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盘点【讲通练透】专题20 资源与国家安全
展开一、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二、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三、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四、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五、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六、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七、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八、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还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
专题20资源与国家安全
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高考考情速递
第二部分思维导图
第三部分知识清单(4个知识点)
第四部分易错易混(4个易错点)
第五部分知能拓展(3个考点)
第六部分好题训练营(模拟+真题)
第七部分答案解析
知识点一 自然资源、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分布
一、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利用并产生价值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
2、分类
按照自然属性可分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
3、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
二、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分布
知识点二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
2、资源安全问题危害: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类社会来医生存的物质基础,引发灾难性后果。
3、资源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失衡。
4、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
1)石油对外依存度偏高,能源供应受国际能源市场影响大。
2)能源供给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3)能源结构不合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缓慢。
4)能源分布不均,运输成本日益攀高。
5)能源消费模式不经济,环保压力不断增大。
5、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
1)石油供需关系变化
①20世纪60年代之前,石油和石油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②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成为自给有余的进口国。
③1993年再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④我国进口石油来源:俄罗斯及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2)石油安全问题原因
①出口国社会动荡。
②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
③石油长距离运输。
6、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知识点三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一、耕地资源
1、耕地指自然土壤经过农业生产活动的利用、培育和改良,形成的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2、耕地资源eq \b\lc\{(\a\vs4\al\c1(已开发利用的耕地,尚未开发利用的宜耕荒地))
3、耕地资源的特点eq \b\lc\{(\a\vs4\al\c1(数量的稀缺性,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
4、耕地的价值:最基本的生产资料eq \b\lc\{(\a\vs4\al\c1(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
二、我国耕地资源
1、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2、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 耕地总量呈减少趋势
2)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
3)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
3、我国保护耕地资源的措施
三、粮食安全
1、保障粮食数量安全
1)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复种指数等。
2)保护耕地的措施:必须坚持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2、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1) 粮食质量安全依赖于耕地质量安全。
2)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3)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柱
3、中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总体目标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
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
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4、中国耕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5、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
知识点四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一、海洋空间资源
1、海洋空间资源是指海洋水体所占据的空间,也称海域。
2、组成:主要由水体、礁石、海岛、海床(包括海底和底土)和海岸线、潮间滩涂等构成。
3、用途
4、我国的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范围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1、维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权益
1)目前形势
①我国与全部海上邻国部分岛屿的主权归属、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划界等主张存在重叠和冲突。
②我国大部分进出口商品的国际海上通道运输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2)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途径
①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手段,确保国家对所属海域的控制和使用;
②与世界沿海国家寻求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2、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1)存在的问题
①我国海洋空间资源开发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多以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近岸过度开发与深海开发不足问题突出。
②海岸侵蚀、海洋灾害、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对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保护措施
易错易混01: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的方法
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就要看:
①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
②能否用于生产和生活。凡是既符合①,又能满足②的物质或能量,就是自然资源。
只符合其中任何一条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易错易混02:资源供给和消费方面保障资源安全的措施
1)资源供给方面,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
2)资源消费方面,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
易错易混03:金属资源开采一般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以中国稀土为例)
1、我国稀土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过量开采,储量减少;不合理开发,造成土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水平低,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
2、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的建议
① 增加对稀土新材料研发的投入;
② 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③ 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④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保护好土地,对遭受破坏的土地及时开展复垦工作;
⑤ 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强环保措施实施力度,防治资源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⑥ 提高稀土出口价格等等。
易错易混04: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比较
考点01应对能源问题的措施--“开源”“节流”和“储备”
1.“开源”
2.“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等。
3.“储备”:建立石油储备基地,保证能源安全。
考点02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增加粮食总产量: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水平等。
(2)跨区域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
(3)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
(4)建立粮食储备。维持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
素养能力03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1)缓解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通过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岛屿或海上城市,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
(2)缓解陆地上自然资源紧缺:开发与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等,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意义重大。
(3)减少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可以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核燃料等。
(2023·浙江·一月选考)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指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由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构成,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GEP高达2045亿元,其各项价值量占比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属于图中“其它”项目的是( )
A.农林产品B.科普教育C.休闲旅游D.净化空气
2.该公园GEP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高B.科研价值高C.森林面积大D.纬度跨度大
(2023·浙江·一月选考)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完成下面小题。
3.“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流转费用上涨B.劳动力成本上升C.饮食消费结构升级D.耕地分布不平衡
4.该项土地整治可以( )
A.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B.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
C.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D.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
(2023·海南·高考模拟)能源安全的清洁性反映能源的生产、利用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是能源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图示意2005~2019年我国能源安全清洁性水平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时间我国能源( )
A.安全等级逐年提高B.年排放温室气体总体下降
C.以可再生能源为主D.利用对环境的友好性增强
6.我国能源安全清洁性水平在2015~2016年间突变,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政府政策调控B.国际能源市场波动
C.能源利用技术进步D.国际能源通道建设
(2023·江西·高三联考)海域地名是指人类为一定界限内海洋区域赋予的特定名称。中国拥有广阔的海域空间和悠久的海洋开发、利用历史,中国先民在认识海洋、利用海洋的过程中,较早地对海域空间进行了命名,留下了丰富的海域地名遗产,其中许多海域地名至今仍在使用。受政治、社会、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唐宋以后中国经济重心总体呈现出南移的趋势,对依赖航海文化和海洋交流的核心区域影响深远。下图示意对220条海域地名所处的地域进行统计,得出的我国沿海各省级行政区海域地名数量(单位: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在统计中,若某海域跨2个省级行政区,海域地名各算0.5;跨3个省级行政区,海域地名各算0.33;跨4个省级行政区,海域地名各算0.25;跨6个省级行政区,海域地名各算0.17
7.图中甲省较( )
A.天津海域面积小B.广西海岸线长
C.江苏优良海港少D.海南海水年均温高
8.我国许多海域地名沿用至今,有利于( )
A.增加渔业捕捞B.维护海洋权益
C.保护生态环境D.丰富人类活动
(2023·重庆·高三联考)粮食安全一直是关乎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人口占全球的1/5,耕地却仅占全球的8%,粮食安全保障面临多重挑战,如果未来中长期气候继续变暖,将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研究表明,就碳排放空间分布而言,我国高排放省区多分布在华中地区。下图示意基于2000~2019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碳排放量与粮食产量的13个省区类别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省份能够反映我国粮食生产规模较大、碳排放环节较多的是( )
A.吉林省B.河南省C.湖北省D.湖南省
10.就碳排放空间分布而言,我国高排放省区多分布在华中地区,主要是由于当地( )
①人口密度较小,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②为水稻主产区,对高碳农资的依赖度较高
③稻田面积广阔,秸秆处理量大 ④地处热带,水热条件好,复种指数最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针对安徽省耕地利用的碳排放现状,最应该( )
A.推广增肥增产水稻生产技术B.鼓励秸秆露天焚烧
C.加大耕地生态环境治理投入D.优化农资利用结构
(2023·浙江·统考模拟)2023年,某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在湖北应城开建。压缩空气储能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利用电能将空气压缩在压力容器(如密封的报废矿井、盐穴、山洞)中,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的储能方式。应城是我国最大井盐产区,废弃的盐穴空腔有170多个。下图为压缩空气储能发电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储能电站落户应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资源B.技术C.交通D.市场
13.空气储能电站的运行( )
①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可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③通常白天压缩空气来储能④储能发电量有明显日变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全国·高三模拟)“冲之鸟礁”是西北太平洋“岛孤”上的几个珊瑚礁,1933年有五个礁石露出水面,1982年剩下四个,现在只有两个能在涨潮时露出水面。1983年至今,日本政府斥巨资用钢筋、水泥等将其进行人工加高,同时种植珊瑚。1996年7月,日本向联合国申请在“冲之鸟礁”周围设立专属经济区,但未获得批准。下图示意“冲之鸟礁”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导致“冲之鸟礁”数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暴雨冲刷B.海水侵蚀C.气候变暖D.板块运动
15.日本在“冲之鸟礁”上种植珊瑚的主要目的是( )
A.培育新品种珊瑚B.让岛礁自然长大C.保护岛礁生态环境D.增强景观吸引力
16.有人认为在“冲之鸟礁”上种植珊瑚是一个“愚公计划”,推测其主要理由是( )
A.岛礁不适合珊瑚生长B.珊瑚会改变岛礁性质
C.珊瑚的生长过于缓慢D.种植珊瑚投资回收难
(2023·福建·高考模拟)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下图示意陕西省2025年人粮关系的空间分布(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陕西人粮关系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 )
A.以西安为中心向四周协调性降低B.整体上由北向南协调性降低
C.城市等级越高粮食安全性越高D.陕南地区粮食安全性最低
18.影响陕西省不同城市人粮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粮食单位面积产量B.人均耕地面积C.劳动力数量D.粮食作物种类
19.陕西部分城市为改善人粮关系可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
A.西安市迅速扩大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B.安康市通过退耕还林工程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C.榆林市协调好农业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
D.铜川市通过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2022·湖南·高考真题)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
(1)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请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
(2)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
(2022·辽宁·高考真题)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镍矿是战略性资源。目前我国镍矿资源占全球总量3%左右,但消费量居全球第一。印度尼西亚低品位红土镍矿储量丰富,易开采,难冶炼。2006年后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采矿。2014年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布禁止镍矿出口政策后,中国企业利用其全球领先的低品位红土镍矿规模化冶炼技术,开始在该国建设镍冶炼厂,产品大部分销往中国。下图为2006-2016年中国镍矿进口量及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镍矿进口占中国镍矿进口总量之比变化图。
(1)据图说明中国镍矿进口的基本特点。
(2)分析中国镍资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
(3)依据材料阐述保障中国镍资源安全的途径。
知识点
近3年高考考情
自然资源、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分布
2022浙江
2023浙江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22辽宁
2023浙江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2022天津、海南
2023浙江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2023浙江
项目
案例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数量
矿产资源
开采利用规模、生产年限和资金投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质量
土地资源
影响着开发利用土地时的难度和成本,也影响着土地利用类型和生产方式
空间分布
水资源
造成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间接导致了人口、城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源资源
特点
在我国的分布
优点
缺点
水能
可再生能源,不污染环境,为清洁能源
修水库会淹没田地,需迁移居民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中南(长江三峡、珠江上游)和西北(黄河上游)地区
核能
能量集中巨大,地区适应性强;运转费用低,收益大
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我国已建成的核电站有秦山、大亚湾、岭澳一期、田湾核电站,在建的有红沿河、阳江、秦山二期、秦山三期等
太阳能
可再生能源,利用前景广阔
能量比较分散;投资大、效率低、占地广、储能难
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西藏南部一线以西、以北地区
煤炭
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和利用难度不大
非可再生能源,输送和使用不方便,灰渣、粉尘多,易污染环境
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等省区分布较丰富
石油
发热量大,运输、使用方便,属于高质量的能源
非可再生能源,会产生污染
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两大途径
具体措施
保障石油国际供给来源的可靠
①积极开展国际石油合作,加大海外石油投资;②有效实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③努力保障石油运输通道安全;④扩大人民币结算、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等
保持石油国内生产的稳定
①稳定石油生产:加强陆上和海上石油勘探;②引导石油消费:倡导节约用油,大力推广节油技术,推广以电代油、以气代油、以煤代油等措施;③增加石油储备: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角度
特点
数量
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质量
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
分布
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
潜力
后备资源不足,开发难度大
确保耕地数量
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执行非农建设的耕地补偿制度,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复垦指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提高耕地质量
广泛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推进生态农业和绿色生产;加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的应用;推进农田综合整治,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
防止耕地污染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减少对耕地和灌溉水源的污染,切实保障耕地安全
提高耕种积极性
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切实提高农民的耕种积极性
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粮食病虫害预警与监控体系,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三大支柱
主要措施
“藏粮于民”
要调动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保护粮食生产政策体系,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藏粮于技”
要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的激励机制,加快新品种繁育
“藏粮于地”
要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合理轮作,提升耕地质量
坚守耕地数量
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开展废弃土地复垦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升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保障粮食数量
确保耕地数量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提高耕地质量
①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等项目实施范围;
②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减少农业耕作对土壤层的破坏
提高土地利用率
调动和保护好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产区政府抓粮积极性,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
提高粮食单产
主要依靠增加人力、物力和技术投入,从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水平等各个环节,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
其他政策
粮食储备、跨区调剂、加大扶持力度、国际贸易
保障粮食质量
提高耕地质量
减少工业、生活污染耕地土壤;减少耕地的化肥、农药残留;
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改良土壤肥力
保障耕地生态安全
推广绿色安全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优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发展智慧农业;加强综合治理,改善环境安全
用途
举例
生产场所
海上养殖、海上发电、海洋油气开采等
仓储场所
建设海上油库、海底仓库等
交通运输场所
建设港口、航道、机场、跨海桥隧等
生活场所
观光休闲、建设海上城市等
军事场所
潜艇活动、建设海底基地等
范围
具体范围
开发利用
内水
渤海、琼州海峡等
完全主权
领海
黄海、东海、南海部分海域、台湾以东太平洋沿岸海域和部分岛屿周围海域
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等
某些管制权
方式
内容
作用
耕海牧渔
利用人工鱼礁、深水网箱、深水养殖船、海上平台等对海洋资源的集约式立体开发利用;并通过伏季休渔和增殖放流等方法,建立海洋牧场
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高效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运输线
主要有海上航道和海港、海底隧道、海底管道和跨海大桥等
对我国资源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都很重要
填海造地
把原有的海域通过人工技术转变为陆地的开发利用方式
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对空间资源的需求;为军事设施建设提供土地
海岛开发
能够供人类长久居住,也可依托海岛发展海洋资源、实施海岛旅游
海岛及岛链、群岛具有重要军事和国防价值
措施
要求及效果
挖掘资源潜力
可增加区域自身的资源供给能力,但高度依赖技术的进步
开发替代资源
增加区外资源调配与贸易
要求资源的供给渠道保持稳定,经济成本可接受,且有相应的技术或市场机制作为保障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
可以在资源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资源供给的持续稳定
措施
途径及效果
保障
降低资源消耗
主要通过减量、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来实现
都高度依赖技术、管理水平和消费观念的进步
使用效益最大化
意味着用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环境或社会效益
有效规避各种风险
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交通运输
围海填海造陆
海底储藏
形式
海港码头、运输船舶、海上航道
围海造地、填海造陆
废弃物处理场
利用空间
海底、海面
浅海
海底
优点
连续性、广阔性
广阔、温度低且变化平稳、远离居民区、缺氧
发展趋势
大型化、专业化、大吨位、速度快、强续航
人工岛、海上人工码头、工厂和作业平台
海底仓库
意义
扩大了活动的范围
扩大了居住和生产空间
扩大物品的储藏空间
区域内
加大勘探和开发,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
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区域外
拓展资源的来源范围和渠道
【答案】1.D 2.C
【解析】1.净化空气属于调节服务功能,D正确;农林产品属于物质产品,A错误;科普教育属于文化服务,B错误;休闲旅游属于文化服务,C错误。所以选D。
2.海南位于热带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受海洋影响较强,降水较多,森林面积广阔,能够提供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较高,C正确;土壤肥力、科研价值对于海南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影响较小,AB错误;海南岛纬度跨度较小,D错误。所以选C。
【点睛】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医药和其他生产生活原料,还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同时还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休闲、娱乐与美学享受。
【答案】3.B 4.C
【解析】3.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机械化推广实施的需要,因此实施小田变大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故B正确;为了提高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政府都积极对流转土地种粮食的大户给予资金补贴,因此耕地流转费用有所降低,故A排除;该举措主要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与饮食消费结构升级关系不大,故C排除;该举措主要由于我国耕地破碎,机械化耕作不方便,主要在耕地集中分布地区实施,故D排除;因此排除A、C、D,选择B。
4.土地整治可以减少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因此能够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故C正确;小田变大田,能够减少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故A排除;该举措主要是为了缓解劳动力流出造成的土地撂荒现象,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不能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和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故B、D排除;因此排除A、B、D,选择C。
【点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对农田保护的投入成为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小田”变“大田”探索注入动力的时代因素。
【答案】5.D 6.A
【解析】5.能源安全等级在2011年下降,不是逐年提高,A错误;随着经济发展,消费水平提高,总耗能不断增加,年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增加,B错误;我国能源依然以化石能源为能源利用主体,C错误;2005~2019年,我国能源清洁性水平稳步提高,说明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增加,单位GDP能耗持续降低,同时单位产能下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下降,大气污染物排放进一步缩减,能源应用对环境的友好性不断增强,D正确。故选D。
6.2016年较2015年能源清洁性水平出现大幅提高,最可能是政府政策强势推行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淘汰了落后产能和高污染产能,使得生态环境出现了大幅改善,A正确;国际能源市场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其波动及国际能源通道建设对我国能源安全清洁性水平几乎无影响,BD错误;能源利用技术并没有大的突破,在一年内不会形成安全清洁性水平大的波动,C错误。故选A。
【点睛】能源向绿色低碳方向加速转型,得益于相关产业政策持续完善,也得益于能源技术革命的推进。
【答案】7.B 8.B
【解析】7.读图可知,图中甲省为广东省,该省海域面积比天津大,A错误;比广西海岸线长,B正确;比江苏优良港湾多,C错误;比海南纬度高,海水年均温较低,D错误。故选B。
8.我国许多海域地名沿用至今,说明这些地方一直是中国的领土,有利于维护海洋权益,B正确;与增加渔业捕捞、保护生态环境、丰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点睛】造成海域地名空间分布差异的因素主要有2种:其一,沿海岛礁的数量、海岸线长度、海域面积等海洋地理条件;其二,沿海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内外海洋贸易等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9.B 10.C 11.D
【解析】9.根据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碳排放量与粮食产量的13个省区类别划分图,可知粮食生产规模较大、碳排放环节较多处在I象限,河南省最典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华中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地处亚热带地区,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①④错误;华中地区为水稻主产区,对高碳农资的依赖度较高、稻田面积广阔,秸秆处理量大,使得碳排放量较大,②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安徽省耕地利用的碳排放数量较高,需要减少碳排放量,禁止秸秆露天焚烧,B错误;优化农资利用结构,减少高碳农资使用,D正确;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推广增肥增产水稻生产技术对碳排放影响较小,AC错误。故选D。
【点睛】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①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②调动和保护好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产区政府抓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可得实惠。③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④高度重视节约粮食。浪费惊人的现实要求节约粮食,着重解决收储、销售、加工过程中的粮食浪费问题,形成节约粮食的良好风尚。
【答案】12.A 13.C
【解析】12.储能电站为了调节峰谷用电问题所设立的电站。结合材料“压缩空气储能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利用电能将空气压缩在压力容器(如密封的报废矿井、盐穴、山洞)中”,应城是我国最大的井盐产区,故应城该地资源丰富,有大量报废矿井、盐穴可以使用,故A正确;应城在技术、交通和市场方面优势不明显,故排除B、C、D,选择A。
13.空气储能电站的运行能够将电网负荷低谷期将电能储存下来,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故①正确;能够高效利用电能,但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故无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故②错误;高峰时段为10至14时和17至21时,低谷时段为23时至次日7时,因此应该在晚上压缩空气来储能,故③排除;用电有明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故储能发电量有明显日变化,故④正确;故C正确;故选择C。
【点睛】储能电站,其实是为了调节峰谷用电问题所设立的电站。众所周知,生产生活用电量会因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在24小时内有极大的波动。在白天和晚上12点前,用电量比晚上12点后用电量多得多。虽然可以通过控制发电厂功率来调节用电量,但仍无法适应这么大的变化,不少电就浪费掉了。因此,储能电站的设立,简单地说,就是想把我们在用电低峰时段要浪费掉的电量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的时候重新释放到电网中,来达到削峰填谷的的目的。
【答案】14.B 15.B 16.C
【解析】14.暴雨的冲刷作用是短时间的,海水侵蚀是持续不断进行的,因此海水侵蚀应是导致礁石消失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B项正确。气候变暖不属于地质作用,C项错误。“冲之鸟礁”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运动应使岛礁上升,所以岛礁的消失最可能是风化、侵蚀的结果,D项错误。故选B。
15.珊瑚的生长可以让岛屿“长高”,避免消失。岛礁一旦在高潮时不能露出水面,日本就没有理由对岛礁周边海域申请管理权,为争取岛礁周边200海里为半径的海洋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日本不惜斥巨资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冲之鸟礁”的消失。B正确。故选B。
16.“愚公移山”是指需要与子孙后代共同完成的艰巨任务,认为在“冲之鸟礁”上种植珊瑚是一个“愚公计划”,即是指依靠珊瑚生长见效慢。C正确。故选C。
【点睛】珊瑚礁是造礁珊瑚及其他造礁生物对生成礁的钙物质长期积累沉积的结果,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世界上珊瑚礁多见于南北纬30°之间的海域中,尤以太平洋中、西部为多。按形态划分有:裾礁(岸礁)、堡礁、环礁、桌礁及一些过渡类型。
【答案】17.B 18.B 19.C
【解析】17.西安城市等级高,为粮食需求过剩区,城市建设用地占比较高,粮食自给率较低,粮食安全性相对较低,A、C错误;图示整体上由北向南粮食从供给过剩到需求过剩,人粮关系协调性整体由北向南降低,B正确;陕南的安康市、汉中市粮食安全性并不是最低的,D错误。故选B。
18.西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农业基础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均耕地减少,人均粮食占有量减少,粮食安全性降低;榆林位于陕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于西安等城市,人均耕地多,粮食产量大于需求,A错误,B正确。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劳动力数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减小,排除C。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玉米等,在本省内部不同城市的粮食作物种类不会有太大差异,排除D。故选B。
19.西安市属于高度城镇化区域,迅速扩大耕地面积难度大,但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排除A;安康市人粮关系目前供需平衡,若退耕还林会减少耕地面积,不利于进一步改善人粮关系、提高粮食安全性,B错误;榆林市位于陕北地区,气候干旱,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耕地的保护,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C正确;铜川市人粮关系目前供大于需,增加耕地面积不利于改善该城市人粮关系,且增加耕地面积不一定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错误。故选C。
【点睛】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物资。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答案】20.(1)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
(2)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
(3)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分析】本题以山东省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及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结构转变、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粮食安全意思。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和两个地区的名称可知,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受地形影响,当地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种植粮食的效益相对较好,从而使得“非粮化”率较低;而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使得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不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因此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因此“非粮化”率较高。
(2)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中“非粮化”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与种植棉花、花生等作物相比,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促使当地“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蔬菜、瓜果种植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有利于“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
(3)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主要原因是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够,因此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如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技术投入入手,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抑制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答案】21.(1)进口总量大、进口总量自2006年开始上升,于2013年到达顶峰,随后下降。从菲律宾进口量先下降后上升,从印尼进口量先上升后下降,直至2015年不再从印尼进口镍矿。
(2)镍矿对外依存度高,本国镍矿储量占比小,人均量小且需求量大,价格波动对工业生产影响大,大规模涨价易造成本国含镍工业品成本提高。镍矿进口集中于少数国家。进口易受国外法规与国际关系影响。
(3)进口多元化,从不同国家进口镍矿。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利用率与镍金属回收。对外合作,从国外进口加工过的镍板以减轻镍矿出口限制。提高镍资源的战略储备、积极探查国内未被发现的镍矿。通过加工技术和产量,提高对于镍矿、镍板与制成品的定价权。
【分析】本题背景取自于我国企业2022年遭遇的一次镍矿期货逼仓事件。我国某公司在印尼拥有采矿权、有工厂。本题借镍资源考查学生对于国家资源安全的相关理解。
【详解】(1)从图中和材料中得知,镍矿在我国储量并不高,而进口总量大,且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根据曲线与柱状图判断出主要从菲律宾和印尼进口镍矿。根据材料描述,禁止镍矿出口,结合图表,推断我国无法从印尼进口矿石。而从菲律宾进口镍矿总量走高。
(2)矿产资源本国储量小,但需求量大,是重要风险点。除此之外,镍矿作为战略资源,价格的波动会传导到工业生产的下游。进口越多元,资源安全程度越高,若只依赖于一两个国家,则存在地缘政治恶化的风险,造成较大的资源安全风险。
(3)对于矿产资源,可以开拓不同进口渠道。而我国本身也要提高利用率,把废弃镍金属资源化。降低对外的依赖。同时,在拥有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在外投资设厂,扩大开放,进口镍板可以替代镍矿石。作为生产加工大国,我国也应该对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以维护资源安全,防止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造成损失。在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国家可以增加收储,做好战略储备。
高考地理知识大盘点【讲通练透】专题08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知识大盘点【讲通练透】专题08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知识大盘点【讲通练透】专题07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知识大盘点【讲通练透】专题07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循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知识大盘点【讲通练透】专题05 大气环流与气候: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知识大盘点【讲通练透】专题05 大气环流与气候,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