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23242期中联考高二生物试卷docx、23242期中联考高二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完卷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4分。共40分)
1.研究发现,某些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这一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过小时,种群数量更易保持“J”型增长
B.种群密度过小时,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小
C.种群密度过大时,种内竞争加剧会导致死亡率下降
D.最适种群密度时,种群的增长率大于种群密度过小时
2.在进行活酵母菌计数时,某同学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然后吸取摇匀的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分布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计数板的一个计数室中有16个中方格
B.—块血细胞计数板中央只有一个计数室
C.需要对该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后再重新计数
D.未对酵母菌染色会导致计数值比实际值偏小
3.生态位能够体现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位分化会导致群落中物种丰富度降低
B.生态位的形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不同物种的食物和栖息空间可能部分相同,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
D.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如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等
4.人为砍伐树木可形成林中空地即林窗,林窗面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利用样方法可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B.土壤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类群数呈正相关
C.林窗形成初期有大量喜光植物进入及扩张
D.林窗面积越大其透光性越强,土壤动物丰富度越大
5.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有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以及多种昆虫,等等。若要对某未知土壤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描述正确的是( )
A.不可用目测估计法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B.吸虫器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大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可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避高温等特性对土壤中的动物进行收集
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6.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下列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B.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同时进行的
C.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D.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甲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未全部传的下去
7.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和微生物培养技术中的操作,错误的是( )
A.制作果酒时,挑选新鲜葡萄,去除枝梗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再榨汁
B.平板划线时,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C.制作泡菜时,加入蔬菜后注入煮沸冷却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
D.为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设置接种普通培养基作对照
8.《齐民要术》记载了古人在生产中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积累的许多宝贵经验。其中关于桃醋的做法有如下记载:“桃烂自零者,收取,内之于瓮中,以物盖口。七日之后,既烂,漉去皮核,密封闭之。三七日酢成,香美可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七日之后”发酵液中的pH会降低,其表面可能形成一层菌膜
B.“漉去皮核”可增加微生物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面积,提高发酵效率
C.“以物盖口”和“密封闭之”都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创设无氧环境
D.与未成熟的桃子相比,成熟的桃子单糖含量更高,利于酵母菌发酵
9.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或用酒精消毒
B.平板划线操作应在火焰旁进行而不能在火焰上进行
C.在5个区域中只要有单个活细菌就可能获得所需要的菌落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
10.某同学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得出如下结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压蒸汽灭菌加热结束时,立即开启锅盖,拿出培养基和工具待用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11.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和细菌为食,不同草履虫对食物和空间的需求有的重合度较高,有的差异较大,草履虫甲更喜食细菌。生态学家高斯利用富含酵母菌和好氧菌的培养液在试管中培养甲、乙、丙三种草履虫,研究其数量变化,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丙的食物和生活空间可能差异较大,丙更可能生活在上层
B.甲、乙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相似度较高,但乙竞争能力更强
C.若将甲、乙、丙单独培养,预期其增长曲线均为“S”形
D.不同草履虫对食物和空间需求的差异有利于草履虫充分利用生态资源
12.为改善某湿地的环境和功能,科研人员综合考虑海拔差异和人为干扰,从江心到防洪堤将湿地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芦苇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当枯水期来临后,A、B区会重新露干,恢复植被,此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C.图中B区的优势植物为芦苇,芦苇长势高低错落,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海拔高度不同的C、D两区域分布着不同种群,在空间上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13.为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原理,调查随退耕年限的变化,群落中不同植物类群的物种数变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第二年人工种植乔木,草本植物的物种数的峰值会推迟
B.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群落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
C.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形成提供了适宜条件
D.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群落演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更替
14.态学家P.A.Haefner对褐虾在不同含盐量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耐受能力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的部分数据绘成如图曲线(曲线旁的百分比为褐虾死亡率)。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在20℃水温条件时,30‰左右的盐度最适宜其生存
B.与15℃水温比较,5℃水温下褐虾对盐度耐受范围窄
C. 在25℃水温、30‰盐度时,只有10%的褐虾能够生存
D.由图可见,温度和盐度等因子共同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
15.A、B、C、D四种抗生素均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Sau) 引起的肺炎,为选出最佳疗效的抗生素,研究者将分别含等剂量抗生素的四张大小相同的滤纸片a、b、c、d置于Sau均匀分布的平板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48 h,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涂布后的培养皿倒置于37℃的恒温箱中培养
B.实验中一般采用干热灭菌的方法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
C.四种抗生素中,抗生素A治疗Sau感染引起的肺炎效果最好
D.滤纸片b周围抑菌圈中出现的菌落,离抑菌圈越远抗药性越强
二、非选择题:( 共5题,每题12分,共60分)
16.(12分)研究种群数量特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和指导资源管理和利用。以下是通过模型构建的方式对种群数量特征展开的探究。图一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二是调查某地区中野兔数量后绘制的曲线,λ为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
(1)图一中A、B、C分别代表 。
(2)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的方法是之一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做到 ;题中调查野兔的种群数量可以采用 方法。
(3)分析图二,第2到第3年间该地区野兔种群数量将 (填“增多”“减少”或“基本不变”)。第5~6年野兔种群数量最可能呈 型曲线增长。该增长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答出两点)
17. (12分)森林对环境破坏严重,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某林区发生大火后,经过一个世纪的演替,大火后该林区先后经过①草本灌木②阔叶林③针阔混交林④针叶林植被四个演替阶段。调查其演替过程中物种数变化如下图。据图回答:
(1)该火烧林区上发生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__。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①相比③具有更复杂的垂直结构。这使群落对_____________的利用更充分。
(3)若想研究④阶段中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不定项选择)。
A. 甲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 B. 甲的种群密度
C. 甲的植株高度 D. 甲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4)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人们发现适度砍伐成树有使林下分解氮和磷的阳生草本植物的生长加快,这主要是影响了哪一类种间关系? 干扰后林下的阳生植物为什么会增多? 。一定程度的人工干扰可能会增加林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
18. (12分)依据某生态系统构建碳循环模式图1,其中A、B、C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甲、乙、丙、丁是B中相互关联的四种生物,它们所同化的能量如表格所示。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和 。
(2)生态系统物质的循环是指 的循环,图1的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循环是以 的形式进行的。
(3)蚯蚓的活动有利于农作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蚯蚓属于图1中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填A、B或C)。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4)依据同化的能量表格写出由甲、乙、丙、丁所构成的食物链(网): ,该食物链(网)中的所有生物是否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并说明理由: 。
19. (12分)生态浮床技术是一个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的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过程,它利用水生植物及根系微生物吸收N、P元素,同时可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并以收获植物体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保护了水生态环境,实现了景观效益和生态功能的双赢。下图为某湖泊应用生态浮床技术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生态浮床既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又能美化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某些藻类植物吸收水体中的N、P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污染环境。生态浮床一方面利用水下植食性鱼类 ,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另一方面利用了浮床上植物 (从能量角度分析),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
(3)通过生态浮床生态修复后,该湖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将会升高,从而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凤眼莲因能富集Cu、Hg,也常被用于生态浮床。若用凤眼莲作为浮床植物,采收后是否适合作为家畜的饲料,原因是: 。
(4)生态浮床上的植物还可能为鸟类筑巢提供场所,水下根系处可为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提供栖息环境,这体现动物也有 分层现象。导致动物分层现象的原因是 。
20(12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最早关于果酒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诗经》中。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果酒传统,有些地区还将果酒进一步发酵制作果醋。
(1)葡萄常用于制作果酒,这是人们主要利用了附着在果皮上的______ 菌,在18~25℃、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果醋的生产则可以利用醋酸菌在_________充足的条件下,将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后者的反应简式是 。
(2)实验室在果酒、果醋制作时为避免杂菌干扰,会用 对发酵瓶,榨汁机等进行消毒。如要杀死物体内外所有微生物,则需要用灭菌的方法。对于培养基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灭菌。
(3)酿造果醋过程中发现了醋酸产率较高的醋酸菌群。为了获得纯种培养,除采用平板划线法外还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法。该方法除了可以分离微生物外,还可用于统计样品中活菌数,但统计的菌落比活菌实际数目 ,原因是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协作体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协作体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协作体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