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和水在某种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可转化为甲烷,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B.该反应前后涉及三种氧化物
C.通过该反应可实现无机物向有机物转化
D.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延缓温室效应
2.下列事实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B.木炭燃烧C.食物变质D.石蜡熔化
3.丙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之一,它的化学式是,下列关于丙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
B.丙氨酸中含有碳、氢、氧、氮四种原子
C.丙氨酸分子中有13个原子核
D.丙氨酸分子中质子与中子的个数比为1∶1
4.以下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质的溶解,是因为加快微粒的运动速率
C.泥沙水中,泥沙是溶质,水是溶剂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5.根据你现在所学的初中化学知识,下列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就得以实现的是( )
A.B.C.D.
6.如图是钠元素和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这两种元素摘自元素周期表的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元素和硫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11和16
B.1个钠原子的质量小于1个硫原子的质量
C.钠元素和硫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3个电子层
D.钠元素和硫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3
C.反应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D.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8.小明同学在家自制汽水(加入的白糖全部溶解),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合理的是( )
A.①中溶液的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1∶50
B.②中溶液为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
C.③中加入的柠檬酸是为了让饮品呈酸味
D.⑤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气泡逐渐减少
9.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全部正确的选项是( )
A.AB.BC.CD.D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二、填空题
11.人类智慧元素——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碘可能造成智力残障,故碘有“智力元素”之称。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健康成人体内碘的总量约为缺乏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为预防因缺碘引起的。疾病,国家规定在碘缺乏地区的食盐中添加碘,在我们日常食用的加碘盐中常加入的补碘剂为碘酸钾(),碘酸钾受热易分解。单质碘()是一种紫黑色有光泽的固体,由分子构成,加热时升华为漂亮的紫色蒸气。碘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常温下可以和活泼金属直接作用,碘单质遇淀粉会变成蓝色,主要用于制取药物、染料、碘酒、试纸和含碘化合物等。碘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稀少,除在海水、海带、海鱼和贝类等动植物中含量较高以外,在大部分土壤、岩石、水中的含量都很低。碘易被海藻吸收,所以人们可以从海藻中提取碘。
(1)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
(2)根据文中内容分析炒菜时为什么要最后加含碘盐_______。
(3)固体碘、碘蒸气遇淀粉都会变蓝,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
(4)以下微粒与碘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
12.如图是教材实验和教材改进实验。
(1)实验室中用A装置制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装置A、B连接,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
(3)D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与教材实验相比,用该装置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操作中,应在_______(填字母)打开止水夹。
A.滴入水后B.白磷熄灭后C.装置冷却至室温后
三、科普阅读题
13.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北京冬奥会期间,各国运动健儿在比赛的同时,享受着中国美食,而一道道豆腐菜品也征服了各国健儿的胃。
豆腐的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点浆时需要用到凝固剂。传统豆腐用的是石膏(含多种物质,主要成分为硫酸钙)或盐卤(主要成分为氯化镁),属于盐类凝固剂。内酯豆腐用的是无臭、稍有甜味的白色晶体葡萄糖酸--内酯(化学式为,简称),属于酸类凝固剂。
氯化镁,无色六角晶体,通常含有六个分子结晶水,即,易潮解,有一定腐蚀性,加热会分解。氯化镁在工业生产、医药、食品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凝固剂添加量对豆腐的品质有影响。将大豆泡发后,与水按1:4的比例磨成豆浆,以为例,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不含胆固醇,容易消化吸收。但过量食用,会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
(1)图1中的X操作为_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棒、烧杯和_______,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加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镁、氯化氢和水,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
(3)由图11可知,豆腐产率与添加量的关系为:其他条件相同时,添加量在之间时,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添加得越多,豆腐的保水性越好
B.石膏是一种纯净物
C.虽然豆腐营养丰富,但仍不宜多吃
1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中产生的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的新工艺和技术。科学家设想利用碳酸钙与氧化钻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太阳能加热器的作用下“捕捉”与“释放”,实现碳循环。“碳封存技术”是指将捕捉、压缩后运输到目的地点长期储存。目前正在研究的技术有:海洋封存一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的容器;地质封存一将注入特定的地层等。
(1)碳酸钙高温分解产生氧化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生成的氧化钙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特点,常用以捕集。
(2)海洋封存会导致海水酸化,影响海洋环境。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海洋封存导致海水酸化的原因_______。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对的吸收率在逐渐下降。可见的溶解性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是_______。
(3)地质封存的方法之一是将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一种固态的二氧化碳水合物封存。该过程中分子间间隔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实验题
15.某同学发现自己眼镜框中铜制部位表面有绿色的铜锈,他联想到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决定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铜生锈的原因,请你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铜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铜锈的主要成分是,俗称铜绿,不溶水能溶于酸。
【猜想与假设】
(1)根据查阅的资料猜测: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理由是_______。
【设计与实验】他仿照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四个实验(说明:实验中用到的蒸馏水均已煮沸过且铜片已打磨干净)。
(2)在上述实验三中,制取氧气的方法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写一条)。铜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结论】他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提高】
(3)生活中你会发现厨房中的铁锅与水接触的部分最容易生锈,切开的苹果不久后变成咖啡色,好像生了“锈”。这些物质“生锈”除了与水有关外,都与_______(填物质名称)有关。
(4)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_______。
(5)要除去眼镜框表面的钢绿,应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选填“水”或“稀盐酸”)。
五、计算题
16.化学课上,老师拿来一包氧化铜和铜的固体混合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8g该混合物于烧杯中,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5次加入到烧杯中,充分反应,记录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1)表中a的值为_______。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反应前有6个分子,反应后也有6个分子,因此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故说法正确;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只有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是氧化物,故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水是无机物,甲烷是有机物,因此通过该反应可实现无机物向有机物转化,故说法正确;
D、该反应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因此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延缓温室效应,故说法正确。
故选:B。
2.答案:D
解析:A、钢铁生锈,是铁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了氧化铁,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食物变质,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石蜡熔化,是由石蜡的固态变成了液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C
解析:A、丙氨酸由丙氨酸分子构成,A错误。
B、丙氨酸分子中含有碳、氢、氧、氮四种原子,B错误。
C、一个丙氨酸分子中有13个原子,有13个原子核,C正确。
D、一个丙氨酸分子质子数,中子数,个数比不是1:1,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解析:A、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热,氯化铵溶于水时吸热,故A正确;
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质的溶解,是因为加快微粒的扩散速度和运动速率,故B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性质,泥沙水不均一、不稳定,故不是溶液,故C错误;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对颜色和透明没有要求,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D正确;
故选C。
5.答案:B
解析:A、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就得以实现;
B、铁与盐酸、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是生成,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
C、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与二氧化碳,能由一步反应实现;
D、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B。
6.答案:D
解析: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钠元素和硫元素左上角的数字分别为11、16,表示原子序数分别是11和16,说法正确;
B、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钠元素和硫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3、3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可知,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真实质量越大,1个钠原子的质量小于1个硫原子的质量,说法正确;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由钠元素和硫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元素和硫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3个电子层,说法 正确;
D、钠元素和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1、6,分别容易失去1个电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2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钠元素显+1价,硫元素显−2价,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说法错误。
故选:D。
7.答案:B
解析: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3,正确;
C、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错误;
D、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书写错误。
故选B。
8.答案:D
解析:A、①中加入的白糖全部溶解,所得白糖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0g:(500g+10g)=1:51,故A不符合题意;
B、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10.35g,则20℃时500g水中加入1.5g碳酸氢钠,所得溶液为碳酸氢钠的不饱和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③中加入的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不符合题意;
D、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则⑤摇匀放入冰箱后温度降低气泡减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D
解析:A、①空气、液氧中含有氧分子,过氧化氢中没有氧分子,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②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例如氢原子中不含中子;A选项两种说法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①实验室高锰酸钾制氧气结束后,先将水中导管取出,再熄灭酒精灯;②制气体前先检查气密性,再装药品;B选项只有一种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①拉瓦锡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②张青莲主持测定了相对原子质量;C选项两种说法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①鉴别和用燃着的小木条,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更旺,在二氧化碳中立即熄灭;②鉴别和用溶液,硫酸铜加入到双氧水中产生气泡,加入到水中不会产生气泡;D选项两种说法都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10.答案:A
解析:A、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在酒精灯上灼烧,有固体残留的是氯化钠溶液,无残留的是蒸馏水,符合题意;
B、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除去了高锰酸钾,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
C、甲烷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气燃烧仅生成水,二氧化碳能使得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甲烷燃烧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内壁会有白色固体生成,而氢气燃烧其没有明显现象,氢气的有无对实验现象无明显干扰,难以检验氢气是否存在,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钙和氯化钠都溶于水,溶解、过滤、蒸发、洗涤、干燥后得到的依然是两者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1)53;五
(2)碘酸钾受热易分解
(3)都含有碘分子,相同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合理即可)
(4)AB
解析:(1)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数值上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3,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该元素就位于第几周期,碘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故在元素周期表中碘元素位于第五周期;
(2)根据“在我们日常食用的加碘盐中常加入的补碘剂为碘酸钾(),碘酸钾受热易分解”可知,碘酸钾受热易分解,故炒菜时要最后加含碘盐。
(3)固体碘、碘蒸气都含有碘分子,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故固体碘、碘蒸气遇淀粉都会变蓝。
(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个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选AB。
12.答案:(1)
(2)导管口的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白磷在密闭装置内燃烧,不污染空气;C
解析:(1)实验室中用A装置制氧气,采用固体加热型装置,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则反应原理是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的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排出的氧气较纯净,才开始收集氧气,故填:导管口的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
(3)C实验中,没有加热的硫不燃烧,加热的硫能燃烧,由此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实验白磷在密闭装置内燃烧,不污染空气,为使实验数据准确,操作中,应在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故填:白磷在密闭装置内燃烧,不污染空气;C。
13.答案:(1)过滤;漏斗;引流
(2)广口瓶;药匙(或镊子)
(3)
(4)豆腐产率先增大后减小
(5)AB
解析:(1)图1中的X操作是将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因此操作名称为过滤;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棒、烧杯和漏斗;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氯化镁是固体药品,应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氯化镁固体药品时,用药匙或镊子取用;
(3)加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镁、氯化氢和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4)由图2可知,豆腐产率与添加量的关系为:其他条件相同时,添加量在0.35%~0.71%之间时,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豆腐产率先增大后减小,0.55时最大;
(5)A、由图示信息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添加量在0.35%~0.71%之间时,随着添加量的增加,保水性先增大后减小,故并不是添加的越多,豆腐的保水性越好,故A说法错误;
B、石膏中含多种物质,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属于混合物,故B说法错误;
C、虽然豆腐营养丰富,但仍不宜多吃,因为过量食用,会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故C说法正确;
故选:AB。
14.答案:(1)温室效应、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2);吸附
(3);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
(4)变小
(5)制成干冰,作制冷剂等,合理即可
解析:(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故答案为:温室效应、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2)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氧化钙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特点,与活性炭相似,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所以该氧化钙可以吸附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
故答案为:;吸附。
(3)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海洋封存会导致海水酸化的原因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在下降,其原因是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故答案为:;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
(4)将二氧化碳压入特定的地质构造中地质封存时,压强增大,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会减小。故答案为:变小
(5)二氧化碳溶于水产生碳酸,可以制碳酸饮料等,另外还可以做制冷剂、人工降雨等.故答案为:制成干冰,作制冷剂等,合理即可
15.答案:(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铜锈的主要成分是,含有铜元素、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空气中、、中含有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因此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二氧化碳/;操作简便,安全;
(3)氧气
(4)与氧气隔绝/充入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等
(5)稀盐酸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铜锈的主要成分是,是由铜元素、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而空气中中含有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因此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氢氧化钠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实验三中,铜片只与水、氧气接触,故控制的因素是二氧化碳;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就可以生成氧气,而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所以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相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具有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安全;
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生成铜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金属生锈和食物腐败均是氧化反应,所以都有氧气的参加。
(4)食物腐败是氧化反应,有氧气的参加,所以延长食品保质期可用隔绝氧气储存的方法或充入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等。
(5)铜绿可以和酸反应,所以要除去眼镜框表面的铜绿,应选用的药品是稀盐酸。
16.答案:(1)14;61.1%
(2)8.2%
(3)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次加入稀硫酸,消耗固体的质量为:18g-16g=2g,第3次加入稀硫酸,消耗固体的总质量为:18g-12g=6g,即每加入30g稀硫酸,消耗固体的质量为2g,故第2次加入稀硫酸,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8g-4g=14g,即a的值为14;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最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铜的质量,故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2)解:设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8.2%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8.2%
(3)由表可知,加入30g稀硫酸,消耗固体的质量为2g,剩余固体16g,设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y
y=105g,即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105g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1g,之后,继续加入稀硫酸,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变,以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横坐标,以剩余固体的质量为纵坐标,作图为:。
温度/℃
0
10
20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g
6.90
8.85
10.35
A物质构成
B实验操作
①空气、液氧、过氧化氢中都含有氧分子
②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①实验室高锰酸钾制氧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水中导管取出
②制气体前先检查气密性,再装药品
C化学史
D鉴别方法
①拉瓦锡主持测定了相对原子质量
②张青莲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鉴别和——燃着的小木条
②鉴别和——溶液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溶液、蒸馏水
鉴别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现象
B
除杂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C
检验
点燃,罩一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
C
与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蒸发、洗涤、干燥
实验编号
一
二
三
四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30
60
90
120
1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6
a
12
11
1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化学中考模拟试题,文件包含答案docx、九年级化学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