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市烟台市牟平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市烟台市牟平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根据拼音写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每个0.5分)
吞shì( ) 急jù( ) 严jùn( ) 战há( )
脸颊( ) 尖锐( ) 间( )断 笔记簿( )
2.默写。(8分)
⑴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
⑵梅花南北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安军》)
⑶ ,今日又南冠。(《别云间》)
⑷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
⑸牛郎织女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迢迢牵牛星》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总会让我想到故事中牛郎织女咫尺天涯,不得团聚的悲哀。
⑹见到竹子经历狂风暴雨、霜打雪冻仍屹立挺直的风骨,你是不是就常会忆起郑燮在《竹石》中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
3.下列选项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为人民服务》一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如何对待“死”,如何对待“批评”,如何对待“困难”三个方面的问题。
B.《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我们还学过他的《草原》一文。
C.成语“投笔从戎”语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班固,弃文就武,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故事。
D.新年时,小语选了一副“书山比豪气登顶折桂,学海竞风流劈浪夺魁”的对联送给即将参加中考的哥哥。
4.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节日风俗更是丰富多彩,春节期间,学校组织开展了节日风俗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吧。(11分)
【活动一】活动中,小语同学搜集整理了一系列与节日风俗有关的诗句,请仔细品读,回答问题。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D.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
⑴上列诗句与节日风俗无关的一项是( )(3分)
⑵上列诗句写了哪些节日及风俗?(3分)
【活动二】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的“村晚”纷纷上演,其火爆程度引发同学们的好奇与关注。大家搜集到下列相关资料,请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节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那浓浓的年味。“村晚”是一场兼具村味、年味、农味的乡村文化盛宴,演绎的是百姓最熟悉的生活记忆,传递的是淳朴又特别的快乐,激发的是对乡村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有的“村晚”通过直播连麦的形式实现线上联动,将极富年味的“村晚”汇入千屏万端,让更多人可以在线上感受到热闹的春节氛围。
材料二:“村晚”的节目根植生活、演员来自乡村,群众自编自导。从节目策划到筹备排练,从共同演绎到互相捧场,充实了老乡们的冬日生活、拉近了邻里关系,也让大家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共同dì造的满足与温暖。
材料三:中国非遗大部分在乡村,在春节这个众多非遗项目传承实践和集中展示的重要时间节点,将其作为节目搬上“村晚”舞台再合适不过。为了把春节那“消失的鼓声”找回来,山西临汾泊庄村的“村晚”上演了传统曲牌《老虎下山》,鼓点打得虎虎生风;海南开启了非遗之夜暨“村晚”系列活动,钻木取火、竹竿舞、苗鼓、“欧欧调”等多个非遗节目精彩上演。
⑶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字。(2分)
氛( )围 dì( )造
⑷读了上述材料,你认为“村晚”能够火爆的原因是什么?简要概括。(3分)
5.班级开展《鲁滨逊漂流记》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参与。(6分)
⑴在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喜欢的情节,有一位同学的表述是不准确的,请找出来并修正。(2分)
小语:鲁滨逊为了把粮食磨成粉,找来一大块硬木头,用大斧小斧把木头砍圆,用火在上面烧个槽, 做成了臼,又用铁树做了一个又大又重的杵,解决了用臼舂粮食的问题。
小文:鲁滨逊和星期五营救了在内讧中被暴徒劫持的英国商船船长和大副后,决定乘这艘商船回国。回国前,鲁滨逊把岛上的产业交给了星期五和几个被他俘虏的暴徒。
小思:鲁滨逊在船只失事后,独自一人在荒岛上生存了28年,期间他用自己的双手修建了住所,捕猎了野兽,甚至还教化了土人。
⑵语文老师从本书中选取了一段文字,请你猜猜看选段中的“他”是谁,并简单介绍下“他”当时的处境。(2分)
我马上割断那些他们用来捆绑他的菖蒲叶,或者灯芯草,打算帮他站起身子,但是他站不起来,也说不出话,只是在哼哼唧唧,显出一副极可怜的模样,看来他以为给他松绑,只是为了要宰他哩。
⑶小语在网上搜索到下列与《鲁滨逊漂流记》有关的资料,请仔细阅读,说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2分)
【资料一】《鲁滨逊漂流记》一书自1719年面世以来,备受欧美各国读者喜爱。自晚清以来,该小说被冠以“冒险小说”风行中国,主要阅读群体为青年读者和学生,直到今天,这一趋势依然没有改变。
【资料二】到19世纪末,《鲁滨逊漂流记》在世界上的各种译本已达700多种。过去的120年,该小说的中文译本也在100种以上,1990年至2004年间的中文不同译本达到了85种之多。
二、阅读(38分)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咏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
金粟①初开晓更清。
(一)古诗阅读(4分)
【注】①金粟:黄色花蕊。
6.“芭蕉新折败荷倾”一句中“折”“倾”二字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本诗题为《咏菊》写“芭蕉”“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两首诗的写作手法有什么相同点?(2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8.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⑴使弈秋诲二人弈 ( )
⑵非然也 ( )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王冕①者,诸暨②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③默记。暮归,忘其牛。或④牵牛来责蹊田⑤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⑥不听其所为?”冕因去⑦,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⑧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⑨。
【注】①王冕:元末著名画家、诗人。②诸暨:今浙江境内。③辄:就。④或:有人。⑤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⑥曷:通“何”,为什么。⑦去:离开。⑧恬:心神安适。⑨通儒:博学多通的儒生。
9.翻译下面加点字。(2分)
⑴暮归 ( )
⑵恬若不见 ( )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忘其牛 其一人专心致志
B.父怒,挞之 通国之善弈者也
C.依僧寺以居 所宝以百数
D.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
11.翻译句子。(2分)
听已,辄默记。
12.读了短文,你认为王冕能成为“通儒”的原因是什么?简要概括。(3分)
(三)现代文阅读Ⅰ(12分)
粽子飘香
谷 静
①小时候,在我心目中端午的地位仅次于春节。因为,这一天可以吃粽子。
②粽子可不是轻易就能吃到的,一是因为穷,二是因为节气。姥姥常常在春节前蒸年糕时就把最好的枣留下,准备来年包粽子。到了农历四月间,她就开始到处赶集买米,买粽叶。江米,一定要颗粒饱满,色泽白亮,粽叶自然是色翠叶宽者为佳。也难怪,端午节就在芒种前后,看着田里金黄的麦浪,怎么能不多包几个粽子庆贺呢?
③整整盼了四个月,到了五月初三这一天,姥姥就开始着手准备了,把粽叶洗净,用清水泡在一口大缸里。粽叶在水中慢慢舒展,变得柔韧、青翠。
④初四一早起,姥姥就把红枣、江米、黄米一粒粒拣好,分别泡在瓦盆里。这时候,我也会格外殷勤,屁颠儿屁颠儿地跟在姥姥后面,忙这忙那。过了晌午,米和枣都吸足了水分,变得鼓胀起来。姥姥说:开始包粽子了。我赶紧放地桌、支案板、摆小凳,忙不迭地帮姥姥搭粽叶。
⑤姥姥先是双手握着搭好的粽叶,接着两手交叠,粽叶就一头长一头短地放在左手了。然后填满米和枣,再用右手把粽叶轻轻一推,把口盖严,最后麻利地缠上丝线,一个肥嘟嘟的粽子就完成了。
⑥其实还是穷,那么肥的粽子,只放三个枣。可姥姥总是单独给我包五个枣的粽子,用不同颜色的丝线做上标记。所以包好后的粽子总是红白两色的线,还有的粽子拦腰插上一段麦秸——那一定是黄米的。
⑦黄昏时分,姥爷收工回来,人还没有进家,声音就传了进来:“粽子包好了吗?该下锅了!”我们就开始忙着把粽子整齐地码放在那口七印的大铁锅里,加满水。于是姥姥生了火,呱嗒呱嗒地拉起风箱。这时候,往往家家户户都开始煮粽子了,不一会儿,粽子的香气就弥散了整整一条巷子,还有家家屋顶上的炊烟,至今想起,都是那么祥和安静。
⑧小孩子们这时候也常常从家里跑出来,兴奋地议论着、比较着,谁家包了三种米,哪家粽子里枣最多。多妮儿有四个哥哥,个个都是壮劳力,日子过得红火,每年都包五个枣的粽子。羡慕自然是有,可是一会儿就被巷子里越来越浓的香气冲淡了。
⑨我不时地跑回家,看着锅里的水汩汩地滚着,粽叶由青翠变成深绿,迫不及待地嚷着:“姥姥,粽子快熟了吗?”姥姥总是笑吟吟地说:“就你急!”然后一俯一仰地拉着风箱,和着风箱的节奏,轻轻唱:“粽子粽子快点熟,粽子粽子快点熟,锅边等了个急嘴猴。”我于是嘻嘻地笑着跑开了。不知过了多久,家家户户都上了灯,姥姥这才熄了火。
⑩晚饭照例不能吃粽子,姥姥说:粽子要焖上一宿,等到第二天早上吃,味道才好。
⑪五月初四,这一晚的梦里都是粽子飘香呢!
⑫初五的早晨,姥姥会早早地喊我起来,粽子吃晚了,我是不干的。拿起粽子,来不及慢慢解散丝线,我总是三下五除二地就把它拽开,然后一层层剥开粽叶,粽叶上拉着黏黏的、白亮的丝,看这深绿的粽叶、莹白的江米、深红的大枣,我早馋得口水都流下来了。捧着它就开始吃,常常是吃到嘴角边都是黏黏的江米。也有人用筷子插了吃的,我是断不用筷子插来吃,没有粽叶裹着,那岂不是干米饭?哪里还是粽子!
⑬现在每到端午,超市到处都是速食的粽子,极其地精美好看,放到微波炉里加热,几分钟就好了。可是没有了那长长的等待,怎么吃都没有粽子的味道。
⑭所以,我还是选择自己包粽子。我不再像姥姥那样为了图便宜跑好远的路,总是就近买上好的米,上好的枣,还不断改良从姥姥那里学来的技术,粽子也包得像超市卖的一样小巧可爱。包粽子时,女儿也会屁颠儿屁颠儿地跟在我身后,不停地催着。
⑮没有了姥姥那口七印的大铁锅,也没有风箱,我就用高压锅。高压锅煮粽子方便快捷,可我还是习惯了初四的晚上煮,初五的早晨吃。
⑯女儿也和我当年一样吃得嘴角边都是江米,一脸的高兴。我却总是疑惑,明明是好米、好枣,怎么就没有姥姥那口大锅煮得好吃呢?
⑰看着女儿狼吞虎咽的样子,我心里溢满了幸福,可又总是怀想着姥姥的那口七印的大铁锅和莹白、肥硕的粽子,还有那飘散了一个村子的,粽子的清香。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3.第④段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品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姥姥先是双手握着搭好的粽叶,接着两手交叠,粽叶就一头长一头短地放在左手了。然后填满米和枣,再用右手把粽叶轻轻一推,把口盖严,最后麻利地缠上丝线,一个肥嘟嘟的粽子就完成了。
⑴句中加点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生活中,你应该看到过或参与过某种美食的制作吧,请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做粽子除外),将制作过程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吧。上面句中加点的词至少要用上三个。(3分,80字左右。)
15.有同学认为第⑥段内容作用不大,可以删掉,你同意吗?说说理由。(2分)
16.文章第⑬~⑰自然段写现在自己包粽子的经历,关于这段文字的作用,同学们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请你积极参与,将讨论补充完整。(3分)
小语:从写法上看,这部分文字与前面回忆小时候姥姥包粽子形成了对比。
小文:我同意小语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童年吃过的粽子的怀念。
我:我赞同两位同学的说法,但我有补充,我觉得作者的怀念还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Ⅱ(10分)
怒放的白菊花
许昭兰
①她不顾劝阻,只身前往碗底村。早上七点出发,坐两小时动年,乘三小时汽车,再走个把小时山路,才到碗底村。碗底村原名是什么,已无人记得。村民们只知道,村子很小,指甲盖大的地方,四周缠着山,犹如扒光米饭照见的粗陋碗底。
②她直接寻到村学校。校长正在给孩子们上课,一眼瞥见教室外头杵着个人,满头银发被风撩拨着,仿佛风中怒放的白菊花。校长问:“您找谁?”她笑着说:“我找你。我想来这里当老师。从前我就是老师,教语文,虽然退休了,但教孩子没问题的。”说着,她从包里掏出教师证和六七张优秀教师奖状。
③校长看看奖状,省优秀教师,日期却是十几年前。校长很为难:“阿姨,您今年多大?”她回说:“六十三。”校长又说:“阿姨,您这岁数该是享福的时候,咋巴巴来受这份苦?”她眨巴着眼说:“人总得有追求不是?”校长将她安置在学校宿舍,想着回头再好好地劝她。
④她把包搁床上,四周打量。这宿舍简单,一桌一床一木架,木架上搁着搪瓷脸盆。当着校长的面,她掏出手机:“喂,儿子,我到了……不累不累,你老妈身子骨硬朗着呢……挺好的,校长人不错,还给我找了间宿舍歇腿……你忙你的,挂了哈。”
⑤孩子放学,日头也放了学,校长张罗着弄了三样菜,白的绿的红的颜色很丰富,一盘野菜,一碗白萝卜丝汤,一盘红萝卜炒肉。那肉丝仿佛女孩子的心事,在萝卜堆里遮遮掩掩。她吃得很香,吧唧吧唧,校长却羞愧得脸通红。
⑥饭后,校长又苦心地劝起她来:“这里冬天冷得钻心,夏天蚊虫乌泱泱的,少吃短穿,苦着啦。”可她纹丝不动,倔得像根拧不动的钢筋。校长没辙了,心里却松动了。这学校就他一人,兼着语文、数学、美术、音乐,兼着老师、校长。他几次想走,又几次把自己骂醒,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折弯了他的翅膀。
⑦校长宿舍隔壁,就是她的宿舍,中间隔着一堵木板墙。睡前她在隔壁打电话,声音飘入校长耳里:“儿子,校长同意我留下了……哈哈哈,我也觉得太好了……那是,你妈没有办不成的事……放心,我会照顾好自个儿,你也是。晚安。”
⑧她似快乐的金箍棒,把孩子们的欢乐搅动起来,校长常常听见孩子们一浪一浪的笑声。校长想象着她上课眉飞色舞、声情并茂的样子,也哧哧地笑了。她可真快乐呀,花甲的外表下,铁定是一颗十八岁的心。
⑨她还有个百宝箱,里面码着五颜六色的线、长长短短的针。她把校长衣服上的口子、孩子裤子上的破洞,改造成鲜红的爱心刺绣或五彩线编织的蜘蛛网。村民们看见了,纷纷踏上门来,于是她有了更多工程,衣服、被单、鞋子……白天她在教室里授课,晚上她在灯下拿着针线变魔术,用绚丽填补一个个破洞。
⑩每晚校长都能听见她跟儿子打电话,家长里短,芝麻绿豆,絮絮叨叨。校长挺有感触的,给母亲的电话也勤了些。
⑪她一待就是两年,每学期期末最后离校,开学最早到校。终于有一天,她像一片被风扯落的树叶,倒在讲台上。
⑫校长急匆匆地将她送进镇医院。慌乱中想起她的儿子,忙从她身上掏出手机,轻易找到她儿子的号码,把电话拨过去。嘟——“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校长每隔五分钟打一次,连续打了三次,依旧无人接听,校长心里七上八下的。
⑬第四次,校长正准备再打时,眼睛却像蚊子一样,咬住手机屏保图中那年轻人的脸。那年轻人很精神,根根竖起的头发也透着韧劲儿。校长觉得这人好眼熟,眯着眼想,突然一个名字在脑海里炸开来,他想起那名字的主人,六年前来到碗底村任支书,修路搞农业,带着村民们从泥泞里一步一步走出来。这所学校,就是他一手筹划起来的。
⑭校长再看看病床上的她,鼻子里如同灌了浆,眼泪直淌。他清楚地记得,三年前,那个年轻人在去县城为村民们购置种子的路上,出了车祸,一位老太太趴在了无生气的躯体上,哭得撕心裂肺,那老太太有着满头的乌发。
选自(《百花园》,有改动)
17.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18.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_______修辞,生动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3分)
19.第⑭段画线句子“校长再看看病床上的她,鼻子里如同灌了浆,眼泪直淌”,根
据文意分析下校长此时的心理。(2分)
20.根据文意,说说作者为何以《怒放的白菊花》为题目。(3分)
三、写作(50分)
21.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请选择你印象深刻的事,自拟题目,将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要求:⑴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⑵言之有物,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