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673736/0-17144408660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青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673736/0-171444086609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青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673736/0-171444086611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青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青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纯合显性个体和纯合隐性个体间行种植,另将玉米(雌雄异花)一对相对性状纯合显性个体和纯合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通常情况下,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具有的特点是( )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个体比例都是3:1
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2.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 )
A.5/9B.4/9C.1/2D.1
3.两对基因A和a、B和b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如图三种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在产生配子时,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
A.类型1和类型2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数相同
B.类型3,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三种类型的个体自交,后代可能出现9:3:3;1性状分离比的是类型3
D.如果类型1、2在产生配子时出现了互换,则三种类型的个体都能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4.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性状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C和c)控制。当有两个A基因时开白花,只有一个A基因时开乳白花,三对基因均为隐性时开金黄花,其余情况开黄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有8种
B.白花植株自交后代全部开白花
C.基因型AaBbCc的植株测交,后代中乳白花占1/2
D.基因型AaBbCc的植株自交,后代黄花中纯合子占3/64
5.下图表示某雄果蝇(2N=8)进行减数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I—V)细胞中遗传物质及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叙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在I、IV阶段的细胞内,都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B.在Ⅱ阶段的细胞内,一定有4个四分体,可发生互换
C.在Ⅱ、Ⅲ阶段的细胞内,都不可能含有两个Y染色体
D.Ⅱ→I变化仅发生在减数分裂中
6.黑腹果蝇X染色体存在缺刻现象(缺少某一片段)。缺刻红眼雌果蝇(X'X—)与白眼雄果蝇(X'Y)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杂交得F2。已知F1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2:1;雄性全部为红眼,雌性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Xr与Y结合的子代会死亡B.F1白眼的基因型为XrXr
C.F2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为1:1D.F2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5/7
7.某同学对一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女孩家系的其他成员进行了调查,记录结果如下(“○”代表患者,“√”代表正常,“?”代表患病情况未知)。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
B.若祖父正常,则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若祖父患病,这个家系中所有患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该患病女性的父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
8.如图表示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搅拌强度、时长等都合理)中相关含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变化可用图甲表示
B.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C.艾弗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向细胞提取物中添加酶利用了加法原理
D.将去除蛋白质的S型细菌提取物加入到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可用图乙表示
9.如图为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图,该DNA分子片段中含有100个碱基对、40个胞嘧啶,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③是连接DNA单链上两个核糖核苷酸的化学键
B.该DNA分子复制n次,含母链的DNA分子只有2个
C.①与②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该DNA分子复制n次,消耗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60×(2n—1)个
10.某果蝇精原细胞中8条染色体上的DNA已全部被15N标记,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基因A和a,现给此精原细胞提供含14N的原料让其连续进行两次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分裂过程中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四个子细胞中的核DNA均含15N,则每个子细胞均含8条染色体
B.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8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含2个A基因
C.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4条染色体,则一定有一半子细胞含有a基因
D.若四个子细胞中有一半核DNA含15N,则每个子细胞均含4条染色体
11.如图1所示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图2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核糖体在mRNA上从左往右移动
B.进行②时,RNA聚合酶与基因的起始密码子结合
C.人体细胞线粒体内和大肠杆菌细胞内能发生图1所示过程
D.进行②时,DNA解旋酶与DNA结合,使得DNA双链解开
12.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患者视网膜视杆细胞不能合成视紫红质。下图为某家族中此病的患病情况,以及第Ⅲ代个体的基因检测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Ⅱ—3与Ⅱ—4均携带致病基因,因此后代Ⅲ—7患病
C.Ⅱ—5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中均含有致病基因
D.若Ⅲ—8与正常男性结婚,生育患病后代的概率是1/4
13.研究发现,某种植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存在性反转现象,基因a纯合时可使雌株发生性反转成为雄株,而雄株不会发生性反转;基因A无此现象。让纯合雄株与杂合雌株杂交,F1中雌株:雄株=1:3。不考虑突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F1中雌株的基因型与亲本雌株的基因型均相同
B.F1中由性反转产生的雄株占F1雄株的比例为1/3
C.若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则F1雄株的基因型有3种
D.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雄株中的纯合子占1/2
14.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刚毛果蝇杂交,子代果蝇中刚毛与截毛的比为3: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可以确定果蝇的截毛对刚毛为显性
B.亲本中,雌、雄刚毛果蝇均为杂合子
C.若子代截毛果蝇全为雄蝇,则控制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D.若子代截毛果蝇全为雌蝇,则控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15.科研团队解析了一种特殊DNA的合成机制,这类特殊的DNA用二腺嘌呤(Z)完全取代正常的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配对,该碱基对之间形成更稳定的三个氢键,极大地改变了DNA的物理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噬菌体中都含有这种特殊的DNA。下列关于这种特殊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DNA结构中碱基的种类增加,嘌呤的比例也增大
B.该种DNA结构热稳定性更高,拓展了DNA的应用范围
C.该种DNA复制所需酶的种类可能增加,可能涉及Z的合成、A的消除
D.该种DNA可能不会被细菌的防御机制识别,对细菌具有更强的杀伤力
16.某蝶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体表黑斑与白斑是一对相对性状,黑斑(A)对白斑(a)为显性,且基因不在Z与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现有如下四种该蝶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基因A、a在Z染色体上,则甲与其他个体杂交后代中雄性蝶类都表现为黑斑
B.若基因A、a在Z染色体上,则群体中雌性白斑个体数少于雄性白斑个体数
C.若要验证基因A、a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Z染色体上,应将乙与丙杂交
D.若基因A、a在常染色体上,A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则甲与乙杂交的子代中黑斑:白斑=1:1
二、多选题
17.卵子死亡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卵子受精一段时间后,会退化凋亡。下图表示该病与另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Ⅲ7只含一个甲病致病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病是卵子死亡症
B.两病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均相同
C.Ⅲ7和Ⅲ10的致病基因均来自I1
D.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正常男性与Ⅲ8婚配,后代两病均患的概率是0
18.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质如下:处于特定生长期的R型细菌分泌感受态因子诱导自身产生细胞壁自溶素,从而使自身细胞壁局部缺失而呈感受态(一种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S型细菌中控制多糖荚膜合成的相关基因进入R型细菌并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分子上进而表达。随着细菌的繁殖,后代出现S型细菌和R型细菌两种类型的细菌后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R型细菌分泌的细胞壁自溶素可用于分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B.将R型细菌的DNA与S型细菌混合,不能产生R型细菌和S型细菌两种细菌后代
C.R型细菌转变为S型细菌,其后代也是S型
D.题干中细菌后代中的S型细菌主要来源于R型细菌的转化
19.如图表示一个正在分裂的基因型为AAXBY的动物细胞,图示为染色体(用数字表示)及所带部分基因(用字母表示)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2号和4号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
B.若该细胞产生了一个AXBY的精细胞,则同时产生的精细胞为AXBY、A、a
C.该细胞仅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不能出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
D.若该细胞正常分裂至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数目与图中细胞不同
20.操纵元是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结构形式,它由启动子(启动基因转录)、结构基因(编码蛋白基因)、终止子(终止转录)等组成。如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核糖体蛋白(RP)的合成及调控过程,其中序号表示相关生理过程,mRNA上的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后相继驱动多个基因的转录
B.过程②中核糖体与mRNA结合后逐一阅读密码,直至终止子结束
C.细胞中缺乏rRNA时,RP1与mRNA上的RBS位点结合阻止翻译的起始
D.该机制保证了rRNA与RR的数量平衡,同时也减少了物质与能量的浪费
三、实验探究题
21.果蝇的正常眼和星眼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染色体有8条,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DNA数的比值_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1。
(2)根据第_____________组可判断出果蝇的正常眼和星眼中的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_。
(3)据表分析,第一组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由F1异常表型分离比可知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个体致死。选择第一组F1继续实验,让F1中的雌雄果蝇之间随机交配,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4)某雌性星眼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2.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模型模拟T2噭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如图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将上述a~f以正确的时间顺序排列(a为子代噬菌体):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目的是___________;该实验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如图2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___________。以32P标记组为例,搅拌离心应发生在图中f~c过程之间,如果在过程c之后搅拌离心,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是___________。
(3)下列曲线中,用来表示T2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如图3,最合理的是(甲组为35S标记的T2噬菌体,乙组为32P标记的T2噬菌体)____________。
A.甲组—上清液—①B.乙组—上清液—②
C.甲组—沉淀物—③D.乙组—沉淀物—④
(4)科学家在研究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时,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4.所示的实验结果。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据图分析搅拌时间应至少大于_____________min,否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时,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说明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但上清液中32P的放射性仍达到30%,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的意义是作为对照,如果明显低于100%,则上清液放射性物质32P的含量会_____________。
四、读图填空题
23.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据图回答:
(1)图1中甲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___,它属于图2中类型___________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
(4)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___。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述)。
(5)若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③和④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最终形成的4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24.如图1、图2表示人体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过程(图2中甘、丙等表示甘氨酸、丙氨酸等),据图回答:
(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图1、图2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过程。图1所示②③的中文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图1过程进行时,需要_______________催化。
(2)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图2中的一个d上结合多个b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3)图2中c表示_____________,b的形成与细胞核中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b中有______________个c的结合位点,终止密码子位于丙氨酸密码子的_______________侧(填“左”或“右”)
(4)如图1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在没有15N的原料中复制三次后,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_____________,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脱氧核苷酸链的_____________。
五、填空题
25.某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草本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其叶形有宽叶和窄叶(受等位基因E和e控制),茎的高度有高茎和矮茎(受等位基因D和d控制),且存在某种配子致死现象(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及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现用两纯合亲本杂交,F1雌株和雄株均表现为宽叶高茎,F1雌雄株随机交配,F2表现为宽叶高茎雌株:宽叶矮茎雌株:宽叶高茎雄株:宽叶矮茎雄株:窄叶高茎雄株:窄叶矮茎雄株=6:2:1:1: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茎是__________性性状,D和d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宽叶性状的遗传方式为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2)根据杂交结果分析,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推测F1__________(填“雌”或“雄”)株产生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配子致死。
(3)F2中的宽叶高茎雄株与宽叶矮茎雌株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D选项,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是异花传粉植物,既有显性又有隐性,故D正确。
2.答案:C
解析:
3.答案:D
解析:类型1能产生两种配子Ab、a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类型2能产生两种配子AB、a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即类型1和类型2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类型数相同,A正确;类型3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产生配子时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正确;类型3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能产生AB、ab、Ab、aB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9:3:3:1,类型1、2两对基因连锁,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不是9:3:3:1,C正确;如果类型1、2在产生配子时出现了染色体互换,则三种类型的个体都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但比例不相等,D错误。
4.答案:D
解析:
5.答案:C
解析:
6.答案:D
解析:缺刻红眼雌果蝇(XRX—)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得F1,F1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2:1,可推测X—Y个体死亡,F1白眼的基因型为XrX—,A、B错误;F1雌蝇产生的配子为XR:Xr:X—=1:2:1,雄蝇产生的配子为XR:Y=1:1,由于X—Y致死,所以F2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为4:3,F2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5/7,C错误,D正确。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规律。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而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A正确。分析题表可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即使知道祖父正常也不能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B错误。若祖父患病,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这个家系中除了该女孩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其余患者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该家系中所有患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正确。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患病女性的父母基因型均为Aa,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母亲为杂合子,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也为1/4,D正确。
8.答案:B
解析:
9.答案:A
解析: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C
解析:由两个核糖体上形成的多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A错误;②表示转录,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而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B错误;图1所示为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因为人体细胞线粒体内和大肠杆菌细胞内DNA是裸露的,所以都能发生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C正确;②表示转录,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使DNA双链解开,D错误。
12.答案:B
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Ⅱ3和Ⅱ4不患病但是Ⅲ7患病,因此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为判断基因B/b的位置,可以第Ⅲ代个体的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入手。Ⅲ7和Ⅲ9均只有一条带,为隐性基因对应的条带,而Ⅲ10为正常男性,其父亲Ⅱ6为患者,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6为bb,Ⅲ10为Bb,应有两条带,与题图不符,故Ⅲ10的基因型为XBY,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由于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4是正常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B错误;由于Ⅱ5的女儿是患者,因此Ⅱ5的基因型为XBXb,她的体细胞中和初级卵母细胞中均含有b基因,C正确;结合基因检测结果,Ⅲ8含两条带,
因此基因型为XBXb,若其与正常男性(XBY)结婚,生育患病(XbY)后代的概率是1/4,D正确。
13.答案:D
解析:A、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若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XAXa,雄株的基因型为XAY、XaY、XaXa(性反转);根据F1中雌株:雄株=1:3可知,亲本的纯合雄株(XaY)与杂合雌株(XAXa)杂交,F1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1/4),F1雄株的基因型为XAY(1/4),XaY(1/4),XaXa(性反转,1/4)。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株的基因型为AAXX,AaXX,雄株的基因型为AAXY、AaXY,aaXY,aaXX(性反转)。亲本纯合雄株(aaXY)与杂合雌株(AaXX)杂交,F1雌株的基因型为AaXX(1/4),F1雄株的基因型为AaXY(1/4),aaXY(1/4),aaXX(性反转,1/4)。综上,基因A、a无论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F1中雌株的基因型与亲本雌株的基因型均相同,A正确;
B、若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纯合雄株(XaY)与杂合雌株(XAXa)杂交,F1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1/4),F1雄株的基因型为XAY(1/4),XaY(1/4),XaXa(性反转,1/4)。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纯合雄株(aaXY)与杂合雌株(AaXX)杂交,F1雌株的基因型为AaXX(1/4),F1雄株的基因型为AaXY(1/4),aaXY(1/4),aaXX(性反转,1/4)。综上,F1中由性反转产生的雄株占F1雄株的比例为1/3,B正确;
C、若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纯合雄株(XaY)与杂合雌株(XAXa)杂交,F1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1/4),F1雄株的基因型为XAY(1/4),XaY(1/4),XaXa(性反转,1/4),C正确;
D、当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F1雄株中纯合子占2/3,D错误。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一对刚毛果蝇杂交,子代果蝇中刚毛:截毛=3:1,说明刚毛为显性性状,A错误;亲本中,雌果蝇为杂合子,雄果蝇可能为杂合子,也可能为纯合子(Aa×Aa或XAXa×XAY等),B错误;子代截毛果蝇全为雄蝇时,控制基因可能只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XAXa×XAY或XAXa×XAYa),C错误;子代截毛果蝇全为雌蝇时,控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XAXa×XaYA),D正确。
15.答案:A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该类特殊的DNA用二腺嘌呤(Z)完全取代正常的腺嘌呤(A),故该种DNA的碱基组成由A、T、G、C替换为Z、T、G、C,碱基种类并未增加,嘌呤比例也未增大,A错误;正常DNA的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而该种DNA的Z与T之间有三个氢键,结构热稳定性更高,拓展了DNA的应用范围,B正确;由于该种DNA需要用Z完全取代A,故该种DNA复制所需酶的种类可能增加,可能涉及Z的合成、A的消除,C正确;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结合题意可知,噬菌体中都含有这种特殊的DNA,且该种DNA的物理化学特征发生了极大改变,推测该种DNA可能不会被细菌的防御机制识别,对细菌具有更强的杀伤力,D正确。
16.答案:A
解析:若基因A、a在Z染色体上,则群体中雌性白斑基因型为ZaW,雄性白斑基因型为ZaZa,群体中雌性白斑个体数多于雄性白斑个体数,B错误;若要验证基因A、a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Z染色体上,应将甲与丁杂交,C错误;若基因A、a在常染色体上,A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则甲与乙基因型均为Aa,它们杂交的子代中黑斑:白斑=2:1,D错误。
17.答案:BC
解析:
18.答案:AD
解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R型细菌分泌的细胞壁自溶素不能用于分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A错误;由于只有处于特定生长期的R型细菌能够分泌细胞壁自溶素,而S型细菌不能分泌细胞壁自溶素,故将R型细菌的DNA与S型细菌混合,不能产生R型细菌和S型细菌两种细菌后代,B正确;由于转化过程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概率低,故题干中细菌后代中的S型细菌主要来源于S型细菌的增殖,D错误。
19.答案:BD
解析:
20.答案:ACD
解析: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过程①转录中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后相继驱动多个基因(基因1、基因2等)的转录,A正确;过程②翻译中核糖体与mRNA结合后逐一阅读密码,直至终止密码子结束,B错误;rRNA能与RP1、RP2和其他核糖体蛋白结合形成核糖体,mRNA上的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当细胞中缺乏rRNA分子时,RP1不与rRNA结合而是与mRNA上的RBS位点结合,导致核糖体不能与mRNA结合,进而阻止翻译的起始,这种调节机制既保证细胞内rRNA与核糖体蛋白在数量上保持平衡,又可以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浪费,C、D正确。
21.答案:(1)8;小于
(2)一;正常眼
(3)Aa、AaAA;星眼:正常眼=1:1
(4)A或a
解析:(1)果蝇的染色体有8条,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最多有16条;DNA不仅分布在细胞核,细胞质中也有部分DNA,所以染色体数/DNA数的比值小于1
(2)根据杂交组合一,果蝇的星眼×星眼,子代出现了正常眼,因此正常眼为隐性。
(4)据表分析,第一组亲本的基因型都是Aa,一般情况下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表现及比例应该是3(A_):1(aa);但结果为2:1,原因为AA纯合致死,因此出现2(Aa):1(aa)。选择第一组F1(2/3Aa、1/3aa)继续实验,让F1中的雌雄果蝇之间随机交配,AA致死,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星眼(Aa):正常眼(aa)=1:1;
22.答案:(1)脱氧核苷酸;大肠杆菌的核糖体d→e→b→f→c→a
(2)区分DNA和蛋白质分子;④①;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3)B
(4)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和细菌分离;2;部分噬菌体未侵染细菌增高
解析:(1)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图中a为子代噬菌体,b表示合成,c表示释放,d表示吸附,e表示注入,f表示组装,因此噬菌体侵染的顺序可表示为d→e→b→f→c→a。
(3)甲组是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经过搅拌离心后,蛋白质外壳分布在上清液中,且放射性强度与保温时间长短没有关系,对应于曲线④,AC错误;乙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内,经过搅拌离心后,存在于大肠杆菌内的子代噬菌体DNA分布在沉淀物中,但随着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这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升高,沉淀物中放射性含量降低,因此,乙组中上清液的放射性表现为先降低而后上升,对应于曲线②,B正确,D错误。
(4)图中上清液中32P的放射性仍达到30%的原因是部分噬菌体未侵染进入细菌导致的,若此时细菌的存活率明显低于100%,则图中上清液中32P的放射性仍达到30%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进入上清液的缘故。
23.答案:(1)有丝分裂后期;a
(2)次级精母细胞
(3)b、d、e
(4)a、b;b→a、d→c
(5)AaB、AaB、b、b或Aab、Aab、B、B
解析:(1)图1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的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属于图2中的类型a。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应该为次级精母细胞。
(3)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
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b→a、d→c。
(4)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③和④没有分离,则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BB、bb或AAaabb、BB;减数第二次分裂正确,则最终形成的4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AaB、b、b或Aab、Aab、B、B。
24.答案:(1)转录;翻译;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
(2)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蛋白质合成的效率
(3)tRNA;核仁;2;右
(4)1/4;1/8
解析:
25.答案:(1)①.显;②.常;③.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④.F1均为宽叶,F2出现窄叶,且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即有宽叶又有窄叶
(2)①.DdXEY、DdXEXe;②.雄;③.DY
(3)宽叶高茎雄株:宽叶矮茎雌株:宽叶矮茎雄株:窄叶矮茎雄株=4:4:3:1
解析:(1)结合题干F1雌株和雄株均表现为宽叶高茎”,而F2中出现了窄叶和矮茎,意味着宽叶对窄叶为显性,高茎对矮茎为显性,F2中雌株有高茎和矮茎,雄株也有高茎和矮茎,无性别差异,故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雌株均为宽叶,雄株中有宽叶和窄叶,意味着宽叶和窄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控制宽叶和窄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即宽叶性状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判断理由是F1均为宽叶,F2出现窄叶,且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即有宽叶又有窄叶。
(2)结合(1)的分析可知,F1雌株的基因型为DdXEXe,F1雄株的基因型为DdXEY,若雌雄配子均正常,则DdXEXe与DdXEY杂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高茎雌株:宽叶矮茎雌株:宽叶高茎雄株:宽叶矮茎雄株:窄叶高茎雄株:窄叶矮茎雄株=6:2:3:1:3:1,与实际结果宽叶高茎雌株:宽叶矮茎雌株:宽叶高茎雄株:宽叶矮茎雄株:窄叶高茎雄株:窄叶矮茎雄株=6:2:1:1:1:1相比可知,宽叶高茎雄株和窄叶高茎雄株的比例出了问题,份数有所减少,均减少2份,二者均为雄株且均为高茎,推测F1雄株产生的基因型为DY的配子致死。
(3)结合(2)的分析可知,F2中的宽叶高茎雄株基因型为DdXEY,宽叶矮茎雌株1/2ddXEXE、1/2ddXEXe相互交配,DdXEY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1/3DXE、1/3dXE、1/3dY,1/2ddXEXE、1/2ddXEXe产生的雌配子及比例为3/4dXE、1/4dXe,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3/12DdXEXE、1/12DdXEXe、3/12ddXEXE、1/12ddXEXe、3/12ddXEY、1/12ddXeY,即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高茎雌株:宽叶矮茎雌株:宽叶矮茎雄株:窄叶矮茎雄株=4:4:3:1。
类型1
类型2
类型3
祖父
祖母
姑姑
外祖父
外祖母
舅舅
父亲
母亲
弟弟
?
○
√
○
√
√
○
○
√
甲
乙
丙
丁
黑斑(♀)
黑斑(♂)
白斑(♀)
白斑(♂)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型
一
星眼×星眼
星眼:正常眼=2:1
二
星眼×正常眼
星眼:正常眼=1:1
三
正常眼×正常眼
正常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2021福建省泰宁一中高一上学期学分认定暨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可编辑)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泰宁一中2020-2021学年学分认定暨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一生物科试卷pdf、泰宁一中2020-2021学年学分认定暨第一次阶段考参考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山东师大附中高一11月学分认定考试(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