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古诗词专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蒹葭》考点集训1-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古诗词专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蒹葭》考点集训1-学案第1页
    【古诗词专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蒹葭》考点集训1-学案第2页
    【古诗词专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蒹葭》考点集训1-学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古诗词专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蒹葭》考点集训1-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古诗词专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蒹葭》考点集训1-学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句默写,古诗词赏析,模拟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识记型默写
    1.蒹葭苍苍,__________。
    2.蒹葭萋萋,__________。
    3.蒹葭采采,__________。
    4._____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
    5.__________,白露未晞。所谓伊人,__________。
    6.__________,白露未已。所谓伊人,__________。
    7.__________,道阻且长。溯游从之,__________。
    8.__________,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
    9.__________,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_________
    10.溯洄从之,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______。
    1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__________,__________。
    1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4.____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15.____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6.溯洄从之,__________。溯游从之,__________。
    (二)理解型默写
    1.《蒹葭》中“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__________”表明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仿佛置身于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即。
    2.《蒹葭》中写主人公思见伊人心切,望穿秋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蒹葭》中描写深秋时节,主人公岸边徘徊,所思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水一方》的歌词“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化用了《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5.《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伊人仿佛置身于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即。
    6.成语“秋水伊人”源于《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7.《蒹葭》开篇用萧瑟冷落的秋景“__________,__________”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无限思念惆怅之情。
    8.《蒹葭》中,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难、漫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中的风霜雨露、花鸟鱼虫在诗人的笔下都有了灵性。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露”字的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赏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时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点明时间、环境,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氛围。
    B.诗歌中三次运用“宛”字,读来给人一种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暗示了“伊人”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D.诗歌含蓄委婉地表现了主人公执着追寻意中人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悲观情绪。
    3.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清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二)简答题。
    1.诗歌开头从“蒹葭”写起,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歌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中反复咏叹“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有物方为图景。请品读《蒹葭》中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内容,概括男主人公(追求者)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学校要拍摄微电影《蒹葭》,请你从诗中选取两到三个景物组合成拍摄画面,要求画面能体现出诗中主人公的心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老师让同学们将八年级下册中的诗歌进行分类,小语将《关雎》和《蒹葭》归为一类,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可从诗歌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表现形式等方面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蒹葭》的主题具有多义性,请结合下面三则链接材料,简要谈谈诗中的“伊人”究竟为何人,并就“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结局分析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链接材料一】爱情说。似是情诗,男或女词。(节选自余冠英《诗经选》)
    【链接材料二】招隐说。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节选自姚际恒《诗经通论》)
    【链接材料三】意象说。“伊人”未必是人,可以是象征,或者是抒情意象。(节选自梁玉东《“伊人”究竟是谁?——<蒹葭>主题个性化解读探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模拟演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下列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本诗主要叙写在深秋的早晨一位追求者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2.结合第一、二章的内容,分析主人公在追寻“伊人”的过程中的情感变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学习完《蒹葭》这首诗歌之后,小方和小文就这首诗歌运用的手法进行了讨论,请你一起参与。(2分)
    小方:我特别喜欢《蒹葭》这首诗歌,因为它读起来回环往复,非常美妙。
    我:对,因为它不仅感情充沛,还运用了一些写作手法,你知道吗?
    小方:知道。这首诗运用__________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渲染了凄清朦胧的气氛,强化了主人公求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小文: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其他手法。
    我:是的。这首诗用蒹葭__________,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小文:而且,本诗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将青年男子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下列对《蒹葭》的节选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2.这首诗每章开头均以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蕴含着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这一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每个诗节的前半部分是写景,后半部分是抒情,客观景物与主观感情浑然一体,构成了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句就出于此。
    2.这首诗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手法在《蒹葭》中有所体现。请结合这首诗中的具体语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一)1.白露为霜
    2.白露未晞
    3.白露未已
    4.蒹葭苍苍 在水一方
    5.蒹葭萋萋 在水之湄
    6.蒹葭采采 在水之涘
    7.溯洄从之 宛在水中央
    8.溯洄从之 宛在水中坻
    9.溯洄从之 宛在水中沚
    10.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11.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12.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13.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14.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15.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16.道阻且长 宛在水中央(或:道阻且跻 宛在水中坻;或:道阻且右 宛在水中沚)
    (二)1.宛在水中沚
    2.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3.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4.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5.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6.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7.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8.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9.示例: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或: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二、(一)1.B 【解析】B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兴”的手法。
    2.D 【解析】这首诗歌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D项“悲观情绪”理解有误。
    3.B 【解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既交代了时令环境,又渲染了浓烈的凄清惆怅气氛,流露出主人公凄婉的感情。此时应是清晨(拂晓之时,即天快亮时);“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再以“葭蒹”起兴,把水边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烘托出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此时是清晨(太阳露面,天已大亮);“蒹葭采采,白露未已”仍以相同的景物起兴。此时是清晨(太阳升起,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了)。三个诗节的第二句暗示着时间的推移,表现了主人公焦灼的心情。
    4.D 【解析】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是正确的,但并没有体现主人公“绝望的情绪”。本诗描述主人公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思念,抒发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故选项D不正确。
    5.B 【解析】B句中“伊人”是女子,也相当于“君子”追求的“窈窕淑女”。
    (二)1.以景起兴,引出诗中所咏的对象——伊人,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烘托诗中主人公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意思对即可)
    2.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以烘托追求心上人不得时悲凉、惆怅的心情。
    3.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的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思想感情。
    4.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5.①点明季节和时间;②渲染冷清、萧瑟的氛围。
    6.①渲染道路的遥远、艰险与曲折。②表现了伊人可望而不可及,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可见而不可求的焦急、惆怅、苦闷之情。
    7.表明了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
    8.表达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9.示例:对爱情坚定、执着。不论时间如何推移,他都深爱着“伊人”,不变心;不论道路多么艰险,他都无所畏惧,不动摇。
    10.①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②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而且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1.①景物:蒹葭、白露、水。(1分)②画面:一个深秋的早晨,茂密的芦苇上布满白露凝结成的霜,伴着散发寒气的河水,远远望去,白茫茫一片,一位男子在岸边深情地凝视着对岸,惆怅不已。(2分)(共3分)
    12.同意。理由:①两首诗歌都抒发了对心中理想对象的执着追求和强烈思念。②都用了起兴的手法,《关雎》以水鸟和鸣起兴;《蒹葭》以秋水岸边的秋景起兴。③都使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反复咏唱。④都使用了双声叠韵词,如《关雎》中的“参差”“窈窕”,《蒹葭》中的“苍苍”“采采”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13.①持“爱情说”者认为“伊人”是意中人,持“招隐说”者认为“伊人”是贤能之人,持“意象说”者认为“伊人”象征着人们想要的或执着追求的事物。②无论“伊人”是何人,主人公都苦苦追寻,但终究“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这蕴含了美好事物总是可望难即,不管结果如何,追寻过程本身就有极大意义的人生哲理。
    三、(一)1.D 【解析】本诗描述抒情主人公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思念,抒发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并没有体现主人公“绝望之情”。故选项D不正确。
    2.①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已”,主人公一直追寻伊人,表现对“伊人”的爱慕与思念之情。②一直逆流而上,克服艰难险阻去寻找,“伊人”只是“宛在”,可见不可求,写出主人公的失落、怅惘之情。(每点1分,共2分)
    3.重章叠句 起兴(每空1分,共2分)
    (二)1.B 【解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兴”的手法。故选项B不正确。
    2.特点:萧瑟、凄清(或萧索、冷寂、凄凉)(1分)。作用:①借景抒情,为主人公思念“伊人”提供了特定的背景(1分)。②表达出主人公追求不获的失意、怅惘、忧郁、苦闷的心情(1分)。或:既刻画出凄清的秋景(1分),又烘托了主人公的凄婉、惆怅之情(1分)。
    3.示例一:①选择典型意象“蒹葭”和“白露”,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②蕴含着主人公对“伊人”求之不得的怅惘和淡淡愁绪。
    示例二:①“苍苍”写出了芦苇的茂盛,“白露为霜”写出了秋霜之浓。②暗示了主人公愁绪的浓重。(每点1分,共2分)
    (三)1.D 【解析】D项后半句纯属杜撰,尽管二者都可以理解为“理想之路的漫长多艰与对理想追求的执著”,但却是两回事。自古以来,“风”“骚”并称。《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被尊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典范。就创作而言,《诗经》和楚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的两大渊源。(2分)
    2.这首诗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了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意思对即可。2分)
    3.《蒹葭》开篇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映照在天光水色之中,创设萧索迷茫的境界;(1分)由此引出主人公在这样萧瑟的情境中追寻心中的“伊人”,表达了对“伊人”的无限思念和难言的伤感。(1分)(共2分)

    相关试卷

    16、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

    这是一份16、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品评下列诗歌语言上的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古诗词曲鉴赏(二)-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集训专题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12 古诗词曲鉴赏(二)-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集训专题训练,文件包含专题12古诗词曲鉴赏二-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集训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专题12古诗词曲鉴赏二-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集训专题训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古诗词曲鉴赏(一)-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集训专题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12 古诗词曲鉴赏(一)-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集训专题训练,文件包含专题12古诗词曲鉴赏一-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集训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专题12古诗词曲鉴赏一-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集训专题训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古诗词专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蒹葭》考点集训1-学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