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六下第四单元第1课,《竹石》抒发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了两个语文要素,一个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一个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两个要素学生都已经学过,这次复现是为了强调对这两个要素的综合运用。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已习得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和理解能力,教学时应该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本,教师的引导为辅。《竹石》这首古诗的诗句意思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作者“赞美竹子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的品质,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诗文,并布置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深入了解诗人郑燮,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在含义。
教学目标
1. 根据七言诗朗读的一般规律,通过自读、配乐读等方式,有感情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2. 通过借助注释等方式理解“咬、定、不放松、千磨万击、还、任、尔”等关键词,领悟竹子坚韧不拔、坚强不屈的品质。
3. 通过四步学法,小组合作,结合相关资料的补充,体会诗人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高尚人格。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关键词、查阅相关资料体会诗人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高尚人格。
作业设计 助学单
一、课前预习
1.自读古诗3遍,把不确定读音的字词写在下方横线上。
2. 试着结合注释大致说说诗句意思,把有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写在下方。
3. 搜集诗人郑燮的简介和书画作品的特色,写在下方方框里。
二、课堂助学
《竹石》中,诗人的志向是 。
三、课后提升
查找郑燮其他作品(不仅限文学作品),体会其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近读者
(一)欣赏《竹石图》:在学习古诗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画,说说画上有什么?(竹子,石头)
(二)理解诗题:那你现在明白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题目了吗?“竹石”就是——写长在石头中的竹子的诗
(三)介绍诗人:说到这首诗的诗人郑燮,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说到他的号——板桥,很多同学可能就知道他了。有谁想来给大家介绍这位赫赫有名的“郑板桥”?这也是我们昨天的预习作业。
指名介绍,教师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查找相关的资料,我们在查阅资料的时候要根据我们的需求对找到的材料进行筛选。
二、初读《竹石》,流利朗读
(一)强调重点字音:出示助学单中学生不确定的字音,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预设:燮(xiè) 还(hái)劲(jìng 强劲 疾风知劲草;jìn 力气,兴趣 手劲、干劲)
(二)出示初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②同桌互读,关注对方的字音是否正确、朗读是否流利。
(三)指名朗读,关注字音、流利程度。全班流利朗读。
三、再读《竹石》,节奏朗朗
1.从每行的字数上看,这是一首——七言诗,对!谁来试着读一读这首七言诗?谁听出来了他用的是什么节奏?
指名回答
2. 出示自由练读要求:①用“二二三”的节奏自由练习读好这首诗;②同桌互读,注意对方的朗读节奏。
指名朗读,关注节奏
3. 配乐朗读,读好节奏。
4. 教师小结:一般七言诗我们采用“二二三”的朗读节奏。
四、精读《竹石》,明晓形象
(一)聚焦“咬定”
1.读了这首诗,你觉得竹子有哪些品质?我们可以先去找找关键句。
预设:咬定青山不放松。
2.在这句诗中你会特别关注哪个词语呢?
预设:咬定。
追问:咬定是什么意思?就是紧紧地咬住,就是找准了目标不放弃。
你体会到竹子的什么精神?寻找目标,并坚持目标。
3.通过“咬定”这个词,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跟同桌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4.读出“咬定”,既然竹子紧紧咬住青山不放松,那么我们在朗读时该怎么读?谁来读出“咬定”的感觉?
指名读,齐读
5.刚才我们在理解第一句诗时用了哪几步?
小结:第一步,聚焦关键句;第二步,找出关键词;第三步,想象画面;第四步,有感情朗读。
(二)迁移运用
用上刚才的四个步骤,小组合作,试着学习剩下的三句诗。
预设:
1. 学习第二句,聚焦“立根”“破岩”:
①“立根”,直直地扎根,说明竹子坚定目标,扎根很深;“破岩”,残破的岩石,说明竹子的生长环境很艰难。
②由此你能想象到什么画面?
③有感情朗读。
2.学习第三句,聚焦“千磨万击”“坚劲”:
①“千磨万击”,许许多多的磨破,说明竹子遭受了无数的磨难;“坚劲”,坚强有力,说明竹子生命力顽强。
②由此你能想象到什么画面?
③有感情朗读。
3.学习第四句,聚焦“任”“尔”:
①“任”,任凭,体现了竹子姿态之豪迈;“尔”,你们,一种蔑视之感油然而生。
②由此你能想象到什么画面?
③有感情朗读。
(三)由竹及人
1.那么诗人郑燮写这首诗仅仅只是在赞美竹子吗?
拿出助学单,阅读“资料袋”,圈画关键词句,完成材料上方的题目。
明确:郑燮是一个清正廉明、不畏权贵、不随波逐流、刚正不阿的人。
2.因此,诗人写这首诗,一来是赞美竹子,二来是——表明自己的志向,表达诗人什么志向?在助学单上写一写,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
这样的表达方法叫——托物言志。
3.有感情朗读:把你自己当成诗人郑燮,表一表自己的志向,有感情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4.记忆力大挑战:熟读古诗,比比谁能最快把这首诗背下来。可以先和你的同桌比一比哦!
四、拓展《竹石》
“我手写我心”,一位诗人的作品往往能反映他的内心,那么还有哪些作品能反映郑燮这种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人格呢?请你课后去找一找,记录在助学单上。(不限于诗歌作品)
五、板书设计
竹石
找关键句→找关键词→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
竹子 → 郑燮
坚韧不拔 刚正不阿
托物言志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的亮点有两点:一是合理使用助学单,落实语文要素;二是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以生为本。
一、合理使用助学单,落实语文要素。本次助学单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部分。题目的设计追求“少而精”。课前部分的题目不仅帮助学生有效预习,对预习作出要求(要求学生熟读,记录难点;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又帮助教师掌握学情,精准设计教学内容。课堂部分的题目,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领学生思考重难点问题;同时,加入“资料袋”的内容,结合相关知识,进一步落实语文要素,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情感。课后部分,鼓励学生进一步查阅相关知识,多方面了解诗人,升华对本诗的理解。
二、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以生为本。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储备,有意创设了以下环节:1.自主学习,课上的自由朗读、自主理解诗句意思、自学后两句诗,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2.合作学习,学生在说诗句意思的时候、练习朗读的时候、体会诗句含义的时候,都有意创设了同桌或小组合作的环节,意在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纠正,力求人人参与课堂;3.探究学习,本节课的设计加入了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如:竹石是抱着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各种磨砺的?“咬”“不放松”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找出后两句诗中的关键字词,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作品能反映郑燮这种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人格呢?这些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但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诗人志向。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130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竹石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学习新诗《竹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竹”之源,初闻君子之说,“竹”之韵,歌吟君子之美,“竹”之姿,品鉴君子之形,“竹”之志,感怀君子之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竹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竹石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整体感知诗歌,百节长青之竹,千古不变之人,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