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7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读五代史
曾巩
唐衰非一日,远自开元中。尚传十四帝,始告历数穷。
由来根本强,暴戾岂易攻。嗟哉梁周间,卒莫相始终。
兴无累世德,灭若烛向风。当时积薪上,曾宁废歌钟。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题目交代了写作缘由,全诗围绕题目展现诗人阅读五代史时的所思所感。
B. 诗人开篇指出唐代衰败非一日之因,从开元时就有隐患却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C. 唐代自衰败又传了十四代,根基虽然牢固,但面对强大武力依然容易被攻破。
D. 诗人感叹唐朝灭亡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最终也不能善始善终。
16. 诗的最后四句对于治国者有哪些启示?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统治者要懂得国家要时代积累德义。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刻画了没有世德累积的国家的快速灭亡。②君主不能耽于享乐,看不到危机。君主要有危机意识,及早发现,早做决断,才能避免更大的隐患。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C.“根基虽然牢固,但面对强大武力依然容易被攻破”错,“暴戾岂易攻”,是说“暴戾”不容易攻下,而从唐代自衰开始依然传了十四代,也说明了根基强大的国家不容易灭亡。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①“兴无累世德,灭若烛向风”意思是,国家的兴起如果没有时代积累的仁德,就像迎着风的蜡烛一样,很快就会覆灭。此句强调了统治者要懂得国家要时代积累德义。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刻画了没有世德累积的国家的快速灭亡,从而从反面强化了观点。
②“当时积薪上,曾宁废歌钟”,意思是国家已经像坐在堆放的柴草之上了,只要一点火星就能够让它灭亡。但统治者竟然还在歌舞享乐,一点也没有意识到危机。“积薪”喻指隐伏的危机,在危机隐伏的时候,君主不思考如何解决,反而沉溺于歌乐之中,最终的灭亡就难以避免了。此句启示我们,君主要有危机意识,及早发现,早做决断,才能避免更大的隐患。
河南省新乡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叙怀二首(其一)
[唐]张九龄
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
被褐①有怀玉,佩印从负薪②。
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
孤根亦何赖,感激此为邻。
咏怀八十二首(其十五)
阮籍③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
被褐怀珠玉,颜闵④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
乃悟羡门子⑤,噭噭今自嗤。
[注]①被:通“披”。褐:粗布衣服,出自《老子》“圣人被褐怀玉”。②佩印从负薪:出自《汉书·朱买臣传》。汉代朱买臣家贫,常卖柴以给食。后来任太守,佩太守印绶荣归故里。③《晋书·阮籍传》:“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咏怀八十二首》是阮籍在魏晋易代之际的黑暗现实生活中抒写的感慨。④颜:指颜回。闵:指闵子骞。两人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是安贫乐道的典范人物。⑤羡门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诗首联叙述诗人青少年时代因为阅读大量史书,从此志向高远要向古代圣贤看齐。
B. 张诗颈联承接上文,表明追求“道行”只要志同道合就不必问是否是兄弟,也无论贫贱。
C. 张诗尾联中“孤根”指独生的根,说明自己孤独无依,因而愿意以古人为邻,向他们学习。
D. 阮诗后八句转入感怀,说诗人要建功立业,与历史上的很多名人葬在同一地方而显名。
16. 张诗的第三、四句和阮诗的第三、四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1)同:都表示自己虽贫穷但有真才实学。(2)异:张诗通过朱买臣的典故,表示自己虽然穷困但志向远大,希望自己像朱买臣一样得到朝廷重用。阮诗通过颜回、闵子骞的典故,表示自己在动荡现实中,为了保全自己,安贫乐道。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D.“说诗人要建功立业,与历史上的很多名人葬在同一地方而显名”错,感怀的内容主要是自己不能建功立业,流芳百世,于是转而羡慕神仙。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同:张诗的“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与阮诗的“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两处都有“被褐”,表明贫穷;“有怀玉”“怀珠玉”表明有理想、有济世之才。
异:张诗的“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中“被褐”强调贫困,“有怀玉”表明有远大理想。结合注释可知,此句运用朱买臣的典故,希望自己像朱买臣一样得到朝廷重用。
阮诗的“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中“珠玉”非实指,是比喻义,指内心怀有珠玉一样美好的理想。诗人把以德行见称的颜回、闵子骞当做榜样,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品德高尚之人。强调物质生活贫苦,但为了保全自己,诗人安贫乐道。
河南省五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福州
张养浩
闻说东南秀所钟,此行处处觉诗工。
飞来天上三山岛①,惊倒人间百岁翁。
荔子种成唐室祸,芦花飘满越王宫②。
斜阳无限兴亡恨,何事烟波尚尔东。
【注】①三山岛,指福州城中的三座小山。②《史记·东越传》:“越王宫,在福建闽侯县北。”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化用了杜甫《望岳》中的诗句,以议论入题,开篇总写福州景色神奇秀美,名不虚传。
B. “百岁翁”实指年纪老大、见多识广之人。他们都被“惊倒”,足见福州自然景色的瑰丽。
C. “荔子”句既点福州方物,又用《过华清宫》中典故,谴责杨贵妃喜食荔枝酿成唐朝祸患。
D. 往日繁华的越王宫殿,如今芦花遍地,满目疮痍,平实的描写蕴含着昔盛今衰的感慨。
16. 诗歌最后两句是如何将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傍晚,太阳西斜,浩渺的烟波依旧东流,营造了苍茫沉郁的氛围。联想唐、越衰败,诗人触景生情,生发无限兴亡感慨。②江水依旧东流,自古以来从不改向,诗人以此景比喻旧的历史教训仍在重复,表达对当下朝政的关切、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谴责杨贵妃喜食荔枝酿成唐朝祸患”理解有误。该句是写进贡荔枝给唐王朝造成巨大灾难,谴责唐朝统治者的生活奢侈和政治腐败。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表达技巧及情感的能力。
本题考查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作答时,要从“触景生情”和“比喻”两方面分析。
最后两句中,“斜阳无限”和“烟波东”是景,历史变迁的“兴亡恨”是情,是由眼前所见的“斜阳无限”之景引发的,可谓是触景生情。傍晚,太阳西斜,苍凉悲壮;浩渺的烟波依旧东流,没有尽头,诗句营造了苍茫沉郁的氛围。由此诗人联想到唐、越衰败,诗人触景生情,生发无限兴亡感慨。
这种“兴亡恨”之感的出现与颈联的唐朝和越国的衰亡也不无关系,诗人看到“烟波”(江水)东流之景而提出“何事烟波尚尔东”的疑问,这种疑问看似不合常理,联系前文语境,“烟波”(江水)在诗人心中就是“历史兴亡”的形象化比喻,诗人以此景比喻旧的历史教训仍在重复。可知诗人表达对当下朝政的关切,是对“为何历史兴亡一再上演”的社会现实的思考。
河南省四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江潮
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①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②。
[注]①罗刹江:即钱塘江,风涛甚险,舟楫经此,多为暗石所坏,故名。②阳侯: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湖水气势磅礴景象,给人以恢宏壮阔之感。
B. 颔联指出钱塘江漫长的江流潮起潮落自有规律,最终会流向平处。
C. 诗人描写潮水的深不见底和澎湃迅猛,流露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D. 尾联中诗人指出:谁是主宰晨昏的人,或许波涛之神能作出回答。
16. 诗中寄寓了哪些人生思考?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江潮反复,也会向平流,正如世事变幻,人生无常;②晨昏不知由谁执掌,正如人类命运无法由自己主宰。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漫长的江流”错。“漫道”,指来往的道路。“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意思是纵使来往的道路充满众多善意和诚信,但同时也知道潮水会反复向着平流奔流。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诗人用豪迈的笔触描绘了潮声如雷的画面,江畔的地面仿佛要被潮水冲破一般。纵使来往的道路充满众多善意和诚信,但同时也知道潮水会不断地反复流动。江潮反复,也会流向平处,正如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不确定性。
②“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意思是无论投放什么巨物进入潮水中,都会被吞没得无影无踪,只有在西陵处能见其猛烈冲击。究竟谁能主宰这早晨黄昏的时刻,骑着红色鲤鱼去问波涛之神。可见,晨昏不知由谁执掌,正如人类命运无法由自己主宰。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泊扬子津
祖咏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霁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抒发浓重的离情,给全诗抹上了一层凄迷低回的色调。“才”“遥”两字两相呼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B.颔联中“风退欲归潮”形象地描绘出雨晴风起以及风吹潮涌的景观,而雨后风起,又为结句的“寒气”作了铺垫。
C.“江火明沙岸”句,诗人想象入夜之后,江上的渔火闪烁浮动,不仅照亮了周围的景物,也照亮了沙岸。
D.尾联从自己感受写起,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诗人枯坐舟中,衣衫单薄,更觉雨后的江风寒气侵人肌骨,不胜其寒。
16.“林藏初霁雨”的“藏”一直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6分)
【答案】15.C 16.①一个“藏”字,意思是雨后初晴,雨珠都挂在浓密的树叶树枝当中,难以寻觅。②运用比拟手法,化静为动。③突出了两岸的树木被雨水洗刷过后更加郁郁葱葱,苍翠迷蒙。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想象”错误,本句是写实;“不仅照亮了周围的景物”错误,本句是说周围的景物已模糊不清,只有江上的渔火闪烁浮动,照亮了沙岸。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藏”,隐藏。该句的意思是雨后初晴,雨珠都挂在浓密的树叶树枝当中,难以寻觅。
以“藏”字写雨珠,赋予其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手法,描写雨后初晴,雨珠都挂在浓密的树叶树枝当中,难以寻觅;
且“藏”为动词,诗句化静为动,生动的描写雨滴隐于树叶间消失不见,诗人并非在近处来看单棵树木,而是远望一片树林,雨后初晴,两岸的树木都被雨水洗刷过,远远望去,树色郁郁葱葱,一片苍翠,湿漉漉、雾濛濛,苍翠欲滴。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宋〕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①此词是辛弃疾因排挤去官。闭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作。②一霎儿价:一会儿的功夫。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阕写出了山中夏日鲜明的季节特征,词人在这清丽的自然中消解了劳顿困苦。
B.雨后傍晚的美景如图画一般,无法用文字形容,“风景”句以实写虚,更添想象美。
C.词的上下阕有时间跳跃之愁,用“午醉”呼应上阕的“卖酒”,可使联系更紧密。
D.结尾的问句是质问白鸥还是问自己,令人玩味,流露出词人难以言说的淡淡愁思。
16.本词深得李易安特色,也极具个人风格,这在词中如何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5.B 16.①用语平白浅俗,符合易安特色。词中“一霎儿价”“怎生”“说话”等等口语的运用深得易安特色。②意境清新,情调深婉,符合易安特色,词中“骤雨”“山水”等意象的选取营造了清新旖旎的山中景象,细腻柔媚。③化用典故,语言诙谐,极具个人风格,“白鸥”隐含归隐之意,词人嗔怪自的不下来谈话,暗含不平之意。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以实写虚”错,“风景怎生图画”一句,以虚代实,包含着词人对雨后美景的无限喜爱之情。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分析题干可知,此题需要分别回答李易安和辛弃疾作品特色在本词中的体现。可联系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李清照的《声声慢》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考二人词作的特色。《声声慢》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柔婉抒发,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具有多用典又善用典的特点。
“骤雨一霎儿价”,无须多言,一个“骤”字,一个“一霎儿价”,便将此地夏日阵雨来去皆快的特点淋漓尽致勾勒而出。“一霎儿”,口语,一会儿工夫。“价”,也是当时口语,语尾助词,此处使用口语,形象地写出夏日“骤雨”来得快、走得也快的特点。用语平白浅俗,符合易安特色。
“千峰云起”四句,描写了乌云笼罩着群山,忽然下了一阵大雨,马上雨止了,天也晴了。在远处斜阳照在翠绿的树上,风景美丽动人的景象。“青旗卖”四句,写酒店的门上挂着卖酒的青旗,可想而知,在山的那边,另有人家居住。只要在这山光水色,美丽迷人的地方,没有什么事情扰乱我,平静地过一个夏天,就很幸福了。词中“骤雨”“山水”等意象的选取营造了清新旖旎的山中景象,细腻柔媚。意境清新,情调深婉,符合易安特色。
“却怪白鸥”中的“白鸥”化用黄庭坚《登快阁》中的“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隐含归隐之意。“觑着人欲下未下”,白鸥它们窥探着人,似乎想下,却又在天空盘旋犹豫。作者对白鸥迟迟不肯下来,若即若离的责怪,猜想白鸥可能是新来的,对白鸥的猜想和诘问颇显幽默。化用典故,语言诙谐,极具个人风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Word版附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3年天津市部分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