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24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广东糍粑是以糯米粉、花生等为主料的食品。制作广东糍粑时,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将熟花生搅碎作馅料B.将糯米粉加水揉成团
C.将馅料加入成团糯米粉中并压扁D.用柴火烧制并蒸熟包好粽叶的糍粑
2.2023年12月21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又创佳绩,汤洪波作为我国首位重返空间站的航天员时隔两年再度漫步太空,唐胜杰成为我国目前为止执行出舱任务年龄最小的航天员。出舱任务中必不可少的航天服用到的以下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形状记忆合金B.弹性氨纶材料C.玻璃纤维硬壳D.棉针织品中的棉花原料
3.超市陈列的商品中,标签上注明“含氟牙膏”“高钙牛奶”“加碘食盐”“铁强化酱油”,这里的氟、钙、碘、铁指的是( )
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
4.以下哪位中国科学家因其在中草药成分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A.张青莲B.屠呦呦C.侯德榜D.杨振宁
5.以下微粒的化学用语、化学式、所带质子数均无误的是( )
A.2个氢氧根离子;;18B.1个三氧化硫分子;;40
C.2个碳-60分子;;1440D.2个氢原子;;2
6.关于“碳达峰、碳中和”中的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量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B.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不是二氧化碳
C.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D.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
7.2023年广东云浮一超级砂石大矿启动出让,预期评估收益超20亿元,下列不需要张贴在矿井入口处的是( )
A.AB.BC.CD.D
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B.研究白磷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C.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水
D.证明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9.钕是最活泼的稀土金属之一,钕玻璃可代替红宝石做激光材料亦可做护目镜。钕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2中,x=8B.钕离子的符号为
C.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gD.钕的核电荷数为60
10.某反应中的各物质存在下表所示的关系,则下列选项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物质C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D.x=5;y=9;z=2
11.甲醇()又被称为“工业酒精”,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有毒,可用于制造农药、甲醇燃料等。氢动力潜艇中的含量与动力的来源这一课题,始终是科学家们研究的方向,下图是某科学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与反应的X、Y的个数比为2:8
B.可将Z物质与汽油按一定的体积(质量)比经过严格的流程调配成一种新型环保燃料
C.物质X、W均为化合物且都是氧化物,Y为单质
D.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2.下图为某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点表示在℃时,溶解度:A=B,均为110g
B.B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
C.℃时,向50g水中加入37.5g固体C,得到C的饱和溶液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降温至℃,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13.下列过程、做法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A.AB.BC.CD.D
14.实验中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镁粉中分别加入等浓度过量的稀硫酸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C.电解水一段时间
D.用木炭燃烧的方法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二、填空题
1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1)午餐时,除了以上汉堡中含有的营养素外,仍需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无机盐B.油脂C.糖类D.维生素E.蛋白质F.水
(2)我们在食用面包时,因为面包内含有丰富的淀粉,在人体中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能最终为人体提供能量,请写出葡萄糖在体内氧化,为细胞提供能量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生菜是叶类蔬菜,常需要施肥,为防止生菜叶片边缘发黄,需要施加___________(选填“氮肥”“钾肥”或“磷肥”)。
(4)“沙里淘金”是因为黄金在自然界中以_________(选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5)小时候常吃的“××雪饼”中,常有一包很大的“双吸剂”,其主要成分是铁粉,铁粉能起到防腐的原因是其会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三、科普阅读题
17.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锡是“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具有质地柔软、熔点低和无毒等优良特性。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氧化物(如锡石,主要成分为)和硫化物(如硫锡石,主要成分为)的形式存在。宋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锡的冶炼:“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点铅勾锡……”
常温下,锡露置于空气中能保持金属光泽,但易被酸腐蚀。锡与氯气反应生成的四氯化锡()可用于制作FTO导电玻璃,用来制作液晶显示屏。以锡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金属工艺品以色如银,亮如镜,声如馨,色泽历久常新的特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锡还广泛用于电子信息、化工冶金及航天工业等。
(1)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___________形式存在(填“单质”或“化合物”)。
(2)炼锡时“鼓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使炭___________来提高炉温,同时“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锡常温下不易被空气氧化
B.锡制品能够盛放含有柠檬酸的饮料
C.硫锡石炼锡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酸性气体,污染环境
(4)FTO导电玻璃生产过程中,以和水反应生成和一种氧化物,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8.【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下图是实验室的常见装置,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图中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___________(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发生装置不变,仍想得到一瓶较干燥的氧气,需在F装置前添加装有浓的装置___________(填字母)。
(3)现欲用G装置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应在G装置中加入_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为_________,气体应从_________(选填“c”或“d”)端通入。
(4)图2中,能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19.【科学探究】
锰钢(含、、C等)是具有优良金属性能的合金,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查阅文献得知:①金属锰是难溶于水的灰白色固体。
②金属锰在水溶液中反应通常显+2价,使溶液呈肉色。
③锰钢板中锰元素的含量一般在11%至14%之间。
(1)锰钢常用作高铁轨道,写一条锰钢具有的性质:___________。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解、、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探究。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的金属活动性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Ⅰ:;
猜想Ⅱ:;
猜想Ⅲ: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
【分析评价】
(4)有同学认为实验1除了颜色的变化还应该有其他实验现象,理由是___________(任选一个,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补充实验】
(5)为更好地探究过量的硫酸与等质量的铁和锰反应实验(如下图所示),气球膨胀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___(选填“”或“”),产生气体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____(选填“”或“”)。
(6)交流:金属与酸的反应快慢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请根据上表解答)
①金属与酸反应的接触面积;②___________。
(7)你认为金属与酸反应,可能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___________(说出一项即可)。
20.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酸、碱、盐以后,对下列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1)实验小组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请写出A点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②请写出该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
(2)某同学设计下图所示的实验,通过质量的增减来确定碳酸钠溶液的变质程度。
①实验开始前通入空气并打开A、B之间的止水夹,目的是___________。
②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称量C装置,连接装置后关闭止水夹,打开B装置中的分液漏斗活塞至不再有气泡产生,关闭分液漏斗活塞。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采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
③再将A、B之间的止水夹打开,目的是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C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称取样品溶液的质量为g,反应后得到的质量为g,则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五、计算题
21.为测定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实验小组取50g碳酸钙粉末于锥形瓶(瓶身100g)中,现将146g稀盐酸分4次逐渐加入装有碳酸钙粉末的锥形瓶,充分反应后,稀盐酸、锥形瓶与药品的总质量如图所示:
(1)最终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加入第___________次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
(3)请求出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请画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的变化曲线图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将熟花生搅碎作馅料,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将糯米粉加水揉成团,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将馅料加入成团糯米粉中并压扁,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用柴火烧制并蒸熟包好粽叶的糍粑,用柴火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A.形状记忆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B.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弹性氨纶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正确;
C.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错误;
D.棉花属于天然纤维,属于天然材料,故错误;
故选:B。
3.答案:A
解析:物质是元素组成的,“含氟牙膏”、“高钙牛奶”、“加碘食盐”、“铁强化酱油”,这里所指的“氟、钙、碘、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4.答案:B
解析:A、张青莲测定了铟、锑等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故选项错误。
B、屠呦呦因提取青蒿素获取诺贝尔奖,故选项正确。
C、侯德榜改良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错误。
D、杨振宁提出了关于“宇称不守恒”的问题,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答案:A
解析: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则2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2个氢氧根离子含有的质子数是18,故正确;
B.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1要省略),故1个三氧化硫分子表示为,1个三氧化硫分子含有的质子数=40,故错误;
C.根据B项叙述,2个碳-60分子表示为,2个碳-60分子含有的质子数=,故错误;
D.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2个氢原子含有的质子数=2,故错误;
故选A。
6.答案:C
解析:A、过量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碳酸,碳酸是一种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故选项正确;
C、由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故选项错误;
D、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则常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正确;
故选:C。
7.答案:B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正确。
B、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爆炸标志,正确。
故选:B。
8.答案:B
解析:A、向一个盛有燃着的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下面的蜡烛先熄灭,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A正确;
B、左边烧杯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不燃烧,右边烧杯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燃烧,不能证明燃烧需要有氧气,故B错误;
C、在蜡烛火焰上方放一块干冷的玻璃片,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说明燃烧产物中有水,故C正确;
D、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只有温度不同,能证明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B。
9.答案:C
解析:A、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8,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则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阳离子,则是,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60,表示原子序数为6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钕原子的核电荷数是6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A、反应后A、B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D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C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不参与反应,该反应为A和B反应生成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C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不参与反应,故B错误;
C、根据分析,A反应后还剩余2g,故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10g-2g=8g的A与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8gC,则
x=5
y=9
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A、根据方程式,X、Y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则参与反应的X、Y的个数比为1:3;错误;
B、可将Z物质(甲醇具有可燃性)与汽油按一定的体积(质量)比经过严格的流程调配成一种新型环保燃料;正确;
C、根据方程式,物质X(二氧化碳)、W(水)均为化合物且都是氧化物,Y(氢气)为单质;正确;
D、甲醇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方程式是:;正确;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A.n点为℃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都为,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B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降温B中有晶体析出,C无晶体析出,可以提纯B,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时,C的溶解度为,表示℃时水中溶解C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水中溶解C物质恰好也能形成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时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根据一定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可知在℃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为,降温到℃,A、B析出晶体成为℃时的饱和溶液,此时,B的溶解度比A的大,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C在降温时溶解度变大,成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A降温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但此时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B、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故A正确;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可用食醋除水垢,故B正确;
C、铝易与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层覆盖表面,阻止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故C正确;
D、汽油能溶解油污,不是乳化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14.答案:C
解析:A、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B、和尿素与熟石灰研磨,氯化铵会和氢氧化钙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尿素不与熟石灰反应,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C、易溶于水,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方法得到氯化钾,主要的物质二氧化锰没有回收,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铁粉能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和氢气,碳和盐酸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5.答案:A
解析:A.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稀硫酸至过量,一开始,酸不足,金属过量,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后金属不足,酸过量,由镁和稀硫酸反应:,可得,由铁和稀硫酸反应:,可得,,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故选项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
B.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对的质量,则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反应完全所需的时间短,但是最终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
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故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
D.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则气体压强前后保持不变,故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
故选:A。
16.答案:(1)AF
(2)
(3)氮肥
(4)单质
(5)氧气;水
解析:(1)面包富含糖类,加厚牛肉卷富含蛋白质,黄油芝士富含油脂,番茄、生菜富含维生素,则还需要补充无机盐和水,故填:AF;
(2)葡萄糖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为防止生菜叶片边缘发黄,需要施氮肥,氮元素促进叶片生长;
(4)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5)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则铁粉能起到防腐的原因是其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氧气。
17.答案:(1)化合物
(2)与氧气反应更充分;形成合金,熔点降低
(3)AC
(4)
解析:(1)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氧化物(如锡石,主要成分为)和硫化物(如硫锡石,主要成分为)的形式存在。即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炼锡时“鼓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使炭与氧气反应更充分来提高炉温。
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合金的金属,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是因为形成合金,熔点降低。
(3)A、常温下,锡露置于空气中能保持金属光泽,说明锡常温下不易被空气氧化。A正确。
B、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锡排在氢前,是活泼金属,锡制品能够与含有柠檬酸的饮料反应,所以锡制品不能够盛放含有柠檬酸的饮料。B错。
C、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氧化物(如锡石,主要成分为)和硫化物(如硫锡石,主要成分为)的形式存在。由于硫锡石的主要成分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硫锡石炼锡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污染环境。C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C。
(4)和水反应生成和一种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化物是SnO2。化学方程式
18.答案:(1)集气瓶
(2)BD;;G
(3)氢氧化钠溶液;;c
(4)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b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2)过氧化氢溶液为液体,二氧化锰为固体,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故填:B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可以通过浓硫酸的干燥装置进行处理,气体“长进短出”,则选G装置,故填:G;
(3)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进行除杂处理,故填: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进行除杂处理,气体“长进短出”,则气体从“c”端通入,故填:c;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则观察到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故填: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19.答案:(1)硬度大、耐腐蚀,耐磨等(答案合理即可)
(2)
(3)Ⅲ;浅绿色溶液变为肉色溶液
(4)(或)(答案合理即可)
(5);
(6)酸的浓度
(7)金属的种类(或酸的种类或温度)(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锰钢常用作高铁轨道,说明锰钢具有硬度大、耐腐蚀,耐磨等性质;故填:硬度大、耐腐蚀,耐磨等(答案合理即可);
(2)金属活动性顺序:,锰的金属活动性未知,故可作出猜想:或或或则猜想Ⅲ为:;故填:;
(3)①将三种打磨好,粗细质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硫酸中,放入铁片溶液呈绿色,放入锰片溶液为肉色,放入铜片溶液为无色,说明铁、锰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而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推测铜的活动性最弱,猜想Ⅲ错误,故填:Ⅲ;
②将打磨好的锰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为肉色溶液,说明锰能把铁置换出来,则可推测锰比铁活泼,而铁又比铜活泼,则猜想Ⅰ正确;故填:浅绿色溶液变为肉色溶液;
(4)结论为锰比铁活泼,故将打磨好粗细相同的锰片、铁片,分别插入两份相同的稀硫酸中,锰、铁均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且锰片上产生的气泡的速率比铁片上快,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锰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或)(答案合理即可);
(5)①由实验1可知,锰比铁活泼,则过量的硫酸与等质量的铁和锰反应,速度较快的为锰,相同时间产生气体的体积锰大于铁,则气球膨胀速度较快的为锰,故填:;
②过量的硫酸与等质量的铁和锰反应,因为酸过量,则产生氢气的质量以金属的质量进行计算,设锰和铁的质量为m,产生氢气的质量分别为x,y。根据化学方程式
则产生氢气质量较大的为锰,故填:;
(6)比较实验②和实验④,相同形状的铁与10%和20%的盐酸反应,产生相同条件氢气酸的浓度大所需时间越短,可知金属与酸的反应快慢与酸的浓度有关,故填:酸的浓度;
(7)比较实验②和实验⑤,不同的金属与相同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不同,则可知金属与酸反应快慢与金属的种类有关还有可能与酸的种类或温度有关,故填:金属的种类(或酸的种类或温度)(答案合理即可)。
20.答案:(1)与;与结合生成水(或)
(2)排除装置内气体中包含的二氧化碳,防止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控制反应速率;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
(3);
解析:(1)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又因A点所示溶液的pH大于7,此时盐酸不足量,氢氧化钠过量,所以所含溶质为生成的氯化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对应的化学式为与;
②该反应的实质与结合生成水(或);
(2)①装置原来有空气,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则实验开始前通入空气并打开A、B之间的止水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A中的氢氧化钠反应吸收了,其他气体进入目的是排除装置内气体中包含的二氧化碳,防止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②连接装置后关闭止水夹,打开B装置中的分液漏斗活塞,盐酸进入和B中的碳酸钠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采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滴入的量)的优点是控制反应速率;
③反应完成后,BC中有残留的二氧化碳,则再将A、B之间的止水夹打开,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
(3)在实验过程中C装置内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钡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故可得关系式: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解得:。
21.答案:(1)3.3
(2)3或三
(3)
(4)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0g+146g-292.7g=3.3g;
(2)第1次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150g+36.5g-185.4g=1.1g;第2次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185.4g+36.5g-220.8g=1.1g;第3次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220.8g+36.5g-256.2g=1.1g;第4次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256.2g+36.5g-292.7g=0g;则第3次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3)解:第1次盐酸反应完全,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150g+36.5g-185.4g=1.1g;
设该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x。
答: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4)根据(2)问的分析,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的变化曲线图,如图:。
A
B
C
D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0
10
10
0
反应中质量/g
6
x
10
y
反应后质量/g
z
0
10
18
选项
过程、做法
化学知识
A
炒菜锅着火,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B
用食醋除水垢
水垢能与食醋中醋酸反应
C
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
铝易与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层覆盖表面,阻止进一步氧化
D
用汽油除去油污
汽油能乳化油污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鉴别尿素和氯化铵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除去二氧化锰粉末中混有的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鉴别铁粉和炭粉
取样,加入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将三种打磨好,粗细质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硫酸中
放入铁片溶液呈绿色,放入锰片溶液为肉色,放入铜片溶液为无色
猜想______错误
2
将打磨好的锰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________
猜想Ⅰ正确
实验编号
盐酸的浓度
(均取20mL)
金属
(均取2g)
金属的形状
收集50mL氢气所需时间/s
①
10%
铝
粉状
70
②
10%
铁
片状
120
③
10%
铝
片状
112
④
20%
铁
片状
110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部分学校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部分学校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良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良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Ca∶40,5B.甲一定是化合物,25g②属实,1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