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一节 糖类精品导学案
展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从糖类的官能团微观探析糖类的结构特点,了解糖类的分类,理解糖类的化学性质,掌握糖类的特殊性。2.了解糖类在人体供能、储能等方面的作用,了解糖类的摄入和代谢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搭配饮食。
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1.组成和结构
(1)组成
糖类化合物一般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大多数可用通式Cm(H2O)n表示,如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等,所以糖类也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2)结构
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思考 (1)糖都符合通式Cm(H2O)n吗?符合通式Cm(H2O)n的物质都属于糖吗?
提示 不一定,如脱氧核糖(C5H10O4)属于糖,但不符合通式Cm(H2O)n,乙酸(C2H4O2)符合通式Cm(H2O)n,但其属于羧酸,不属于糖。
(2)糖都有甜味吗?有甜味的物质都是糖吗?
提示 多数糖有甜味,有的糖没有甜味,如纤维素等;有甜味的物质不一定是糖,如木糖醇。
2.分类
依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不同。
(1)单糖:通常将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2)寡糖:1 ml糖水解后能产生2~10 ml单糖的称为寡糖或低聚糖。若1 ml糖水解生成2 ml单糖,则称为二糖,常见的二糖有麦芽糖、乳糖和蔗糖等。
(3)多糖:1 ml糖水解后能产生10 ml以上单糖的称为多糖,如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凡是能溶于水且具有甜味的物质都属于糖类
C.凡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都是糖类
D.糖类物质又叫碳水化合物
答案 D
2.依据糖类现在的定义分析,下列物质不属于糖类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CH2(OH)—CH(OH)—CH(OH)—CHO
②CH3—CH(OH)—CHO
③CH2(OH)—CH(OH)—CH(OH)—COOH
④CH2(OH)—CO—CH(OH)—CH2OH
答案 ②③
解析 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①含有三个羟基和一个醛基,属于糖类;②只含有一个羟基,不属于糖类;③含有三个羟基但不含酮羰基或醛基,不属于糖类;④含有三个羟基和一个酮羰基,属于糖类。
二、单糖
1.葡萄糖
(1)物理性质和存在
葡萄糖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无色晶体,熔点为146 ℃,有甜味,但甜度不如蔗糖。存在于水果、蜂蜜,以及植物的种子、叶、根、花中。动物的血液和淋巴液中也含有葡萄糖。
(2)化学性质
①实验探究——还原性
结合其他实验证明,葡萄糖分子中有5个羟基,是一种多羟基醛。
结构简式:
。
②氧化反应
eq \(C6H12O6,\s\d12(葡萄糖))+6O2eq \(――→,\s\up7(酶))6CO2+6H2O,同时放出热量,提供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应用:低血糖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来补充营养。
思考 如何检验糖尿病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提示 将糖尿病人的尿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混合后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2.果糖
(1)物理性质及应用
纯净的果糖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吸湿性强,在水果和蜂蜜中含量较高,比蔗糖甜度高,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生产中。
(2)结构
分子式:C6H12O6
结构简式:
。
果糖属于多羟基酮,属于酮糖,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3.核糖与脱氧核糖
手性碳原子
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叫做不对称碳原子,也叫手性碳原子,如,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存在对映异构体。
思考 葡萄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分子中分别有几个手性碳原子?
提示 葡萄糖分子有4个,果糖分子有3个,核糖分子有3个,脱氧核糖分子有2个。
(1)葡萄糖和果糖都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
(2)果糖虽然也能发生银镜反应,但它的分子中没有醛基( )
(3)糖类都属于天然高分子( )
(4)葡萄糖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 )
(5)核糖和脱氧核糖互为同系物( )
答案 (1)√ (2)√ (3)× (4)√ (5)×
1.(2022·郑州高二月考)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与果糖互为同系物
B.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
C.葡萄糖既可以和钠反应,又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
D.葡萄糖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答案 B
解析 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葡萄糖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B项正确;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羟基,能与钠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C项错误;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水解,D项错误。
2.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C.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D.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 B
解析 葡萄糖与核糖分子式不同,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核糖分子中含有—CHO,可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B正确;核糖分子中含有—OH,可发生取代反应,故C错误;核糖分子中不含有—COOH,则不具有酸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D错误。
三、二糖与多糖
1.二糖
(1)常见的二糖及其来源、用途和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水解反应
eq \(C12H22O11,\s\d12(蔗糖))+H2Oeq \(――→,\s\up7(酸或酶))eq \(C6H12O6,\s\d12(葡萄糖))+eq \(C6H12O6,\s\d12(果糖))
eq \(C12H22O11,\s\d12(麦芽糖))+H2Oeq \(――→,\s\up7(酸或酶))eq \(2C6H12O6,\s\d12(葡萄糖))
②实验探究——蔗糖和麦芽糖是否属于还原糖
2.多糖
淀粉和纤维素是最重要的多糖,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分子式为(C6H10O5)n,其中的葡萄糖单元中一般有三个羟基,也可表示为[C6H7O2(OH)3]n。因为n值不同,故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1)淀粉
(2)纤维素
①存在及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a.水解反应:
b.酯化反应: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
c.无还原性:不能被弱氧化剂氧化,属于非还原糖。
③用途
纤维素是纺织、造纸工业的原料,还可以用来制造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素乙酸酯和黏胶纤维等。
(1)麦芽糖和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但是二者的水解产物不同( )
(2)用新制的Cu(OH)2可鉴别麦芽糖和蔗糖( )
(3)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所以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
(4)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可以用碘水来检验( )
(5)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粽子,因为糯米中含大量的葡萄糖会使血糖升高( )
答案 (1)√ (2)√ (3)× (4)√ (5)×
1.某同学向蔗糖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硫酸,加热几分钟,然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请分析该同学的失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银镜反应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应先在蔗糖水解液中加入碱性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稀硫酸
2.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 ℃的水浴加热5~6 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
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1)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甲和乙是为了探究________对淀粉水解的影响,设计甲和丙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3)实验1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3中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结论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
b.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解液中直接加碘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
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实验1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
答案 (1)eq \((C6H10O5)n,\s\d12(淀粉))+nH2Oeq \(――→,\s\up7(H+))eq \(nC6H12O6,\s\d12(葡萄糖))
(2)温度 催化剂
(3)没有加入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稀硫酸
(4)氢氧化钠与碘反应
(5)abcd
解析 (2)甲与乙的反应物均相同,但甲加热,乙未加热,所以甲、乙实验是探究温度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甲中有稀硫酸,而丙中无稀硫酸,其他条件相同,所以甲、丙实验是探究催化剂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3)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而检验葡萄糖时应在碱性条件下,所以应先加入碱中和酸,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
(5)根据实验可知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a正确;因为碘易升华且可与NaOH反应,所以冷却后直接加入碘,可判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b正确;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根据产生砖红色沉淀检验产物的还原性,c正确;唾液中含有淀粉酶,且接近中性,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所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1,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d正确。
(1)由于糖类水解常用无机酸(一般是稀硫酸)作催化剂,检验水解产物之前,必须先加碱中和酸,以免硫酸与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反应,导致实验失败。
(2)用I2检验淀粉时,应直接取水解后的混合液加碘水。若取中和液加碘水,因I2与NaOH溶液反应,则会影响淀粉的检验。
题组一 糖类
1.(2022·青岛一中高二期中)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糖类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如粮食中的淀粉、植物茎叶中的纤维素
B.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其组成一定符合通式Cm(H2O)n
C.可将糖类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D.根据能否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反应,可将糖类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答案 B
解析 大多数糖类的组成符合通式Cm(H2O)n,但有些糖类的组成不符合该通式,如脱氧核糖的分子式是C5H10O4,B错误;根据是否水解及水解生成的单糖单元数目可将糖类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C正确。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人体所需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古代发明的用黄泥浆使红糖脱色的方法,是利用了黄泥浆的吸附性
B.唐朝大历年间,四川遂宁出现用甘蔗制取冰糖的工艺,冰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
C.饴糖是以米(淀粉)和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饴糖就是葡萄糖
D.“床头冬酿压琼浆”中的“冬酿”指的是蜂蜜,蜂蜜中几乎不含单糖(葡萄糖和果糖)
答案 A
解析 黄泥浆使红糖脱色是物理变化,利用了黄泥浆的吸附性,A正确;冰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B错误;饴糖的主要成分是麦芽糖,不是葡萄糖,C错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二者都是单糖,D错误。
题组二 单糖
3.下列有关葡萄糖与果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二者都易溶于水
③二者都能发生银镜反应、都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④葡萄糖能发生酯化反应,而果糖不能 ⑤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六元醇 ⑥果糖是最甜的糖,而葡萄糖并不甜
A.①②③ B.④⑤ C.④⑥ D.⑥
答案 C
解析 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①正确;二者都易溶于水,②正确;果糖虽无醛基,但仍能同葡萄糖一样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③正确;二者都含有羟基,所以都能发生酯化反应,④错误;二者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⑤正确;葡萄糖也有甜味,⑥错误。
4.(2022·福州高二月考)某化学活动小组在探究葡萄糖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时,设计并完成了一组实验:分别取表中四种液体2 mL,加入2 mL新制的Cu(OH)2中,充分振荡。实验现象记录如表所示:
根据实验及现象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
B.葡萄糖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
C.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D.葡萄糖分子中碳链呈锯齿形
答案 B
解析 乙醇是一元醇,不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氢氧化铜不溶于水。而甘油是三元醇,能溶解氢氧化铜并得到绛蓝色溶液,当向新制的氢氧化铜中加入葡萄糖溶液时,也得到了相同的现象,故可得出结论:葡萄糖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B项符合题意;实验未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故不能证明葡萄糖分子中醛基的存在。
5.(2023·苏州高二检测)某学生做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时,取1 ml·L-1 CuSO4溶液和0.5 ml·L-1 NaOH溶液各1 mL,在一支洁净的试管内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0.5 mL 4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结果无砖红色沉淀出现。该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A.加入NaOH溶液的量太少
B.加入葡萄糖溶液的量太少
C.加入CuSO4溶液的量太少
D.加入葡萄糖溶液的量太多
答案 A
解析 葡萄糖和新制的氢氧化铜的反应需要在碱性环境中进行,1 mL 1 ml·L-1 CuSO4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时,需要0.5 ml·L-1 NaOH溶液的体积为4 mL,该实验中CuSO4过量,NaOH的量不足,不满足碱性条件,故实验中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6.已知苏糖的结构简式为,以下有关苏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苏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B.苏糖与甲酸甲酯所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
C.苏糖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或取代反应
D.苏糖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D
解析 苏糖分子中有—CHO,能发生银镜反应,A正确;苏糖与甲酸甲酯的最简式相同,所以含碳量相同,B正确;苏糖分子中有—CHO,能发生加成反应,有—OH,能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苏糖与葡萄糖的分子式不相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D错误。
题组三 二糖
7.(2022·重庆高二月考)《尚书·洪范》篇中有“稼穑作甘”之句,“甘”即饴糖,饴糖的主要成分是一种二糖,1 ml该二糖完全水解可生成2 ml葡萄糖。则饴糖的主要成分是( )
A.果糖 B.麦芽糖 C.淀粉 D.蔗糖
答案 B
8.下列关于蔗糖属于非还原糖,而其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方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糖的操作顺序:④③
B.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糖的操作顺序:④②⑤
C.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①④⑤
D.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①②④⑤
答案 D
解析 糖类是否属于还原糖,可通过银镜反应加以证明。银镜反应应该在水浴中进行加热,故不能选择③,同时考虑到银镜反应的发生应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蔗糖水解后应先加碱中和过量的酸,才能进行银镜反应,综上所述,选D。
题组四 多糖
9.(2022·天津河北区高二月考)2021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发表了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使用二氧化碳与氢气为原料合成淀粉的重大研究成果。这是继上世纪60年代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中国科学家又在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的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下列关于淀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淀粉是一种多糖,水解可以得到葡萄糖
B.淀粉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人类重要的能量来源
C.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都可以表示为(C6H10O5)n,但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D.科学家利用催化剂使CO2和H2反应合成淀粉,改良催化剂可以提高合成转化率
答案 D
解析 淀粉是一种多糖,在酸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A正确;淀粉可以用于生产葡萄糖、酿酒等,因此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淀粉属于糖类,糖类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B正确;尽管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都可以表示为(C6H10O5)n,但二者分子中含有的葡萄糖单元数目不同,因此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科学家利用催化剂使CO2和H2反应合成淀粉,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进而加快反应速率,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进而改变物质的转化率,故改良催化剂不能提高合成转化率,D错误。
10.淀粉经过下列变化:淀粉―→单糖―→酒精―→乙烯―→……―→草酸(HOOC—COOH),在该变化过程中,下列反应类型一定没有涉及的是( )
①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还原反应 ④消去反应 ⑤取代反应 ⑥水解反应 ⑦酯化反应 ⑧加聚反应
A.①③④ B.⑦⑧
C.④⑤⑥ D.①④⑥
答案 B
解析 淀粉―→单糖(葡萄糖),水解反应(取代反应);葡萄糖―→酒精(eq \(C,\s\up6(0))6H12O6―→eq \(C,\s\up6(-2))2H6O+eq \(C,\s\up6(+4))O2),氧化还原反应;酒精―→乙烯,消去反应;乙烯―→1,2-二溴乙烷,加成反应;1,2-二溴乙烷―→乙二醇,水解反应(取代反应);乙二醇―→乙二醛―→乙二酸,氧化反应。
11.半乳糖在水中可发生如下转化,下列关于半乳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α-D-半乳糖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半乳糖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
C.D-半乳糖和α-D-半乳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D.半乳糖可水解为更简单的糖
答案 D
解析 α-D-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但二者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正确;半乳糖溶液中存在含有—CHO的D -半乳糖,能发生银镜反应,B项正确;D -半乳糖和α-D -半乳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正确;联想葡萄糖的结构可知半乳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D项错误。
12.葡萄糖在生物体内会发生分子内反应形成葡萄糖的半缩醛(如图所示),物质A和B分别为两种葡萄糖半缩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半缩醛时发生了取代反应
B.葡萄糖半缩醛A和B的分子式均为C6H10O6
C.物质A的分子不具有手性
D.半缩醛的形成可看作羟基与醛基发生了加成反应
答案 D
解析 形成半缩醛时,可以看成醇羟基与醛基发生了分子内的加成反应,葡萄糖、A和B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三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B错误,D正确;物质A的1个分子中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具有手性,C错误。
13.(2022·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二期末)2021年《Science》报道: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淀粉没有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
B.淀粉与纤维素都属于多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反应②③无法在高温下进行
D.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答案 B
解析 天然淀粉是天然高分子,聚合度n值为不确定值,所以没有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故A正确;淀粉与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由于两者聚合度n值不同,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由转化关系可知,反应②③的催化剂都是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的酶,反应若在高温下进行,蛋白质会发生变性,酶会失去催化活性,所以反应②③无法在高温下进行,故C正确;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故D正确。
14.(2022·湖南武冈二中高二检测)有机物X能实现如下转化:有机物X―→CH2OH(CHOH)4CHO―→有机物Y―→CH3CHO,下列有关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
A.有机物X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
B.有机物Y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一定发生消去反应
C.有机物Y―→乙醛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有机物X的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有机物X可以是低聚糖或多糖,其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再转化为乙醇(有机物Y),乙醇被氧化为乙醛。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也可发生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生成乙醚,B项错误。
15.木糖的分子式为C5H10O5,属于多羟基醛,木糖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糠醛(结构简式如下)。
(1)木糖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木糖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水解反应 B.还原反应
C.氧化反应 D.取代反应
E.加成反应 F.酯化反应
(2)形成糠醛的过程,1分子木糖脱去了__________分子水。
(3)写出木糖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得产物称为木糖醇,它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木糖醇不受酵母菌和细菌作用,能防龋齿
B.木糖醇是多羟基化合物,易溶于水
C.木糖醇没有蔗糖甜
D.木糖醇被食用后不提高血糖浓度
(4)写出糠醛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 (2)3
(3)HO—CH2(CHOH)3CHO+H2―→HOCH2(CHOH)3CH2OH D
(4)
解析 (1)木糖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糠醛,将其水解还原得木糖的结构简式为;木糖没有能水解的结构,醛基能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3)木糖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O—CH2(CHOH)3CHO+H2―→HOCH2(CHOH)3CH2OH;木糖醇被食用后不提高血糖浓度,故它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16.某厂以甘蔗为原料制糖,对产生的大量甘蔗渣按如图所示转化进行综合利用(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没有列出)。
其中B是A水解的最终产物;C的分子式为C3H6O3,一定条件下2个C分子间脱去2分子水可生成一种六元环状化合物;D可使溴水褪色;H的三聚物I也是一种六元环状化合物。
提示:葡萄糖在乳酸菌作用下生成乳酸()。
(1)C→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D→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2)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实验常用于检验该官能团的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只写一种)。
(4)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高分子F:________;六元环状化合物I:________。
答案 (1)消去反应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2)(C6H10O5)n+nH2Oeq \(――→,\s\up7(催化剂))nC6H12O6
纤维素 葡萄糖
(3)醛基 新制的Cu(OH)2(或银氨溶液)
(4)
解析 甘蔗渣经处理得到纤维素(A),它经催化剂与水作用生成葡萄糖(B),葡萄糖在乳酸菌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脱水生成CH2==CHCOOH(D)。葡萄糖(B)在酒化酶作用下生成乙醇(G),乙醇在Cu催化并加热的条件下被O2氧化生成乙醛(H),三分子乙醛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I)。CH2==CH—COOH(D)与CH3CH2OH(G)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2==CHCOOCH2CH3(E),E加聚生成F。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银镜
生成砖红色沉淀
实验结论
葡萄糖(C6H12O6)分子中含有醛基,属于醛糖,有还原性,属于还原糖
核糖
脱氧核糖
分子式
C5H10O5
C5H10O4
结构简式
类别
多羟基醛
多羟基醛
特点
都是含5个碳原子的单糖——戊糖
应用
是核糖核酸(RNA)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重要组成部分
类别
蔗糖
麦芽糖
分子式
C12H22O11
C12H22O11
物理性质
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但不及蔗糖
存在
甘蔗、甜菜
发芽的谷粒和麦芽
用途
甜味剂
制饴糖
联系
互为同分异构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内无明显现象
蔗糖分子中无醛基,为非还原糖。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糖
试管内产生砖红色沉淀
存在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植物储存营养物质的形式
结构
天然淀粉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
性质
应用
经发酵可生产燃料乙醇、白酒、食醋、味精、氨基酸、抗生素等,经酯化后可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可降解塑料等
存在
参与构成植物的细胞壁
物理性质
白色纤维状物质,没有甜味,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有机溶剂
实验操作
试管中放入少量脱脂棉,加入几滴蒸馏水和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将混合物搅拌成糊状。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和至碱性,再滴入3滴5%CuSO4溶液,加热
实验现象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
在酸或酶的催化下可发生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
化学方程式
eq \((C6H10O5)n,\s\d12(纤维素))+nH2Oeq \(――→,\s\up7(酸或酶))eq \(nC6H12O6,\s\d12(葡萄糖))
液体
葡萄糖溶液
乙醇溶液
甘油(丙三醇)溶液
水
实验现象
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呈绛蓝色
氢氧化铜不溶解,颜色无明显变化
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呈绛蓝色
氢氧化铜不溶解,颜色无明显变化
选择性必修3第一节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优质导学案: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3<a href="/hx/tb_c400248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一节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优质导学案</a>,共16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节 核酸精品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a href="/hx/tb_c4002479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三节 核酸精品学案设计</a>,共12页。
人教版 (2019)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第二节 蛋白质优秀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a href="/hx/tb_c400247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第二节 蛋白质优秀学案设计</a>,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