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通练透】高考化学知识清单05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思维导图+知识解读+易混易错+典例分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657024/0-171409410110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讲通练透】高考化学知识清单05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思维导图+知识解读+易混易错+典例分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657024/0-1714094101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讲通练透】高考化学知识清单05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思维导图+知识解读+易混易错+典例分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657024/0-171409410118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讲通练透】高考化学知识清单05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思维导图+知识解读+易混易错+典例分析)
展开2.精练高考真题,明确方向。经过对近几年高考题的横、纵向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点:一是主干知识考查“集中化”,二是基础知识新视角,推陈出新,三是能力考查“综合化”。
3.摸清问题所在,对症下药。要提高后期的备考质量,还要真正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有如此,复习备考才能更加科学有效。所以,必须加大信息反馈,深入总结学情,明确备考方向,对症开方下药,才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符合高考立体网络化要求,才能实现基础→能力→分数的转化。
4.切实回归基础,提高能力。复习训练的步骤包括强化基础,突破难点,规范作答,总结方法,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印象深刻,应用更加灵活。
知识清单05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知识点01 单质钠的结构和性质
1.钠的结构
(1)构成微粒:Na+和自由电子,作用力金属键
(2)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
①能量不同的电子种类:4
②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种类:11
③空间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种类:6
(3)晶胞结构
①堆积名称:体心立方密堆积
②堆积类型:A2型或钾型
③配位数:8
2.钠的物理性质
(1)颜色状态:银白色固体
(2)硬度:很小,可以用小刀切,剩余的钠要放回原瓶
(3)密度:比水的小,而比煤油的大,比酒精的大
(4)熔点:比较低,原因:钠离子的比较大,电荷少,金属键弱,破坏金属键所需能量低
3.钠和氧气的反应
(1)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现象不同
①Naeq \(-------→,\s\up7(O2),\s\d5(常温))Na2O,表面变暗
②Naeq \(-------------→,\s\up7(O2),\s\d5(加热或点燃))Na2O2,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钠元素的存在形态: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3)变质: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变成碳酸钠
(4)保存:一般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5)灭火:钠着火时一般用砂土扑灭
4.钠与活性氢的反应
(1)反应本质及关系式:2Na+2H+2Na++H2↑
①水:2Na+2H2O2NaOH+H2↑
②盐酸:2Na+2HCl2NaCl+H2↑
③乙醇: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④乙酸:2Na+2CH3COOH2CH3COONa+H2↑
⑤苯酚:2Na+2OH2ONa+H2↑
(2)反应速率快慢:HCl>CH3COOH>OH>CH3CH2OH>H2O
(3)反应现象
①水
②乙醇:钠沉在液体底部,缓慢反应冒出气泡
5.钠与盐反应
(1)钠和熔融盐反应
①反应原理:发生置换反应
②熔融TiCl4:4Na+TiCl44NaCl+Ti
(2)钠和盐溶液(CuSO4)反应
①反应原理:NaNaOHCu(OH)2↓
②主要现象:有气泡产生,产生蓝色沉淀
6.钠的用途
(1)制钠的化合物:制Na2O2等
(2)冶金还原剂:从熔融的卤化物中置换出钛、锆、铌、钽等难熔金属
(3)制高压钠灯: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
(4)原子反应堆导热剂:钠、钾合金,室温下是液体,吸热能力强
易错点:钠的易错知识点
(1)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钠与熔融的盐反应才可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2)Na与足量O2反应无论生成Na2O还是Na2O2,只要参与反应的Na的质量相等,则转移电子数一定相等。
(3)Na分别与H2O和乙醇发生反应均能生成H2,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前者反应剧烈,后者反应缓慢。
(4)Na与酸溶液反应:直接与酸反应,而不是先和水反应。
(5)一定量的钠与足量的某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与该溶液中溶质的多少无关。
【典例01】向分别盛有100mL水、100mL 0.1ml·L-1盐酸、100mL 0.01ml·L-1 NaOH溶液的X、Y、Z三个烧杯中各投入0.05ml N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烧杯中均先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Na+2H2O2Na++2OH-+H2↑
B.三个烧杯中钠均在液面上剧烈反应,且X烧杯中的反应最剧烈
C.三个烧杯反应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D.三个烧杯反应后,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一定相同
【解析】选D。钠与盐酸反应时钠先与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Na++H2↑,A错误;三个烧杯中,Y烧杯中的氢离子浓度最大,反应最剧烈,B错误;X烧杯中生成的溶质为NaOH,Y烧杯中生成的溶质为NaCl、NaOH,Z烧杯中生成NaOH,且Z烧杯中原溶质为NaOH,故三个烧杯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错误;因向三个烧杯中加入钠的物质的量相同且钠全部反应完,故生成H2的量相同,D正确。
知识点02 钠的氧化物的结构和性质
1.钠的氧化物的结构
2.Na2O的晶胞
(1)晶胞中含Na2O个数:4,O2-的堆积方式: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2)Na+的配位数:4,O2-的配位数8
3.转化关系
(1)反应:2Na2O+O22Na2O2
(2)稳定性:Na2O2更稳定
4.Na2O2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1)关系式:2Na2O2~O2~2e-
(2)方程式
①CO2:2Na2O2+2CO22Na2CO3+O2
②H2O:2Na2O2+2H2O4NaOH+O2↑
(3)氧化剂是Na2O2,还原剂是Na2O2
(4)Na2Ox变质: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变成Na2CO3
(5)Na2O2和水反应的原理
①复分解反应:Na2O2+2H2O2NaOH+H2O2
②热分解反应:2H2O22H2O+O2↑
5.Na2O2的还原性和强氧化性
(1)遇KMnO4等强氧化剂时,表现出还原性,氧化产物为O2。
(2)强氧化性
①遇到CO2、SO3等最高价氧化物时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和O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SO32Na2SO4+O2
②遇到CO、SO2等低价氧化物时一般将其氧化成最高价含氧酸盐,只表现氧化性
Na2O2+CONa2CO3、Na2O2+SO22Na2SO4
6.钠的氧化物和盐溶液反应
(1)反应原理
①钠的氧化物先和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过氧化钠与还原性溶液反应: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反应举例
①CuCl2溶液eq \(------→,\s\up7(Na2O),\s\d5(现象))产生蓝色沉淀
②MgCl2溶液eq \(------→,\s\up7(Na2O2),\s\d5(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③FeCl2溶液eq \(------→,\s\up7(Na2O),\s\d5(现象))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④FeCl2溶液eq \(------→,\s\up7(Na2O2),\s\d5(现象))立即产生气泡和红褐色沉淀
7.Na2O2的漂白性
(1)原理及特点:氧化性漂白,永久性漂白
(2)适用范围:能漂白有机色素,不能漂白无机色素(如墨汁)
(3)实验现象
①石蕊试液现象是溶液先变蓝后褪色,并有气泡产生
②酚酞试液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产生
③品红溶液现象是溶液红色褪去,并有气泡产生
8.Na2O2的用途
(1)漂白剂:纸浆、毛、丝、草帽辫
(2)消毒剂:强氧化性,杀菌消毒
(3)供氧剂:吸入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呼出氧气
易错点1:钠的氧化物的易错知识点
(1)Na2O2歧化反应转移电子数的关系式:2Na2O2~O2~2e-。
(2)钠的氧化物和盐溶液反应的过程:先和水反应生成碱,碱再与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3)Na2O2投入品红溶液中,因溶液中有强氧化性物质,因而Na2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Na2O2投入无色酚酞溶液中,酚酞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4)Na2O2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O2+SO2=Na2SO4,而非2Na2O2+2SO2=2Na2SO3+O2。
(5)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易错点2:Na2O2与H2O、CO2反应的四种关系规律
1.气体体积的关系
无论是CO2或H2O(g)的单一气体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或H2O(g)与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气体体积的减少量是原来气体体积的,等于生成氧气的体积,即ΔV=V(O2)=V(混合)。
2.先后顺序关系
由于CO2能够与NaOH反应,所以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的H2O(g)和CO2的混合物反应,可视为Na2O2先与CO2反应,剩余的Na2O2再与H2O(g)反应。
3.转移电子关系
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物质的量的关系为2Na2O2~O2~2e-,n(e-)=n(Na2O2)=2n(O2)。
4.固体质量关系
(1)基本规律:CO2、水蒸气分别与足量Na2O2反应时,固体相当于吸收了CO2中的“CO”、水蒸气中的“H2”,所以固体增加的质量Δm(CO2)=28g·ml-1×n(CO2),Δm(H2O)=2g·ml-1×n(H2O)。
(2)特殊应用:凡分子组成符合(CO)m·(H2)n的物质,m 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和H2O(g)]通入足量Na2O2后,固体增重必为m g。或者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要C、O原子个数比为1∶1,即可满足上述关系。
【典例02】(新高考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备考金卷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②Na2O2的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原理相同;③钠在常温下不容易被氧化;④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⑤石蕊试液中加入Na2O2粉末,先变蓝后退色,并有气泡生成;⑥钠与浓NH4Cl溶液反应,放出的气体中含H2和NH3( )。
A.都正确 B.②③④⑤ C.②⑤⑥ D.④⑤⑥
【解析】选D。①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满足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只生成相应碱的定义,因此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错误;②Na2O2的漂白原理是其强氧化性,SO2的漂白原理是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不稳定的物质,原理不相同,错误;③钠单质为活泼性金属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错误;④Na2O2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都有氧气生成,可作供氧剂,而Na2O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无氧气生成,不能作供氧剂,正确;⑤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石蕊遇碱变蓝,Na2O2具有漂白性,会使蓝色溶液褪色,正确;⑥浓NH4Cl溶液呈酸性,钠单质能与溶液中H+反应生成H2,促进NH4Cl水解生成NH3·H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会使NH3·H2O分解生成NH3,正确。
【典例03】把33.6LCO2通过一定量的固体过氧化钠后收集到22.4L气体(气体的测量均在标准状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2.4L气体的总质量是30g
B.反应中共转移1.5ml电子
C.有70g过氧化钠参加反应
D.混合气体的体积比为1∶1
【解析】选D。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V=33.6L-22.4L=11.2L,则根据差量法:
所以反应的CO2的体积为22.4L,则剩余CO2的体积为33.6L-22.4L=11.2L,物质的量是0.5ml,产生的氧气是0.5ml,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是1ml,则22.4L气体的总质量是0.5ml×44g/ml+0.5ml×32g/ml=38g,A错误;反应中共转移1ml电子,B错误;有1ml过氧化钠即78g过氧化钠参加反应,C错误;混合气体的体积比为1∶1,D正确。
知识点0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
一、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
1.俗名:纯碱或苏打,水溶液呈碱性
2.Na2CO3与酸的反应
(1)盐酸
①Na2CO3NaHCO3CO2
②HClCO2NaHCO3
(2)碳酸:Na2CO3+CO2+H2O2NaHCO3
3.Na2CO3与碱反应
(1)KOH:不反应
(2)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
4.Na2CO3的水解反应
(1)第一步:CO32-+H2OHCO3-+OH-
(2)第二步:HCO3-+H2OH2CO3+OH-
5.Na2CO3与可溶性盐反应
(1)钙、钡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①CO32-+Ca2+CaCO3↓ ②CO32-+Ba2+BaCO3↓
(2)铝、铁盐: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
①2Al3++3CO32-+3H2O2Al(OH)3↓+3CO2↑
②2Fe3++3CO32-+3H2O2Fe(OH)3↓+3CO2↑
6.Na2CO3的用途
(1)制玻璃
①Na2CO3+SiO2Na2SiO3+CO2↑
②CaCO3+SiO2CaSiO3+CO2↑
(2)制肥皂:油脂的碱性水解,其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
(3)去污剂:热的碱液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4)造纸、纺织
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应用
1.俗名:小苏打,水溶液呈弱碱性
2.色、态:白色细小的晶体
3.溶解性
(1)所有的碳酸氢盐都能溶于水
(2)溶解度比Na2CO3的小,原因是NaHCO3中含有氢键
(3)饱和Na2CO3溶液eq \(------→,\s\up7(CO2),\s\d5(过量))现象是有白色晶体析出
4.热不稳定性:2NaHCO3Na2CO3+CO2↑+H2O
5.与盐酸的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6.NaHCO3与强碱溶液反应
(1)本质:HCO3-+OH-=CO32-+H2O
(2)可溶性钙、钡碱:量不同,产物不同
①少量Ca(OH)2: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②过量Ca(OH)2:NaHCO3+Ca(OH)2CaCO3↓+NaOH+H2O
③共同现象都是:产生白色沉淀
7.NaHCO3与可溶性盐的反应
(1)钙、钡盐:不反应
(2)铝、铁盐:双水解反应
①Al3++3HCO3-Al(OH)3↓+3CO2↑
②Fe3++3HCO3-Fe(OH)3↓+3CO2↑
(3)Na[Al(OH)4]或NaAlO2:酸碱中和反应
HCO3-+[Al(OH)4]-Al(OH)3↓+CO32-+H2O
AlO2-+HCO3-+H2OAl(OH)3↓+CO32-
8.侯氏制碱法
(1)流程:饱和NaClNaHCO3Na2CO3
(2)原理:利用NaHCO3的溶解度小,析出晶体
(3)反应
①制NaHCO3: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②制Na2CO3:2NaHCO3Na2CO3+CO2↑+H2O
(4)循环利用的物质:CO2
9.NaHCO3的用途
(1)发酵粉:①中和食品发酵产生的有机酸;②加热分解产生大量CO2
(2)治胃酸:中和胃中过多的盐酸
(3)灭火剂
①干粉灭火器:2NaHCO3Na2CO3+CO2↑+H2O
②泡沫灭火器:Al3++3HCO3-Al(OH)3↓+3CO2↑
三、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除杂和鉴别
1.Na2CO3、NaHCO3的除杂
2.Na2CO3、NaHCO3的鉴别
(1)固体的鉴别
①加热法: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固体。
②气体法:滴入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快的是NaHCO3固体。
(2)溶液的鉴别
①沉淀法:加入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是Na2CO3溶液。
②测pH法:用pH试纸测相同浓度的稀溶液,pH大的是Na2CO3溶液。
3.Na2CO3和NaHCO3的检验
(1)步骤
①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过滤
②分别向沉淀和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③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品红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2)现象及结论:品红溶液不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沉淀上产生该现象:原溶液中含有Na2CO3
②滤液中产生该现象:原溶液中含有NaHCO3
③同时产生该现象:原溶液中含有Na2CO3和NaHCO3
易错点:钠的碳酸盐的易错知识点
(1)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应选用饱和NaHCO3溶液;
(2)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有NaHCO3晶体析出。
(3)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不能用Ca(OH)2或Ba(OH)2,二者均会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为:Na2CO3NaHCO3CO2,可以用互滴法鉴别两种无色溶液。
(5)溶解度比Na2CO3的小,原因是NaHCO3中含有氢键
【典例04】(2022~2023江西吉安高三上学期期中)(不定项)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中,都有白色沉淀产生
B.如图装置可用于比较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C.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有浑浊现象产生
【解析】选AD。将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中,都能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的白色沉淀,故A正确;如图装置可知,NaHCO3在大试管中,Na2CO3在小试管中,加热大试管后,大试管的温度比小试管的高,NaHCO3先反应,不能说明Na2CO3比NaHCO3的热稳定性强,故B错误;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该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HCO3-或者两者都有,故C错误;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因为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所以有晶体浑浊现象产生,故D正确。
【典例05】向体积均为10mL且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份NaOH溶液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得到溶液甲和乙。向甲、乙两溶液中分别滴加0.1ml·L-1盐酸。此时反应生成CO2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体积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CO3、NaHCO3
B.当0<V(HCl)<10mL时,甲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
C.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l·L-1
D.乙溶液中滴加盐酸后产生CO2体积的最大值为112mL(标准状况)
【解析】选C。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质不可能为NaOH、NaHCO3,根据图象可知,乙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故A错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NaOH和Na2CO3、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四种情况,由图中HCl的用量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体积的关系可知甲溶液的溶质应该为:Na2CO3和NaHCO3,所以当0<V(HCl)<10mL时,甲溶液中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HCO3-,故B错误;根据图象可知,当V(HCl)=50mL时,得到的产物为NaCl,由原子守恒可知:n(NaOH)=n(NaCl)=n(HCl)=0.1ml·L-1×0.05L=0.005ml,则原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c(NaOH)==0.5ml·L-1,故C正确;乙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为:HCO3-+H+H2O+CO2↑,根据消耗了10mL盐酸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1ml/L×0.01L=0.001ml,标况下0.001m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22.4L/ml×0.001ml=22.4mL,故D错误。
知识点05 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的原子结构与性质
(1)相同点: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
(2)不同点:从Li→Cs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性质的相似性(用R表示碱金属元素)
(2)性质的递变性
(3)性质的具体体现
易错点:碱金属元素的易错知识点
(1)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2)颜色:除了Cs略带金色光泽外,其余的都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3)保存
①一般都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锂只能保存在石蜡油中
②试剂瓶中的试剂取出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金属Na、K等需立即放回原瓶
(4)盐的溶解性
①一般情况下,碱金属所形成的盐均溶于水,并且在一定温度下,酸式盐比正盐的溶解度大
②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
(5)碱金属氢化物(如NaH):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氢以H-形式存在,是强还原剂
(6)锂与O2反应与钠不同,只生成Li2O,而不生成Li2O2。
(7)碱金属氧化物的结构
【典例06】(2023·辽宁锦州模拟)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双碳”政策的持续落地,推动了新能源领域走向繁荣,被誉为“21世纪白色石油”的锂电行业也从中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已知金属锂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相似;金属锂的密度是0.534g·cm-3、煤油的密度是0.80g·cm-3,下列有关金属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不存在锂单质
B.在盛有煤油和水的烧杯中投入金属锂,金属锂在水层和煤油界面处发生反应
C.金属锂可与氧气、氯气、盐酸发生反应
D.金属锂与金属钠的性质有相似又有不同
【解析】选B。由金属锂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相似可知,锂是活泼金属,自然界中不存在锂单质,A正确;由金属锂、煤油及水的密度可知,煤油在上层,水在下层,金属锂会浮在煤油液面上而不会在水层和煤油界面处发生反应,B错误;根据金属锂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相似可知,金属锂能与氧气、氯气、盐酸发生反应,C正确;锂与钠均属于碱金属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金属锂与钠的性质有相似又有不同,D正确。
知识点06 焰色实验
1.实验图示
2.操作顺序
3.常见元素的焰色试验的颜色
4.产生原因:灼烧时,基态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激发态,由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释放的能量以可见光形式呈现
易错点:焰色试验“易错点”
(1)焰色试验体现的是元素的性质,无论元素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同一元素均具有相同的焰色。
(2)焰色试验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3)在观察钾元素的焰色时,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察,蓝色钴玻璃可以将黄光过滤掉,避免钠元素的干扰。
①若肉眼看不到紫色火焰,则样品中可能含钾元素
②若肉眼看到紫色火焰,则样品中一定不含钠元素
【典例07】(2023·江西景德镇4月模拟)黑火药是硫磺粉、硝石、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2KNO3+S+3C=K2S+N2↑+3CO2↑)。古文献《本草经集注》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紫青烟”主要是指钠元素的焰色试验
B.“朴消”在灼烧时火焰没有颜色
C.“硝石”在黑火药中起还原剂的作用
D.“朴消”不能替代“硝石”制黑火药
【解析】选D。A项,钾元素的焰色试验是紫色,“紫青烟”主要是指钾元素的焰色试验,故A错误;B项,钠元素焰色试验为黄色,“朴消”在灼烧时火焰为黄色,故B错误;C项,硝酸钾中氮元素是+5价,处于最高价,火药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氮气,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硝石”在黑火药中起氧化剂的作用,故C错误;D项,硫酸钠没有强氧化性,“朴消”不能替代“硝石”制黑火药,故D正确。
知识点01单质钠的结构和性质
知识点03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
知识点05 碱金属元素
知识点02钠的氧化物的结构和性质
知识点04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
知识点06 焰色试验
物质
氧化钠
过氧化钠
氧的价态
-2价
-1价
电子式
所含离子
2个Na+和1个O2-
2个Na+和1个O22-
化学键
离子键
离子键和共价键
氧化物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不属碱性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H2、CO及H2和CO的混合气体
有机化合物
CH3OH(甲醇)、HCHO(甲醛)、CH3COOH(乙酸)、
HCOOCH3(甲酸甲酯)、C6H12O6(葡萄糖)等
2CO2
+
2Na2O2
2Na2CO3
+
O2↑
△V
44.8L
22.4L
22.4L
22.4L
11.2L
11.2L
序号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①
Na2CO3(s)(NaHCO3)
加热法
②
NaHCO3(aq)(Na2CO3)
通入足量CO2
③
Na2CO3(aq)(NaHCO3)
滴加适量NaOH溶液
元素
Li
Na
K
Rb
Cs
与氧气反应
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
Li2O
Na2O、Na2O2
K2O、K2O2、KO2
更复杂氧化物
与水反应
反应越来越剧烈
反应缓慢
反应剧烈
轻微爆炸
剧烈爆炸
氢氧化物
碱性强弱:LiOH<NaOH<KOH<RbOH<CsOH
氧化物
氧化钠
过氧化钠
超氧化钾
臭氧化钾
化学式
Na2O
Na2O2
KO2
KO3
氧的价态
-2价
-1价
-价
-价
所含离子
2Na++1O2-
2Na++1O22-
K++1O2-
K++1O3-
化学键
离子键
离子键和共价键
离子键和共价键
离子键和共价键
元素
钠
钾
锂
钙
锶
钡
铜
焰色
黄色
紫色
紫红色
砖红色
洋红色
黄绿色
绿色
最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4讲 氮及其化合物(练透):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4讲 氮及其化合物(练透),文件包含第14讲氮及其化合物练透教师版docx、第14讲氮及其化合物练透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0讲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练透):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0讲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练透),文件包含第10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练透教师版docx、第10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练透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0讲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讲通):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0讲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讲通),文件包含第10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讲通教师版docx、第10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讲通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