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教案选择性必修2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讲种群及其动态考点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案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教案选择性必修2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讲群落及其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 教案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教案选择性必修2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三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案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教案选择性必修2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三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考点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案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教案选择性必修2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四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案 0 次下载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教案选择性必修2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讲群落及其演替考点二土壤中携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展开知|识|巩|固
1.实验原理
(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①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体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
②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2.实验步骤
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
制订计划:用列表的方法制订研究计划。
剖析难点·考点突破
重|难|精|讲
1.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
(1)简易采集法: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小动物后进行采集。
(2)诱虫器采集: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避光的习性,使土壤小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3)吸虫器采集:吸虫器中纱布的作用是防止土壤小动物被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说明: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
2.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抽样检测法的区别
样方法一般是针对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强的动物如跳蝻,取样器取样法是针对土壤中的小动物,抽样检测法针对单独的细胞或微生物,各有侧重。取样器取样法用于调查物种丰富度,样方法和抽样检测法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种群的数量。另外,样方法计数的是活的种群个体数,抽样检测微生物时可能死活都有。
精|准|命|题
考向 考查实验过程与注意事项
例 (2020·全国Ⅰ卷)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解析:调查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
〔变式训练〕 (2024·西安五校联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花坛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了调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B.可采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统计物种相对数量
C.可根据土壤小动物的避光性特点用诱虫器进行采集
D.吸虫器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解析:由于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强,不适于用样方法调查丰富度,应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
考点三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
必备知识·夯实基础
知|识|巩|固
1.连线群落的类型、特点和生物种类
答案:Ⅰ—③—b Ⅱ—①—c Ⅲ—②—a
2.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1)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水分、温度等因素。
(2)生物对群落的适应性
①生活在某一群落中的生物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
②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③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3.其他生物群落
(1)湿地生物群落: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2)海洋生物群落:生物类群主要有微小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
4.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两种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思|维|辨|析
易错整合,判断正误。
(1)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 )
(2)如果没有人工干预,农田生物群落不能长期保持农田的特征。( √ )
(3)初生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 )
(4)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最终都会演替为森林。( × )
(5)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群落内的生物决定的。( × )
延|伸|探|究
1.假如将森林中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群与草原上善于奔跑的动物种群对调,对这些种群来说有什么影响?
提示:对调的种群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可能会迅速衰退,并最终消失。
2.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提示: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腐蚀坚硬的岩石,从中获取养分。
3.如果去除人类活动,这些群落又会向什么方向演替?
提示:去除人类活动,这些群落一般会朝着人类活动出现之前的状态进行演替,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物种丰富度会增加,结构会变得复杂。
剖析难点·考点突破
重|难|精|讲
1.“三看法”判断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2.归纳总结自然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
精|准|命|题
考向一 结合群落演替的过程及类型判断,考查生命观念
例1 (2021·全国甲卷)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解析: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退湖还田、封山育林、改造沙漠、生态农业等相关措施都能促进群落良性发展,A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依次经过: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B正确,C错误;一般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生物生存的环境逐渐改善,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D正确。
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变式训练1〕 (2022·山东德州一模)以生物的有机物积累量(生物量)为指标,统计某农田在退耕3年、10年及30年后生态系统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生物量所占比例,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D )
A.在退耕农田上群落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B.在退耕农田上群落演替的方向为草本→灌木→乔木
C.在10~30年间,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增加
D.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基本不变
解析:退耕农田保留土壤条件,存在草本植物的种子等,所以发生在其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从图中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势物种从草本变为灌木再到乔木,所以演替方向是草本→灌木→乔木,B正确;一般情况下,随着演替过程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会增加,C正确;演替过程中,群落生物量在不断增加后保持稳定,D错误。
考向二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例2 (2024·山东烟台期末)某地退耕还林过程中,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过程如下:弃耕农田→①→稀疏灌木阶段→人工种植乔木形成乔木阶段。下列关于此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此弃耕农田发生次生演替,①应为苔藓阶段
B.灌木阶段为乔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条件
C.乔木阶段垂直结构比灌木阶段垂直结构简单
D.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未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解析:弃耕农田发生的是次生演替,①应为草本植物阶段,A错误;演替过程中,灌木阶段逐渐发展到乔木阶段,灌木阶段为乔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条件,B正确;乔木阶段垂直结构比灌木阶段垂直结构复杂,C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错误。
〔变式训练2〕 (2024·湖南雅礼中学调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的演替。演替过程中会出现优势种(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上最多、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及建群种(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初生演替较次生演替经历的阶段多,时间长、演替速度比较慢
B.演替过程中,上一阶段的优势种都会在下一演替阶段消失
C.建群种一般为优势种,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构和特殊环境条件
D.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
解析:初生演替较次生演替经历的阶段多,时间长,演替速度也比较慢,A正确;演替过程中,上一阶段的优势种也有可能会在下一演替阶段保留下来,B错误;建群种为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构和特殊环境条件,C正确;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D正确。 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典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起点
①原先从没有过植被
②虽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速度
缓慢
较快
经历
阶段
较多
较少
演替
趋向
形成新的群落
恢复原来的群落
举例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影响
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共同点
群落结构简单→复杂;物种数量逐渐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方向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预测的
能量
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结构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稳定性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一般地,演替过程中群落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a href="/sw/tb_c400389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3节 群落的演替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