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八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许多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都蕴含了生物发酵技术。下列关于果酒、果醋、泡菜制作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发酵后形成的溶液都成酸性
B.乙醇既是果酒发酵的产物,也是果醋发酵的底物,又可以抑制杂菌繁殖
C.醋酸杆菌和乳酸菌发酵过程中控制通气的情况不同
D.若取材得当,操作正确规范,最终泡菜坛内微生物只有乳酸菌
2.微生物的培养需要适宜的条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中必须添加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B.果醋发酵时,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明显少于果酒发酵时
C.培养基制备过程中需要将 pH 调至中性,然后灭菌
D.为便于接种,培养基中都要添加琼脂或其他的凝固剂
3.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40%~60%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土壤中分离得到能高效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实验过程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乙培养基组分比甲多物质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从埋入土壤并已腐烂的滤纸上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B.甲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乙培养基中的物质X为琼脂
C.盛有水或培养基的锥形瓶通常采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
D.甲培养基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得到目的菌
4.微生物菌种的高通量筛选是微生物研究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在微生物药物的筛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筛选新型抗生素的有效手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筛选的对象可以是自然界分离、诱变产生和生物技术改造的菌株
B.高通量筛选获得的高产抗生素菌株可通过发酵工程来大规模生产抗生素
C.从某些微生物中分离出的抗生素,可以作为微生物农药用于防治作物疾病
D.抗生素的滥用会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变异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5.地衣芽孢杆菌可用于降解土壤中残留的除草剂,修复土壤。某公司生产的企业标准是当发酵液中菌体的浓度为2×1011个/L时发酵结束,经处理后分装、质检、上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衣芽孢杆菌菌种的纯培养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分离和培养等步骤
B.为保证活菌数量符合产品要求不宜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
C.发酵结束前取0.2mL发酵液涂布平板计数时稀释度为107最合适
D.发酵结束后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
6.结核病又叫“痨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上常采用利福平(一种抗生素)进行治疗,随着药物利福平不断使用,使得结核病患者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不断上升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为了筛选新的抗结核药物,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图所示的研究。已知罗氏固体培养基中有抑制杂菌生长的物质,链霉素能作用于结核杆菌的核糖体,通过诱导遗传密码的错读来抑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步骤①与步骤②目的不同,其中步骤①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培养结核杆菌
B.图中罗氏固体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可通过观察菌落形态来初步鉴定目的菌株
C.不同抗生素选择的方向不同,多种抗生素同时联合用药能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D.链霉素可通过抑制结核杆菌翻译过程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来抑制结核杆菌
7.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发酵大国,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医院工业及农牧业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黑曲霉将大豆原科中的蛋白质水解,经淋洗后可调制成酱油
B.利用酵母菌等菌种的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
C.将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基因转入酵母菌,再通过发酵可生产乙型肝炎疫苗
D.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农药,作为化学防治的重要手段,可用于防治病虫害
8.下列过程不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A.二倍体水稻刚萌发的种子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培育出四倍体植株
B.转入抗卡那霉素基因的烟草细胞培育出转基因植株
C.利用菊花花瓣细胞培育出菊花新植株
D.利用白菜和甘蓝的体细胞培育出“白菜—甘蓝”
9.研究发现,生长素能够维持拟南芥bZIP59蛋白的稳定性,并增强其与LBD形成复合物的能力,bZIP59-LBD复合体直接靶向FAD-BD基因,并促进其转录,这有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通过调控植物细胞的基因表达而影响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达
B.杂菌污染会影响植物组织培养,因此需要对培养基和离体的植物组织进行灭菌处理
C.培养基中添加激素的种类和含量会影响植物细胞发育的方向
D.脱分化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再分化时需要适当光照诱导叶绿素产生
10.青枯病是马铃薯的常见病害之一,少数马铃薯野生种对青枯病有抗性,但野生种难以与马铃薯栽培种直接杂交繁育。为获得抗青枯病的马铃薯栽培种,研究人员进行了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常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在低渗溶液中去除A、B的细胞壁
B.过程①是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可采用物理法或化学法
C.细胞C含有A和B的遗传物质,因此培育的杂种植株一定有抗性
D.过程③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其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1.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叶片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而茎及其他部位中的青蒿素含量极其微小。下列关于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黄花蒿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一定阶段必须给予光照
B.可以对愈伤组织进行培养使其增殖,以便从中直接获得青蒿素
C.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的状态,因此容易突变
D.生长素对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具有调节作用,但不能直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
12.可利用耐盐草木樨状黄芪叶肉细胞和木本霸王胚轴细胞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抗盐新品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培育过程利用了植物细胞融合和组织培养
B.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得到新的物种
C.测定植物原生质体的密度时,可用血细胞计数板
D.PEG时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
13.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花粉经过脱分化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定形的愈伤组织
B.愈伤组织需要吸收培养基中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等营养
C.为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长,在培养基中应加入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等激素
D.经图示无菌培养获得的试管苗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
14.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后,需要对其活力进行检查。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观察原生质体是否具有细胞膜 B.观察原生质体中细胞质的流动情况
C.观察原生质体能否发生质壁分离 D.观察原生质体中各种细胞器的数量
15.为了检测药物X、Y和Z的抗癌效果,采用细胞培养板添加溶于DMSO溶剂的三种药物培养肺癌细胞,培养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培养液中通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血清和抗生素,防止病毒污染
B.对照组中应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在CO2培养箱中培养肺癌细胞
C.起始肺癌细胞数量应保持一致,计数时应用胃蛋白酶处理贴壁细胞
D.根据实验结果,药物X的抗癌效果比Y好,药物Z没有抗癌作用
1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有几项( )
①通过PEG融合法、电融合法等方法可以诱导两个动物细胞相互识别而融合为一个细胞
②动物细胞和癌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均会出现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的现象
③灭活的病毒可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因而可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④现阶段,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率非常低,而且绝大多数动物存在健康问题
⑤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为40条,其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0条,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DNA分子数为80个
⑥聚乙二醇是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
⑦动植物组织经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成为单个细胞后才能进行培养
⑧动物细胞培养材料大都取自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其主要原因是这样的组织或细胞具有更高的全能性
A.4项 B.5项 C.6项 D.7项
17.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获得了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流程如下图所示。目前构建成功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其细胞核内包含的性染色体全部都是X染色体,而无包含Y染色体的细胞。已知小鼠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精子头部入卵后,透明带迅速发生生理反应拒绝其它精子进入透明带
B.为得到只含精子染色体的胚胎干细胞需在核融合前剔除卵子的雌原核
C.由图可知,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来自小鼠囊胚期的内细胞团细胞
D.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可能缺少支持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存活的基因
18.下列关于限制酶与DNA连接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限制酶的切点一定位于识别序列的内部
B.限制酶能对HIV的遗传物质进行切割
C.不同来源的限制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可能相同,切割的位点也可能相同
D.DNA连接酶只能连接同种限制酶切割后的黏性末端
19.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的烟草,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过程②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等
B.①②③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过程③是基因工程的核心,目的基因需插入Ti质粒的T-DNA上
D.过程④常用农杆菌转化法,过程⑤包括烟草细胞脱分化和愈伤组织再分化
20.荧光定量PCR技术可定量检测样本中某种DNA含量,其原理是在PCR反应体系中每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与某条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当热稳定DNA聚合酶催化子链延伸至探针处,会水解探针,使荧光监测系统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次,就有一个荧光分子生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引物中G+C含量越高,引物与模板DNA结合的稳定性就越高
B.用PCR方法扩增DNA目的基因时不必知道基因的全部序列
C.设计引物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从其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糖核苷酸
D.若某次PCR反应共产生52个等长DNA,则需加入6个荧光探针
21.琼脂糖凝胶电泳常用于基因工程中不同 DNA 片段的检测,研究人员用 EcRⅠ和 SmaⅠ两种限制酶处理某DNA分子,得到图2所示图谱,其中1号泳道是标准DNA 样品,2号、3号、4号分别是EcRⅠ单独处理、SmaⅠ单独处理、两种酶共同处理后的电泳结果;图 1 为 EcRⅠ切割该 DNA 分子后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EcRⅠ的识别序列为GAATTC,切割位点在G和A 之间
B.该DNA分子最可能是含1000碱基对的环状DNA
C.据图2可知,该DNA分子中EcRⅠ和SmaⅠ的酶切位点各有一个
D.EcRⅠ和SmaⅠ共同处理后,形成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22.如图是被农杆菌侵染的水稻植株的DNA片段,研究者将其连接成环,并以此环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出T—DNA插入位置两侧的未知序列,据此来确定T—DNA插入的具体位置。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农杆菌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侵染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T—DNA存在于其Ti质粒上
B.若扩增循环n次,需要个引物
C.利用图中的引物②③组合可扩增出两侧的未知序列
D.将扩增出的未知序列与水稻基因组序列比对可确定T—DNA的插入位置
23.将从苏云金杆菌中获取的Bt基因转入棉花细胞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过程中,需借助多种分子工具经历多个操作步骤。实验人员使用限制酶EcRI和NheI切割质粒。下图表示常用的限制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以及质粒上的限制酶切割位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选用限制酶MunI和XbaI切割Bt基因才能使之与切割后的质粒相连
B.启动子是转录的起始位点
C.从Bt基因扩增到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完成共需要6种酶发挥催化作用
D.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刷选标记基因
24.下图表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干扰素(一种分泌蛋白)的三条途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途径甲中,过程Ⅱ采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B.途径乙中,过程Ⅱ一般所采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C.途径丙中,过程Ⅱ可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以制备感受态细胞
D.三条途径中,由于使用的目的基因相同,因此表达出的干扰素的结构也完全相同
25.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中的Bt抗虫蛋白基因(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的愈伤组织细胞,鉴定后,将含抗虫基因的受体细胞组织培养获得棉花植株。经棉铃虫饲喂实验,发现棉花植株并无抗虫性状,科学家提取棉花叶片细胞中的有关成分进行了如下操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取细胞中的蛋白质,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检测,若能检测到Bt抗虫蛋白,则可能是抗虫基因表达效率低
B.若经A项检测确定细胞中无Bt抗虫蛋白,可采用PCR等技术检测细胞中的RNA,若测到Bt抗虫蛋白的mRNA,则可能是抗虫基因能转录,但不能正常翻译
C.若经B项检测确定细胞中无Bt抗虫蛋白的mRNA,可采用PCR等技术检测细胞中的DNA,若能检测到抗虫基因,则可能是抗虫基因反向插入载体DNA分子中
D.若经C项检测确定细胞中无抗虫基因,则可能只是载体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二.非选择题(共4道大题.共50分)
26.佩戴口罩是预防病原体感染的有效措施。熔喷布是口罩生产的重要原料,其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其易降解程度是评价口罩合格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图1表示从土壤中分离出高效降解聚丙烯的细菌的接种实验中的一些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第三步的接种方法是 。
(2)图中所用的培养基应以聚丙烯为唯一碳源,其目的是 。这样的培养基按功能划分,属于 培养基。
(3)在扩大培养时,若持续增加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浓度,将不利于提高菌种的种群密度,原因是 。
(4)称取10g某土壤样品,转入适量无菌水中,制备成100mL菌液,经 后,获得细胞密度不同的菌液,从5号试管取0.1mL菌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结果如图下所示。结果表明每克土壤样品约含高效降解聚丙烯的细菌 个。
(6)分别取三个平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三种细菌(甲、乙、丙),然后在培养基上打出直径为3mm的孔,并在孔中加入一定浓度的M抗生素,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可以在孔的周围观察到一圈清晰区,这是M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所致的。测量清晰区的直径(如图2所示),数据如表所示。
①三种细菌中对低浓度M抗生素最敏感的是 。
②有人因感染了丙细菌而患病,使用M抗生素给予治疗,医生建议不能使用浓度大于25μg/mL的M抗生素,理由是 。
27.(一)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其营养价值位列各种牧草之首,但耐酸性差,青饲易造成家畜臌胀病;百脉根又称“瘠地苜蓿”,耐酸性强,因富含缩合单宁,饲喂时可防止家畜臌胀病的发生。某研究人员选择紫花苜蓿体细胞(基因型为Aaaa)和百脉根体细胞(基因型为YYrr),设计了下列技术路线,以获得抗臌胀病的新型苜蓿。回答下列问题:
(1)杂种植株的培育所涉及的原理有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研究在 ,培育植物新品种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
(2)①过程常利用的酶是 ;②过程融合后得到的杂种细胞含有 个染色体组。在培养基配置时,加入一定量蔗糖,蔗糖的作用是 (答出2点)
(二)为降低人类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科研人员尝试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抗体一药物偶联物(ADC),过程如下图所示。
(1)动物细胞培养时,在培养瓶中动物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停止增殖的原因,除了接触抑制外,还因为 (答出2点)
(2)为了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更多的B淋巴细胞,每隔2周用取自 的特定抗原注射小鼠1次,共注射3次。
(3)通过过程②得到的细胞还必须经过过程③ 才能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 。单克隆抗体是ADC中的 (填“a”或“b”)部分。
28.科学家通过体外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获得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之后对iPS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大量开展。回答相关问题。
(1)科学家通过诱导黑鼠体细胞去分化获得iPS细胞,继而利用iPS细胞培育出与黑鼠遗传特性相同的克隆鼠,流程如下:
①iPS细胞与小鼠内细胞团细胞一样,具有较高的 。
②克隆鼠X的体色为 ,上述技术流程中可以不考虑性别的是 。
③若要利用图中的三只鼠(黑鼠作为体细胞供体)通过核移植技术得到克隆鼠Y,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克隆鼠X和克隆鼠Y的性状 (是/不是)
完全相同,理由是 。
(2)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iPS细胞,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有关实验如下:
29.19世纪末,巴斯德开创了第一次疫苗革命,其特点是接种灭活或减毒的病原微生物。20世纪70年代开始,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开创了第二次疫苗革命,使疫苗的研制进入分子水平。图1是通过基因工程制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从而获得乙肝疫苗的过程,数字①-⑦为相关步骤:
在图1步骤①和③中,需要用合适的限制酶切割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和质粒。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及质粒的部分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位置如图2。启动子是质粒中基因得以正常表达所必需的部分。LacZ基因控制合成某种酶,该酶能将无色染料X-gal变成蓝色,最终能在含无色染料X-gal的培养基上将含该基因的菌落染成蓝色。
(1)在图1步骤④中,使用的基因工程工具酶是 ,将一个乙肝表面抗原基因与一个质粒重组的过程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数目减少 个。
(2)根据图2,为了避免自身环化及反向连接,切割质粒选用的限制酶是 ,获得乙肝表面抗原基因选用的限制酶是 。反向连接会导致目的基因表达出不同的蛋白质,原因是 。
(3)为筛选含有乙肝表面抗原的大肠杆菌细胞,需要将大肠杆菌接种到含 的固体培养基上,挑选 的菌落纯化培养。
(4)利用基因工程生产乙肝疫苗比灭活的乙肝病毒的疫苗安全性更 ,原因是
高中二年生物科试卷答案(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5大题,共50分)
26.(除特殊标注2分外,其余每空1分,共9分)
(1)平板划线法
(2)分离出目的菌株(或分离出能高效降解聚丙烯的菌株) 选择
(3)随着培养液浓度升高,细菌将渗透失水,影响其生长繁殖
(4)梯度稀释 1.7×109
(5) 甲 滥用抗生素可能会使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增强;(2分)
或表中数据不能证明 25 μg/mLM 抗生素的作用效果比 20 μg/mLM 抗生素的好;
或高浓度的抗生素可能有严重的副作用;
27.(除特殊标1分外,其余每空2分,共17分)
(一)(9分)
(1) 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
(2)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6(1分) 提供碳源(能源或提供营养)和维持渗透压
(二)(8分)
(1) 细胞密度过大、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2)人的乳腺癌细胞 (1分)
(3) 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 a(1分)
28(除特殊标注2分外,其余每空1分,共9分)
(1) ① 全能性 ②黑色 黑鼠 ③不是 核移植技术需要卵细胞,卵细胞的细胞质基因对性状有一定影响(两者细胞质遗传物质不相同)
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细胞
免疫组和空白组
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2分)
29(除特殊标注1分外,其余每空2分,共15分)
(1) DNA连接酶 (1分) 4(1分)
(2) BamHⅠ和HindⅢ BclⅠ和HindⅢ 目的基因与启动子相接的一端为转录的起始端,如果反向连接,则转录得到的mRNA序列与正向连接相比是不同的
(3) 氨苄青霉素和无色染料X-gal 未被染上蓝色的菌落/白色菌落
(4)高(1分) 因为基因工程生产的乙肝疫苗成分中只含病毒蛋白,不含病毒核酸,不会出现病毒侵染的情况
不同浓度M抗生素条件下清晰区直径(mm)
细菌
5μg/mL
7.5μg/mL
10μg/mL
15μg/mL
20μg/mL
甲
7
10
14
16
16
乙
—
5
8
13
17
丙
5
7
9
14
19
建立模型动物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细胞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 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操作
给 小鼠皮下注射DB7(一种癌细胞)
实验结果
一周后皮下均形成肿瘤,但随后
实验结论
iPS细胞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免疫机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B
C
D
C
B
D
A
B
B
B
D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D
D
A
C
A
D
D
D
C
D
D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册 考试时间,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2月质量检测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2月质量检测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2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2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