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强调了每个人,无论其身份、地位如何,都是社会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最后,这句话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李忠义这类普通劳动者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价值的深思。因此,第⑩段的存在是必要的,它使文章在情感表达和思想深度上都得到了提升。
    三、综合运用(7分)
    我得做一个筛子筛面粉,把面粉和秕糠分开。没有筛子,就无法做面包。做筛子想想也把我难倒了。我没有任何材料可以用来做筛子,也就是那种有很细很细网眼的薄薄的布可以把面粉筛出来。这使我停工好几个月,不知怎么办才好。除了一些破布碎片外,我连一块亚麻布也没有。虽然我有山羊毛,但我根本不知道怎样纺织,即使知道,这里也没有纺织工具。后来,我忽然想起一个补救办法,也是当时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在从船上搬下来的那些水手衣服里,有几块棉布和薄纱围巾。我拿了几块出来做成三个小筛子,总算能凑合着用,这样应付了好几年。
    18. 上文选自《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
    19. 鲁滨逊会按照簿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如实记录自己所遇到的舒心事和所经受的痛苦。例如:
    坏事:我被抛弃在一座可怕的荒岛上,没有丝毫得救的希望。
    好事:但是我还活着,没有我的伙伴们一样被淹死。
    请按这样的方式,记录选文的内容(每个答案不超过25字)。
    坏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根据选文内容,你觉得鲁滨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18. ①. 鲁滨逊漂流记 ②. 英 ③. 丹尼尔·笛福
    19. ①. 坏事:没有筛子导致无法分离面粉和秕糠,停工数月。 ②. 好事:想出用棉布和薄纱围巾制作筛子的方法,解决了问题。
    20. 充满智慧、善于变通和坚韧不拔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文学常识。
    根据“我得做一个筛子筛面粉,把面粉和秕糠分开”“那就是在从船上搬下来的那些水手衣服里有几块棉布和薄纱围巾。我拿了几块出来做成三个小筛子,总算能凑合着用,这样应付了好几年”可知,叙述的是鲁滨逊在荒岛上做筛子,选自《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第一空,坏事:结合“我得做一个筛子筛面粉,把面粉和秕糠分开。没有筛子,就无法做面包。做筛子想想也把我难倒了。我没有任何材料可以用来做筛子,也就是那种有很细很细网眼的薄薄的布可以把面粉筛出来。这使我停工好几个月,不知怎么办才好”可概括为:没有筛子导致无法分离面粉和秕糠,停工数月。
    第二空,好事:结合“后来,我忽然想起一个补救办法,也是当时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在从船上搬下来的那些水手衣服里,有几块棉布和薄纱围巾。我拿了几块出来做成三个小筛子,总算能凑合着用,这样应付了好几年”可概括为:想出用棉布和薄纱围巾制作筛子的方法,解决了问题。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选文内容可知,他在面对没有筛子无法分离面粉和秕糠的困境时,没有放弃或沮丧,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尽管他没有现成的材料,但他巧妙地利用手头的资源,如棉布和薄纱围巾,制作出了筛子,解决了问题。这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变通能力。同时,他停工数月也没有放弃,最终成功应对了困境,这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作文(40分)
    21. 请以“遇见你,真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得抄袭阅读文章。
    【答案】例文:
    遇见你,真好
    遇见,是美丽的邂逅,是华美的诗篇,一生中有多少遇见可以细细追忆呢?每一次遇见都是一次无与伦比的经历。
    那是一个极寻常的下午,永中的学子们陆续离开校园。雨过天晴的湛蓝天空倒映在小水洼里,一切都是那么惬意。爸爸和妹妹一起来接我,路过逗园时,我笑着说:“老爸,今天的作业少,去逗园里走走吧。开学这么久我都没去过呢,正好佳莉也在,一起去吧。”得到了默许之后,我牵着妹妹的手行走在草丛中,感受着难得的悠闲。
    突然,在灌木丛中我发现了一丝异样,似是有什么东西在动,继而那里竖起了一根毛茸茸的小尾巴,像一面小旗。于是我跑过去抱起了你——一只小狗,有着黑得发亮的珠宝般的眼睛,耳朵是垂着的,馄饨皮一般耷拉在两边。面部的两块黑斑十分的对称,正好罩在眼睛上,盖住了脸庞,像戴着眼镜的学者,又像戴了面罩的武士,使人觉得没有这两块黑斑反而不好看了呢。我和你的遇见,就是在那个时候发生的,像铭文一样刻进我的记忆之中。后来这只小狗就一直跟着我们不愿离开,甚至执拗地坐在车轮前边。
    当时,你用那充满灵气的、会说话的眼睛望着爸爸。我深深的记得,你的眼中,有一种凄伤。终于,爸爸揪住你的后颈,把你拎起来放到了车上。从此,花豹就闯进了我的生活,仿佛命里注定。你知道吗?“花豹”这个名字是爷爷起的,希望你能像前辈来福一样担起看家的责任,所以你得了这么个威武的名字。但是这名字与你一点都不相称。你眯缝着小眼睛,吐着舌头,慵懒闲散的趴在地上的样子,有些呆萌。我给你起了一个昵称:小花,因为这个名字才比较适合你吧。
    花豹你在晒太阳时,我也搬出折椅和茶几来到走廊上,看着你和来福“斗殴”,看着你安睡。你是否知道?你可爱的睡相,胖胖的身躯,逗你时可爱的憨态,会给我多大的慰藉,不用言语就可以让我有了精神。你是我永远的朋友。遇见你真好!
    在每一个闲适的午后,我对自己说,也是对你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以“遇见你,真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首先要确定题目中的“你”,这个“你”可以是具体的人,例如父母、朋友、师长、可敬佩的人、令自己感动的人等;也可以是书中的、历史上的某个人物,如李白、苏轼、天祥、鲁智深等;“遇见”指两者的相逢,接触。但从题目所给的材料看,这里的“遇见”,并不是指一般的接触,而是指能使人心灵受到感染、震动,使自己产生不断前进动力的接触。“真好”则是因为“遇见你”所形成的内心的喜悦、感激、感动、快乐等情绪。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求写成记叙文。
    选材构思:应先根据对题意的理解明确“你”的具体所指,如“你”是李白、“你”是班主任老师、“你”是同桌、“你”是蜘蛛等,然后思考“遇见你”为什么是“真好”。这也是文章的写作重点和中心。如:自己因作文比赛荣获一等奖而得意忘形,是朋友让我明白“胜不骄”的道理,遇见挚友,真好;老师总是在课下辅导基础较差的我,我在期中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我知道这都来自于老师的辛勤耕耘,遇见老师,真好;等等。开篇直接叙事,可运用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运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文字,再现事件发生时的场景,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叙事过程中应该体现我们感受到“真好”的原因,结尾点明遇见的谁让自己收获很多,表达自己的感激,体现自身的成长来深化主题。

    【甲】文
    【乙】文
    解释加点的词语
    (1)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
    (2)秦青弗止____
    翻译句子
    (3) 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________
    (4)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_________
    姓名
    李忠义
    职业
    普通工人
    生平事迹
    (1) 他在工地立起黑板,_________。
    (2)工友半夜发烧, ______________ 。
    (3)风把银幕掀落, 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4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