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五章 第二节 微专题六 自然带和植被类型的判断(含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649644/0-1713948390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五章 第二节 微专题六 自然带和植被类型的判断(含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649644/0-1713948390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五章 第二节 微专题六 自然带和植被类型的判断(含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649644/0-171394839041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含解析)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五章 第二节 微专题六 自然带和植被类型的判断(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五章 第二节 微专题六 自然带和植被类型的判断(含解析),共7页。
微专题6 自然带和植被类型的判断植被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每个自然带都有其占优势的、特有的植被景观,根据植被景观特点可以判断其分布地区及其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1.森林景观2.草原及苔原景观3.荒漠景观(2023·安徽阜阳月考)胡杨是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温带沙漠地区的木本植物,其首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下图是“2014年我国某胡杨林研究区4~11月胡杨蒸腾速率和风速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据图推测,该研究区的风沙天气多出现在(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据图分析,对胡杨蒸腾速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风速 B.气温C.降水 D.土壤3.根据其生长环境推测,胡杨( )A.四季常青 B.根系发达C.喜阴凉 D.耐酸性土壤答案 1.A 2.B 3.B解析 第1题,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干燥,多大风,更容易出现风沙天气,且图中也显示春季风速大于夏季和秋季;相较于春季,冬季地表较为湿润,有的地区还会有积雪覆盖,表层土地冻结紧实,沙尘较少,风沙天气较少,故选A。第2题,图中显示,当地胡杨蒸腾速率在7~8月最大,此期间当地为夏季,气温较高,胡杨生长旺盛,蒸腾量大,因此对胡杨蒸腾速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气温,B正确;图中显示,当地胡杨蒸腾速率在7~8月最大时,当地风速较小,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胡杨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的温带沙漠地区,全年降水稀少,因此当地降水对胡杨蒸腾速率影响不大,C错误;当地土壤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对胡杨蒸腾速率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第3题,材料信息表明,胡杨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的温带沙漠地区,温带沙漠地区冬季寒冷,由此推测,胡杨应属落叶林,不会是四季常青,A错误;温带沙漠地区水分条件差,为了从地下较深处获得充足的水源,胡杨应该根系发达,B正确;胡杨属于高大乔木,不喜阴凉,C错误;温带沙漠地区蒸发旺盛,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容易出现盐碱地,因此胡杨应耐盐碱,D错误。故选B。北极棉花,在北极又称“雪绒花”,它顶着白白的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下图为“北极棉花景观图”。读图,完成4~5题。4.北极棉花白白的绒球最主要的作用是( )A.扩大种子传播距离B.吸引昆虫传播花粉C.保护种子少受冻害D.减少叶面水分蒸腾5.关于北极棉花的推测,合理的是( )A.根系发达而深长 B.叶面具有蜡质层C.只有暖季有绿叶 D.抗病虫能力弱答案 4.C 5.D解析 第4题,材料“它顶着白白的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说明北极棉花白白的绒球是为了保护种子的安全,结合北极地区地处高纬,气候寒冷,生存的植物极易发生冻害可知,北极棉花白白的绒球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护种子少受冻害,C正确。对于严寒的北极地区,植物首要的目标是成活生存,因此绒球虽然可以扩大种子的传播距离,但不是最主要的作用,A错误;绒球的作用是像蒲公英一样靠风力播撒种子,吸引昆虫传播花粉的是花朵,B错误;北极气候寒冷,叶面水分蒸腾少,故D错误。故选C。第5题,北极棉花属于草本植物,根系一般较浅,由于北极地区冻土广布,不利于根系向土壤深处发育,A错误;北极棉花叶面细小,可以耐寒,而叶面具有蜡质层一般是耐旱植物为了减少叶面水分的蒸腾具有的特征,B错误;叶片常年呈绿色,有利于北极棉花在短促的暖季迅速进行光合作用,而不必耗费能量生长新叶,C错误;北极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因此北极棉花的抗病虫害能力弱,D正确。故选D。(2023·辽宁沈阳模拟)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6~7题。6.造成图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C.地形 D.土壤7.上述景观差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答案 6.A 7.B解析 第一幅图是热带雨林植被,第二幅图是热带草原植被,第三幅图是温带荒漠植被,造成图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的差异,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6题选A,第7题选B。(2023·山东青岛期中)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海拔2 691米,在2 100米的无林地带上,高大的乔木已经绝迹,仅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木、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的苔原。下图示意长白山苔原植被景观。据此完成8~9题。8.长白山苔原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A.山高坡陡,起伏较大B.冬寒夏凉,降水较多C.沟谷纵横,山溪湍急D.天敌较多,土壤贫瘠9.长白山苔原植物的生态特征表现为( )A.种类繁多,花朵鲜艳B.根深叶茂,植株庞大C.灌木为主,草类稀少D.植株低矮,花期较短答案 8.B 9.D解析 第8题,山高坡陡,起伏较大,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A错误;冬寒夏凉,降水较多,有利于苔原植被的生长,B正确;沟谷纵横,山溪湍急,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C错误;天敌较多,土壤贫瘠,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D错误。故选B。第9题,长白山苔原植物生长环境较差,种类较少,A错误;植株较矮小,B错误;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的苔原,草类较多,C错误。生长区域水热条件较差,植株低矮,花期较短,D正确。故选D。辽宁省是我国少有的枫树占主体的红叶树种分布区。每到秋季,从辽东到辽西都可以邂逅“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下图是几张不同的枫叶图片。据此完成10~11题。10.与热带雨林植被相比,枫树所在区域的植被特征是( )A.高大茂密 B.群落结构简单C.有板状根 D.种类丰富11.相对于辽西枫树,辽东枫树多生长的十分高壮,原因主要是( )A.气候相对湿润B.光照更加充足C.山地分布较广D.人为破坏较少答案 10.B 11.A解析 第10题,枫树主要分布在我国辽东到辽西,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而高大茂密、有板状根、种类丰富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点;群落结构简单,种类数量少,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植被特征。故选B。第11题,相对于辽西,辽东距海较近,气候相对湿润,因而枫树的长势更好。故选A。森林自然带分布及原因土壤特点植被特点热带雨林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砖红壤:终年高温多雨,淋洗作用强烈,土壤呈酸性,土壤贫瘠、土质黏重①种类特别丰富、群落结构复杂。②具有板状根、气生根、茎花。③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④无明显季节交替,终年常绿。⑤气温高、湿度大,空气中水蒸气接近饱和,在无风的夜晚,植物体内水分吸入量大于蒸发消耗量,过多的水分就从叶尖或叶子边缘的水孔排出,沿着叶脉汇集到叶尖,形成“滴水叶尖”现象热带季雨林多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砖红壤性红壤: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黏重,肥力较差,呈酸性①由较耐旱的热带常绿和落叶阔叶树种组成,且有明显的季相变化。②与热带雨林相比,其树高较低,植物种类较少,结构比较简单,优势种较明显,板状根和老茎生花现象不普遍,层间藤本、附生、寄生植物也较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夏季降雨充足。冬季较为温和,故不会落叶红壤、黄壤: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土壤中腐殖质少,土质较黏重①终年常绿,春季新叶长出后老叶逐渐脱落,无明显的休眠期。②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③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有林木层、草本层分化。④藤本植物较为丰富,但板根、茎花、叶面附生现象大大减少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褐土:中性至微碱性,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较好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常绿乔木或灌木群落。②叶片不大或变成尖刺状,叶片表面常有茸毛,有分泌芳香油的腺体,以减少水分蒸发。③硬叶乔木林的耐旱性强,一般植株较矮,树干粗壮、树皮粗糙,以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于温带季风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为500~1 000毫米棕壤:土层较厚,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具有比较宽薄的叶片,秋冬落叶,春夏长叶。②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具有四个非常清楚的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地衣层。③藤本和附生植物极少。④各层植物冬枯夏荣,季相变化十分鲜明亚寒带针叶林分布纬度较高,太阳辐射量少,气温年较差大漂灰土:冬季土壤普遍结冻,土壤酸性强,有效养分少①树种较为单一,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主要以耐寒的落叶松、云杉等针叶树为主。②树叶呈细长针状,有很厚的角质层,以抗寒抗旱。③为世界重要的用材树种草原、苔原自然带分布及原因土壤特点植被特点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湿季降水多,草原茂盛;干季降水少,草原枯黄燥红土:成土过程相对较弱,矿物风化程度较低,矿质养分含量较多①高达一米以上的旱生禾草为主,湿季郁郁葱葱,干季一片枯黄。②散生着一些旱生矮乔木,具有分枝多的丛生树干和大而扁平的伞状树冠,叶小坚硬,典型植被如猴面包树温带草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钙土:生物量低,土壤腐殖质积累作用弱,有机质含量低;钙积作用强,呈碱性①温带草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夏绿冬枯。②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通常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③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如叶面面积较小,叶片内卷等寒带苔原位于寒带,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最暖月平均气温一般不超过10 ℃冰沼土:土层薄,地下1~2米就是永久冻土层,多沼泽,表层常有泥炭分布,土壤发育不好,肥力差由极地(或高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荒漠自然带分布及原因土壤特点植被特点热带荒漠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高温干旱,昼夜温差大、风沙多荒漠土: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土壤发育程度差①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可统称为荒漠植被。②植被稀疏,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③荒漠植物有的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有的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有的长有肉质茎叶,以储藏水分。荒漠植物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④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如智利沙漠中的“雨后花海”温带荒漠深居内陆,降雨稀少,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无雨。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
微专题6 自然带和植被类型的判断植被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每个自然带都有其占优势的、特有的植被景观,根据植被景观特点可以判断其分布地区及其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1.森林景观2.草原及苔原景观3.荒漠景观(2023·安徽阜阳月考)胡杨是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温带沙漠地区的木本植物,其首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下图是“2014年我国某胡杨林研究区4~11月胡杨蒸腾速率和风速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据图推测,该研究区的风沙天气多出现在(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据图分析,对胡杨蒸腾速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风速 B.气温C.降水 D.土壤3.根据其生长环境推测,胡杨( )A.四季常青 B.根系发达C.喜阴凉 D.耐酸性土壤答案 1.A 2.B 3.B解析 第1题,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干燥,多大风,更容易出现风沙天气,且图中也显示春季风速大于夏季和秋季;相较于春季,冬季地表较为湿润,有的地区还会有积雪覆盖,表层土地冻结紧实,沙尘较少,风沙天气较少,故选A。第2题,图中显示,当地胡杨蒸腾速率在7~8月最大,此期间当地为夏季,气温较高,胡杨生长旺盛,蒸腾量大,因此对胡杨蒸腾速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气温,B正确;图中显示,当地胡杨蒸腾速率在7~8月最大时,当地风速较小,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胡杨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的温带沙漠地区,全年降水稀少,因此当地降水对胡杨蒸腾速率影响不大,C错误;当地土壤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对胡杨蒸腾速率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第3题,材料信息表明,胡杨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的温带沙漠地区,温带沙漠地区冬季寒冷,由此推测,胡杨应属落叶林,不会是四季常青,A错误;温带沙漠地区水分条件差,为了从地下较深处获得充足的水源,胡杨应该根系发达,B正确;胡杨属于高大乔木,不喜阴凉,C错误;温带沙漠地区蒸发旺盛,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容易出现盐碱地,因此胡杨应耐盐碱,D错误。故选B。北极棉花,在北极又称“雪绒花”,它顶着白白的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下图为“北极棉花景观图”。读图,完成4~5题。4.北极棉花白白的绒球最主要的作用是( )A.扩大种子传播距离B.吸引昆虫传播花粉C.保护种子少受冻害D.减少叶面水分蒸腾5.关于北极棉花的推测,合理的是( )A.根系发达而深长 B.叶面具有蜡质层C.只有暖季有绿叶 D.抗病虫能力弱答案 4.C 5.D解析 第4题,材料“它顶着白白的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说明北极棉花白白的绒球是为了保护种子的安全,结合北极地区地处高纬,气候寒冷,生存的植物极易发生冻害可知,北极棉花白白的绒球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护种子少受冻害,C正确。对于严寒的北极地区,植物首要的目标是成活生存,因此绒球虽然可以扩大种子的传播距离,但不是最主要的作用,A错误;绒球的作用是像蒲公英一样靠风力播撒种子,吸引昆虫传播花粉的是花朵,B错误;北极气候寒冷,叶面水分蒸腾少,故D错误。故选C。第5题,北极棉花属于草本植物,根系一般较浅,由于北极地区冻土广布,不利于根系向土壤深处发育,A错误;北极棉花叶面细小,可以耐寒,而叶面具有蜡质层一般是耐旱植物为了减少叶面水分的蒸腾具有的特征,B错误;叶片常年呈绿色,有利于北极棉花在短促的暖季迅速进行光合作用,而不必耗费能量生长新叶,C错误;北极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因此北极棉花的抗病虫害能力弱,D正确。故选D。(2023·辽宁沈阳模拟)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6~7题。6.造成图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C.地形 D.土壤7.上述景观差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答案 6.A 7.B解析 第一幅图是热带雨林植被,第二幅图是热带草原植被,第三幅图是温带荒漠植被,造成图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的差异,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6题选A,第7题选B。(2023·山东青岛期中)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海拔2 691米,在2 100米的无林地带上,高大的乔木已经绝迹,仅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木、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的苔原。下图示意长白山苔原植被景观。据此完成8~9题。8.长白山苔原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A.山高坡陡,起伏较大B.冬寒夏凉,降水较多C.沟谷纵横,山溪湍急D.天敌较多,土壤贫瘠9.长白山苔原植物的生态特征表现为( )A.种类繁多,花朵鲜艳B.根深叶茂,植株庞大C.灌木为主,草类稀少D.植株低矮,花期较短答案 8.B 9.D解析 第8题,山高坡陡,起伏较大,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A错误;冬寒夏凉,降水较多,有利于苔原植被的生长,B正确;沟谷纵横,山溪湍急,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C错误;天敌较多,土壤贫瘠,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D错误。故选B。第9题,长白山苔原植物生长环境较差,种类较少,A错误;植株较矮小,B错误;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的苔原,草类较多,C错误。生长区域水热条件较差,植株低矮,花期较短,D正确。故选D。辽宁省是我国少有的枫树占主体的红叶树种分布区。每到秋季,从辽东到辽西都可以邂逅“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下图是几张不同的枫叶图片。据此完成10~11题。10.与热带雨林植被相比,枫树所在区域的植被特征是( )A.高大茂密 B.群落结构简单C.有板状根 D.种类丰富11.相对于辽西枫树,辽东枫树多生长的十分高壮,原因主要是( )A.气候相对湿润B.光照更加充足C.山地分布较广D.人为破坏较少答案 10.B 11.A解析 第10题,枫树主要分布在我国辽东到辽西,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而高大茂密、有板状根、种类丰富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点;群落结构简单,种类数量少,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植被特征。故选B。第11题,相对于辽西,辽东距海较近,气候相对湿润,因而枫树的长势更好。故选A。森林自然带分布及原因土壤特点植被特点热带雨林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砖红壤:终年高温多雨,淋洗作用强烈,土壤呈酸性,土壤贫瘠、土质黏重①种类特别丰富、群落结构复杂。②具有板状根、气生根、茎花。③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④无明显季节交替,终年常绿。⑤气温高、湿度大,空气中水蒸气接近饱和,在无风的夜晚,植物体内水分吸入量大于蒸发消耗量,过多的水分就从叶尖或叶子边缘的水孔排出,沿着叶脉汇集到叶尖,形成“滴水叶尖”现象热带季雨林多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砖红壤性红壤: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黏重,肥力较差,呈酸性①由较耐旱的热带常绿和落叶阔叶树种组成,且有明显的季相变化。②与热带雨林相比,其树高较低,植物种类较少,结构比较简单,优势种较明显,板状根和老茎生花现象不普遍,层间藤本、附生、寄生植物也较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夏季降雨充足。冬季较为温和,故不会落叶红壤、黄壤: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土壤中腐殖质少,土质较黏重①终年常绿,春季新叶长出后老叶逐渐脱落,无明显的休眠期。②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③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有林木层、草本层分化。④藤本植物较为丰富,但板根、茎花、叶面附生现象大大减少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褐土:中性至微碱性,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较好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常绿乔木或灌木群落。②叶片不大或变成尖刺状,叶片表面常有茸毛,有分泌芳香油的腺体,以减少水分蒸发。③硬叶乔木林的耐旱性强,一般植株较矮,树干粗壮、树皮粗糙,以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于温带季风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为500~1 000毫米棕壤:土层较厚,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具有比较宽薄的叶片,秋冬落叶,春夏长叶。②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具有四个非常清楚的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地衣层。③藤本和附生植物极少。④各层植物冬枯夏荣,季相变化十分鲜明亚寒带针叶林分布纬度较高,太阳辐射量少,气温年较差大漂灰土:冬季土壤普遍结冻,土壤酸性强,有效养分少①树种较为单一,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主要以耐寒的落叶松、云杉等针叶树为主。②树叶呈细长针状,有很厚的角质层,以抗寒抗旱。③为世界重要的用材树种草原、苔原自然带分布及原因土壤特点植被特点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湿季降水多,草原茂盛;干季降水少,草原枯黄燥红土:成土过程相对较弱,矿物风化程度较低,矿质养分含量较多①高达一米以上的旱生禾草为主,湿季郁郁葱葱,干季一片枯黄。②散生着一些旱生矮乔木,具有分枝多的丛生树干和大而扁平的伞状树冠,叶小坚硬,典型植被如猴面包树温带草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钙土:生物量低,土壤腐殖质积累作用弱,有机质含量低;钙积作用强,呈碱性①温带草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夏绿冬枯。②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通常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③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如叶面面积较小,叶片内卷等寒带苔原位于寒带,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最暖月平均气温一般不超过10 ℃冰沼土:土层薄,地下1~2米就是永久冻土层,多沼泽,表层常有泥炭分布,土壤发育不好,肥力差由极地(或高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荒漠自然带分布及原因土壤特点植被特点热带荒漠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高温干旱,昼夜温差大、风沙多荒漠土: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土壤发育程度差①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可统称为荒漠植被。②植被稀疏,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③荒漠植物有的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有的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有的长有肉质茎叶,以储藏水分。荒漠植物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④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如智利沙漠中的“雨后花海”温带荒漠深居内陆,降雨稀少,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无雨。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