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专题11 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十一 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十一 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专题十一 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原卷版)第1页
    专题十一 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原卷版)第2页
    专题十一 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原卷版)第3页
    专题十一 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解析版)第1页
    专题十一 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解析版)第2页
    专题十一 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1 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十一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十一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2023七年级下·福建福州·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习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边塞诗尤多佳作,本诗就是作者远赴西域时所作。
    B.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C.第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意思是: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
    D.这首诗语言优美华丽,充满了浓郁的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
    2.“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解析。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情感真挚。选项表述错误;故选D。
    2.【答案】抒写了诗人报国与亲情无法两全,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全诗描写了诗人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行色匆匆,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单之中寄寓着诗人思念亲人的一片深情,颇有韵味。同时“报平安”体现诗人希望入京使把自己平安的消息告诉家人,不希望他们对自己担心,让家人放心,不要牵挂自己。
    二、(2023七年级下·福建福州·期中)阅读诗歌,回答后面小题。
    木兰诗(节选)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整首诗富有北方民族的特色,风格刚健质朴。
    B.“磨刀霍霍向猪羊”是神态描写,表现木兰归来时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表示多数。
    D.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谨慎与机敏。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B.“磨刀霍霍向猪羊”意思是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磨刀霍霍”为动作描写,不是神态描写;故选B。
    2.【答案】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木兰对故居的亲切,写出了木兰回家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意思是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上下两句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木兰回家打开门,坐到床上,表现了木兰对故居的亲切,写出了木兰回家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三、(2023七年级下·广西北海·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习题。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各项对《晚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的是暮春季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B.“杨花榆荚无才思”,诗人极力嘲讽“无才思”的“杨花榆荚”没有其他花卉那般艳丽,不配在春天飘落。
    C.本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D.整首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2.有人认为本诗的主旨是劝人珍惜光阴,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辨析。B.“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嘲讽”“不配”含有贬义,与原句意思不符;故选B。
    2.【答案】示例一:不同意。本诗主要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相绽放,为晚春增色的精神。示例二:同意。本诗通过描写在晚春时花草树木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如雪花般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传达出应珍惜光阴,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旨。选择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同意。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四、(2019·湖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2.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1.【答案】D
    【解析】D对本诗的理解和解析不正确。诗中没有表达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对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解析有误。
    2.【答案】示例:赞同。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②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解析】题干要求赏析这首诗所具有的“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基础。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以弹琴长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这是“以声写静”。而“弹琴”“长啸”又属于“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这叫“以动衬静”。作答时,首先要肯定题干的说法,然后解析具体诗句,一一说明这手法的使用效果。
    五、(2023七年级下·四川雅安·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与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榆荚杨花虽缺乏“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B.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只是写千花百卉争奇斗艳的场景。
    C.这首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D.“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想象之奇是诗中罕见的。
    2.请对“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两句诗作赏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B.“只是写了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场景”错误。结合“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可知,除了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场景,还写了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故选B。
    2.【答案】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无才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榆荚人格化,“作雪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起舞的榆英榆钱比作片片雪花。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 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作者借此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要热爱美好、珍惜光阴的人生态度。
    六、(2023七年级下·四川内江·期中)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答案】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回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个角落。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根据诗句意思,发挥自己想象,用优美的语句描绘即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意思是: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示例:不知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诗人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2.【答案】“柳”由“留”之意,“折柳”暗含送别、挽留、不舍之意,在诗中“折柳”是一首曲子,寓有离别之意。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和思想感情。第一问:第三句中的“折柳”是指《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第二问:“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尤重。
    七、(2023七年级下·湖南邵阳·期中)阅读诗歌,回答后面小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旦辞爷娘去( )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3)关山度若飞( ) (4)著我旧时裳( )
    2.下列对语句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写出了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情况。
    B.“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展现了木兰的矫健英姿。
    C.“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4.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表现了木兰怎样的思想感情?
    5.“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答案】早晨 只 越过 穿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与运用。①句意:清晨告别了爹娘。旦:早晨。②句意:只听见黄河流水溅溅声响。但:只。③句意:千山万水行军如飞。度:越过。④句意:换上旧时的女儿衣裳。著:穿。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赏析。C.结合“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其意思是北方传来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我的铁甲战衣)”解析,既写出边塞景物的特点,也写出军旅生活的艰苦。因此选项“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说法有误;故选C。
    3.【答案】(1)将军和战士们征战多年,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胜利归来了。
    (2)天子给木兰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重点词:百战:许多次战争;归:回来。本句是互文修辞,互文现义。(2)重点词:策勋:记功;强:有余。
    4.【答案】写征途,渲染悲凉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严肃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主旨。“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其意思是清晨告别了爹娘,晚间歇宿在黄河岸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溅溅声响。清晨又离开了黄河,晚间来到黑山头,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马鸣啾啾的声音)”“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其意思是迢迢万里奔赶战地,千山万水行军如飞)”等句描写木兰的征途生活,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了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及行军的迅速;“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其意思是北方传来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我的铁甲战衣。将军将士征战多年,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得胜而归)”一句写木兰的战地生活,以将士之战死,衬凸木兰生还之不易,渲染紧张严肃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塑造出一个女子在军旅生涯中英姿勃发的形象,表现了她的爱国情怀。
    5.【答案】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更能突出家人闻木兰归讯的喜悦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方法。“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一句句式相同,格式统一,语义相关,这是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三排六句,增强语势,描绘出全家欢迎木兰的喜庆欢快的场景,突出表达了家人得知木兰归来的激动喜悦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织布机不断地唧唧唧唧,是木兰在屋子里织布。忽然听不到布机的声音,只听得女儿不断地叹息。问木兰你为什么难过?你有什么事儿在心里?木兰说我没有什么难过,我也没有什么事在心里。只是昨夜见到征兵的文书,可汗要大规模地征兵,征兵文书有许多卷,卷卷都有爹的姓名。爹没有大儿,木兰没有长兄,我决心买来战马备上鞍,当即代替爹出征。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鞯,笼头,马鞭。清晨告别了爹娘,晚间歇宿在黄河岸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溅溅声响。清晨又离开了黄河,晚间来到黑山头,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马鸣啾啾的声音。迢迢万里奔赶战地,千山万水行军如飞。北方传来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我的铁甲战衣。将军将士征战多年,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得胜而归。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高坐在明堂之上。授予木兰极高的军功爵位,又给她以千百计的金钱赐赏。可汗问她还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在朝做那显赫的尚书郎,只愿借给一匹日行千里的骏马,送我返回我那可爱的故乡。爹娘听说女儿要归来,互相搀扶迎接在村边道上。姐姐听到妹妹要归来,急忙在窗前打扮梳妆。小弟听说姐姐要归来,磨刀霍霍忙着杀猪又宰羊。打开自己东边西边的门,坐在自己的床上。脱下了戎装战袍,换上旧时的女儿衣裳。对着窗子梳理云一样的鬓发,照着铜镜贴上花黄。走出阁门重见伙伴,伙伴一见全都惊慌。一起战斗了很多年,竟不知木兰原来是女郎!雄兔两脚不住乱动,雌兔眼眯成一条线。两只兔子一起跑动起来,怎能认出谁是雌来谁是雄?
    八、(2023七年级下·江苏连云港·期中)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甲】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乙】
    送崔子还京①
    岑参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②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注释】①此诗作于西州。西州属于唐朝北庭节度使辖区。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所作。②交河:汉交河城,唐西州交河县。
    1.甲诗《逢入京使》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甲、乙两首诗都写到了“泪”,但流泪的原因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解析。
    1.【答案】诗人在西行途中,在马上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于是诗人委托使者捎口信给亲人,以表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此诗首联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在碰到入京使以后,作者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揩眼泪已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空惚,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报平安”吧。
    2.【答案】甲诗中是因为远涉边塞生发的思乡、怀亲之情而流泪;乙诗中一是因为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二是诗人由朋友的回归想到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和久戍塞外思乡而流泪。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在赶赴边疆时因思念家乡而流下眼泪,这里的眼泪是因为远涉边塞,不禁思乡怀亲而的流泪;乙诗“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意思是:九月里我在交河以北送您上路,雪里题诗泪洒满衣。联系注释“此诗作于西州。西州属于唐朝北庭节度使辖区。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所作”可知,朋友该回归了而自己却还在戍守此地,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另一方面诗人因滞留异域、久戍边塞而苦闷、思乡流泪。
    九、(2023七年级下·北京·期中)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和《黄鹤楼闻笛》,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黄鹤楼闻笛①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①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②迁客:被贬谪之人,这里指诗人自己。③去长沙:用汉代贾谊事。贾谊因受权臣的馋毁,无辜受害,贬官长沙。④落梅花:指《梅花落》,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描绘凌寒傲雪的梅花。
    1.根据你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暗”字写出不知何人深夜吹笛,这笛声低咽、幽微,给人一种时断时续、听不真切的感觉。
    B.“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满洛城”三字带有夸张之意,同时也含加有春风所不至,则笛声也满城可闻之感。
    C.“一为迁客去长沙”一句,诗人用贾谊的不幸遭遇来自比,暗含了自己也是无辜被贬,有自我辩白之意。
    D.“西望长安不见家”一句,诗人辞亲远游,多年未归,愈发思念远在长安的家人。
    2.两首诗歌均巧借笛声来渲染愁绪,但具体的情感却同中有别,请分别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错误。“西望长安不见家”意思是:依恋回望长安不见家园。结合“一为迁客去长沙”可知是被贬官要去要去遥远的长沙,而非“辞亲远游,多年未归”。故选D。
    2.【答案】示例:同:“故园情”和“不见家”等语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别:“一为迁客”“西望长安”“落梅花”等语句,表达了诗人遭受贬谪的孤独、悲愤之情,以及对朝廷的眷恋,像梅花一样高洁不屈的操守。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相同点:根据《春夜洛城闻笛》中“何人不起故园情”和《黄鹤楼闻笛》中的“西望长安不见家”可知,两首诗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区别:
    《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折柳”指的是《折杨柳》笛曲,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柳”的谐音为“留”,暗含离别之苦;联系语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可知,作者因听到笛声引发对家乡与亲人的不尽相思;《黄鹤楼闻笛》中的“落梅花”为古笛曲“梅花落”;联系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黄鹤楼上传来了《梅花落》凄凉的笛音,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可知,因笛声想到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以声写感,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联系“一为迁客”及【注】中“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可知,“落梅花”表现了诗人因被贬听到笛声而心生寒意,表现了被贬后是人内心的苦楚悲凉。
    十、(2023七年级下·湖南长沙·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①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②辅三秦③,风烟望五津④。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⑤在歧路⑥,儿女共沾巾⑦。
    【注】①少府:官名。②城阙(què):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③三秦:三秦,泛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④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⑤无为:无须、不必。⑥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⑦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1.下列诗歌中体裁与本诗相同的是( )。
    A.《竹里馆》(王维) B.《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C.《观沧海》(曹操) D.《次北固山下》(王湾)
    2.在送别杜少府时,王勃写下了这首经典送别诗。假设事后王勃想将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发微信朋友圈,并且在最后配一个表情。请根据诗歌内容猜测他会配一个什么表情?并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王勃表情:______________(填选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体裁的理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是送别诗,它的体裁是近体诗中的五言律诗;A项中《竹里馆》的体裁是五言绝句;B项中《春夜洛城闻笛》是七言绝句;C项中《观沧海》是四言(乐府)诗;D项中《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故选D。
    2.【答案】A
    诗人写到“只要我们心意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仿佛近在咫尺。”认为友情不会受时空的限制,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所以用微笑更合适。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因此用微笑较合适。故选A。
    十一、(2023七年级下·河南鹤壁·期中)阅读《木兰诗》节选和《回乡偶书》,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回乡偶书(其一)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在表达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2.同是写久别归乡,两首诗中表达的木兰和贺知章情感有何不同?
    1.【答案】运用排比手法,铺陈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的一片欢乐。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共三个分句,每个分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这是排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全家人因木兰回家而产生的行动。父母互相搀扶着去城外迎接,姐姐梳妆打扮。小弟杀猪宰羊。这些行为符合他们各自的年龄与身份,而且有平凡生活的气息,让读者感受到亲切自然。联系人物心理可知,这些行动表现了他们在得知木兰要回来后的喜悦之情。
    2.【答案】《木兰诗》表现了木兰返乡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之情;《回乡偶书》抒发了贺知章人生易老、久客他乡的伤感,以及物是人非的无奈。(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木兰诗》中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可知,选段表现了木兰征战多年,终于回到家乡,见到亲人后的难以自禁的喜悦之情。根据《回乡偶书》的前两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表现了作者多年离乡,久居易地,如今垂垂老矣才得以归家的伤感之情。根据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可知,因多年离家,那些小儿都不认识作者了,表现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无奈。
    十二、(2021七年级下·四川遂宁·期末)比较阅读《竹里馆》和《书事》,完成下列各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书事
    唐·王维
    轻阴阁①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注释:①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
    1.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从体裁上看,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从题材上看,两首诗都是写幽居之情趣。
    B.《竹里馆》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叹惋惆怅的心境。
    C.《书事》中的“阁”字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淡淡两句,把读者带到一片宁静的小天地中,流露出诗人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
    D.《书事》中青苔本是静景,诗人化静为动,表现出色彩奇妙的运动,写出仿佛流动于整个空间的苍苔翠色,让人感受到深院的幽静。
    2.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具体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体现出诗人叹惋惆怅的心境”表述错误。《竹里馆》一二句,用“幽篁”、“深林”、“明月”三个词写景,以“独坐”、“弹琴”、“长啸”三个词写人物活动,写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这两句写出了竹林的清幽和诗人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故选B。
    2.【答案】相同之处: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对幽居生活的热爱与陶醉,以及高雅绝俗的追求。《竹》诗中诗人身处竹林,弹琴、放歌自娱自乐,与月相伴,悠然自得;《书》诗中诗人在院中坐看青苔,享受满院翠绿,闲静疏懒。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相关诗句解析。《竹里馆》诗前两句中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安闲自得之情。“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抒发了诗人置身于大自然的淡泊情志和闲适的胸怀。《书事》前两句前两句中“阁”字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虽是白昼,诗人也懒得去开那院门,表达诗人喜欢静谧的个性和雨后闲适的情调。“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作者运用移情和拟人手法,化无情之景为有情之物。诗中透露出对清幽恬静生活的陶醉之情。所以,两首诗的相同之处都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对清幽高雅的隐居生活的喜爱及淡泊宁静的情怀。
    十三、(2023七年级下·江苏南通·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立春日感怀
    [明]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①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②。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③。
    【注】①关河:指边塞上。底事:何事。②不贷人:不饶人。③五辛:《本草纲目•某部》,“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萝蕃、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
    1.“马上”一词有两种理解,一种解释为“在马的背上”,一种解释为“立即”。你认为首联中“马上”该如何理解?
    2.小通向你请教,朗读诗歌五、六句时,如何处理高昂与低沉的音调变化。请你结合内容指导他。
    1.【答案】首联中“马上”可以理解为“在马的背上”。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意思是旧年过去了,新年又来了,随之,头上也增添了许多新的白发,今天又在征途遇上了立春日。再根据诗句“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可知,诗人驻守边塞一年又一年,故诗的首联点题,表明诗人年复一年地征战四方,眼下逢迎立春日的特殊环境。马上:指在征途或在军队里。所以,这里的“马上”不应该是“立即”的意思,“在马的背上”更符合“在征途或在军队里”的意思。
    2.【答案】“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第一句抒发爱国之情,朗诵时应该高昂;第二句抒发思亲之情,朗诵时应该转为低沉。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确定诗歌的朗诵音调。“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意思是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淋。赤胆忠肠,一心图谋报效祖国,壮志凌云,此句抒发爱国之情,朗诵时应该高昂;佳节思亲,又难免潸然泪下,意切情长,此句抒发思亲之情,朗诵时应该转为低沉。这两句表现忠孝的思想矛盾,感情极为深沉真挚,完全符合人情事理。
    十四、(2023七年级下·吉林松原·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
    立秋
    刘翰
    乳鸦①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千家诗》)
    【注释】①乳鸦:幼小的乌鸦
    1.“乳鸦啼散玉屏空”中“玉屏”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写景是按照由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顺序展开的。
    3.请赏析“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两句诗的妙处。
    1.【答案】屏风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翻译。句意:幼小的乌鸦在啼叫中散去了,这个时候只有屋里精致的屏风空虚而又寂寞的立着。玉屏,屏风。
    2.【答案】夏天 秋天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结合诗句解析作答。语句“一枕新凉一扇风”写诗人躺在床上用扇子扇风时的感受,夏天扇风,觉得不是很凉快,因为空气的温度比较高。立秋扇风,觉得分外凉爽,因为秋天到来了,空气的温度也低了些。“新凉”中的“新”字写出了“夏天到秋天”的这种时间变化。
    3.【答案】既写出了诗人对秋天的到来十分关注,又写出了立秋之后气温的变化明显,突出了诗人的闲情逸致。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睡起秋声无觅处”句写夜里秋风由劲吹到停止的过程。起初还听到秋风吹动草木发出呜呜的声音,起床后一点声音都听不到了。起床寻觅秋声,说明诗人对秋天的到来十分关注。“满阶梧桐月明中”写在明亮的月色中,见到台阶上落满了梧桐叶,诗人终于清楚地见到了秋天到来的足迹。因为秋高气爽,所以秋天的月亮特别明亮。因为梧桐是落叶乔木,叶子比较阔,所以让人觉得梧桐落叶比较早,比较显著。据此可知,这两句诗通过景物的描写,既写出了诗人对秋天到来关注,又写出了立秋之后气温的变化明显,从而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逸致。
    十五、(2023七年级下·四川宜宾·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长满了水,平静无波。
    B.第二句写湖水犹如一面明镜,映照着岸边房屋的倒影。
    C.第三句写东凤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
    D.第四句写湖水洒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雨”二字统率全诗,以下三句所写之景,都因“一雨”才得以出现。
    B.这首诗借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描绘了一幅雨后池塘秋景图。
    C.一二句写雨后池塘静态之美,三四句写雨后池上动态之美,动静结合。
    D.“更作荷心万点声”一句使全诗意境升华,让我们感受到物境和人们心境的和谐交融。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意思是: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描绘的是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而非“湖水洒向荷叶中间”;故选D。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B.根据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东风(指春风)”“垂杨”等可知,描绘的是雨后池塘春景图;而非“秋景图”;故选B。
    十六、(2023七年级下·江苏无锡·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唐)李白
    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③古曲有《梅花落》。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四两句的内容。
    2.本诗和《春夜洛城闻笛》都是借笛声来表情达意,但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解析。
    1.【答案】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解析】本题考查画面描述。“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意思是: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句中的主要意象词有:黄鹤楼、玉笛声、江城、五月、梅花。五月的初夏是没有梅花的,故“落梅花”既指古曲《梅花落》,是笛子吹出的曲子;也指优美的笛曲让人仿佛亲见梅花飘落的情景。抓住“落梅花”这个关键词语,联系其他意象词,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描述即可,注意不要无中生有。
    示例:黄鹤楼中偏偏传来《梅花落》那如怨如诉的玉笛声,让人倍感凄凉,仿佛看到了梅花在五月的江城纷纷飘落。
    2.【答案】“折柳”,“留”“柳”谐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表达了诗人客居洛阳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落梅花”,运用通感,听到笛声眼前仿佛梅花飘落,给人凛然生寒之感,抒发了流放途中悲愁凄凉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的解析。《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由此可知,《春夜洛城闻笛》借笛声,表达了诗人客居洛阳时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江城五月落梅花”,“落梅花”既指古曲《梅花落》,是笛子吹出的曲子;也指优美的笛曲让人仿佛亲见梅花飘落的情景。梅花是寒冬之花,虽美丽高洁,却不免给人以清寒之感,联系“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可知,此句借笛声以虚中寓实、以虚写实的写法,抒写了诗人流放途中悲愁凄凉的心境。
    十七、(2023七年级下·山东滨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下面小题。
    寒菊
    郑思肖①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隐居,终身不仕,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
    1.诗中的“寒菊”有何特点?
    2.这首诗具体表达了诗人的何种情思?
    1.【答案】孤傲高洁、坚贞不屈等。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花开不并百花丛”意思是: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不并百花丛”表现了菊花的独立清正的品格;“独立疏篱趣未穷”意思是: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趣未穷”表现了遗世独立的高雅情趣;“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意思是: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宁可”写出了菊花坚贞不屈的气节。
    2.【答案】示例:赞花之情,传递出自己不随大流,独守气节,拒绝俯首称臣的思想。(或表达了诗人对寒菊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并借寒菊流露出自己忠于故国,绝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表现出深深的爱国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思想感情。“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句主要意思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紧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诗人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十八、(2023七年级下·江苏盐城·期中)诗歌鉴赏是有方法的,请按要求帮助小明完成以下探究。
    听角思归
    顾况(唐)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破①城头晓角②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
    注释:①梦破:梦醒。②晓角:拂晓的号角声
    1.在品读《听角思归》时,小明发现诗歌的前两句与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在写作手法上有相似之处,试结合本首诗歌内容写出你的发现。
    2.结合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岑参的《逢入京使》,解析诗歌中“故园”的意思及蕴含的情感,并谈谈你发现的阅读古诗词的方法。
    1.【答案】都运用了想象(虚写)的手法。本诗写诗人梦回故乡,看到黄叶满院,青苔满地,一片荒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故园黄叶满青苔,梦破城头晓角哀”意为:梦中我回到了故乡,看到黄叶满院,青苔满地,一片荒凉景象。拂晓梦醒以后,我听到城头上军号悲鸣。“黄叶满青苔”是作者梦中所见,是虚写。游宦异乡多年,时值清秋,正是黄叶飘零的时候,诗人猜想家中庭院台阶上一定是黄叶堆积了。这一细节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意为: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应傍战场开”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所以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写手法。
    2.【答案】三首诗歌中的“故园”都是故乡、家乡的意思,都蕴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学习诗歌可以通过抓住有特殊意义的意象或关键词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第一问:《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与《逢入京使》中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和本诗“故园黄叶满青苔,梦破城头晓角哀”中的“故园”都是故乡、家乡的意思。都蕴含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第二问:通过这三首诗中的“故园”这一意象和关键词语,我们理解了诗歌的思想感情,这启示我们,鉴赏诗歌可以通过抓住有特殊意义的意象或关键词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相关试卷

    专题04 句子排序与衔接-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句子排序与衔接-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四句子排序与衔接-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四句子排序与衔接-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标点与病句辨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标点与病句辨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三标点与病句辨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三标点与病句辨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词语(成语)辨析及运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词语(成语)辨析及运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二词语成语辨析及运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二词语成语辨析及运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11 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