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高考化学冲刺 天天练
主题4 化学变化与规律 第8练 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AB(含解析)—2024高考化学考前天天练
展开这是一份主题4 化学变化与规律 第8练 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AB(含解析)—2024高考化学考前天天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 kJ· ml-1,3 kJ· m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天练A组 满分:68分 限时:45分钟
天天练B组 满分:76分 限时:45分钟
eq \a\vs4\al(天) eq \a\vs4\al(天) eq \a\vs4\al(练) eq \a\vs4\al(A) eq \a\vs4\al(组)
1.(12分)(2023·江苏各地模拟优选)硫碘循环,水分解制氢的原理示意图如下:
(1) 已知:在25 ℃和101 kPa时,H2的燃烧热为285.8 kJ· ml-1,则在相同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 水在2 200 ℃条件下分解可得到氢气。硫碘循环制H2的优势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条)。
(3) 反应Ⅱ,H2SO4分解制取O2的速率主要由反应2SO3⥫⥬2SO2+O2决定,对该反应的历程进行研究发现,SO3分解经历了多步基元反应,其中影响速率的关键基元反应为SO3→SO2+O,SO3+O→SO2+O2,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填字母)。
A. c(O)越大有利于加快SO3的分解
B. 关键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比其他基元反应的大
C. 催化剂参与氧原子的生成与消耗将有利于提高SO3的分解速率
(4) 进行反应Ⅲ之前,需要经过以下两个步骤:
①步骤1:除杂。反应Ⅰ所得混合物经过初步分离后得到HI和I2的混合溶液,其中含有少量H2SO4杂质。工业上采用加热至110 ℃的方法除去H2SO4,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2:电解。通过电解法实现HI和I2的分离与富集,装置如下图所示,结合电极反应解释获得浓HI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利用电解后某一极的溶液,作为反应Ⅱ中SO2的吸收剂,实现O2与SO2的分离,吸收剂的有效成分是 。
2.(8分)(2023·江苏各地模拟优选)CO2的利用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1) CO2的电子式是 。
(2) 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直接转化为乙二醇和甲醇,但若反应温度过高,乙二醇会深度加氢生成乙醇。
(g)+CO2(g)+3H2(g)―→(g)+CH3OH(g) ΔH=-131.9 kJ· ml-1
(g)+H2(g)―→C2H5OH(g)+H2O(g) ΔH=-94.8 kJ· ml-1
获取乙二醇的反应历程可分为如下两步:
Ⅰ. (g)+CO2(g)―→(g) ΔH=-60.3 kJ· ml-1;
Ⅱ. EC加氢生成乙二醇与甲醇。
①步骤Ⅱ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究反应温度对EC加氢的影响(反应时间均为4小时),实验数据见下表:
由上表可知,温度升高到220 ℃时,乙二醇的产率反而降低,原因是
。
(3) 用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电解CO2可制取甲醇,装置如图所示,电极a接电源 (填“正”或“负”)极,生成甲醇的电极反应式是
。
(4) CO2较稳定、能量低。为实现CO2的化学利用,下列研究方向合理的是
(填字母)。
a. 选择高能量的反应物和CO2反应获得低能量的生成物
b. 利用电能、光能或热能活化CO2分子
c. 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3.(12分)(2023·江苏各地模拟优选)氮的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研究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对于消除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
(1) 已知:N2(g)+O2(g)===2NO(g) ΔH=180.5 kJ· ml-1
C(s)+O2(g)===CO2(g) ΔH=-393.5 kJ· ml-1
2C(s)+O2(g)===2CO(g) ΔH=-221 kJ· ml-1
反应2NO(g)+2CO(g) ⥫⥬N2(g)+2CO2(g)的ΔH= kJ· ml-1。
(2) 催化还原法去除NO是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用NH3消除NO污染,其反应原理为4NH3+6NO⥫⥬5N2+6H2O。物质的量之比n(NH3)∶n(NO)分别为4∶1、3∶1、1∶3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时间相同时, NO脱除率分别如图1曲线a、b、c所示。
①由图可知,n(NO)及其他条件相同时,n(NH3)越大,NO脱除率越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图可知,无论以何种比例反应,在温度超过1 200 ℃时NO脱除率又都会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q \(\s\up7(),\s\d5(图1))
(3) 反应2NO(g)+O2(g) ⥫⥬2NO2(g)可以看成分两步进行,其反应过程及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
eq \(\s\up7(),\s\d5(图2))
①由图2可知,相同条件下,NO、N2O2两种物质中,稳定性更强的是______。
②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O2气体,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控制反应温度分别为T1和T2(T1>T2),测得c(NO)随 t (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相同时间内,温度T2时NO转化量更多,其原因可能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q \(\s\up7(),\s\d5(图3)) eq \(\s\up7( ),\s\d5(图4))
(4) NH3催化还原NO是重要的烟气脱硝技术,研究发现在以Fe2O3为主的催化剂上可能发生的反应过程如图4所示,写出该过程中步骤Ⅱ的离子方程式: 。
4.(12分)(2023·江苏各地模拟优选)合成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气,可以合成甲醇、甲酸甲酯、二甲醚等化工产品。
Ⅰ.甲烷、二氧化碳自热重整制取合成气的反应如下:
①CH4(g) +CO2(g)⥫⥬2CO(g) +2H2(g) ΔH1=250 kJ· ml-1
②CH4(g)+H2O(g)⥫⥬CO(g)+3H2(g) ΔH2>0
③CO2(g) +H2(g)⥫⥬CO(g)+H2O(g) ΔH3
(1) 反应①的正反应活化能为Ea kJ· ml-1,则逆反应的活化能为 kJ· ml-1。
(2) 不同温度下,向V L密闭容器中按照n(CO2) ∶n(CH4) ∶n(H2O)=1∶1∶1投料,实验测得平衡时n(H2)∶n(CO)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压强p1、p2、p3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②压强为p2时,随着温度升高,n(H2)∶n(CO)先增大后减小,可推测ΔH3 (填“>”或“<”)0,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合成气制取甲醇。
(3) 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l CO2和1.4 ml 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①CO2(g)+3H2(g)⥫⥬CH3OH(g)+H2O(g) ΔH
②CO2(g)+H2(g) ⥫⥬CO(g)+H2O(g) ΔH
10 min后体系达到平衡,此时CO2的转化率为20%,CH3OH的选择性[CH3OH 的选择性= eq \f(转化为CH3OH的n(CO2),消耗的n(CO2))×100%] 为50%,则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 。
Ⅲ.某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质子交换膜(只有质子能够通过)左右两侧的溶液均为1 L 2 ml·L-1H2SO4溶液。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当导线中有6 ml
e- 发生转移时,左右两侧溶液的质量差为 g (假设反应物耗尽,忽略气体的溶解)。
5.(12分)(2023·江苏各地模拟优选)氧化亚氮(N2O)是一种强温室气体,且易转换成颗粒污染物。研究氧化亚氮分解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1) 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在异养微生物催化下,硝酸铵可分解为N2O和另一种产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已知反应2N2O(g)===2N2(g)+O2(g)的ΔH=-163 kJ·ml-1,1 ml N2(g)、1 ml O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945 kJ、498 kJ的能量,则1 ml N2O(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kJ。
(3)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反应2N2O(g)===2N2(g)+O2(g)的部分实验数据如表:
①在0~20 min时段,反应速率v(N2O)为 ml·L-1 min-1。
②若N2O起始浓度c0为0.150 ml·L-1,则反应至30 min时N2O的转化率α= 。比较不同起始浓度时N2O的分解速率:v(c0=0.150 0 ml·L-1) (填“>”“=”或“<”)v(c0=0.100 0 ml·L-1)。
③不同温度(T)下,N2O分解半衰期随起始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N2O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则T1 (填“>”“=”或“<”)T2。当温度为T1、起始压强为p0,反应至t1 min时,体系压强p=
(用p0表示)。
(4) 碘蒸气存在能大幅度提高N2O的分解速率,反应历程:
第一步:I2(g)⥫⥬2I(g)(快反应)
第二步:I(g)+N2O(g)―→N2(g)+IO(g)(慢反应)
第三步:IO(g)+N2O(g)―→N2(g)+O2(g)+I(g)(快反应)
实验表明,含碘时N2O分解速率方程v=k·c(N2O)·[c(I2)]0.5(k为速率常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N2O分解反应中,k(含碘)>k(无碘)
B. 第一步对总反应速率起决定作用
C. 第二步活化能比第三步大
D. I2浓度与N2O分解速率无关
6.(12分)(2023·江苏各地模拟优选)CO2加氢制化工原料对实现“碳中和”有重大意义。部分CO2加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反应Ⅰ:CO2(g)+H2(g)⥫⥬HCOOH(g) ΔH1=35.2 kJ· ml-1;
反应 Ⅱ:CO2(g)+3H2(g)⥫⥬CH3OH(g)+H2O(g) ΔH2=-24.7 kJ· ml-1;
反应 Ⅲ:CO2(g)+H2(g)⥫⥬CO(g)+H2O(g) ΔH3;
反应 Ⅳ:CO2(g)+3H2(g)⥫⥬ eq \f(1,2)CH3OCH3(g)+ eq \f(3,2)H2O(g) ΔH4。
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2H2(g)+O2(g)===2H2O(g) ΔH5=-483.6 kJ· ml-1。
CH3OH(g)+O2(g)⥫⥬HCOOH(g)+H2O(g) ΔH= kJ· ml-1。
(2) CO2催化加氢体系中,部分反应的lnKp与温度(T)关系如图1所示。
①300 K时,反应进行趋势最大的是 (填“Ⅱ”“Ⅲ”或“Ⅳ”)。
②图1中Q点时,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的Kp= 。
③实验测得CO2平衡转化率(曲线Y)和平衡时CH3OH的选择性(曲线X)随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CO2加氢制CH3OH时,温度选择510~550 K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CH3OH的选择性= eq \f(n(CH3OH),消耗的n(CO2))×100%]
eq \(\s\up7(),\s\d5(图2))
④510 K时,往刚性容器中通入n ml CO2和一定量H2,t min达到平衡,t min内CH3OH的平均生成速率为 ml·min-1。
(3) 我国科学家以Bi为电极在酸性水溶液中可实现电催化还原CO2,两种途径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其中,TS表示过渡态、数字表示微粒的相对总能量。
①途径一,CO2电还原经两步反应生成HCOOH:第一步为CO2+H++e-===HCOO*(*表示微粒与Bi的接触位点);第二步为____________ 。
②CO2电还原的选择性以途径一为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q \a\vs4\al(天) eq \a\vs4\al(天) eq \a\vs4\al(练) eq \a\vs4\al(B) eq \a\vs4\al(组)
1.(12分)(2023·江苏各地模拟优选)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降低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措施是CO2的综合利用,如工业利用CO2合成CH3OH,再合成CH3OCH3。
Ⅰ. CO2(g)+3H2(g)===CH3OH(g)+H2O(g)(主反应);
Ⅱ. CO2(g)+H2(g)===CO(g)+H2O(g)(副反应)。
请完成下列各题:
(1) 工业原料气配比中需加入一定量的CO,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温度为T,恒压p的条件下,充入1 ml的CO2和3 ml H2此时体积为2 L,发生Ⅰ、Ⅱ反应达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0.2 ml,H2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eq \f(2,7),求(保留2位小数):
①CO2的转化率为 。
②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为 。
(3) 二甲醚在有机化工中有重要的应用,可以利用上述合成的甲醇制备二甲醚:
Ⅲ. 2CH3OH(g)===CH3OCH3(g)+H2O(g) ΔH3(主反应);
Ⅳ. 2CH3OH(g)===C2H4(g)+2H2O(g) ΔH4(副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当反应一定时间,测得副产品C2H4的含量特别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为提高反应Ⅲ生成CH3OCH3的选择性(转化的CH3OH中生成二甲醚的百分比),下列措施中合适的是 (填字母)。
A. 减小压强
B. 升高温度
C. 使用合适催化剂
D. 未达平衡时及时分离产品
(4) 研究表明,在催化剂M的催化下,H2与CO2合成CH3OH,主要催化过程如下(H*表示活性氢原子):
则A、B结构式为 、 。
2.(12分)(2023·江苏各地模拟优选)H2S的吸收与利用有多种形式,完成下列各题:
(1) 工业上可采用“H2S水双温交换法”富集海水中的HDO,其原理是利用H2S、HDS、H2O和HDO四种物质,在25 ℃和100 ℃两种不同温度下发生的两个不同反应得到较高浓度的HDO。四种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1,100 ℃时的反应ΔH (填“>”“=”或“<”)0。
eq \(\s\up7(),\s\d5(图1))
(2) H2S高温裂解反应:2H2S(g) ⥫⥬2H2(g)+S2(g)。
①不同温度下,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百分数与分子能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E表示T1温度下分子的平均能量,Ec是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阴影部分的面积反映活化分子的多少,则图中T1 (填“>”“=”或“<”)T2。若T1温度下使用催化剂,请在图2中画出相应的变化。
eq \(\s\up7(),\s\d5(图2))
②A的压力转化率表示为α(A)= eq \b\lc\(\rc\)(\a\vs4\al\c1(1-\f(p1,p0)))×100%(p0为A初始压力,p1为A某时刻分压)。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一定量的H2S分解达到平衡时,用各组分的平衡分压(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总压)表示的平衡常数Kp=p(S2),则平衡时H2S的压力转化率α(H2S)= 。
(3) 工业上用克劳斯工艺处理含H2S的尾气获得硫黄,流程如图3所示:
eq \(\s\up7(),\s\d5(图3))
反应炉中的反应:2H2S(g)+3O2(g)===2SO2(g)+2H2O(g);
催化转化器中的反应:2H2S(g)+SO2(g)===3S(g)+2H2O(g)。
该工艺中需要严格控制气体在反应炉中的停留时间,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表面喷淋水的活性炭可用于吸附氧化H2S,其原理可用图4表示。其他条件不变时,水膜的酸碱性与厚度会影响H2S的去除率。
eq \(\s\up7(),\s\d5(图4))
为了提高H2S的去除率,下列措施合适的是 (填字母)。
A. 增大压强(气相)
B. 适当增大水膜pH
C. 反应温度越高越好
D.增加水膜厚度
3.(12分)(2023·江苏各地模拟优选)大气中日益增多的含碳气体以CO、CO2、CH4为主。请完成下列各题:
(1) 工业上可以用CO来生产二甲醚,T ℃下有关反应及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反应3H2 (g)+3CO(g)⥫⥬CH3OCH3 (g)+CO2 (g)的平衡常数为K1,ΔH= 。
②在恒容容器中CO2与H2反应生成二甲醚:2CO2 (g)+6H2(g)⥫⥬CH3OCH3 (g)+3H2O (g) K2,只改变下列一个条件,H2平衡转化率一定增大的是 (填字母)。
A. 加入催化剂 B. 降低温度 C. 充入惰性气体 D. 增大 eq \f(n(CO2),n(H2))初始值
已知T ℃下,若c>1,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 (填“<”“>”或“=”)K1。
(2) 一定条件下,CH4可发生如下反应:
Ⅰ. CH4(g)⥫⥬C(s)+2H2 (g);
Ⅱ. CH4(g)+CO2(g)⥫⥬2CO (g)+2H2 (g)。
图1为反应Ⅰ反应过程与能量的关系,图2为CH4、CO2混合体系的lnKp与 eq \f(1,T)的图像关系。已知Kp需用相对分压代替浓度计算,气体的相对压强= eq \f(气体压强,100 kPa)。
eq \(\s\up7(),\s\d5(图1)) eq \(\s\up7(),\s\d5(图2))
①图1历程分成多步进行,写出反应速率最大一步的化学方程式:
。若加入某物质M后,CH4分解历程变为虚线所示曲线,判断物质M能否催化CH4分解?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2中直线a、b属于甲烷分解的是 (填字母),在A点对应温度下,测得CH4的平衡分压为16 kPa,则H2的平衡分压为 。
4.(12分)(2023·江苏各地模拟优选)氮氧化物是常见空气污染物,研究人员对氮氧化物的去除展开研究。
(1) 利用催化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的技术已投入实际使用,其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 ΔH。某一恒容容器起始时只有2 ml NO和2 ml CO,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分数[φ(CO2)]与温度(T)、压强(p)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 温度T1 (填“<”“=”或“>”)T2,理由是 。
②若恒温(T1)恒容条件下,测得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为p1 kPa,则T1时NO的转化率为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 。[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p(B)=p·x(B),x(B)为平衡体系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
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以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
B. v(NO)正=2v(N2)逆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C. 充入一定量的氦气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
D. 实际过程中适当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NO去除效率
④一种焦炭催化NO还原反应的反应历程如下,请补充完整(“*”表示吸附态):
Ⅰ. NO⥫⥬NO*;
Ⅱ. 2NO*⥫⥬ON—NO*;
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 ON—NO—CO*⥫⥬ON—N*+CO2;
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利用CH4还原NO脱硝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技术,其反应为CH4(g)+4NO(g) ⥫⥬2N2(g)+CO2(g)+2H2O(l) ΔH<0。混合气中氧气的存在会急剧降低NO的去除效率,而离子交换分子筛催化剂很好地提高了CH4还原NO的选择性,试用过渡态理论解释其原因: 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4分)(2023·江苏各地模拟优选)处理、回收利用CO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回答下列问题:
(1) CO用于处理大气污染物N2O的反应为CO(g)+N2O(g)⥫⥬CO2(g)+N2(g)。在Zn+作用下该反应的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eq \(\s\up7(),\s\d5(图1)) eq \(\s\up7(),\s\d5(图2))
总反应:CO(g)+N2O(g) ⥫⥬CO2(g)+N2(g) ΔH= kJ· ml-1;该总反应的决速步是反应 (填“①”或“②”),该判断的理由是
(2) 已知:CO(g)+N2O(g) ⥫⥬CO2(g)+N2(g)的速率方程为v=k·c(N2O),k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为提高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 升温
B. 恒容时,再充入CO
C. 恒压时,再充入N2O
D. 恒压时,再充入N2
(3) 在总压为100 kPa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g)和N2O(g)发生上述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在T1K时N2O的转化率与 eq \f(n(N2O),n(CO))、在 eq \f(n(N2O),n(CO))=1时N2O的转化率与 eq \f(1,T)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eq \(\s\up7(),\s\d5(图3))
①表示N2O的转化率随 eq \f(n(N2O),n(CO))的变化曲线为 (填“Ⅰ”或“Ⅱ”)曲线。
②T1 (填“>”或“<”)T2。
③已知: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θ= eq \f(\f(p(CO2),pθ)×\f(p(N2),pθ),\f(p(CO),pθ)×\f(p(N2O),pθ)),其中pθ为标准压强(100 kPa),p(CO2)、p(N2)、p(N2O)和p(CO)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则T4时,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θ=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p分=p总×物质的量分数)。
(4) 间接电解法除N2O。其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已知:H2S2O4是一种弱酸。从A口中出来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电解池的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吸收池中除去N2O的原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q \(\s\up7(),\s\d5(图4))
6.(14分)(2023·江苏各地模拟优选)丙烯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的生产中。以3‒羟基丙酸乙酯()为原料合成丙烯腈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 (g) eq \(―――→,\s\up7(TiO2)) (g) +H2O(g) ΔH1>0;
Ⅱ. (g) +NH3(g) eq \(―――→,\s\up7(TiO2))(g)+H2O(g)+ ΔH2>0。
(1) 已知部分化学键键能如下表所示。
据此计算ΔH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盛有催化剂TiO2、压强为100 kPa的恒压密闭容器中按体积比2∶15充入(g)和NH3(g)发生反应,通过实验测得平衡体系中含碳物质(乙醇除外)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的物质的量分数w%=×100%]。
eq \(\s\up7(),\s\d5(图1))
①随着温度的升高, (g)的平衡体积分数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为
。
②科学家通过DFT计算得出反应Ⅱ的机理如图2所示,其中第二步反应为 (g) eq \(―――→,\s\up7(TiO2)) (g)+H2O(g), 则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未检测到 (g)的原因可能为
。
eq \(\s\up7(),\s\d5(图2))
③A点对应反应Ⅱ的标准平衡常数K eq \\al(r,p)=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其表达式为用相对分压代替浓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的浓度,气体的相对分压等于其分压(单位为kPa)除以p0(p0=100 kPa)]
④实际生产中若充入一定量N2 (不参与反应),可提高丙烯腈的平衡产率,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利用电解法由丙烯腈制备己二睛[NC(CH2)4CN]的装置如图3所示。通电过程中,石墨电极2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练 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AB
eq \a\vs4\al(天) eq \a\vs4\al(天) eq \a\vs4\al(练) eq \a\vs4\al(A) eq \a\vs4\al(组)
1. (1) H2O(l)===H2(g)+ eq \f(1,2)O2(g) ΔH=285.8 kJ·ml-1 (2) 反应条件温和,在较低温度下实现分解水制取H2;实现了O2和H2分离,反应Ⅰ放热,可利用其能量为其他两个吸热反应供能 (3) ABC (4) ① H2SO4+2HI eq \(=====,\s\up7(110 ℃))SO2+2H2O+I2
②阴极:I2+2e-===2I-,H+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得到浓HI溶液 ③I2
2. (1) eq \\al(·,·) eq \(O,\s\up6(··,))· eq \\al(·,·)·C· eq \\al(·,·)· eq \(O,\s\up6(··,)) eq \\al(·,·) (2) ①(g)+3H2(g)―→+CH3OH(g) ΔH=-71.6 kJ· ml-1 ②温度升高到220 ℃时,乙二醇会深度加氢生成乙醇,所以温度升高到220 ℃时,乙二醇的产率反而降低 (3) 负 CO2+6H++6e-===CH3OH+H2O (4) abc
3. (1) -746.5 (2) ①NH3浓度大,反应更快且平衡右移 ②1 200 ℃催化剂活性基本不再变化,温度升高,反应加快,相同时间内能消耗更多的NO (3) ①N2O2 ②平衡右移的影响超过了速率降低的影响 (4) Fe2+—NH2 +NO===N2+H2O+Fe2+
4. (1) Ea -250 (2) ①p3>p2>p1 ②> 升高温度,反应①②正向移动,反应②使n(H2)∶n(CO)增大,反应①无影响,反应③正向使比值减小,故ΔH3>0 (3) 0.025 (4) CH3OH-6e-+H2O===CO2+6H+ 72
5. (1) NH4NO3 eq \(=====,\s\up7(催化剂))N2O↑+2H2O
(2) 1 112.5 (3) ①1.0×10-3 ②20.0% = ③> 1.25p0 (4) AC
6. (1) -423.7 (2) ①Ⅳ ②1 ③温度过低合成甲醇的速率较小,温度过高甲醇的选择性急剧降低 ④ eq \f(0.32n,t) (3) ①HCOO*+H++e-===HCOOH ②途径一的活化能(能垒)更低(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如“途径一的过渡态的相对总能量更低”)
eq \a\vs4\al(天) eq \a\vs4\al(天) eq \a\vs4\al(练) eq \a\vs4\al(B) eq \a\vs4\al(组)
1. (1) 抑制副反应的发生,与H2O反应使反应Ⅰ正向移动,提高CO2的转化率 (2) ①80% ②4.70或18.82/p2 (3) ①对于副反应ΔH4<0,且ΔS>0,该反应只向正反应进行,温度越高,时间越长,都会生成更多的C2H4 ②CD
(4)
2. (1) > (2) ①< ②60%
(3) 停留时间过短或过长,均导致催化转化器中H2S、SO2不能恰好完全反应,硫的回收率降低,且排放的尾气中仍含有H2S或SO2
(4) AB
3. (1) ①-246.1 kJ· ml-1 ②BD <
(2) ①CH2+2H===CH+3H或CH2===CH+H 不能,因为无催化剂时CH4分解活化能最大的步骤为CH+3H===C+4H决定,记为Ea,加入M后,步骤MCH4===CH2+MH2的活化能大于Ea,反应会变慢,故M不能催化CH4分解 ②a 40 kPa
4. (1) ①< 该反应为自发反应,ΔS<0,故ΔH<0,相同压强下,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φ(CO2)减小,故T1
5. (1) -361.22 ①反应①的活化能是149.6 kJ· ml-1,反应②的活化能是108.22 kJ· ml-1 ,反应②的活化能更小,故反应①是总反应的决速步
(2) AC (3) ①Ⅱ ②> ③3.4 (4) O2 2H2SO3+2e-+2H+===H2S2O4+2H2O H2O+H2S2O4+N2O===N2+2H2SO3
6. (1) 34 kJ· ml-1 (2) ①反应Ⅰ、Ⅱ均为吸热反应,最高点前反应Ⅰ进行程度大,最高点后反应Ⅱ进行程度大 ②(g)+NH3(g) eq \(―――→,\s\up7(TiO2))(g)+CH3CH2OH(g) 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远小于第一步,所以第二步反应的速率远大于第一步反应的速率 ③0.011 ④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降低各气体分压(相当于扩大容器体积),会使反应Ⅱ的平衡正向移动 (3) 2CH2===CHCN+2e- +2H+=== NC(CH2)4CN
反应温度/ ℃
EC转化率/%
产率/%
乙二醇
甲醇
160
23.8
23.2
12.9
180
62.1
60.9
31.5
200
99.9
94.7
62.3
220
99.9
92.4
46.1
反应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c(N2O)/(ml·L-1)
0.10
0.09
0.08
0.07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0.01
序号
反应
ΔH/ (kJ· ml-1)
K
Ⅰ
2H2 (g)+CO(g)⥫⥬CH3OH (g)
-90.7
a
Ⅱ
2CH3OH(g)⥫⥬CH3OCH3 (g)+H2O (g)
-23.5
b
Ⅲ
CO(g)+H2O(g)⥫⥬CO2 (g)+H2 (g)
-41.2
c
化学键
C—O
C—C
C===C
C—H
O—H
C===O
键能/(kJ· ml -1)
351
348
615
413
463
74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主题4 化学变化与规律 第6练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AB(含解析)—2024高考化学考前天天练,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ml·L-1溶液中,室温下,将两种浓度均为0,25),7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主题4 化学变化与规律 第4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和应用AB(含解析)—2024高考化学考前天天练,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kJ· ml-1,4 g苯酚,理论上有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主题4 化学变化与规律 第3练 催化剂和催化机理AB(含解析)—2024高考化学考前天天练,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