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必考考点专题24浮力轻杆加水放水题型(原卷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669545/0-171432439478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物理必考考点专题24浮力轻杆加水放水题型(原卷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669545/0-17143243949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物理必考考点专题24浮力轻杆加水放水题型(原卷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669545/0-171432439492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考点全国通用版(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中考物理必考考点专题24浮力轻杆加水放水题型(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必考考点专题24浮力轻杆加水放水题型(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不吸水的长方体A固定在体积不计的轻杆下端,位于水平地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容器高度足够),杆上端固定不动。如图甲所示,已知物体底面积为80cm2,若ρA=0.5g/cm3,现缓慢向容器内注入适量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与注水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底面积为100cm2
B.物体恰好浸没时下底面所受到的压强为1400Pa
C.物体恰好浸没时杆对物体的力为5.2N
D.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2000Pa时,加水体积为850cm3
2.如图所示,薄壁圆柱体容器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底面积分别为20cm2和30cm2,高度都为11cm,用轻杆连接一个不吸水的长方体放入容器中,长方体的底面积为15cm2、高为10cm,长方体的下表面距离容器底部始终保持6cm,现往容器内加水,当加入0.24kg和0.27kg水时,杆对长方体的作用力大小相等,(ρ水=1.0×103kg/m3,g取10N/kg)则长方体的密度为( )
A.0.6 g/cm3 B.0.7 g/cm3 C.0.9 g/cm3 D.1.1 g/cm3
3.如图甲所示为一个浮力感应装置,竖直细杆的上端通过力传感器连在天花板上,传感器可以显示出细杆的上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下端与物体M相连,水箱的质量为0.8kg,细杆及连接处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向图甲所示的空水箱中加水直到刚好加满,图乙是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随水箱中加入水质量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箱加满水时,水受到的重力为60N
B.物体M的密度为0.2g/cm3
C.当向水箱中加入质量为2.2kg的水,力传感器的示数变为F0,F0大小为1N
D.继续向水箱中加水,当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变为5F0时,水箱对地面的压力为39N
4.如图甲所示,边长为10cm的均匀实心正方体用轻质细杆固定在容器底部,容器内底面积为400cm2。现向容器中缓慢加水至正方体刚好浸没为止,杆的弹力大小F随水深h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杆的长度为3cm
B.正方体密度为0.6g/cm3
C.整个过程中杆的最大弹力为4N
D.正方体浸没后撤去杆,则重新静止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为1200Pa
5.如图甲所示的力学装置,杠杆OAB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O为杠杆的支点,OB=20A,竖直细杆a的上端通过力传感器相连在天花板上,下端连接杠杆的A点,竖直细杆b的两端分别与杠杆的B点和物体M固定,水箱的质量为0.8kg,底面积为200cm2,不计杠杆、细杆及连接处的重力,力传感器可以显示出细杆a的上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图乙是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随水箱中水的质量变化的图像,则( )
A.物体M的密度为0.6×103kg/m3
B.当传感器示数为0N时,加水质量为1.4kg
C.当加水质量为1.8kg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900Pa
D.加水质量为2kg时,水对水箱底部的压力为31N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6.不吸水的长方体A固定在体积不计的轻杆下端,位于水平地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杆上端固定不动。如图所示。现缓慢向容器内注入适量的水,水对容器的压强p与注水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p=600Pa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 cm;若ρA=5g/cm3,当注水体积V=820cm3时,杆对A的作用力大小为 N。
7.如图所示,不吸水的长方体A固定在体积不计的轻杆下端,位于水平地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杆上端固定不动。容器内盛有8cm深的水,物体下表面刚好与水接触。往容器中缓慢注水,加水过程中水没有溢出。当加500cm3的水时,轻杆受力为3N,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较注水前变化了△p1;当加2000cm3的水时,轻杆受力为2N,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较注水前变化了△p2,且△p1:△p2=1:3,则加水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a;物块A的重力为 N。(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8.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100cm2的圆柱形容器,底部中央固定有一根体积不计沿竖直方向的细杆,细杆的上端连接着密度为0.8g/cm3的圆柱体A,现向容器中以每秒40cm3的速度注水,同时开始计时,到注满为止,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A的底面积为 cm2,当t=40s时,细杆对物体A的作用力大小为 N。
9.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1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满了水,底部中央固定有一根体积不计沿竖直方向的细杆,细杆的上端连接着密度为0.6g/cm3的圆柱体A,容器的底部安装有阀门。现打开阀门控制水以50cm3/s流出,同时开始计时,水位高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阀门未打开前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50N,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a。当t=55s时,细杆对圆柱体A的作用力大小为 N。
10.如图甲所示,薄壁容器重8N,由上下两段横截面积不同的柱形共轴组合而成,上段横截面积为400cm2,下段高2cm、横截面积为200cm2。物体A是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杆B竖直放置,上端连着A,下端固定在容器底端,现向容器中缓慢加水至A浸没,杆B受到物体A的作用力F的大小随水深h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忽略杆B的质量和体积,杆B的长度为 cm,当h=13cm,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Pa。
11.在科技节中,小军用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力传感器装置,竖直细杆的上端通过力传感器连在天花板上,力传感器可以显示出细杆的上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下端与物体M相连。水箱的质量为0.8kg,细杆及连接处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向图甲所示的空水箱中加水直到刚好加满。图乙是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随水箱中加入水质量变化的图像。由图乙可知水箱加满水时,水受到的重力为 N.当向水箱中加入质量为2.2kg的水,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变为F时,水箱对水平面的压强p1,继续向水箱中加水,当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变为5F时,水箱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2,则p1:p2= 。
12.如图甲所示,一个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足够高且G容=5N,容器内放有一个实心长方体A,底面积SA=200cm2,高hA=10cm,A底部的中心通过一段细杆与容器底部相连,现向容器内缓慢注水,一段时间后停止注水,已知在注水过程中,细杆对物体的力F随水深度h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细杆的长度为 cm,然后把一个实心长方体B放在A的正上方,水面上升2cm后恰好与B的上表面相平,如图丙所示,此时杆对物体的力恰好为0N,且ρB=3ρA,图丙中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 Pa(杆重、体积和形变均不计)。
13.用质量和体积均忽略不计的相同硬杆把长方体A和B分别固定后放入水中,B物体刚好浸没,如图甲。其中,A物体密度ρA=0.9g/cm3,高度hA=10cm,B物体底面积SB=100cm2,高度hB=8cm,重力GB=12N.则硬杆对B物体的作用力为 N.把物体A、B取出,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连接后,重新放入水中(忽略水量损失),如图乙;此时,细线拉直,水面比甲图升高0.5cm,若甲图中,硬杆对A的作用力为1.5N,容器底面积为500cm2,则乙图中,B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a。
14.如图甲所示,一重4N、底面积为100cm2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上部和下部都是正方体,底部中央固定有一根沿竖直方向的轻杆(轻杆的体积和质量均不计),轻杆的上端连接着密度为0.6g/cm3的圆柱体A。现向容器中加水,控制水以10cm3/s的速度流入,同时开始计时直至圆柱体A浸没时停止加水,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圆柱体A刚好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a,当t=95s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Pa。
15.如图甲所示,竖直细杆的下端通过力传感器与一底面积为50cm2物体M相连,力传感器可以显示出细杆的下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此时物体下底面与水面相平,水深40cm,足够高的容器质量忽略不计,容器上部底面积250cm2,容器下部底面积为150cm2,现将物体M缓慢下移,图乙是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F随物体M下降高度h的变化图象。则物体的质量为 kg,当物体M下降高度为20cm时,容器对水平支撑面的压力为 N。
三、计算题(共10小题):
16.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1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满了水,底部中央固定有一根体积不计沿竖直方向的细杆,细杆的上端连接着密度为0.7g/cm3的圆柱体A,容器的底部安装有阀门。现打开阀门控制水以50cm3/s流出,同时开始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当t=40s时,水的深度;
(2)圆柱体A的质量;
(3)圆柱体A浸没时细杆对它的拉力。
17.如图甲所示,一个底面积为200cm2、足够深的薄壁柱形平底容器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实心物体M(不吸水)用不计体积的轻杆连接固定在天花板上,并置于柱形容器内,若轻杆能承受的最大力为5N。现在向容器中缓慢匀速注水,注水速度为100cm3/min,轻杆所受力的大小与注水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1)加水前物体M的下表面到容器底的距离;
(2)物体的密度;
(3)当轻杆折断时停止加水,当M静止后,则M克服重力做功多少焦。
18.如图甲所示,物体A是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体积可忽略不计的轻质硬杆B一端固定在容器底,一端连着A,现缓慢向容器中加水至A刚好浸没,杆B受到物体A的作用力F随水深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求:
(1)物体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2)物体A的密度;
(3)若加入4.2kg水时,A物体刚好浸没,此时,取掉硬杆B,把A物体沿竖直方向分成两部分,如图丙;切割后,左边部分留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最大压强为p1,右边阴影部分放回水中,放入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为p2,若p2为p1的1.8倍,则阴影部分体积是原本A物体体积的几分之几。
19.小海同学利用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力学装置,竖直细杆C的下端通过力传感器固定在实心正方体B上,上端与实心正方体A固定。正方体B的边长为10cm,A、B均不吸水。不计细杆C及连接处的质量和体积。力传感器可以显示出细杆C的下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现缓慢向容器中加水,当水深为23cm时正方体A刚好浸没,此过程中B始终未离开容器底部。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F随水深h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N/kg,ρ水=1.0×103kg/m3)。求:
(1)正方体A刚好浸没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正方体A的密度;
(3)当容器内水的深度为16cm时,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为F,继续向容器中加水,当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再次变为F时,正方体A受到的浮力。
20.小侨学习了浮力、压强知识后,回家做了如下小实验,如图甲所示将足够高且装有20cm深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是500cm2,用一根轻杆(不计体积和质量)吊着,由A、B两部分组成的工件AB(硬质工件A、B材料相同,中间紧密连接,均不吸水)。A、B部分为均匀的实心圆柱体,B的高为10cm,用手拿住轻杆,将AB工件从图甲中刚接触水面位置缓慢竖直下降直到刚好接触容器底部,杆对AB工件的作用力F随AB工件下降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工件AB的总质量;
(2)B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工件A的底面积SA。
21.小王学习了浮力、压强知识后,回家做了如下操作,如图甲所示将重为5N、底面积为500cm2、有一定高度且装有20cm深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一根轻杆(不计体积和质量)吊着一个由AB两部分组成的工件AB(硬质工件A、B材料不同,中间紧密连接,均不吸水)。A、B部分为均匀的实心圆柱体,高均为10cm,A的横截面积为400cm2,密度为0.2g/cm3,B的横截面积为200cm2。用手拿住轻杆,将AB工件从图甲中刚接触水面位置缓慢竖直下降直到接触容器底部,杆对AB工件的作用力F随AB工件下降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负值表示力的方向相反。求:
(1)A、B的总重为多少?
(2)当h=8cm,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多少?
(3)当h=15cm,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多少?
22.如图1,高度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高处有一个注水口,以10cm3/s均匀向内注水,容器正上方天花板上,有轻质细杆(体积忽略不计)粘合着由两个横截面积不同的实心圆柱体组成的组合,此组合的A、B部分都是密度为0.6g/cm3的不吸水复合材料构成,图2中坐标记录了从注水开始到注水结束的1min内,水面高度h的变化情况,根据相关信息。求:
(1)由图象可知在0~8s内水面未接触B,求容器的横截面积;
(2)组合体B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3)t=58s时,杆对圆柱体组合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23.如图甲所示,一个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重G容=5N,容器高h容=33cm。容器内放入一个实心长方体A,底面积SA=200cm2、高hA=10cm,A底部的中心通过一段细绳与容器底部相连,向容器内缓慢注入水,一段时间后停止了注水,然后把实心长方体B放在A的正上方,水面恰好与B的上表面及容器口相平,如图乙所示,且ρB=3ρA已知在整个过程中细线对物块的拉力F随水深度h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绳重、体积和形变均不计,ρ水=1.0×103kg/m3,g=10N/kg。)求:
(1)绳子的长度;
(2)当停止加水,还未加上物体B时,容器底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3)物体A和B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若将细绳剪断,求细绳剪断前后,物体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24.如图甲所示装置,是由2个圆柱形容器连接而成(上端容器足够高),其下底面积为100cm2,上端开口面积为80cm2,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且置于水平地面上,用足够长的细轻杆连接不吸水、密度均匀的实心圆柱体A,使其缓慢浸入水中,直至圆柱体A下表面触碰容器底部。图乙是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圆柱体A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图像,当圆柱体A恰好接触容器底部时,杆的弹力为3N。(g取10N/kg)求:
(1)容器中水的原深度h水;
(2)圆柱体A的底面积SA;
(3)圆柱体A的密度ρA。
25.如图甲所示装置,是由2个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连接而成,其下底面积为75cm2,上端开口面积为100cm2,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且置于水平地面上,用轻质足够长的细硬杆连接不吸水密度均匀的实心圆柱体A,使其缓慢浸入水中,直至圆柱体A下表面触碰容器底部,图乙是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圆柱体A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的图像(g取10N/kg,ρ水=1×103kg/m3)。求:
(1)未放入圆柱体A时,容器中水的深度:
(2)未放入圆柱体A时,容器中水的质量;
(3)圆柱体A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为6cm时,受到的浮力;
(4)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5
10
0
0
10
2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必考考点专题25浮力弹簧加水放水题型(解析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必考考点专题25浮力弹簧加水放水题型(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必考考点专题24浮力轻杆加水放水题型(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