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3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651408/0-171398080557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3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651408/0-171398080563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3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651408/0-171398080566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3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3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手工刺绣B.矿石粉碎C.粮食酿酒D.木制雕刻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下做法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B.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
C.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D.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保障。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
B.进行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用木炭粉代替铜粉进行实验
D.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
4.山东大学利用异核双金属“镍—钴”配合物,可逆地催化质子还原氢气()与氘水()的H/D交换,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镍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数值为2B.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D.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g
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粒观点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瘪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气体分子本身变大
B.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
6.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元素观: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C.守恒观:10g碳和10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20g二氧化碳
D.转化观:氢气和水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室内洒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B.烘焙面包时加入小苏打作发酵粉
C.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D.工业生产中储运烧碱,可用铁桶盛装
8.如图一所示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操作,图二为反应过程中烧杯内溶液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b点表示等质量的与恰好完全反应
C.c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是和
D.胶头滴管中所取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9.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AB.BC.CD.D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C.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所以可以做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二、多选题
1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丁物质的化学式为
B.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丙、丁两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1
12.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溶液和稀硫酸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溶液、溶液、溶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
A.上表中沉淀是B.乙一定是溶液
C.丙一定是溶液D.溶液X一定是溶液
1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 正确的是( )
A.AB.BC.CD.D
14.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B.C.D.
15.向与的混合粉末中加入200g9.8%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不饱和溶液甲和气体乙。将生成的气体乙通入足量溶液,溶液质量增加4.4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B.溶液甲中溶质的质量为12g
C.原固体粉末的质量为10.8g
D.与粉反应的溶液的质量为100g
三、填空题
16.按要求从氧气、盐酸、氯化钠、二氧化硫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写在下列横线上。
(1)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______。
(2)一种易形成酸雨的氧化物______。
(3)一种做调味品的盐______。
(4)一种易挥发的酸______。
17.生态问题是个全球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为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作出中国特有的贡献。
(1)根据我国环保部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______。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D.
(2)臭氧()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下列有关臭氧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臭氧是一种混合物B.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越大越好
C.臭氧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氧气D.臭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3)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_;
②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______,使燃料充分燃烧;近年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8.见证中国力量,实现民族复兴。
Ⅰ.2022年12月4日晚,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安全返回。
(1)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使用的是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采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其中偏二甲肼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______(写出最简整数比);四氧化二氮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写出最简整数比)。
(2)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是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3)火箭的姿控系统使用耐辐照石英玻璃作为光学材料,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4)为了让火箭耐受更高的温度,工程师发明了坚固且轻巧的碳化硅纤维复合材料。工业上制取碳化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Ⅱ.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
(5)“侯氏制碱法“过程中,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最先通入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生成物中______先结晶析出(填化学式)。
(6)和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若把℃时和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则℃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7)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______(填写“饱和”、“不饱和”之一)的。
(8)℃时,向50g水中加入40g固体,经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19.实验室中有两瓶标签已经腐蚀的无色溶液,已知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的各一种。小华和小明想用化学方法确定各是哪种溶液,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1)小华各取两种溶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硝酸钡溶液,振荡,观察到A试管无明显现象,B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则B试管中加入的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______。
(2)小明从下列四种试剂中选取了一种试剂,也成功鉴别了上述两种无色溶液,则小明选取的试剂是_____(选填选项序号)。
A.酚酞试液B.稀硫酸C.氧化铁D.碳酸钙
20.化学小组的同学欲探究某固体混合物的成分,已知该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中的两种或几种。研究小组为探究其成分,现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请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空:
(1)气体A为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______色。
(2)蓝色沉淀D为______。
(3)请写出步骤③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溶液E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5)原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原固体混合物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_____(填化学式),你的理由是______。
21.氢氧化钠,俗称“烧碱”,一种白色固体,是化学实验室中必备的化学品,亦为常见的化工品之一。氢氧化钠的用途极广,用于造纸、印染、制备肥皂、化学纤维、冶炼金属、石油精制等方面。工业上用纯碱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备烧碱,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在高温前第①步需要对石灰石进行破碎,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2)写出过程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过程④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
(4)在该流程中循环出现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5)氢氧化钠固体需要密封保存,这是因为暴露在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逐渐溶解,并且易与空气中的______(写化学式)反应而变质。
(6)小雪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已变质,设计以下方案:取少量固体溶于水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证明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你认为她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7)工厂化验室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的质量是多少?
四、实验题
2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Ⅰ.若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1)写出带标号①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3)上述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随着反应的进行,A中溶液的pH值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Ⅱ.第二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C、H两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E→→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该塑料试样碎屑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5)仪器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仪器D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6)在该装置中,洗气瓶的作用是______。
(7)仪器E中玻璃管内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的质量增加3.6g,仪器D的质量增加4.4g,则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g。
(8)若在实验中不连B1,则所测得的纸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或“无影响”或“偏小”)。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手工刺绣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木制雕刻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A
解析:A、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符合题意;
B、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能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能节约能源,且减少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C
解析:A、加热时,应用酒精灯外焰,该选项说法合理;
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余温继续加热,该选项说法合理;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中的压强几乎不变,则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说法不合理;
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竖直悬空,该选项说法合理。
故选C。
4.答案:D
解析:A、由镍离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镍离子质子数为28,一、二、三层核外电子数为26,说明其最外层有2个电子,故A选项正确;
B、由A选项分析可知,镍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说明其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了最外层的2个电子,故B选项正确;
C、由镍离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镍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故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故C选项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靠下边的小数为相对原子质量,其单位为1,故D选项错误;故选D。
5.答案:A
解析:A、变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错误。
B、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正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一氧化碳的分子式为,二氧化碳的分子式为,正确。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氧原子重组成新分子氧分子,氢原子重组成新分子氢分子,正确。故选:A。
6.答案:C
解析: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即,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32=3:8,则10g碳和10g氧气反应,碳剩余,不可能生成20g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故氢气和水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A
解析:A、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室内洒水不可以防止煤气中毒,选项错误;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且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受热膨胀时面松软多孔,所以烘焙面包时加入小苏打作发酵粉,选项正确;
C、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水垢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相互反应,所以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选项正确;
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不与铁反应,所以工业生产中储运烧碱,可用铁桶盛装,选项正确;
故选A。
8.答案:C
解析:A、a点pH>7显碱性,表示的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A说法不正确;
B、b点pH=7显中性,表示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为36.5:40,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和的质量不相等,故B说法不正确;
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c点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