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59份)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八年级下册知识脉络,理解权利义务,公民权利,公民义务,公民基本权利,依法行使权利,政治权利,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第五课)
我国国家机构 (第六课)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脉络
重点1: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
考点一 公民基本权利
(1)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等。(2)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4)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1.2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1.人身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
2.班会课上,小华参与了班委的选举,她行使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3.受教育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
4.冒用他人姓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
5.公司拖欠员工工资侵犯了员工的财产权。( )
6.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说明他享有物质帮助权。(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选举班委属于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一种方式。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冒用他人姓名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
公司拖欠员工工资侵犯了员工的劳动权。
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说明他享有受教育权。物质帮助权是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1.(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条规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人身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B.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C.人格尊严权包括姓名权、隐私权和财产权 D.人格尊严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解析: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故A说法错误; C:人格尊严权包括姓名权、隐私权,财产权属于经济权利,故C说法D: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2.(2023年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2023年3月,湖北武汉一家医疗科技公司以找“内奸”为由,强行查看了员工的手机,原因是有人泄露了公司组织框架和人员信息。第二天公司又要求查手机,员工林女士拒绝配合,公司认定林女士就是“内奸”,强行将其辞退,并拒绝给予赔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该公司侵犯了林女士的权利有( ) A.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财产权 隐私权 B.言论自由权 名誉权 隐私权C.人身自由权 劳动权 隐私权D.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劳动权 人格尊严权
3.(2023年广东省)2023年4月,全国工商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了“百城万企”促就业行动,组织民营企业参与校园招聘。这有利于实现公民的( )A.财产权 B.劳动权C.物质帮助权D.受教育权
重点1:依法行使权利的做法
(1)行使权利有界限: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维护权利守程序: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①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②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重点2: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的方式: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
(1)含义: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2)依据:法律。(3)实施方式: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4)适用情况: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
(1)含义: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2)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3)实施方式:调解人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4)具体方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5)适用情况:广泛适用。
(1)含义: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3)实施方式: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决约束。(4)适用情况: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1)含义: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2)依据:法律法规。(3)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八上P60)(4)实施方式: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5)具体方式及适用情况:①民事诉讼: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②刑事自诉: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③行政诉讼: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
1.(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罗某观看电影《长津湖》后,在网上使用侮辱性语言抹黑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英烈,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在相关网站及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该案例表明( )①权利和自由都是有界限的②违法必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③罗某的行为属行政违法行为④诋毁英雄的行为为法律所不容A.①②B. ①④C. ②③D.③④
解析: ②: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定违法,故②说法错误;③: 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说明罗某的行为属刑事违法行为,故③误;
2.(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晓明妈妈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虚假宣传并售卖座椅按摩垫的某公司,在消费者协会帮助下,该公司返还晓明妈妈购物货款,并给予赔偿。晓明妈妈维护权利的方式是( )A.调解B.和解C.仲裁D.诉讼
解析:晓明妈妈在消费者协会帮助下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晓明妈妈维护权利的方式是调解;
重点1: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①遵守宪法和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④依法纳税:⑤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发票)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重点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权利义务相统一。(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关系的统一)(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主体的统一)(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内容的统一)
重点3: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做法
(1)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2)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重点4: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原因:(1)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2)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求:(1)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2)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1.(2023苏州)2022年“八一勋章”,授予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作出巨大贡献的杜富国、钱七虎、聂海胜。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公民要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法定义务B.公民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C.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国土安全为宗旨D.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权利
解析: B: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C: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D.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2023年江西省)某景区两名男子装扮成孙悟空,拉着游客合影后,再向游客强行收费。游客对此感到气愤,于是报了警。民警经调查取证,认定两人行为违法,对其予以行政拘留处罚。该案例启示我们( )①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②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③报警是维权的最后屏障④犯罪行为会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D.③④
解析: ③: 诉讼是维权的最后屏障,故③说法错误;④:两名男子被民警予以行政拘留处罚,这属于行政处罚
1.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2.监督权是公民的权利,而且是基本权利,是政治权利,但不是义务。3.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是权利。4.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帮助他人、当志愿者是我们的道德义务,但不是法定义务。5.国家加大对大学的教育投入,体现的不是义务教育的公益性。义务教育只是小学和初中,国家对幼儿园、大学的重视,体现了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6.从公民自身的发展来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从国家的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7.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人格尊严权是公民应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8.除了公安机关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以外,其他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都无权对公民的身体进行搜查、逮捕和拘禁。
3.(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八年级(1)班的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理解权利义务》内容时,纷纷发表意见。李明说“权利比义务好,我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刘梅说:“权利与义务是如影随形,我们既要享受权利,也要履行义务。”请你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判断李明和刘梅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李明观点错误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任何公民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②刘梅观点正确的。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4.(2023年福建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A小区广场舞的音乐声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和休息,为此,居民向居委会反映。经居委会工作人员劝说,跳舞的居民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决定作出改变。几天后,跳舞的居民仍在整齐划一地跳着舞,但现场却听不到一点噪声,原来他们都佩戴了一副能同步接收舞曲的耳机。居民们纷纷点赞这种“静音模式”的广场舞。(1)从法律角度,说明居委会工作人员能让跳舞的居民改变行为的理由。(2)从道德角度,分析跳舞的居民选用“静音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1)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公民有跳舞的自由,但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应自觉履行义务,避免噪声污染,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2) 要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学会做出正确的行为选学会尊重他人,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
热点:侮辱英烈 材料一:12月6日,接到网民举报,有人在某平台篮球比赛直播间发布侮辱烈士刘代旭的过激言论。经查,发布不当言论者为熊某(无业人员,非网传四川警察学院职工或学生),12月5日其在某篮球比赛直播间观看比赛时,在评论区发表侮辱英烈刘代旭的言论。 12月6日,四川成都武侯公安网安大队联合相关派出所将熊某抓获,熊某对自己侮辱英烈的行为供认不讳。目前,分局已依法对熊某予以行政拘留七日并处罚款200元。 (1)英烈不容亵渎,法律不容挑衅。请你对熊某的行为做点评。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熊某的行为给我们哪些警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共1页。
这是一份2024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构体系·明逻辑,理考点·抓重点,析题型·练思维,聚焦河南·精练命题点,第三课公民权利,第四课公民义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三课公民权利,第四课公民义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