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kJ·m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考籍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Al 27 S 32 Fe 56 Cu 64 Se 79 Bi 209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代谢活动不能在细胞核中进行的是
A.DNA的复制B.ATP的水解
C.多肽链的合成D.RNA的合成
2.医用葡萄糖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用盐酸催化淀粉水解生产,也可用酶来水解淀粉生产。与前者相比,酶法生产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B.酶对底物的催化更彻底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D.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3.慢性腹泻会造成人体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是由于电解质(主要是Na+)丢失比例大于水分丢失比例所致。据此推断,低渗性脱水初期不会出现
A.细胞外的水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液容量增加
B.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至下丘脑会产生明显渴觉
C.细胞外液Na+浓度降低,影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
D.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减少,尿的产生量会增加
4.生物群落的演替,按其演替方向可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进展演替指群落向结构复杂化的方向进行的演替,逆行演替则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的终点分别是森林和荒漠
B.初生演替属于进展演替,次生演替属于逆行演替
C.人类活动对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的速度都有影响
D.两种演替过程中群落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都会增强
5.某基因编码精氨酸的序列发生了一对碱基替换,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校正基因表达出能携带精氨酸的校正tRNA,可识别该终止密码子,弥补突变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RNA由两条核苷酸链通过氢键结合形成
B.mRNA和校正tRNA都是基因转录的产物
C.翻译过程中mRNA读取tRNA上的密码子
D.终止密码子在编码精氨酸的同时让翻译终止
6.关于物种的形成,“生态成种”假说认为,种群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强化了不同种群个体表现型的差异,最终导致生殖隔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是在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B.适应的形成是由于有利变异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并留下后代
C.突变和重组可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个体性状的差异源于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钻石、刚玉、水晶的主要化学成分均为金刚石
B.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被乙醇氧化,故可用于检验酒驾
C.糖尿病人应适当减少米饭的摄入量,因米饭中含有较多糖类物质
D.“雷雨发庄稼”是因为雨水中含有较多的铵盐
8.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1 ml Cl2通入足量水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原子数大于NA
C.1 ml·L−1 NaHSO4溶液中含有的SO42−数目为NA
D.总质量为2.0 g的H218O和D2O的物质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A
9.右图为某种药物中间体的结构简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含有3种官能团
B.该物质分子中的所有氧原子可能共平面
C.1 ml该物质最多能与6 ml H2发生加成反应
D.该物质有5种等效氢原子
10.已知甲、乙、丙、丁、戊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27,甲和丁、乙和戊同主族,甲和乙同周期且相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还原性强弱顺序:乙 > 戊 > 丁
B.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甲 > 乙 > 丙
C.氢化物的稳定性不一定是:甲 > 丁
D.甲和丙可形成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11.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得到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12.某研究所构建了Zn-CO2新型二次电池,为减少CO2的排放和实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该电池以Zn和多孔Pd纳米片为两极材料,以KOH和NaCl溶液为电解液,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极电势高于a极
B.当双极膜中离解1 ml H2O时,外电路转移2 ml电子
C.放电时,总反应为:Zn + CO2 + 2OH− + 2H2O = Zn(OH)42− + HCOOH
D.充电时,双极膜中OH−移向b极,H+移向a极
13.为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经常用Na2S作沉淀剂。室温下CuS和Ag2S在不同溶液中分别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lgc(S2−)与-lgc(Ag+)或-lgc(Cu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代表-lgc(S2−)与-lgc(Ag+)的关系
B.a点对应的是未饱和的CuS溶液
C.向浓度均为1 ml·L−1 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先析出Ag2S沉淀
D.向b点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组成向a点方向移动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跳起将篮球投入篮筐,投球点和篮筐正好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和转动的影响,该篮球在斜抛运动过程中
A.在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
B.在最高点时的加速度为零
C.进筐时的速度与抛出点的速度相同
D.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15.奥斯特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研究电流的磁效应。将一个可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放在南北方向水平放置的白金丝导线正下方,导线两端与一伏打电池相连。接通电源前,小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接通电源后,小磁针偏转角后达到稳定状态。若导线中电流在小磁针处产生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小磁针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水平分量大小为,则
A.
B.
C.
D.与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16.如图为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量金属的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的实验图像,该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正确性,并且第一次利用光电效应实验测定了普朗克常量h。若该图线的斜率和纵截距的绝对值分别为k和b,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则普朗克常量h可表示为
A.k
B.ek
C.b
D.eb
17.2023年9月,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离地球表面400 km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已知地球同步卫星、天宫二号沿圆轨道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和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它们运行的速率分别为、、。则
A.B.
C.D.
18.某小型水电站发电、输电的简易模型如图所示。已知水轮机叶片的转速为每秒n转,水轮机带动发电机线圈转动,发电机线圈面积为S,匝数为N,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水电站经过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4的理想变压器给定值电阻R供电。滑片P的初始位置在副线圈的最上端,发电机线圈电阻的阻值为r,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则
A.当滑片P在初始位置时,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
B.当滑片P在初始位置时,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
C.将滑片P缓慢向下滑动的过程中,R消耗的功率一直增大
D.将滑片P缓慢向下滑动的过程中,R消耗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19.如图为地理教科书上的等高线图,图中数字的单位是米。现将该图看成一个描述电势高低的等势线图,图中数字的单位是伏特,a、b、c为电场中的三个点。则
A.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
B.a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垂直于该点所在等势线向右
C.一正电荷从a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做负功
D.一正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
20.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内虚线CD上方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分界线OE、OF与x轴的夹角均为。时,一对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正、负粒子从坐标原点O以大小为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射入磁场,正粒子通过坐标为的P点(图中未画出)进入电场,然后沿y轴负方向经y轴上的Q点射出电场,不计粒子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则
A.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C.在坐标为的位置,两粒子相遇
D.在时,两粒子相遇
21.如图(a),轿厢内质量为0.5 kg的物块的右边被一根轻弹簧用1.2 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着且保持静止,物块与轿厢水平底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时,轿厢在竖直轨道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轨道对轿厢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b)所示,时,物块恰好相对轿厢底面滑动。轿厢和厢内物块的总质量为500 kg,重力加速度大小取,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图(a) 图(b)
A.时,轿厢的加速度大小为2.4 m/s2
B.时,轨道对轿厢的作用力大小为4 000 N
C.时,轿厢的速度大小为10 m/s
D.物块从开始滑动到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物块在水平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在圆周运动中的动能定理,铁架台上固定着拉力传感器。一小钢球(可视为质点)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拉力传感器的下端,拉力传感器可记录小钢球在摆动过程中各时刻受到的拉力大小。将小钢球拉至A点,用刻度尺量出轻绳的长度L以及拉到A点时小钢球到拉力传感器下端的竖直高度H,释放小钢球,小钢球在竖直平面内来回摆动,记录拉力传感器的最大示数F和此时小钢球的位置O点。已知小钢球的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
(1)拉力传感器的最大示数F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钢球的重力mg。
(2)小钢球从A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合外力对小钢球做的功为_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3)小钢球从A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小钢球动能的变化量为_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4)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合外力对小钢球做的功和小钢球动能的变化量近似相等,则可验证动能定理成立。
23.(9分)
某学习小组欲测量由某种新材料制成的电热丝的电阻率。
(1)用毫米刻度尺测出电热丝的长度为。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热丝不同位置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a)所示,该读数为_______mm。多次测量后,得到直径的平均值恰好与d相等。 图(a)
(3)用多用电表粗略测量电热丝的电阻约为50 Ω。
(4)为精确测量该电热丝的电阻,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实验电路图。现有实验器材:
电池组E,电动势为15 V,内阻忽略不计;
电压表V(量程为3 V,内阻为);
电流表A(量程为0.3 A,内阻比较小);
定值电阻(阻值可选用6 kΩ和9 k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 Ω;
开关、导线若干。 图(b)
① 要求电热丝两端的电压可在0~12 V的范围内连续可调,应选用阻值为_______(填“6 kΩ”或“9 kΩ”)的定值电阻;
② 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应置于_______(填“a”或“b”)端;
③ 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示数尽量大些,读出此时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示数分别为U、I,则该电热丝电阻的表达式为_______(用U、I、、表示,不得直接用数值表示);
④ 多次测量得到电热丝的电阻的平均值为50 Ω。
(5)由以上数据可估算出该电热丝的电阻率约为_______(填标号)。
A.B.
C.D.
24.(12分)
在一次救援中,消防员利用如图(a)所示的三脚架对井底的被困人员进行施救,将三脚架简化为如图(b)所示的模型。在前2 s的过程中,被困人员通过吊绳从井底开始竖直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段时间被困人员被提升了2 m。已知被困人员的质量为60 kg,吊绳、支架和固定在支架顶端的电动铰轮的质量均忽略不计,每根支架与竖直方向均成角,地面对每根支架的作用力恰好沿支架且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取。求:
图(a) 图(b)
(1)2 s时,吊绳对被困人员拉力的瞬时功率;
(2)在前2 s的过程中,地面对每根支架作用力的大小。
25.(20分)
两平行金属导轨ABC、按如图(a)所示方式固定,倾斜导轨的倾角均为,倾斜导轨与水平导轨在B、处平滑连接,两导轨平面内均有垂直于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在水平导轨上固定有两竖直立柱,的连线、两竖直立柱的连线均与水平导轨垂直。将金属棒甲锁定在两竖直立柱与之间的水平导轨上且金属棒甲离足够远。时,将金属棒乙在离足够远的倾斜导轨上由静止释放。时,金属棒乙刚进入水平导轨,同时解除对金属棒甲的锁定。时,两金属棒的速度刚好相等,且金属棒甲刚好与竖直立柱碰撞。在0~这段时间内,两金属棒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b)所示。已知导轨间距和两金属棒长度均为,两金属棒的质量均为,金属棒甲的电阻为,金属棒乙的电阻为,两金属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金属棒甲与两竖直立柱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忽略一切摩擦和导轨电阻,重力加速度大小取。求:
图(a) 图(b)
(1)时刻,金属棒乙两端的电压U;
(2)时刻以后,金属棒甲产生的焦耳热Q;
(3)时刻以后,金属棒甲运动的总位移大小。
26.(15分)
铝酸铋[Bi(AlO2)3]是一种能够有效调理胃肠功能、促进疾病恢复的常见药物,常用辉铋矿(主要成分为Bi2S3,还含少量Cu2S和Ag2O)和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含少量Fe2O3和SiO2)利用如下流程制取:
已知:① Bi(AlO2)3难溶于水;
② BiCl3易溶于水,易水解,Bi(OH)3不溶于水和碱。
回答下列问题:
(1)辉铋矿“酸浸”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不超过50℃的原因是_______。
(2)辉铋矿“酸浸”时S元素转化为单质硫,浸渣1的成分为_______。“酸浸”时Bi2S3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沉铋”时氨水稍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沉铁”时稍过量的NaOH能否用氨水代替:_______(填“能”或“否”)。
(4)Bi(NO3)3溶液和NaAlO2溶液混合前,Bi(NO3)3溶液中往往含少量硝酸,NaAlO2溶液中往往含少量NaOH,其目的是_______。
(5)Bi(NO3)3溶液和NaAlO2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写出制取Bi(AlO2)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利用1 kg含77.1% Bi2S3的辉铋矿与足量铝土矿作用制得868.5 g Bi(AlO2)3,则铝酸铋的产率为_______。
27.(14分)
某小组同学为探究FeSO4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新配制0.1 ml·L−1 FeSO4溶液450 mL:
(1)配制0.1 ml·L−1 FeSO4溶液450 mL,需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绿矾(FeSO4·7H2O)
_______ g,其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正确的步骤顺序为_______(填序号)。
Ⅱ.取2 mL新配制的FeSO4溶液,按下图进行实验并观察到如下现象:
(2)ⅱ中溶液呈浅红色,说明FeSO4溶液中存在_______(填离子符号)。
(3)ⅲ中溶液红色变深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Ⅲ.探究ⅲ中“红色褪去”的原因:
查阅资料:SCN−具有还原性,能被氯气氧化为(SCN)2。
根据查阅资料,甲、乙两位同学提出了如下猜想:
(4)乙同学的猜想是_______。为验证甲、乙两位同学的猜想,设计如下实验:将褪色后的溶液分为两等份,一份滴加KSCN溶液,呈血红色;另一份加入氯化铁溶液,无明显现象,则_______同学猜想是正确的。
Ⅳ.丙和丁同学探究无水FeSO4在450 ℃、不同氛围中的分解产物:
① 丙同学在450 ℃、空气氛围中加热15.2 g FeSO4,直至固体质量不变,得到纯净的红棕色固体m g,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无明显变化,通入氯化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 丁同学在450 ℃、氮气氛围中加热15.2 g FeSO4,直至固体质量不变,得到纯净的红棕色固体也是m g,产生的气体依次通入氯化钡溶液和品红溶液,氯化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品红溶液褪色。
(5)则m =_______ g,FeSO4固体在空气氛围中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8.(14分)
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为解决粮食危机和实现碳循环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合成淀粉的第一步是利用化学催化剂将高浓度二氧化碳在高密度氢能作用下还原成一碳化合物,其反应过程如图甲所示,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甲 乙
(2)在一定条件下,若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已知存在副反应
6H2(g) + 2CO2(g)CH3OCH3(g) + 3H2O(g),平衡常数为K2,则反应2CH3OH(g)CH3OCH3(g) + H2O(g)的平衡常数_______(用K1、K2表示)。
(3)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用CO2和H2合成重要的化工原料C2H4,假设在压强为100 kPa的恒压容器中只存在反应2CO2(g) + 6H2(g)C2H4(g) + 4H2O(g),不同投料比时,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已知投料比)。
① 图乙中,x_______3(填“>”“”“”“(1分)H
(4)硒酸中非羟基氧原子数为2,亚硒酸非羟基氧原子数为1,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酸性越强。或同一元素含氧酸中,元素的价态越高,含氧酸的酸性越强,硒酸为最高价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硒酸的酸性比亚硒酸的强(2分)
正四面体形
(5)>SeO2为极性分子,CO2为非极性分子(2分)
(6)Cu(或,2分)
36.(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
(1)丙炔酸甲酯(1分)碳碳三键、酯基(2分,1个1分)
(2)①②③④(2分,答到3个可给1分)
(3)光照(1分)
(4)D
(5)9
(6)(3分,1步1分)
解析:
7.【答案】C
【命题意图】通过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去考查常见物质成分、检验酒驾原理、糖类、雷雨过程中产生硝酸盐等知识。
【解析】
A.钻石、刚玉、水晶的主要化学成分依次是金刚石、Al2O3、SiO2;
B.酸性重铬酸钾因可被乙醇还原,故可用于检验酒驾;
C.糖尿病人应适当减少米饭的摄入量,因米饭中含有较多淀粉,淀粉是糖类物质;
D.“雷雨发庄稼”是因为雷雨过程中会产生硝酸盐;
故选C。
8.【答案】D
【命题意图】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转移电子数、微粒数目计算等的考查,意在考查学生对围绕物质的量展开计算及使用条件的掌握。
【解析】
A.将1mlCl2通入足量水中,因为是可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NA;
B.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原子数小于NA;
C.因为未告诉溶液体积,1ml·L−1 NaHSO4溶液中含有的SO42−数目不一定为NA;
D.H218O和D2O的摩尔质量均为20 g·ml−1,总质量为2.0g的H218O和D2O共0.1ml,每个H218O和D2O分子均含10个中子,故2.0g的H218O和D2O含有的中子数为NA;
故选D。
9.【答案】B
【命题意图】以某种药物中间体的结构简式为载体,考查有机物的主干知识,体现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解析】
A.该物质含有酯基和羰基两种官能团;
B.该物质分子中的所有氧原子可能共平面;
C.1ml该物质最多能与4mlH2发生加成反应;
D.该物质有7种等效氢原子;
故选B。
10.【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元素推断、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
【解析】甲、乙、丙、丁、戊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7,甲和丁、乙和戊同主族,甲和乙同周期且相邻。假设甲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丁最外层电子数也为x,乙和戊最外层电子数都为,假设丙最外层电子数为y,则有,即,,符合题目信息,可推出甲、乙、丙、丁、戊依次是O、F、Na、S、Cl。
A.因为非金属性F>Cl>S,反之则为离子还原性强弱顺序:S2−>Cl−>F−,即丁>戊>乙;
B.甲乙丙对应的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核电荷数依次增大,故离子半径大小顺序:甲>乙>丙;
C.甲的氢化物可能是H2O2,则氢化物的稳定性不一定有:甲>丁;
D.甲和丙可以形成Na2O2,它是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故选A。
11.【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借助表格型实验考查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解析】
A.因硝酸具有挥发性,会混在CO2气体中对CO2与Na2SiO3溶液的反应造成干扰,无法得到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硅的结论;
B.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由于SO2的还原性,而非漂白性;
C.容器中存在平衡:2NO2(g)N2O4(g),压缩容器,即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方向移动,所以颜色略变浅;
D.乙醇与灼热的CuO反应,CuO并不是催化剂;
故选C。
12.【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和电解原理,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明确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及电解原理是解题关键。
【解析】
A.由图示信息可知,放电时b极为正极,a极为负极,b极电势高于a极,A正确;
B.当双极膜中离解1mlH2O时,外电路转移1ml电子,B错误;
C.放电时,总反应为:Zn+CO2+2OH−+2H2O=Zn(OH)42−+HCOOH,C正确;
D.充电时,双极膜中OH−移向b极(阳极),H+移向a极(阴极),D正确;
故选B
13.【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溶解平衡的移动,综合考查图像分析能力和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的应用能力。
【解析】
A.CuS沉淀的溶解平衡曲线中横纵坐标截距相等,故曲线②代表-lgc(S2−)与-lgc(Cu2+)的关系,曲线①代表-lgc(S2−)与-lgc(Ag+)的关系,A正确;
B.a点在曲线②上方,纵坐标值大于曲线②上的点,但离子浓度小于曲线②上的点,故a点对应的是未饱和的CuS溶液,B正确;
C.向浓度均为1ml·L−1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由图可知,横坐标为0时,S2−浓度先使Ag2S达到饱和,先析出Ag2S沉淀,C正确;
D.向b点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c(S2−)增大,Ag2S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D错误;
故选D。
26.
【命题意图】本题以工业生产为载体多角度多层次考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的相关知识。
【解析】已知,“酸浸”时,铋元素转化为Bi3+,硫元素转化为硫单质,向辉铋矿中加入过氧化氢和盐酸进行氧化浸取,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发生的反应有Bi2S3+3H2O2+6H+ = 2Bi3++3S+6H2O,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氨水,发生反应Cu2++4NH3·H2O[Cu(NH3)4]2++4H2O,Bi3+转化为氢氧化铋沉淀,过滤后得固体为氢氧化铋沉淀,加硝酸溶解为硝酸铋溶液。铝土矿加入硫酸,二氧化硅不溶解,在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OH除去铁离子的同时使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和硝酸铋溶液混合控制反应条件制得铝酸铋产品。
(1)“酸浸”过程中使用的盐酸易挥发,H2O2受热易分解,故反应中需要控制温度不超过50℃。
(2)辉铋矿“酸浸”时S元素转化为单质硫,元素铋、铜转化为溶于水的氯化铋、氯化铜,氧化银转化为难溶于水的氯化银。故滤渣为S、AgCl。“酸浸”时,Bi2S3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Bi2S3+3H2O2+6H+ = 2Bi3++3S+6H2O。
(3)“沉铋”时氨水稍过量的目的是使氢氧化铜溶解,从而分离铋离子和铜离子,沉铁时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是使氢氧化铝溶解,从而分离铝离子和铁离子。
(4)硝酸铋溶液中含少量硝酸,偏铝酸钠溶液中含少量氢氧化钠,可抑制铋离子和偏铝酸根水解。
(5)硝酸铋溶液和偏铝酸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生成铝酸铋,Bi(NO3)3+3NaAlO2=Bi(AlO2)3↓+3NaNO3,1000 g辉铋矿含Bi2S3771 g,即1.5mlBi2S3,理论上可制得3ml铝酸铋,即1158 g,故产率为:。
27.
【命题意图】本题意在考察学生对基本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理解,并初步应用基本实验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本题从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入手,探究硫酸亚铁的性质。
【解析】
(1)配制0.1ml·L−1FeSO4溶液450mL,需用托盘天平正确称取绿矾(FeSO4·7H2O)的质量=0.1×0.5×278=13.9 g,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包含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加水定容、摇匀、装瓶,故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顺序为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
(2)ⅱ中溶液呈浅红色,说明生成硫氰化铁,待测液中存在少量Fe3+。
(3)ⅲ中溶液红色变深的原因氯气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Fe3++2Cl−。
(4)滴加氯水红色褪去的可能原因是SCN−具有还原性,被氯气氧化,乙同学的猜想是SCN−具有还原性,被Cl2氧化;若乙同学猜想正确,红色褪去后的溶液中没有硫氰化钾,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又呈血红色,另一份加入氯化铁溶液,无明显现象,故乙同学猜想正确。
(5)丙同学在450 ℃、空气氛围中加热15.2 g FeSO4,直至固体质量不变,得到红棕色固体为Fe2O3,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加热过程中气体未产生SO2,通入氯化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SO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价态变化规律,空气中氧气参加了反应,方程式为4FeSO4+O2=2Fe2O3+4SO3;丁同学在450 ℃、氮气氛围中加热15.2 g FeSO4,直至固体质量不变,得到纯净的红棕色固体为Fe2O3,产生的气体依次通入氯化钡溶液和品红溶液,氯化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品红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SO3和SO2,由铁元素守恒得Fe2O3的质量为0.05×160=8 g。
28.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涉及到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知识点,均为高频考点,也是重点。
【解析】
(1)由图甲可知,始末状态能量差为90.4-41.2=49.2,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是放热反应,故ΔH = -49.2 kJ·ml−1,故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 + 3H2(g)CH3OH(g) + H2O(g) ΔH = -49.2 kJ·ml−1。
(2)根据盖斯定律,目标方程式=②-2×①,故。
(3)①投料比越大,相当于增大H2浓度,CO2平衡转化率提高,故x>3;由图乙可知,温度越高,CO2平衡转化率越低,说明平衡逆移,故Δ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共40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附答案,共40页。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kJ·m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