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保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云南省保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云南省保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Au−19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应用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小苏打用作加工馒头时的膨松剂
B. 二氧化硫用作葡萄酒的抗氧化剂
C. 过氧化钠用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用作鲜花的保鲜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小苏打用作加工馒头时的膨松剂,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元素化合价不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选A;
B.二氧化硫用作葡萄酒的抗氧化剂,二氧化硫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B;
C.过氧化钠用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改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C;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用作鲜花的保鲜剂,高锰酸钾把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D;
选A。
2. 聚碳酸酯具有高强度和高弹性等优点,常用于航天服、面罩的制作。聚双酚A碳酸酯可由如图所示反应制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高分子材料可降解B. 双酚A中所有碳原子都共面
C. 反应式中化合物X为苯酚D. 该聚合反应为缩聚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高分子材料中含有酯基,可以降解,故A正确;
B.双酚A中连接两个苯环的碳为饱和碳,且连了4个碳原子,为sp3杂化,所以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面,故B错误;
C.反应中双酚A脱去羟基中的H与碳酸二苯酯脱去的结合生成苯酚,所以反应式中化合物X为苯酚,故C正确;
D.反应在生成高聚物的同时,还有小分子的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缩聚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 202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合成量子点”的三位科学家。下图是一种量子点的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
B. 基态S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C. 该结构中C和N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相同
D. 该结构中提供空轨道,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则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A不符合题意;
B.Se的原子序数为34,基态S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B不符合题意;
C.由其结构可知,C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有sp2和sp3两种,N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均为sp2,C符合题意;
D.由其结构知,提供空轨道,每个N均可提供孤电子对,1个形成6个配位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二次电池如图所示。将(镁盐)溶于TEGDME(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镁和氮掺杂碳纳米管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放电时,向镁电极移动
B. 充电时释放,放电时吸收
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D. 充电时,正极反应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电池的总反应为,Mg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Mg是负极,是正极。
【详解】A.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向镁电极移动,故A正确;
B.电池的总反应为,则放电时吸收,充电时释放,故B正确;
C.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反应为,故C正确;
D.充电时,负极反应为,故D错误;
选D。
5. 1965年,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铑)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实现了温和条件下烯烃加氢,该反应的催化机理如图所示,其中Ph代表苯基,表示中心体的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的孤电子数共有14个电子。已知:Rh(铑)与C(钻)同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过程的总反应为
B. 为极性分子
C. 该过程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
D. 中的化合价为+2价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该过程为丙烯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丙烷,故A正确;
B.丙烯分子结构不对称,丙烯为极性分子,故B正确;
C.该过程中有非极性键H-H键断裂,故C正确;
D.中的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的孤电子数共有14个电子,配体提供4个电子,则的价电子数为10,所以化合价为+1价,故D错误;
选D。
6. 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与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检验溴离子应在酸性溶液中,故应在水解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溶液,A错误;
B.除了乙烯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外,挥发出来的乙醇蒸气和可能产生的SO2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错误;
C.加入稀硫酸,相当于有了HNO3,HNO3氧化Fe2+的过程中生成NO,NO在试管口遇到空气变成NO2,观察到红棕色气体,C错误;
D.将溶液滴入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说明NaOH完全反应,再滴加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红褐色沉淀,说明发生了沉淀的转化,溶解度大的物质向溶解度小的物质转化,所以的溶解度小于,D正确;
答案选D。
7. 一定温度下,和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条件下能生成沉淀,也能生成沉淀
B. 加适量固体可使溶液由点变到点
C. 的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
D. 向、均为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先产生沉淀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像可知Ag2SO4溶度积为,AgCl溶度积为。
【详解】A.a点在AgCl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之下,Ag2SO4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之上,所以a点为AgCl过饱和溶液、Ag2SO4不饱和溶液,即不能生成Ag2SO4沉淀,能生成AgCl沉淀,故A错误;
B.温度不变,溶度积不变,加适量AgNO3固体,银离子浓度增大、氯离子浓度减小,不能使溶液由c点变到b点,故B错误;
C.的平衡常数为,所以反应趋于完全,故C正确;
D.向NaCl、Na2SO4均为0.1ml/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开始产生AgCl沉淀时,开始产生Ag2SO4沉淀是,所以先产生AgCl沉淀,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三、非选择题:共14题,共174分。
8. 铊(Tl)广泛用于电子、军工、航天、化工、冶金、通讯等方面,一种以红铊矿(主要成分是,含少量、、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铊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铊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大。室温下,铊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亚铊膜,而失去金属光泽变得灰暗。
②TlCl难溶于水,而溶于水
③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铊(Tl)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区。
(2)“焙烧1”中,最终转化为;和也转化为相应的硫酸盐。其中,转化为分如下两步完成。请写出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一步(与反应):_____;
第二步:
(3)滤渣的成分为_____(填化学式)。
(4)“沉铊”步骤中,需要加入过量,其原因是_____。
(5)向“沉铊”后滤液中加入生石灰至时才能外排,此时滤液中的浓度为_____。
(6)“焙烧2”中发生的反应为。则“置换”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7)所得产品高纯铊应保存在_____中。
【答案】(1)p (2)
(3)
(4)增大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促进TlCl充分析出
(5)
(6)
(7)煤油
【解析】
【分析】红铊矿“焙烧1”中,最终转化为;和也转化为相应的硫酸盐,加浓硫酸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对应的硫酸盐,过滤,滤渣为二氧化硅,滤液中含有硫酸铝、、硫酸铁,加入氯化钠溶液沉铊过程中,存在如下的沉淀溶解平衡:,增大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促进TlCl充分析出,“焙烧2”中发生的反应为,加热水溶解后锌置换出铊单质。
【小问1详解】
Tl与B同族,为第ⅢA族,最后填充电子是p能级轨道中,因此属于p区,故答案为:p;
【小问2详解】
依据第二步的反应物中有可知,第一步反应应该生成了,再依据流程图中“焙烧1”后产生了和气体可知,要有参加反应,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焙烧1”后的固体成分为,,,,其中不溶于,滤渣的成分为,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沉铊过程中,存在如下的沉淀溶解平衡:,增大浓度,就是为了使平衡逆向移动,促进TlCl充分析出,故答案为:增大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促进TlCl充分析出;
【小问5详解】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时,故答案为:;
【小问6详解】
“溶解”步骤得到的是溶液,故置换反应为,故答案为:;
【小问7详解】
依据信息“铊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大。室温下,铊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亚铊膜,而失去金属光泽变得灰暗。”可知,铊类似钠应该保存在煤油中,故答案为:煤油。
9. 对甲苯磺酸(英文简称)应用广泛,除了用作化学试剂外,也用于染料、有机合成。实验室制备对甲苯磺酸一种反应式如图所示:
相关信息如下:
实验步骤为: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甲苯,边摇动圆底烧瓶,边缓慢加入浓(过量),投入几粒沸石。
②将圆底烧瓶连接到回流分水装置上(如图所示),加热回流至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
③静置,冷却至不浊手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烧杯中,加入水,有白色固体析出,抽滤,得到粗品。
④将粗品倒入烧杯中,加入水使其溶解。向此溶液中通入气体,直到有晶体析出,抽滤,并用少量浓盐酸洗涤,干燥后得白色晶体。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中应加入油而不用水作为热传导介质的原因是_____。
(2)仪器B的名称为_____;冷却水应从_____(填“a”或“b”)口通入。
(3)当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即可判断反应已完成,其判断理由是_____。
(4)反应过程中会观察到分水器中收集到液体物质,且分为上、下两层,随着反应的进行,分水器中液体逐渐增多至充满时,上层液体会从左侧支管自动流回圆底烧瓶,分水器中上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
(5)步骤④中,向溶液中通入气体的目的是_____。
(6)酸性:_____(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5,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4ml,A变化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二化学pdf、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