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Cu 64 Ag 108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 )
A.脱落酸B.生长素
C.乙烯D.甲烷
2下列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错误的是 ( )
A.CH3CH2CH2CH2CH3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B.干冰和冰为同一种物质
C.CH3CH3和CH3CH2CH3互为同系物
D.12C和14C互为同位素
3.下列化合物中,在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是( )
A.己烷B.乙炔C.丙烯D.丁烷
4.甲烷和乙烯是两种重要的有机物,区分它们的正确方法是
A.观察两者的颜色
B.观察两者的状态
C.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D.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5.在反应C(s)+CO2(g)=2CO(g)中,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①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将C粉碎 ④通CO2气体 ⑤加入足量木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全部
6.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虽有不少优点,但质脆,经不起热冲击
B.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虽然克服了传统无机材料的缺点,但强度比较差
C.高温结构材料具有能受高温、不怕氧化、耐酸碱腐蚀、硬度大、耐磨损、密度小等优点
D.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特性之一是具有电学特性
7.实验室检验SO用到以下试剂中的
①氯化钡溶液 ②盐酸 ③澄清的石灰水
①B.①③
C.①②③D.①②
8.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B.
C.D.
9.下列措施中,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的是
A.Zn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加入蒸馏水
B.Al在O2中燃烧生成Al2O3时,用铝粉替代铝片
C.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时,适当升高温度
D.用KClO3固体分解制取O2时,固体中添加少量MnO2
10.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含碳量最大的是
A.甲烷B.乙烷C.乙烯D.苯
11.在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B.
C.
D.
1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热反应的发生无需任何条件
B.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放热和吸热无关
C. 化学反应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 H2SO4与NaOH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13.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反应停止了
B.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均为零
C.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
D.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14.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u做还原剂,做氧化剂
B. 在该反应中只表现出氧化性
C. 每生成224L NO有3ml电子转移
D. 如果有8ml 被还原,则生成了2ml NO
15.某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情况一定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气体的总质量不再改变
B.
C. 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D. 每消耗1mlB同时有2mLC生成
16.如图所示装置,若要使装置中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则向容器中加入的物质是
A.植物油B.酒精
C.蔗糖溶液D.稀硫酸
17.时,在的密闭容器中,气体A与气体B反应生成气体C,反应过程中A、B、C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时反应生成了
B. 该反应进行到时,消耗了
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 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
B.橡胶是具有高弹性的高分子
C.化学纤维指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
D.塑料、橡胶和纤维都是天然高分子
19.已知(石墨) = (金刚石),在该反应进程中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D.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20.下列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1.(16分)Ⅰ. 某些有机化合物的模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填充模型的是 (填“甲”、“乙”、“丙”、“丁”或“戊”,下同)。
(2)表示同一种有机化合物的是 。
(3)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请写出其任意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
式 。
Ⅱ.农药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CuSO4,下列两个反应都有CuSO4生成。
①Cu+2H2SO4=CuSO4+SO2+2H2O ②CuO+H2SO4=CuSO4+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类角度来看CuSO4属于
A、氧化物 B、盐 C、碱 D、酸
(2)上述两个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序号),其中氧化剂是 。
(3)反应①的副产物SO2是大气污染物,可用NaOH溶液吸收,反应方程式是 。
22.(14分)为防止氮的氧化物污染空气,可用活性炭或一氧化碳还原氮氧化物。回答下列问题:
(1)消除NO污染物,可在一定条件下,用CO与NO反应生成CO2和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g)+2NO(g)N2(g)+2CO2(g)。
①为提高此反应的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 C.使用适合催化剂 D.移出CO2
②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2)向两个1L密闭容器中各加入活性炭(足量)和1.0mlNO,发生反应为:C(s)+2NO(g)N2(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NO和N2的物质的量变化如表所示:
①T1时,0~5min内,以CO2表示的该反应速率v(CO2)=___________ml·L-1·min-1。
②T1时,能确定反应达到最大限度(即平衡状态)的时间是___________min,此时,容器中CO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ml/L,N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③容器中的温度关系为T1___________T2(填“>”“<”或“=”)。
23.(10分)浓硫酸和木炭在加热的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为检验反应的产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已知: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装有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
(2)证明产物中有的实验现象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该反应体现了浓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B.(1)中固体变蓝,证明产物中有
C.该装置缺少尾气吸收装置 D.试管(3)和(4)交换位置,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
(4)取下试管②,在该试管口套上气球,将无色溶液加热恢复至红色,冷却后,发现溶液颜色再次变浅。解释“无色→红色→颜色变浅”变化的原因 。
(5)将气体和氯气以体积比1∶1同时通入试管②,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该现象 。
2023-2024学年度广东省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
1.C 2.B
3.A【详解】常温下己烷是液体,乙炔、丙烯和丁烷均是气体;答案选A。
4.D【详解】A.甲烷和乙烯都是无色气体,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常温下都为气体,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甲烷和乙烯与氢氧化钠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C错误;
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故选D。
5.C【详解】加快反应速率,可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思考,可通过升高温度、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可增大压强、增大固体的表面积以及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等。
①反应有气体参加,增大压强,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①正确;
②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②正确;
③将C粉碎,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③正确;
④通CO2气体,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④正确;
⑤加入足量木炭,碳是固体,改变固体的质量,反应速率不变,故⑤错误,答案选C。
6.B【详解】A.质地较脆、经不起热冲击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缺点,故A正确;
B.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不但克服了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缺点,而且同时还具有如能承受高温、强度较高,具有电学性能等若干优点,故B错误;
C.高温结构材料具有能受高温,不怕氧化、耐酸碱腐蚀、硬度大、耐磨损、密度小等优点,故C正确;
D.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能承受高温、强度较高、具有电学特性等,故D正确;答案选B。
7.D【详解】检验硫酸根需要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为了排除碳酸根的干扰,加入盐酸,所以用到的试剂是氯化钡和盐酸,即选择①②,故答案选D。
8.C【分析】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为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放入到电解质溶液中形成闭合回路,并能够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未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A错误;
B.两个电极活动性相同,不能产生电势差,不能形成原电池,B错误;
C.Zn和Cu为活动性不同的电极,番茄汁有自由移动的氢离子,Zn与番茄汁能够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且能够形成闭合回路,可以形成原电池,C正确;D.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不能导电,D错误;故选C。
9.A【详解】A.Zn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加入蒸馏水,硫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A符合题意;
B.Al在O2中燃烧生成Al2O3时,用铝粉替代铝片,增大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故B不符合题意;
C.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时,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C不符合题意;
D.用KClO3固体分解制取O2时,固体中添加少量MnO2作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10.D【详解】甲烷的最简式为CH4,C、H原子数目之比为1:4;乙烷的最简式为CH3,C、H原子数目之比为1:3;乙烯的最简式为CH2,C、H原子数目之比为1:2;苯的最简式为CH,C、H原子数目之比为1:1,故苯中C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选:D。
11.B【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先都转化为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且要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
【详解】A.将v(A)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为用v(B)表示:v(B)= ==0.25;
B.;
C.将v(C)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为用v(B)表示:v(B)==≈0.27;
D.≈0.027,将v(D)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为用v(B)表示:v(B)= ==0.0067;
综上分析,B选项v(B)最大,反应速率最快,答案选B。
C【详解】化学反应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3.D【分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A错误;
B.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B错误;
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一定相等,与反应物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C错误;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只有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才能作为平衡状态判断依据,否则不能作为判断依据,注意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是0。
14.A【详解】A、根据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正方应是吸热反应,A正确;
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因此焓变不变,B不正确;
C、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不正确;
D、根据图象可知逆反应的活化能(E2)小于正反应的活化能(E1),D不正确;答案选A。
15.C
16.D【详解】根据原电池的条件是必须有电解质溶液,植物油、酒精、蔗糖溶液属于非电解质,硫酸是电解质,故D正确。
17.A.
18.D
19.D【详解】根据图象可知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所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由于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反应中并没有电子的转移,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选D。
20.B
21. Ⅰ.乙、丙 甲、丙 戊 或CH3CH2CH(CH3)2
Ⅱ. B ① H2SO4 2NaOH+SO2=Na2SO3+H2O或NaOH+SO2=NaHSO3
【详解】(1)硫酸铜为铜离子和硫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答案为:B;
(2)反应①中Cu的化合价升高,S的化合价降低,故①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S元素从硫酸根变成二氧化硫,发生还原反应为氧化剂,故答案为:①、H2SO4;
(3)二氧化硫可用NaOH溶液吸收,吸收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或NaOH+SO2=NaHSO3,答案为:2NaOH+SO2=Na2SO3+H2O或NaOH+SO2=NaHSO3。
22.【答案】 ①. AC ②. 放热反应 ③. 0.042 ④. 10 ⑤. 0.30 ⑥. 60 ⑦. <
23.(1)分液漏斗(2)③中高锰酸钾溶液不完全褪色,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B (4)遇品红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受热释放,溶液恢复红色;温度降低,溶解,溶液颜色变浅 (5)
【分析】利用浓硫酸与木炭粉共热反应,反应产物通达无水硫酸铜检验产物中是否有水蒸气,通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产生,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尽二氧化硫,再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中的二氧化碳;
【详解】(1)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装有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2)③中高锰酸钾溶液不完全褪色,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物中有;
(3)A.该反应中S化合价降低,只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没有体现其酸性,选项A错误;
B.本身浓硫酸中就存在少量水,也可能是浓硫酸中水挥发使无水硫酸铜变蓝,选项B错误;
C.该装置缺少尾气吸收装置,应该再加一个NaOH溶液吸收装置,选项C正确;
D.若试管(3)和(4)交换位置,因为以及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只有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只能证明生成,不能证明生成,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选项D错误;答案选B;
(4)取下试管②,在该试管口套上气球,将无色溶液加热恢复至红色,冷却后,发现溶液颜色再次变浅。遇品红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受热释放,溶液恢复红色;温度降低,溶解,溶液颜色变浅,故出现“无色→红色→颜色变浅”变化;
(5)将气体和氯气以体积比1∶1同时通入试管②,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是因为发生了离子反应
实验目的
选用试剂或方法
A
检验溶液是否变质
KSCN溶液
B
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浓
C
鉴别胶体和溶液
丁达尔效应
D
验证的漂白性
品红溶液
物质的量/ml
温度为T1/℃
温度为T2/℃
0
5min
9min
10min
12min
0
5min
9min
10min
NO
1.0
0.58
0.42
0.40
0.40
1.0
0.50
0.34
0.34
N2
0
0.21
0.29
0.30
030
0
0.25
0.33
0.33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江苏省南京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共7页。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