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鲁科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 第3章 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 本章测试,共12页。
第3章 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 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13题)1.有四种不同堆积方式的金属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原子半径为r cm),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晶胞①的空间利用率:B.金属晶体是一种“巨分子”,可能存在分子间作用力C.晶胞中含有的原子数分别为:③ 2,④ 4D.晶胞中原子的配位数分别为:① 6 ,② 8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中的H-O-H夹角与COCl2中的Cl-C-Cl夹角都为120°B.CCl4、SiF4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C.基态溴原子(35Br)核外电子排布式为4s24p5D.VIIA族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不同3.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B.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C.离子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D.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4.X、Y都是ⅡA族(Be除外)的元素,已知它们的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T(XCO3)>T(YCO3),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晶格能:XCO3>YCO3B.阳离子半径:X2+>Y2+C.金属性:X>YD.氧化物的熔点:XO
C>DB.D、E两种元素可形成分子,该分子为极性分子C.A、B、C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有分子晶体,也有离子晶体D.简单氢化物的沸点:B>C13.氮化碳部分结构如图所示,其中氮化碳的硬度超过金刚石晶体,成为首屈一指的超硬新材料。下列有关氮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化碳属于共价晶体,其化学键比金刚石的更稳定B.该晶体中碳原子和氮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氮化碳的化学式为其中氮显-3价,碳显+4价D.该晶体与金刚石结构相似,都是原子间以非极性键结合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二、非选择题(共10题)14.(1)如图a所示的是金红石的晶胞,则每个晶胞拥有_______个、_______个。 (2)如图b所示的是硫化锌的晶胞,则、的数目之比是_______。 (3)如图c所示的是钙钛矿的晶胞,则其化学式是_______。 15.有下列物质:①水晶;②冰醋酸;③氧化钙;④白磷;⑤晶体氩;⑥氢氧化钠;⑦氧化铝;⑧金刚石;⑨过氧化钠;⑩碳化钙;⑪碳化硅;⑫干冰;⑬过氧化氢。根据要求填空:(1)属于共价晶体的化合物是__。(2)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晶体是__。(3)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是__。(4)由极性分子构成的晶体是__。属于分子晶体的单质是__。三、实验题16.铁黄()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某学校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黄制备研究,具体操作如下:向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硫酸亚铁溶液、铁黄晶种和过量碎铁皮,在水浴加热条件下,持续通入空气并不断搅拌,在晶种上得到铁黄晶体。 (1)检验反应完成后上层溶液中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_。(2)结合反应原理解释加入过量碎铁皮的作用是_________。(3)测定样品中铁黄的质量分数。①配制标准溶液。实验过程可描述为_________,继续加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塞好瓶塞,颠倒摇匀,装瓶贴上标签。②称取铁黄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加热,滴加稍过量的溶液(将还原为)充分反应,再除去过量的。用上述配制的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计算该样品中铁黄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4)铁和氨在时可发生置换反应,一种产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该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②氮原子位于由铁原子构成的正八面体的中心。在答题卡的中用“-”将铁原子构成的正八面体连接起来_________。17.三氯化硼(BCl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采用三氟化硼(BF3)与氯化铝(AlCl3)加热的方法制备BCl3,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装置及加热装置略)。 已知:1.三氟化硼(BF3)易与水反应:三氯化硼(BCl3)易潮解:三氯化铝(AlCl3)沸点低、易升华。Ⅱ.部分物质的常点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BF3中B的杂化方式为______,AlCl3属于______晶体,C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每空1分,共3分)(2)将氟硼酸钾(KBF4)和硼酐(B2O3)一起研磨均匀加入A中的圆底烧瓶,滴入浓硫酸并加热,除产生气体外,还生成一种酸式盐,分别写出气体和酸式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3)实验开始时,两处加热装置应先加热______(填“A”或“C”)。(4)装置B中盛放的是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_。(5)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6)C中2.50 g无水氯化铝完全反应后,取下U形管并注入水,完全反应生成盐酸和硼酸(H3BO3是一元弱酸)将所得溶液加水稀释到250 mL,取10 mL加入锥形瓶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用0.1000 mol/L的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28.00 mL,则BCl3的产率为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18.光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无色剧毒,易水解生成两种酸性物质。实验室用与发烟硫酸反应制备光气,方程式为。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及加热仪器略去)。 已知:光气的熔点,沸点7.94℃;沸点76.8℃;沸点151℃。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2)光气在固态时属于分子晶体,相邻分子靠_______相互吸引(填标号)。A.共价键 B.氢键 C.范德华力 D.离子间静电作用(3)A装置加热的温度不宜超过76.8℃的原因是_______。(4)D装置的具支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5)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6)F装置用于吸收多余的光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7)纯度测定:用注射器抽取新制备的光气注入装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封碘量瓶中,称得碘量瓶为,充分反应后用硝酸调节至6.5,加入2滴作指示剂,用硝酸银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硝酸银标准液。[已知为砖红色沉淀;溶解度]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②光气的纯度是_______。四、计算题19.硅、锗(Ge)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光电材料领域。回答下列问题:如图是、、三种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示意图。 (1)已知化合物中和的原子个数比为1:4,图中Z表示_______原子(填元素符号),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2)已知该晶胞的晶胞参数分别为anm、bnm、cnm,,则该晶体的密度_______(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20.两种含硅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1)这两种含硅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I的晶胞参数为a pm,则I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3。(3)II的晶胞参数为b pm,Si和P的原子半径分别为r1 pm和r2 pm,则II的空间占有率为___________。21.A、B、C、D、E、F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含有3个能级,且每个能级所含的电子数相同;C的最外层有6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D是短周期元素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F除最外层原子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其余能层均充满电子。G元素与D元素同主族,且相差3个周期。(1)用电子式表示C的氢化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2)F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F的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是下图中的______(填“甲”“乙”或“丙”)。 (3)D与E、G与E形成的晶体类型相同,但晶体的配位数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4)已知DE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若将DE晶胞中的所有E离子去掉,并将D离子全部换为A原子,再在其中的4个“小立方体”中心各放置一个A原子,且这4个“小立方体”不相邻。位于“小立方体”中的A原子与最近的4个A原子以单键相连,由此表示A的一种晶体的晶胞(已知A-A键的键长为a cm,NA表示阿伏加 德罗常数),则该晶胞中含有________个A原子,该晶体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22.表中A、B、C、D、E、F为短周期主族元素,G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1)C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___,CA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分子空间构型为___。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___。(2)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VSEPR模型名称为___,其属于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3)A2D的沸点比A2E的沸点高,其主要原因是___。(4)下列关于B2A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填序号)。A.B2A4中的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B2A4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比为1∶1C.B2A4是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D.B2A4分子发生加成反应时σ键断裂(5)下列图象可表示两个F原子间成键后的电子云的图象是___。 (6)向G2+的硫酸盐溶液中滴加氨水直至过量,首先观察到生成蓝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___,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加入乙醇后有深蓝色晶体析出,写出该配离子的结构简式(标出配位键)___。23.A、B为两种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序数大于B,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A、B形成的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熔融时能导电,试回答下列问题:(1)A、B的元素符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写出A、B元素形成化合物电子式:___________。(3)A、B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氯化钠晶体结构相似,则每个阳离子周围吸引了________个阴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 ________。(4)A、B所形成化合物的晶体的熔点比NaF晶体的熔点________(填“高”或“低”),其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BF3BCl3AlCl3沸点/℃-10112.5180A.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C.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总数比s电子总数少1D.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2nE.与D同主族,且原子序数为D的2倍F.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G.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1,内层处于全充满状态参考答案1.B 2.B 3.A 4.A 5.C 6.A 7.D 8.D 9.A 10.D 11.A 12.D 13.D14. 4 15. ⑪ ①⑤⑧⑪ ⑤ ②⑬ ④⑤16.(1)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2~3滴溶液,若存在,可观察到溶液变成血红色(2)既能消除反应产生的,同时又能额外提供,实现硫酸亚铁的循环利用(3) 用电子天平称取固体,并置于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冷却后用玻璃棒转移至容量瓶中(已验漏),再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 97.9%(4) 17.(1) sp2 分子 球形冷凝管(2) BF3 KHSO4(3)A(4)干燥除水,观察气泡,控制气体流速(5)冷凝收集BCl3(6)93.4518. 分液漏斗 C 防止挥发 出现无色液体 防止F中的水蒸气进入D中使光气水解 滴定至出现砖红色沉淀,且(或半分钟)内不变色 (或)19.(1) O Mg2GeO4(2)×102120.(1) SiB6 SiP(2)×1030(3)×100%21. 3d104s1 丙 阴、阳离子的半径比不同 8 22.(1) 1s22s22p3 sp3 三角锥 N>O>C(2) 平面三角形 非极性(3)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4)C(5)E(6) Cu2++2NH3•H2O=Cu(OH)2↓+2NH 23. Mg O 6 1∶1 高 离子半径相差不大,MgO中离子所带电荷数较多,离子键强,晶格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