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6 课内文言文-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练习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16 课内文言文期中专项练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16 课内文言文期中专项练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
    专题16  课内文言文期中专项练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第1页
    专题16  课内文言文期中专项练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第2页
    专题16  课内文言文期中专项练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第3页
    专题16  课内文言文期中专项练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解析版)第1页
    专题16  课内文言文期中专项练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解析版)第2页
    专题16  课内文言文期中专项练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6 课内文言文-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练习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6 课内文言文-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练习试题,文件包含专题16课内文言文期中专项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专题16课内文言文期中专项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才通人( ) (2)屋舍俨然( )
    (3)阡陌交通( ) (4)便要还家(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具答之
    B.乃记之而去/乃大惊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
    D.其岸势犬牙差互/以其境过清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4.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渔人甚异之
    ②仿佛若有光
    ③便要还家
    ④乃不知有汉
    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选文首句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7.请根据链接材料和提示写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中使用“源”字的一个理由。
    [链接材料]
    [提示]可以从桃源的位置、渔人进入桃源的过程、桃源内的生活场景等角度进行思考。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对下面句予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为:对 )
    B.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舍:房屋)
    C.①寻向所志,遂迷(遂:于是) ②未果,寻病终 (寻:寻找)
    D.①处处志之(志:做记号)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乃:竟然)
    9.翻译下列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祥的社会理想?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永州之野产异蛇/斗折蛇行B.伐竹取道/齐师伐我
    C.明灭可见/庭下如积水空明D.不可知其源/临近水源,便得一山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14.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
    [链接材料]
    仆①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②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③一遇和景④,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已:过一会儿。③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④和景:温暖的日光。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B.面山而居 不可久居
    C.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D.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B.作者写隔着竹林,听到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乐趣。
    C.文章写出了小石潭及周围的景色和气氛,传达出作者在贬居生活中清闲宁静、怡然自得的心境。
    D.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表面写景,实则写心。
    18.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文章和材料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链接材料】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②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③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节选自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注】①张盖:张开的车盖。②斑剥:斑斑点点而有剥落。③围:周长的计量单位。④进贤冠:古代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帽。挂进贤冠指辞官退隐。⑤情障:这里指心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9.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尤:
    (2)可:
    2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影布石上
    B.潭西南而望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
    22.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23.统观全文,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仿佛若有光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具答之
    (4)便要还家
    2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舍: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B.林: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C.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D.乃: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7.用文中原句填空。
    从“”“”可以看出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28.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贻余/核舟一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贻余核舟一(贻:赠)
    B.能以径寸之木(径:直径)
    C.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奇妙精巧)
    D.石青糁之(石青:一种青色颜料)
    30.下列句子中的“绝”与“佛印绝类弥勒”中的“绝”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哀转久绝B.绝?多生怪柏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沿溯阻绝
    3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核舟记》中说明核舟大小的句子是“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和“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B.本文的结构属于“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总写,由评论引入要说明的事物,分写部分则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结尾总写,在事物概貌总述的基础上,再作扼要评论,与开头呼应。
    C.雕刻品“核舟”主要表现的是“大苏泛赤壁”这一场景。
    D.“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
    3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阅读《核舟记》选文,回答各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三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筵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讪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蓬,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面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3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糁:
    (2)比:
    34.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5.结合选文中划线语句,分析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33.(1)用颜料等涂上 (2)靠近 34.(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3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翁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可二黍许(表约数,左右)
    B.历历数也 (清清楚楚)
    C.如有所语(话)
    D.神情与苏黄不属(类)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能以径寸之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其两膝相比者 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执策而临之
    (3)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 ( )
    A.船中三人,东坡、佛印、鲁直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但鲁直的用笔是最多的。
    B.文章详略得当,因为是核舟记,所以详写了“核舟”的整体构造,略写了人。
    C.本文采取总——分——总的结构,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王叔远高超的雕刻艺术。
    D.介绍舟的顶部时,介绍了题名和篆章,以“细弱蚊足,勾画了了”显示雕刻家高超技艺,但是题名用黑色,篆章用红色,有点杂乱无章,这是雕刻的败笔。

    相关试卷

    专题14 课内说明文-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练习试题:

    这是一份专题14 课内说明文-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练习试题,文件包含专题14课内说明文期中专项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专题14课内说明文期中专项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课内记叙文-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练习试题:

    这是一份专题12 课内记叙文-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练习试题,文件包含专题12课内记叙文期中专项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专题12课内记叙文期中专项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内文言文阅读期中专项练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这是一份课内文言文阅读期中专项练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是,本文作者是 代的文学家柳宗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