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含解析)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含解析)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含解析)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精品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精品学案及答案,共14页。

    目标1 世界人口的分布
    1.基本特点: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
    2.主要规律
    3.世界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
    拓展延伸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思考 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往往是高原和山地,试分析原因。
    答案 热带高原和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通畅,且这一海拔超出疟蚊分布上限,人们可免受疟疾等疾病袭扰。
    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
    1.[地理实践力]写出人口稠密区名称:①是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
    答案 亚洲东部 欧洲西部
    2.[区域认知]从海陆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地区;从纬度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地区。
    答案 沿海 中、低纬度
    3.[综合思维]从气候方面分析④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
    答案 ④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过于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
    下图示意世界人口沿纬度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 )
    A.沿海地区人口多,内陆地区人口少
    B.中低纬度地带人口多,高纬度地带人口少
    C.南半球人口多,北半球人口少
    D.平原人口多,山区人口少
    2.影响40°S~60°S地带人口分布状况的主导因素是( )
    A.植被 B.热量
    C.海陆分布 D.开发历史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带,高纬度地带人口少。第2题,40°S~60°S地带大部分是海洋,人口分布少,故选C。
    下图是“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隐去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据此回答3~4题。
    3.人口密度较大的大洲是( )
    ①美洲 ②亚洲 ③欧洲 ④大洋洲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人口稀少的地区一般( )
    ①终年高温多雨 ②终年干旱 ③一年旱雨季分明 ④一年四季分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密度比较大。第4题,在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森林茂密,人口稀少。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亚洲内陆荒漠区以及北美西部高山区,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目标2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尤为重要。
    2.人文因素
    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口分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还受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等人文因素的制约。
    思考 印度、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活水平也不高,但为什么这里的人口却非常多?
    答案 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南亚地区历史上就是人类活动较早、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开发历史很悠久。
    人口的分布受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极不平衡。下图为巴西人口密度图。
    1.[区域认知]结合巴西人口密度图,归纳巴西人口分布特点。
    答案 人口分布极不均衡;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内陆高原、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
    2.[综合思维]从自然和人文因素角度,分析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
    答案 地形较为平坦,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海上交通便利;开发历史较早,基础设施较完善;工商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
    (2022·山西大同期末)下图示意世界不同海拔人口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2.东非高原上1 000~2 000米处人口较稠密,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势较高,便于防御 B.气候凉爽,利于排水
    C.开发历史悠久 D.交通便利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该图示意世界不同海拔人口分布状况,图中显示海拔越高,人口比例越小,因此,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2题,东非高原地处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海拔低处气温高,不利于人类生存。而高原上1 000~2 000米处,气候凉爽,利于排水,所以人口较稠密,B正确。
    2021年5月11日,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我国总人口为141 178万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最多,占比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东部地区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人口占比下降。据此完成3~4题。
    3.与中东部地区相比,我国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4.东部地区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优美,气候温和 B.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C.就业机会多,收入高 D.通信发达,联系便利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暂;而我国中东部地区纬度较东北地区低,气候温暖,所以我国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A正确。第4题,由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工资水平较高,人均收入高,导致东部地区人口比重持续上升,C正确。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经济活动较多,环境污染较为严重,A错误。中西部地区资源比东部地区丰富,B错误。东部地区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与通信发达有一定的关系,但与就业机会相比,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
    (2022·广东汕尾检测)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各纬度人口数量多少。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
    A.北半球中高纬 B.北半球中低纬
    C.南半球中高纬 D.南半球中低纬
    2.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土壤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0°~60°N,且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地区位于30°N附近,南半球人口分布较少,因此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地区。图中显示,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南半球中低纬地区、南半球中高纬地区人口数量和比重不大。第2题,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气候相对温和,湿润地区面积较大,有利于人口集中分布;北半球中低纬地区平原面积较大,会影响图中人口集中分布,但是世界其他地区也存在广大面积的平原,人口却相对较少,因此地形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植被和土壤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但都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结果显示,河南省常住人口9 936.551 9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534.195 2万人,增长5.68%,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省。结合“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3~4题。
    3.河南省并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但却成为我国人口大省,其主要原因是( )
    A.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
    B.工业、商业贸易繁荣
    C.地处经济发达地区
    D.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充分
    4.影响图中甲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资源 D.矿产资源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故选A。第4题,图中的甲地区为我国的新疆,气候干旱,其人口的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故选C。
    (2022·四川成都期中)读“近年来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5~6题。
    5.由图可知,江苏省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为( )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
    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
    C.四周人口密度大于中部
    D.东南部人口密度总体较大
    6.影响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国家政策
    C.经济因素 D.地形
    答案 5.D 6.C
    解析 第5题,据图可知,江苏省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大致为南部人口密度大于北部,东南部人口密度总体较大。D正确。第6题,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省内气候差异不大,A错误;江苏省为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达,且南部经济水平高于北部,导致人口密度南部高于北部,C正确;国家对苏南苏北的政策没有差异,苏南苏北的地形差异小,对人口密度影响小,B、D错误。
    下图为“埃及人口密度分布图”(2010年)。读图,回答7~8题。
    7.甲河和乙海沿岸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土壤、交通 B.地形、水源
    C.气候、地形 D.水源、交通
    8.近几十年来,甲河沿岸人口密集区出现不断向东西两侧拓宽的趋势,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展 B.灌溉农业区的扩展
    C.交通运输建设 D.气候变暖
    答案 7.D 8.B
    解析 第7题,由图分析可知,甲河为尼罗河,沿岸水源充足,可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因而人口密度大;乙海是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连通,交通便利,货运繁忙,所以沿岸人口密度较大。D对。第8题,近几十年来,甲河沿岸灌溉农业区不断向河流东西两侧扩展,随着农业区扩展及人口的增长,人口密集区出现不断扩宽的趋势,B对。
    读“全球及除南极洲外各大洲人口分布平均海拔图”,完成9~10题。
    9.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
    A.亚洲 欧洲 非洲 B.亚洲 非洲 欧洲
    C.非洲 欧洲 亚洲 D.非洲 亚洲 欧洲
    10.南美洲人口分布的平均海拔居世界之最,主要原因是南美洲( )
    ①热带地区所占面积广 ②平均海拔最高 ③人口主要分布于高原和沿海地区 ④地广人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9.D 10.B
    解析 第9题,欧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人口分布的平均海拔较低,故丙是欧洲;非洲被称为“高原大陆”,人口分布的平均海拔高,故甲是非洲,南极洲无人口分布,乙是亚洲,故选D。第10题,南美洲气候湿热,热带地区所占面积广,人口主要分布于气候较为凉爽的高原和沿海地区。
    秦巴山区是指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该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下图为“秦巴山区沿109°E经线的人口空间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人口密度最大值的分布区在( )
    A.渭河平原 B.秦岭
    C.汉水谷地 D.大巴山
    12.影响秦巴山区109°E经线上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城镇分布
    C.海陆位置 D.地形起伏
    答案 11.A 12.D
    解析 第11题,读图可知,人口密度最大值约在34°N,该区域位于秦岭以北,再结合经度,可判断为渭河平原。故选A。第12题,由图可知,人口密度大的区域海拔较低,人口密度小的区域则为海拔较高的秦岭和大巴山。因此,影响秦巴山区109°E经线上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起伏。故选D。
    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矿产资源丰富,黄金和钻石产量居世界前列。约翰内斯堡是南非最大的城市,被誉为“黄金之城”。下图为“南非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南非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①人口密度东高西低 ②呈“多核心”集聚分布 ③内陆人口分布均衡 ④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与开普敦相比,约翰内斯堡人口核心区的形成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气候凉爽 B.矿产开发
    C.海运便利 D.历史悠久
    答案 13.A 14.B
    解析 第13题,读图可知,南非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东高西低,呈“多核心”集聚分布,①②正确、③错误。整体上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内陆地区,但内陆地区也有人口高密度区,人口密度并非由沿海向内陆递减,④错误。故A正确。第14题,由材料可知,南非黄金、钻石资源丰富,约翰内斯堡被誉为“黄金之城”,矿业的发展为该地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该地的经济发展,使其成为南非人口核心区,故B正确。
    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坡度与海拔、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图”,完成15~16题。
    15.由材料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 B.坡度 C.水源 D.海拔
    16.该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在( )
    A.海拔3 000 m以下 B.海拔3 000~4 000 m
    C.坡度5°以下 D.坡度5°~11°
    答案 15.B 16.C
    解析 第15题,读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累积百分比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坡度到达30°左右之后人口累积百分比基本保持不变,说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坡度,B正确;降水和水源与人口分布的关系从图中无法获取,A、C错误;人口累积百分比与海拔变化无明显相关性,D错误。第16题,当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斜率最大时,说明人口累积最快,该处是该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地区。读图可知,坡度5°以下,平均海拔在1 000 m以下的地区,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斜率最大,人口最集中。C正确。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读表,完成17~18题。
    表1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
    表2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
    17.东北地区( )
    A.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
    B.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
    C.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
    D.人口分布趋于均衡
    18.下列地区中,人口稠密区与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三江平原—气候 ②松嫩平原—土地 ③鞍山—石油 ④大连—交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17.C 18.D
    解析 第17题,根据经纬度判断,东北地区人口重心移动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A错误;由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越来越大可以推断,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越来越集中,B错误;人口集中指数越来越大,人口分布重心趋向西南,据此可推断东北地区人口稀疏区和人口稠密区的差异逐渐增大,人口分布向不均衡态势发展,C正确、D错误。第18题,三江平原气候寒冷,生存条件恶劣,人口分布并不密集,①错误;松嫩平原土地面积辽阔,土壤肥沃,商品农业发达,吸引了人口集聚,②正确;鞍山利用丰富的铁矿资源发展了钢铁工业,吸引大量人口集聚,③错误;大连临海,交通便利,是东北地区的海上交通枢纽,吸引了大量人口集聚,④正确。故选D。
    19.(2022·山西太原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中部和南部为突起的鲁中南山地和丘陵,东部是起伏和缓的丘陵,西部和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改道,每一次改道都会形成巨大的黄泛区;入海口处,由于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下图1示意山东省地形、矿产分布,图2示意2012年山东省17地市人口密度。
    (1)根据材料,描述山东省人口分布特点。(2分)
    (2)分析山东省人口众多的原因。(6分)
    (3)与菏泽市相比,东营市人口密度较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 (1)分布不均,西南多,东北少(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2)自然原因:多平原、低山丘陵,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较丰富。社会经济原因: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
    (3)小(低) 位于黄河入海口,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势低洼,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或土壤肥力低);开发历史短。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
    1.结合地理图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规律。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某一具体地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比较角度
    主要分布地区
    从全球来看
    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
    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从海拔来看
    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从大洲来看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从国家来看
    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日本等10多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举例
    气候
    气温
    一般来说,过于寒冷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温暖的气候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
    ①高纬度地带,由于严寒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人口稀少;②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约60%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地带
    降水
    降水主要通过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一般来说,过于干旱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区
    地形
    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水源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
    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土壤
    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大多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在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大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区建起一座座新城市
    人文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实例
    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人口主要分布在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人口向城镇聚集
    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历史因素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
    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政治因素
    战争
    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政策
    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5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文化因素
    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早婚早育,增加了出生人口;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晚婚晚育甚至不育,减少了出生人口
    年份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3年
    经度
    125.01°E
    124.98°E
    124.97°E
    124.95°E
    纬度
    42.93°N
    42.86°N
    42.84°N
    42.83°N
    年份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3年
    指数
    0.323 6
    0.325 0
    0.329 4
    0.331 4

    相关学案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学案设计,共15页。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