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1页。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先秦散文的基本文体形态:一是以论说为主,如《春秋》《老子》《庄子》《孟子》等含哲学、政论文在内的文章;二是以记叙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如《左传》《国语》等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文章。这两种文体形态交相辉映,不仅成就了一个大时代里散文的辉煌,而且还开创了中国的“杂文学”传统。而其文体特征则是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先秦时期的散文文史哲没有分家,实用文章和非实用文章混杂,文学与非文学交织,其时也没有专门从事散文创作的散文家。可见,先秦时代的散文概念和内涵是模糊的,文体是自然朴素的,同时也是极其包容的。正是这种模糊、自然朴素和包容性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宽阔、宏大坚实的基础。
先秦之后的两汉以“历史散文”为主要文体形态,“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这一文体的代表作,它将散文推到了一个顶峰。唐代的“古文运动”,一方面瓦解了魏晋南北朝的时文——骈文;一方面又融合叙事的历史、说理议论的哲学、抒情的文学于一炉,从而形成了叙事、议论与抒情三位一体的“古典散文”格局。当然,“古典散文”只是唐宋的一种主流散文文体形态,在唐代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品类多样,写法也多姿多彩,既有大量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等有很强文学性的散文,也有车载斗量的诸如书信、奏议、诏令、论辩、传状、碑记、箴铭、颂赞、哀祭、序跋、书说、赠序等偏于应用和议论的文章。明代以后,先是“以拟古为主”的“七子”的散文创作成为时流,继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主张一切作品“皆从胸中流出”的小品笔记成为主要散文文体形态。而清代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散文,既强调“义理、考据”,又注重“词章”,即将应用性与文学性融合在一起。从以上对古代散文的历史回顾中,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中国的古代散文,从文体的角度讲,是一个相当庞杂的概念,或者说是一个“杂文学”的系统。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形态呈现出两个特征:其一,是它一方面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一方面每个时代都有一种主流文体;其二,中国的古代散文,先秦时期是应用性与文学性并重,魏晋之后总体看文学性文体占据主导地位,但应用性文体也有自己独立的地位。
总结、回顾中国古代散文文体演变的历程,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中国古代散文家从魏晋南北朝起便有着比较自觉的文体意识。虽然,章学诚所言“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的说法可能有夸大其辞的成分,但鲁迅认为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文学主要是诗文已进入到文体的“自觉时代”应属不虚。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拿西方的文学作比较。西方的文学以戏剧、小说和诗为主,散文从古代到现代都没有独立成体,所以不论是长篇论著或是短篇小品,其文体基础都十分脆弱;即使“五四”时期热闹一时的英美“絮语散文”,其实真正上佳的作家和作品并不是很多。而能够像中国散文那样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优秀之作更少。与中国散文相比,西方的散文随笔重“笔路”,重纪事、说理、个人性和科学精神,但在“文章”,即抒情性、音乐性、语言韵味,乃至“文气”等更能体现文体意识的各个方面,则远远逊色于中国古代散文。
(摘编自陈剑晖、杨汤琛《中国散文文体的近现代嬗变》,有删改)
材料二
先秦散文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早期的语录体和对话体,虽不是我国说理文体制的主流,但后代不乏类似之作。从扬雄模拟《论语》而作的《法言》,到后代的佛教语录和理学家语录,都与《论语》一脉相承,主要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论辩。在后代说理议论文中,也不乏其例。成熟于战国后期的专论体说理文,更是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不仅在体制上,而且在说理方法上,都对后代说理文有深远影响。
先秦说理文主要是哲理散文和政论散文,但无论是表述对自然和人生的理性认识,还是阐发政治主张和学术观点,都不仅依靠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辨来完成,还灌注了浓烈的情感,运用了生动的感性形象。先秦说理散文中,寄寓深刻的寓言、譬喻,常有抒情因素。这种形象性和抒情性,使先秦说理散文自身具有了文学意味,对后代散文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不仅后代哲理政论文受其影响,以描写抒情为主的文学散文也由此而孕生。
先秦说理散文中大量的寓言,本是为说理而存在,但由于其自身深厚的意蕴和生动形象的艺术特征,所以能够脱离说理文字而独立,由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一种文学样式。其中的优秀之作,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先秦说理散文中,以对话的方式描写人物,也为后世小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摘编自《中国文学史》,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散文以磅礴的底蕴成就了自身辉煌,开创了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的文学传统,也为中国古代散文奠定了宽阔、宏大的基础。
B.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散文长期势弱未成主流,文体基础薄弱,真正上佳的作家和作品不多,不似中国古代散文具有文体意识。
C.早期的语录体和对话体,尽管后来没能发展成为说理文的主流,但是对后代的佛教语录、理学家语录和专论体说理文都有影响。
D.寓言这种文学样式,因其自身的意蕴以及生动形象的艺术特征,所以可以从先秦的说理性散文中脱离出来,并成为小说的雏形。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以散文的起源开端,着重论述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形态和文体意识。
B.材料二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先秦说理散文的特点以及其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影响。
C.材料一借西方文学散文发展演变历程,论证中国古代散文家文体意识自觉的重要性。
D.材料二以汉代杨雄的《法言》为例,来论证先秦说理散文在体制上对后世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证明材料中各时代散文文体形态特征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文。后世散文尽管有许多发展变化,但与这两种形式都有密切关系。
B.《史记》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编史方法,其中的“纪”“传”部分就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散文。
C.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建安七子一扫汉末文人的颓唐,语言疏朗明白,不尚雕琢,具有清新刚健的风格,世称“建安风骨”
D.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
4.材料一论证手法多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材料二谈到“先秦说理散文中,寄寓深刻的寓言、譬喻,常有抒情因素”的观点,请从《齐桓晋文之事》中找出一个能证明这个观点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意外
铁凝
①台儿沟很少有人家挂照片,也很少有人出去照相。公社没有照相馆,去趟县城,跋山涉水来回五百里。谁家要是挂张照片,顿时满屋生辉,半个村子也不免热闹几天。
②山杏的哥哥来了封信,向家里要张“全家福”。信中特别提到,最想念妹妹山杏。他在南方一个小岛上当兵已经两年,走的时候山杏才八岁。
③接到哥哥的信,山杏整天催爹妈去县城照相。现在,摘完了核桃,又摘完了柿子,爹对山杏说:“明天咱们就上路。”
④山杏一晚上也没睡好。睁开眼看看,妈正弯着腰烙饼;又睁开眼看看,妈还弯着腰烙饼;再睁开眼看看,一摞白面饼高高地堆在桌上。她想,这不就是过年吗?过年家里也没烙过这么多白面饼。
⑤天不亮,山杏就穿上过年时的新罩衣,又叫妈给她拿出哥哥寄来的新塑料凉鞋。妈说:“咱不,照相可不能露脚趾头。不如穿我做的扎花鞋。”山杏打整着自己.妈也打整着自己。山杏还从墙上摘下那块落满灰尘的小镜子,前前后后让妈照。直到爹在门口等得不耐烦了,妈才挎起了沉甸甸的篮子。
⑥他们搭了五十里汽车,走了二百里山路,喝凉水、住小店,吃了多半篮子干饼,第三天才来到县城。山杏一心想着妈在路上嘱咐过她的话:“听人说,照相馆的灯比太阳还亮,到那时候再亮也不能眨眼,一眨眼就照成瞎子了。”
⑦进了照相馆,一个烫着卷发的姑娘把他们领进一间黑屋。哗的一下,一屋子灯都亮了——有高楼,有大厦,有鲜花,有木马……山杏的眼都不够用了。忽然间她被人拉住胳膊塞在了爹妈中间,原来照相就要开始了。烫发姑娘躲在一只木匣子后面顶起块黑布,左比划,右比划,这使山杏又想起妈在路上嘱咐过她的话。她扭头看看妈,妈已瞪起了眼睛顾不得看她;她又扭头看看爹,爹也正大睁着眼睛向前看。山杏转回头,也赶紧把眼睛瞪得圆圆的。木匣子里“咔嚓”了一声,一屋子灯也跟着灭了。他们又摸黑走出屋子。
⑧半个月后,山杏爹从大队部拿回一个照相馆寄来的信封。山杏赶紧抢着撕开口,里面果然有张照片。谁知,上面没有大睁着眼睛的山杏,也没有睁大了眼的爹妈。照片上就一个人,一个正冲她们全家微笑的姑娘:额前的卷发像云彩,弯弯的眼睛像月牙儿,比照相馆那个卷头发的还好看。山杏和爹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出话来。
⑨第二天,山杏家的墙上挂出了这张照片,照片上的姑娘冲所有来参观的人微笑着。有人问起这是谁,爹妈吞吞吐吐不说话,山杏说,那是她未来的嫂子。
⑩山杏知道撒谎不好,但又觉得,不管怎么说,从此,她家也可以和那些有照片的人家比美了。
文本二
①我的写作是从短篇小说开始的,我对短篇小说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喜爱。短篇小说锻炼了我思维的弹性跳跃和用笔的节制,短篇小说使我的精神沉着,也留给我的心灵更多的畅想余地。我从不认为写作短篇是营造长篇的过渡和准备。我甚至老是妄想以我的实践来证明短篇小说的独立价值。即使在时代的物欲和功利色彩愈加鲜明的关头,即使在短篇小说常常作为陪衬和偿还“感情文债”的今天,我仍然愿意“奋不顾身”地以短篇小说的方式磨砺自己的心灵和笔。短篇小说有点像体操项目中的吊环和平衡木,吊环和平衡木给运动员提供的条件较之其他项目更为苛刻,但那些不凡的健将却能在极为有限的场地翻跃、腾飞,创造出观众意想不到的潇洒和美。短篇小说是一种挑战,它就像吊环和平衡木对于运动员那样,不给你犯错误的机会,也让你没有改正错误的可能。因此短篇小说也是一种诱惑。我甚至不断以一位美国作家的话给短篇小说助威,他说他终生喜欢短篇小说,因为“人生本不是一部长篇,而是一连串的短篇”。我亦在一些文字里表述过我对于短篇小说的看重,我说:“我看重的是好的短篇给予人的那种猝不及防之感:在滞缓、恒久的巨大背景前后,正是不同的人在上演着同一剧目的不同片段,走马灯似的。好的短篇正在于它能够把这些片段弄得叫人无言以对,精彩得叫你猝不及防。因为世界上本不存在一气呵成的人生,我们看到的他人和自己,其实都是自己和他人的片段。或许再精彩的小说,你读过之后愣愣神儿,也会说一句:不过如此。”
②的确不过如此,人生本来如此。重要的在于你毕竟被那猝不及防的精彩迷惑过,不过如此的人生,是不可以没有片刻的迷惑,片刻的忘情的,甚至于片刻的受骗。
③当我写作长篇小说时,我经常想到的两个字是“命运”;当我写作中篇小说时,我经常想到的两个字是“故事”;当我写作短篇小说时,我想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景象”。
④我并不想强迫读者一定接受我以短篇的形式表述出的那些人生景象,我只愿意琢磨,我该以何样的本领把我心中的一万种景象呈现给我的读者。
(选自铁凝《我看短篇小说》)
6.下列对文本一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第②段插叙哥哥最想念山杏的原因,同时又为后文山杏惦记着照相的情节做了铺垫。
B.作者写山杏看母亲“烙饼”的镜头,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写山杏因兴奋而辗转反侧、睡不踏实的状态,体现了山杏一家对照相的重视。
C.“哗的一下,一屋子灯都亮了——”第⑦段这个句子中的破折号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高楼、大厦、山花、木马……”
D.小说描写普通的人和平常的事,从中反映了乡村人们对城市的向往,对富裕生活的追求,以及渴望改变落后生存现状的决心。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文本二中,铁凝解释自己偏执的喜爱短篇小说,是因为它“锻炼了我思维的弹性跳跃和用笔的节制”,她觉得短篇小说是具有独立价值的。
B.人生无法一气呵成,山杏等人物的人生片段,带给读者片刻的迷惑、忘情,正是人生中的经典片段成就了短篇小说的精彩。
C.“再精彩的小说,你读过之后愣愣神儿,也会说一句:不过如此。”意在突出长篇小说并不比短篇小说更精彩,读来不过尔尔。
D.铁凝的“景象说”见解独到,她认为短篇小说是对纷繁复杂的人生景象的呈现,通过个性化的表达构建含蓄蕴藉的艺术世界。
8.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山杏还从墙上摘下那块落满灰尘的小镜子,前前后后让妈照。直到爹在门口等得不耐烦了,妈才挎起了沉甸甸的篮子。
(2)山杏和爹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出话来。
9.在文本二中,铁凝将短篇小说比作“体操项目中的吊环和平衡木”,认为它们能“创造出观众意想不到的潇洒和美”,请谈谈《意外》在情节处理上是如何体现这种“意想不到”的特点的?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晋文公问于狐偃曰:“寡人肥甘周于堂,卮酒豆肉集于宫,壶酒不清,生肉不布,杀一牛遍于国中,一岁之功尽以衣士卒,其足以战民乎?”狐子曰:“不足。”文公曰:“吾弛关市之征而缓刑罚,其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不足。”文公曰:“吾民之有丧资者,寡人亲使郎中视事,有罪者赦之,贫穷不足者与之,其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不足。此皆所以慎产也;而战之者,杀之也。民之从公也,为慎产也,公因而迎杀之,失所以为从公矣。”曰:“然则何如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令无得不战。”公曰:“无得不战奈何?”狐子对曰:“信赏必罚,其足以战。”公曰:“刑罚之极安至?”对曰:“不辟亲贵,法行所爱。”文公曰:“善。”明日,令田于圃陆,期以日中为期,后期者行军法焉。于是公有所爱者曰颠颉,后期,吏请其罪,文公陨涕而忧。吏曰:“请用事焉。”遂斩颠颉之脊以徇百姓,以明法之信也。而后百姓皆惧曰:“君于颠颉之贵重如彼甚也,而君犹行法焉,况于我则何有矣。”文公见民之可战也,于是遂兴兵伐原,克之;伐卫,东其亩,取五鹿;攻陽胜虢;伐曹;南围郑,反之陴;罢宋围。还与荆人战城濮,大败荆人;返为践土之盟,遂成衡雍之义:一举而八有功。所以然者,无他故异物,从狐偃之谋,假颠颉之脊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材料二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世之主A法B先王之法也C有似于此D其时已E与先王之法F亏矣G而曰H此先王之法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肥甘,指美味,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为肥甘不足于口与”的“肥甘”意思不同。
B.用事,当权执政,也指行事办事。文中具体指官吏请求文公对违法的颠颉执法行刑。
C.殇子,未成年而死者,短命的人。《庄子》“莫寿於彭祖,而殇子为夭。”即用此意。
D.镆铘,也作“莫邪”,常与“干将”并称,泛指宝剑。或谓春秋吴莫邪善铸剑,故称。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文公采取了一系列保证民生的措施,狐偃却认为这些都不能成为要求民众打仗送死的理由。
B.晋文公一举建立八项功业,正是因为听从了狐偃的主张,利用砍断颠颉脊梁的事彰明了法令。
C.楚国人攻打宋国,循着事先做好的水文标记涉水突袭,河水暴涨,楚人不知,致上千人溺亡。
D.古代享有天下的七十一位圣贤君主,法度各不相同,并非他们理想各异,而是由于时势不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明日,令田于圃陆,期以日中为期,后期者行军法焉。(4分)
(2)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4分)
14.材料二论理深透,请指出其主要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①
朱熹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②,何必独沾衣。
注释:①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叫隐括。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②牛山客:语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感叹自己不得长生,为终有一死而悲泣。后喻指哀叹人生短暂的人。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作开篇描绘万里长空,天光云影,诗人携酒登高,融入那山色空翠、烟霏缥缈之所在,意境空灵。
B.上片末句感叹多少登高伤怀的昔人已成陈迹,而美好的风景却真实恒常,也蕴含对当下人生的思考。
C.下片“无尽”三句以无穷的时间和无垠的空间凸显出人生的有限,表达了诗人面对危机的忧患意识。
D.此词以故为新,发舒性情,贵在深入浅出,意境优美高远,格调清畅豪爽,深含理趣却又不堕理障。
16.论者赞这首词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之志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借代手法,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之襟怀。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二句写出了诗人对历来凭吊金陵之作的看法。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的“______,______”,而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得到了孔子的赞许。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①自古以来,灯火不仅是照亮黑暗的明灯,更是传递文化、情感和记忆的载体。中国,这片五千年的古老土地,在灯火中映照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从______的北京宫灯,到水韵诗意的秦淮花灯;从状如迷宫的九曲黄河灯阵,到“万物皆可灯”的自贡彩灯——______的花灯不仅传承着古老的传统,更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②灯火与中国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它们是中国历史、文化、民俗和现代发展的生动写照;更多的,是物理意义上的照明。在这其中,传统手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古老的灯火焕发出新的魅力,成为了现代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③灯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节日庆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______的角色。在寒冷的冬夜,一盏温暖的灯光可以驱散寒冷,带来家的温馨;在繁华的都市,一盏明亮的灯光可以照亮归途,带来安全的保障。
④此外,灯火还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宫灯、花灯还是彩灯,它们都融入了匠人们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这些灯火不仅照亮了人们的生活,更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
⑤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灯火必将继续焕发出新的魅力和活力。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第一段破折号与下列句子破折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B.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C.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D.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2000多种皮肤病中,带状疱疹是最疼的皮肤病之一,又被人们称为“缠腰龙”“蛇缠腰”,并且潜伏期很长。当人体内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沿单侧周围神经会出现簇集性小水疱,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且后遗神经痛慢性期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数据显示,约1/3的人一生中至少罹患1次带状疱疹,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
① ?与一般人相比,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24%-41%。另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倍到4倍。
调研显示,中老年人群普遍听说过带状疱疹,但同时, ② :一是超20%的中老年人认为得过一次带状疱疹就不会再得了,二是超17%的中老年人认为得过水痘就不会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有很多治疗方式,但专家表示, ③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手段,同时,平时应注意自身生活习惯调整,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另外,较大情绪波动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也可能诱发带状疱疹。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结合材料,为“带状疱疹”下定义。(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努力过无数次,但机会只在这其中的一两次。
没有人能永远赢,但至少应该活得漂亮。
———电影《飞驰人生2》台词
以上材料,给了你什么启发?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2026届高一(下)学月考试
参考答案
1.A
【解析】B.“不似中国古代散文具有文体意识”错误,由材料一“更能体现文体意识的各个方面,则远远逊色于中国古代散文”可知,西方散文只是在文体意识方面更逊色,不是不具有;
C.“对后代的……专论体说理文都有影响”错误,材料二谈到“专论体说理文”成熟于战国后期,在本段中与“语录体和对话体”并列,并非受其影响;
D.“并成为小说的雏形”,材料二说优秀的寓言故事“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可知“小说雏形”这个说法,属于偷换概念,无中生有。
2.C.
【解析】“论证中国古代散文家文体意识自觉的重要性”分析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散文家从魏晋南北朝起便有着比较自觉的文体意识”而非其“重要性”,且材料对西方文学中散文的发展演变历程并不充分交代。
3.C
【解析】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立在慷慨情绪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称之为“建安风骨”,在此主要指的是建安时期的诗歌,不是散文。
4.参考答案:①举例论证。例如文中列举《春秋》《老子》《庄子》《孟子》《左传》《国语》等证明先秦散文的基本文体形态。②引用论证。例如文中引用章学诚、鲁迅的话证明我国古代散文较早就具有比较自觉的文体意识。③对比论证。例如在论证文体自觉意识时,作者对中西方散文在文体意识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对比。【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5.答案示例:
(示例一)文中以“以羊易牛”的譬喻,(2分)寄寓心怀仁术的道理,(2分)含有孟子对齐宣王的肯定和期许。(2分)
(示例二)文中以“为老人折枝”的譬喻,(2分)寄寓能行王道的道理,(2分)含有孟子对齐宣王的信任。(2分)
(示例三)文中以“缘木求鱼”的譬喻,(2分)寄寓应行王道的道理,(2分)含有孟子对齐宣王的劝诫。(2分【在答题要点齐备的前提下,如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D
【解析】“渴望改变落后生存现状的决心。”理解有误,文中并没有表现出渴望改变落后生存现状的决心,反映出的向往之情也更多的是对现代生活的向往。故选D。
7.C
【解析】“意在”句不对。“不过如此”,并不是想突出长篇小说不比短篇小说精彩,而是借此明确,无论哪种精彩的小说,实质上都是“片段”的精彩,都会产生“片刻的迷惑”“甚至片刻的受骗”的效果。
8.(1)细节描写,小镜子“落满灰尘”,足见山杏家的生活尚处在为物质而奔忙的生存状态;“沉甸甸”呼应前文妈妈烙饼的情节,给“五百里”的路程增加了生命力与体验感。
(2)动作描写,照应前文,“果然”印证照相后必然得到照片,暗中扣题;“谁知”出乎意料的收到一张陌生微笑女子的照片,面对此景,他们只是互相看着,五味杂陈让“谁也说不出话来”。
9.(1)情节:①一家人为了进城照相,精心准备,跋山涉水,出乎意料的是照相馆粗心大意,竟然寄错了照片,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②山杏一家居然把一个陌生人的照片挂在了墙上,表现了他们的质朴与无奈;③面对参观者的询问,山杏将错就错,谎称照片上的姑娘是自己未来的嫂子,化解了尴尬。
(2)好处:情节突转,打破了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深化了主题,表现了山村人对美和新生活的追求。
【解析】由题干可知,要分两方面作答,一是情节处理上,二是艺术效果上。找到文中情节上的“意外”,照片寄错、陌生人照片挂上墙、谎称为“嫂子”照片,这些都给人“猝不及防之感”;效果上,情节反差形成突转之势,尺水生波显奇崛,给人留下想象空间,深化山村人对美与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主旨。
10.C D G
11.A【解析】“肥甘”都是指美味(的东西),意思应为相同。
12.D【解析】“并非他们理想各异”错,句中“务”意为一定。
13.(1)第二天,(晋文公)下令在圃陆打猎,约定以中午为期限,迟到的人按军法处置。【田,“于圃陆”状语后置,期,后,各1分】
(2)所以治理国家没有法度就会出现混乱,死守法度不加改变就会发生谬误,出现谬误和混乱,是不能保住国家的。【乱,悖,持,各1分,句意1分】
14.①举例论证/类比论证;(1分)②用“荆人袭宋”的故事阐明做事情要依照法度去行动,变法的人要因循时代而变化的道理。(2分)
15.C【解析】“忧患意识”错,“那更有危机”意为哪有什么危机呢。
16.①赞美自然融入自然的审美情趣:上片描绘诗人携酒登高,寄情自然,悠然陶然之心态跃然纸上;②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下片抒写有限人生应惜取,大好辰光莫辜负,“何事”“何必”等句言外洋溢着参透人生与宇宙融合统一之理的乐观精神;③《论语》侍坐章“莫春者”之句描绘的人人自然自在、自得其乐的社会生活与生命境界,确与朱词异曲同工。
【每点2分,4分解说本词,2分解说侍坐章。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7.(1)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3)浴乎沂,风乎舞雩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文公向狐偃问政,说道:“我把美味的东西遍赐给朝廷里的人,只有少量的酒肉放在宫内,酒酿成后不等澄清就给大家饮,鲜肉不存放就煮给大家吃,杀一头牛也遍分给国人,一年织成的布都给士兵做衣服穿,这样做能够使民众为我打仗了吧?”狐偃说:“不能。”晋文公说:“我放松城关和集市的税收并且放宽刑罚,这样做能够使民众为我打仗了吧?”狐偃说:“不能。”晋文公说:“我的民众有丧失财产的,我亲自派郎中去察看处理,对有罪的人免除刑罚,对贫穷不富足的人布施恩惠,这样做能使民众为我打仗了吧?”狐偃回答说:“不能。这些都是适合民众生存要求的做法;而使他们打仗,等于是要杀死他们。民众追随您,是为了顺顺当当地活着,您却违反他们的要求杀掉他们,这样就失去了民众跟从您的理由。”晋文公问:“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做才能让民众为我打仗呢?”狐偃回答说:“使他们不得不去打仗。”晋文公问:“怎样做才能让他们不得不去打仗?”狐偃回答说:“有功必加奖赏,有罪必加惩罚,这样就能使他们为您打仗了。”晋文公问:“刑罚的最高原则怎样实现呢?”狐偃回答说:“刑罚不避开亲近和显贵的人,法治实施到您所宠幸的人。”晋文公说:“好。”第二天,(晋文公)下令在圃陆围猎,约定以中午为期限,迟到的人按军法处置。当时晋文公所爱重的一个叫颠颉的人迟到了,官吏请君主定他的罪,晋文公伤心得落下眼泪。官吏说:“请用刑吧。”于是砍断颠颉的脊梁,以此来昭示民众,来表明实行法令的信用。这之后民众都害怕地说:“君主对颠颉的爱重是那么深切,还对他施加了刑罚,何况对于我们,又有什么值得留情的呢?”晋文公见民众肯为他打仗了,于是就发动军队攻打原国,原国被攻破。攻打卫国,将卫国原来的田亩阡陌方向改为东西向,又攻取了五鹿。攻取陽樊,战胜虢国。进攻曹国。往南围攻郑国,破坏了郑国的城垛。解除了宋国的围兵。回头和楚军在城濮交战,大败楚军,回国时订立了践土之盟,于是又结成了衡雍之盟。一下子就建立了八项功业。能够这样没有其他原因,是因为听从了狐偃的主张,利用砍断颠颉脊梁的事彰明了法令。
材料二:
楚国人想攻打宋国,派人先在澭水中测量深浅并做标记。澭水突然涨高了,楚国人不知道,按照原来设置的标记在夜里渡水,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军队惊乱的状况就象城市里的房屋倒塌一样。先前做标记时士兵是可以顺着标志渡河的,现在水位发生了变化,上涨了许多,楚国人还按照旧标记渡河,这就是楚国人失败的原因。现在的君主要效法古代帝王的法度,与这种情况相似。他所处的时代已经与古代帝王的法度不适应了,却还说,这是古代帝王的法度,应该效法它。用这种办法治理国家,难道不是很可悲吗?
所以治理国家没有法度就会出现混乱,死守法度不加改变就会发生谬误,出现谬误和混乱,是不能保住国家的。社会变化了,时代发展了,变法是应该的了。这就象高明的医生一样,病万变,药也应该万变。病变了药却不变,原来可以长寿的人,如今就成为短命的人了。所以凡是做事情一定要依照法度去行动,变法的人要因循时代而变化,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没有错误的事了。那些不敢议论法度的,是一般的百姓;死守法度的,是各种官吏;顺应时代变法的,是贤明的君主。因此,古代享有天下的七十一位圣贤君主,他们的法度都不相同。并不是他们一定要彼此相违背,而是因为时代和形势不同。所以说,好剑期求它能砍断东西,不一定期求它有镆琊那样的美名;好马期求它能行千里远,不一定期求它有骥骜那样的美称。成就功名,这正是古代帝王所希望达到的“千里”啊。
18.答案:雍容华贵 各式各样 不可或缺
19.答案:一处:关联词前后语序不当。不仅仅——更多是:递进关系,后边一句应比前一句更进一步。改为:灯火与中国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物理意义上的照明;更多的,它们是中国历史、文化、民俗和现代发展的生动写照。(2分)二处: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导致主语不明确。改为:在这其中,传统手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让古老的灯火焕发出新的魅力,成为了现代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分)
20.答案:C
A.用于引文、注文后,标示作者、出处。B.补充说明
C.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D.表示说话中断或间顿。
21.答案:①哪些人是高风险人群/哪些人容易得带状疱疹
②对它的发病原因(发病风险/诱发因素)有两大认知误区/两个错误认知/对带状疱疹的认知还存在偏差
③(对于带状疱疹),预防胜于治疗/预防更重要
22.【答案】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1分),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1分)和明显的神经痛(1分)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句式1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共17页。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七)语文试卷,文件包含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语文试卷docx、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说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