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说明:
    1.本试卷共6页,计21大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3)(4)题、第2题、第14题,共4小题)。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姓名、班级等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所有试题都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在试卷或者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28分)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他从唐诗下手,且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闻先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瑕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杂乱无章。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1)给加点字注音。
    锲而不舍( )
    (2)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文本,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解说: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解说:以上三个加点词的词性依次为代词、副词、连词。
    C. 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解说:这个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4)选文中画横线的短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不窥园B. 兀兀穷年C. 心不在焉D. 杂乱无章
    2.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孤”是古代读书人的自称,“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
    B. 《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别具一格回忆文章。作者萧红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C. 《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冼星海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经由光未然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D. 李森祥的散文《台阶》用第一人称叙述了父亲与台阶的故事。对父亲来说,台阶既是他的物质期待,更是他的精神追求。当父亲用汗水和辛劳终于砌成了向往已久的台阶后,他却又处处感到“不自在”,感到空虚和寂寞。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面貌寄予希望。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6)《木兰诗》中运用对偶来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岑参在《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4.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以,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学校正组织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爱国对联·我来拟】下列文字出自于活动现场主持人的发言稿。请你根据画线句的内容,参照下联,补写出上联,使之对仗工整。
    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中华大地上,翠绿的柏树,苍劲的松枝,数千年来把祖国装点得一派秀丽;清晨朝霞弥漫,黄昏夕阳照耀,把万里江山染成了绚烂的红色。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晨霞夕照,染就江山万里红
    (2)【爱国诗文·我来诵】各班级组织爱国诗文朗诵,怡宝在朗诵《黄河颂》“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几句时,对最后两句的语气、语调、重音处理把握不准,请你帮他指出处理方法,并说说这样朗诵的原因。
    (3)【爱国情怀·我来说】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开展红色研学之旅,寻访曹甸“苏中公学”,怡宝的妈妈却不支持,如果你是怡宝,该怎样劝说妈妈?
    怡宝妈妈:学生应该以学习为重,跑出去寻访,除了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外,能有什么收获呢?
    怡宝:
    二、阅读理解(59分)
    (一)名著阅读(12分)
    5. “高光时刻”是一个网络流行语,源于英文单词highlight,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处于巅峰状态的那一瞬间,或者一个人最精彩、最值得骄傲的时刻。《骆驼祥子》一书中,祥子也曾有过高光时刻,请你根据如下要求,为同学们介绍祥子曾经的高光时刻。
    要求:点明具体“时刻”,叙述相关内容,概括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
    6.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其作用却不可忽视。他们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对比、衬托其他人物形象,或直接、间接地表现小说的主题……《骆驼祥子》中的老马就是这样一个不可或缺的次要人物。请你结合相关情节,谈谈老马在小说中的独特作用。
    7. 《骆驼祥子》一书在篇末写道:“他为自己努力,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他等着吸那最后的一口气,他是个还有口气的死鬼,个人主义是他的灵魂。”请你结合作品中的内容,对此加以评论。
    (二)诗歌阅读(6分)
    过山农家
    顾况①
    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顾况(727-815),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8. 三、四中写了山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劳动场面,由第四句诗可知本诗描述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_。
    9. 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怡宝同学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③,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④。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选自《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正:订正。④诸经注疏:各种儒家经典著作及注释。
    10.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手不释书( ) (2)必无所疑乃已( )
    (3)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 (4)莫与抗衡与( )
    11. 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
    12. 翻译下列各句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3)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13. 文章最后说,亭林先生的学问到达了博大精深、无人抗衡的程度。请你根据选文,概括其原因。
    (四)实用类阅读(9分)
    【材料一】
    ①人脑具有多个功能不同的记忆系统,主要可分为两大类: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能将新的信息以一种活动的、有意识的状态存留在脑海里达数秒钟。该记忆可信度很高,但容量有限。大多数人的短期记忆只能容下5至9个对象,例如记忆一组电话号码。
    ②长期记忆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长期记忆功能各异,而且各个功能区位于大脑的不同部位。长期记忆主要有两大类,即陈述记忆和程序记忆。前者让人知道原先记忆的事实,后者让人掌握曾经学习过的技能。
    ③陈述记忆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语义记忆。语义记忆好比一个巨大的仓库,它可储存词汇、物体、概念、地方、人员等。人创造语言和理解语言等能力的具备主要依靠语义记忆。语义痴呆症就是因为语义记忆发生混乱造成的。不过,语义痴呆症患者可能会把鼠叫做狗,但是不太可能把鼠称作汽车或移动电话。这种现象表明,有生命之物和无生命之物的形象储存在人的不同记忆中。
    ④程序记忆可以将人的生活经历有意识地再现于脑海,而且可以贯穿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如小时候学会骑自行车,即使有很长一段时间不骑车,一旦再开始骑车时,是不会有太大困难的。这里用到的就是程序记忆。
    【材料二】
    不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单靠反复背诵达到记忆,这叫机械记忆。与机械记忆相对的是意义识记,意义识记是在理解学习材料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的先决条件是理解,如理解一个词的含义、明确一个科学概念、弄懂公式的由来和推导、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段意等,都属于理解。无论是在保持时间上,还是记忆的牢固性和速度方面,意义识记都优于机械记忆。
    【材料三】
    怡宝同学和艾扬同学背诵《木兰诗》
    14.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期记忆能将新的信息以一种活动的、有意识的状态存留在脑海里达数秒钟,可信度很高,但容量有限,都只能容下5至9个对象,例如记忆一组电话号码。
    B. 长期记忆主要分为程序记忆和陈述记忆。前者让人知道原先记忆事实,后者让人掌握曾经学习过的技能。
    C. 理解的范围很广,如理解一个词的含义、明确一个科学概念、记住一个朋友的名字、弄懂公式的由来和推导、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段意等,都属于理解。
    D. 人创造语言和理解语言等能力的具备主要依靠语义记忆,它好比一个可储存词汇、物体、概念、地方、人员等的巨大的仓库。
    15. 【材料一】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6. 老师布置七年级同学背诵《木兰诗》,检查结果显示,艾扬同学的背诵效果明显比怡宝同学好。怡宝有点灰心,他觉得自己背诵很努力了,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跟怡宝好好解释一下具体原因。
    (五)文学类阅读(17分)
    传灯
    曹文军
    ①裴先生救我的时候,已经五十多了,膝下似无儿女,常年穿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冬天裹条黑色的围巾。苍白的脸上架了一副黑框眼镜,不怎么爱笑,颇有些落拓书生的样子。
    ②裴先生早年毕业于名校,教两个班的语文,最喜欢两个大文人:苏东坡和鲁迅。上课时,讲着讲着,就讲到东坡居士和迅哥儿那里去了。久而久之,我也爱看鲁迅,半懂不懂地读《呐喊》《彷徨》。
    ③裴先生是不反对读课外书的。他订阅的《人民文学》杂志,常常在班上传阅,而且允许我们到他宿舍借书看,我记得借过《三侠五义》《包法利夫人》和《唐璜》。这让我对他的钦佩又多了一层。
    ④我总是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语文课。
    ⑤记得裴先生第一次布置我们写作文,写家乡的树,我就写了柿子树,文章的构思模仿鲁迅的《秋夜》,开头便是:“我家屋前有一棵柿子树,还有一棵也是柿子树……”如此等等。隔了一天,作文批改发下来了。我想裴先生如此博学,肯定是识货的。他会不会给我一个有史以来最高的分数?要知道,在裴先生任教之前,我的作文总是排班级第一。而这次,我竟看见一个刺眼的“58”分。我不敢相信,但红笔写的分数,像块图章那样印在那里,赫然在目,确凿无疑。那是我自从上学写作文以来,绝无仅有的分数。
    ⑥放学后,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敲开了裴先生宿舍的门。门前用砖瓦搭了一个花坛,旁边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果实熟了,高处无人采摘,上面停了几只啄食的鸟雀。
    ⑦裴先生听我结结巴巴说明了来意,没做声,拿出上衣口袋挂着的钢笔,转身在旁边的纸上写了一个题目,用中指敲敲那几个字,然后点点头,盯着我。我立刻明白了,他要我现场重写一篇。我又羞又气,觉得自取其辱,但仿佛急中生智一般,打好提纲之后,略加思索便一挥而就。写完天已向晚,夕光从西边流进来,照在裴先生冷冷的脸上。他依旧不说话,却从窗前的方几上拿了一只火红的柿子递给我。我拿了,头也不回一直走,快到家时,才发现手上捏着的柿子已经裂开了,全是汁水,心头顿觉无名火起,一气之下,将那柿子扔得老远。
    ⑧第二天语文课,我故意迟到,及至推门进去,吃了一惊。裴先生早已站在讲台前,他通常会稍晚到的。我低着头,故意不去看他。想不到,耳边忽然传来他的声音。他喊住我,我以为又要挨批了,想不到,他很平静地说了一段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在上课之前,先说明一件事,上次布置了一篇文章让大家回去做,这位同学的文章,我在批阅时以为是抄袭哪本书上的,所以给了不及格的分数。后来这位同学主动来找我,我当场命题,让他重写了一篇,待我仔细读了第二篇后,才知错怪了他,为此我向他道歉!”
    ⑨说完,他竟对我作了一揖,那是我生平唯一的一次接受这样的古礼。接着,他将我那篇文章在班上当场朗读起来,读得声情并茂……
    ⑩那次误会之后,我因祸得福,得以经常出入裴先生的宿舍。在他的鼓励和指点下,我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学校板报上,有时还被作为范文贴在橱窗里。每每天黑无人之时,我悄悄溜到那儿,借着路灯,瞅上一眼,然后心满意足地走回去。毕业后,我总记得裴先生临别时的嘱咐:“人不吃饭会饿得慌,人不读书会浮得很!”
    ⑪离开学堂后,与裴先生联系并不多,但我一直保持着读书写作的习惯,这都拜裴先生所赐。八年后的一天,忽然收到裴先生的信,用毛笔竖排写在宣传纸上,让我去收他的藏书和一棵少壮的柿子树。我知道这些书在裴先生心目中的分量,现在他竟托付于我,令人既感恩又惭愧。我隔日便开车去了母校。
    ⑫时维深秋,一股熟悉的谷香飘然而至。远远地,我看到裴先生站在学校门口等着我。他已非常苍老,头发全白了,走路颤颤巍巍,话说不多久,嘴角便流口水,他准备了一方手帕,时时擦拭。我心里顿然明白,他早已不是从前那个“风度翩翩”的裴先生了。
    ⑬那天,我装了满满一车裴先生的藏书,还有他托人挖给我的那棵柿子树。回转头来,装先生仍站在学校门口张望。秋风拂起他额前的白发,背后的枫叶正火一样在秋阳下燃烧。
    ⑭我将裴先生赠送给我的柿子树种在小区里,透过书房窗口,正好能看到。从青涩的果子开始,我便关注着柿子树的成长。满树的柿子从碧青到淡黄,又渐渐变成桔黄和火红,不断变化的色彩使我生出了许多期待。霜降来临时,每天清晨,我走到书房的窗前,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红红的小灯笼,朝阳斜斜射在上面,表而似有一层光晕。望着柿子树,我总会想起裴先生。
    ⑮春去秋来,柿子树越长越茂盛,结的柿子也越来越多,而我随着工作调动,早已搬离了原来的窝所。那天傍晚,回去看望旧日的老友,我看到巨火的挖掘机停在老楼下,柿子树连同旁边的桂花树和紫薇已被连根拔起。从前那棵壮硕的柿子树上孤零零地挂着三两只小小的柿子,在倾颓的树干上显得落寞无助。
    ⑯那一刻,我忽而想起一晃好些年没有裴先生的消息了。我总以忙于各种杂事为由,久未前去探望。我也不忍看他衰弱的样子,太残忍了。前几年,我听说乡镇的母校也因为合并全部拆掉了,而裴先生应该愈发衰老了吧。
    ⑰一转眼,秋风起,桂子花落,梧桐叶黄,满目萧瑟。那天,在公园散步时,我遇到一棵茂盛的柿子树。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悬挂在枝头,引得我痴痴地凝望许久。
    ⑱我忽然流下泪来。
    17. 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这盏文学之“灯”的传承过程。
    18. 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我拿了,头也不回一直走,快到家时,才发现手上捏着的柿子已经裂开了,全是汁水,心头顿觉无名火起,一气之下,将那柿子扔得老远。(提示: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2)秋风拂起他额前的白发,背后的枫叶正火一样在秋阳下燃烧。(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19. 你眼中的裴老师是个怎样的语文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0. 本文无一字写到真实“灯”,作者却题为“传灯”,很多同学表示不理解,你能为同学们解释一下吗?
    三、作文(60+3分)
    21. 请以“下一次,你会更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感情真挚,不得抄袭或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抖音脚本(部分)
    诗句
    画面内容
    画面声音
    预期表达效果
    板桥人渡泉声
    山泉、木板桥、诗人
    ①_______
    山间的幽静和诗人的心旷神怡
    茅檐日午鸡鸣
    茅屋、阳光、人、鸡
    悠长的鸡鸣声
    ②______________
    怡宝同学
    艾扬同学
    第二天早自习,反复背诵文章,直到记住为止。
    午休时,理解文意,背诵第一段。
    睡觉前,理解文意,复习第一段,背诵第二段。
    第二天早自习,理解文意,复习昨天背诵的内容,背诵全文。
    对裴先生的回忆
    “我”的感受
    裴先生上课喜欢讲苏轼和鲁迅
    也爱看鲁迅
    裴先生不反对读课外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裴先生误会“我”抄袭,让“我”重写作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终生难忘
    裴先生鼓励、指点“我”写作
    心满意足
    裴先生赠予“我”藏书和一棵柿子树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