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化学二轮备考选择题高频热点特训习选择题专项突破专项突破
新高考化学二轮备考选择题高频热点特训习选择题专项突破专项突破24 化学实验基础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备考选择题高频热点特训习选择题专项突破专项突破24 化学实验基础,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本仪器使用与安全,药品的保存,分离与提纯,实验装置的识读要点,3℃)和苯的混合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向分析:(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判断:安全标识、事故预防及处理;药品的取用与保存;常见基本操作正误判断
(2)仪器的识别、使用及装置图的判断: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分析;分离、提纯装置分析;设定目标型装置判断
(3)操作—现象—结论一致性判断:装置、操作、目的一致性判断;操作、现象和结论一致性判断;目的、操作、结论一致性判断
(一)必备知识和方法
1.基本仪器使用与安全
(1)蒸发皿不能用来加热固体
(2)分液漏斗可用于分液以及气体的制备,如实验室制备氯气,可用分液漏斗加入浓盐酸
(3)NaOH具有吸水性和腐蚀性不能直接放在滤纸上
(4)容量瓶在使用之前不需烘干
(4)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测定结果偏大
(5)滴定管盛装标准液或待测液时,装液前必须润洗
2.药品的保存
(1)氢氧化钠溶液与玻璃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保存时应用橡胶塞
(2)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应该保存在塑料瓶中
(3)保存液溴时常加少量水液封
3.分离与提纯:
(1)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振荡前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避免液体流出,然后再进行振荡
(2)萃取过程中放出液体时,需要打开玻璃塞,保证与外界连通,确保液体顺利流出
(3)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4.实验装置的识读要点
5.化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一致性评判
例1.下列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A.回收水溶液中的I2:加入乙酸,分液,蒸发
B.回收含有KCl的MnO2:加水溶解,过滤,干燥
C.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通过盛有P2O5的干燥管
D.除去乙醇中的水,加入无水氯化钙,蒸馏。
[解析]A.乙酸能溶于水,不能用分液方法分开,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能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可通过过滤除去,符合题意;
C. P2O5为酸性氧化物,能跟碱性物质发生反应,故不能用来吸收氨气,不符合题意;
D. 无水氯化钙能与乙醇形成络合物,除去乙醇中的水,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应加氧化钙,蒸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为分离、除杂题,解题时要明确除杂、提纯要求:能除去杂质,不能与期望所得产物发生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例2.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解析]A项,灼烧碎海带应用坩埚,A项错误;B项,海带灰的浸泡液用过滤法分离获得含I-的溶液,B项正确;C项,MnO2与浓盐酸常温不反应,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需要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C项错误;D项,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尾气Cl2,尾气Cl2应用NaOH溶液吸收,D项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以从海带中提取碘为载体,考查基本实验操作、Cl2的实验室制备,解答时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分析必需的试剂和仪器、合理的装置和实验条件的控制。
(二)真题演练
1.[2020新课标Ⅰ]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2.[2020新课标Ⅲ]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3.[2020江苏卷]实验室以CaCO3为原料,制备CO2并获得CaCl2﹒6H2O晶体。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CO2B.收集CO2
C.滤去CaCO3D.制得CaCl2﹒6H2O
4.[2020天津卷]下列实验仪器或装置的选择正确的是
5.[2020浙江7月选考]固液分离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B.C.D.
6.[2020浙江7月选考]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萃取时,向盛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振荡、静置分层后,打开旋塞,先将水层放出
B.做焰色反应前,铂丝用稀盐酸清洗并灼烧至火焰呈无色
C.乙醇、苯等有机溶剂易被引燃,使用时须远离明火,用毕立即塞紧瓶塞
D.可用溶液和稀区分、和
7.[2020浙江7月选考] 黄色固体X,可能含有漂白粉、、、、之中的几种或全部。将X与足量的水作用,得到深棕色固体混合物Y和无色碱性溶液Z。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A.X中含,可能含有
B.X中含有漂白粉和
C.X中含有,Y中含有
D.用酸化溶液Z,若有黄绿色气体放出,说明X中含有
8.[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图示表示过滤的是
A.B.C.D.
9.[2019浙江4月选考]针对下列实验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用同一针筒先后抽取80 mL氯气、20 mL水,振荡,气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黄绿色
B.在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3 mL浓硫酸,搅拌,固体由蓝色变白色
C.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双氧水,产生白色沉淀
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镁条剧烈燃烧,有白色、黑色固体生成
10.[2019江苏]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
B.将4.0 g NaOH固体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 ml·L−1NaOH溶液
C.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
D.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
11.[2019天津]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12.[2018新课标Ⅱ卷]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13.[2018新课标Ⅲ卷]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14.[2018新课标Ⅰ卷]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15.[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CH3COONa溶液的pH
B.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醇(沸点为78.3℃)和苯(沸点为80.1℃)的混合物
C.用淀粉-KI试纸鉴别碘水和FeCl3溶液
D.用Na2CO3溶液鉴别CaCl2溶液、NaCl溶液和稀硫酸
16.[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图示与操作名称不对应的是
A.升华B.分液
C.过滤D.蒸馏
17.[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仪器名称为“漏斗”的是
A.B.C.D.
18.[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操作或试剂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A.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砷单质
B.可用灼烧法除去氧化制中混有的铜粉
C.可用硫酸鉴别碳酸钠、硅酸钠和硫酸钠
D.可用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乙醇、乙醛和乙酸
(三)热点强化训练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应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B.用过量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
C.向某溶液中滴加浓NaOH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该溶液中存在
D.检验某补铁药片(主要成分为亚铁化合物)是否氧化变质,使用氯水和硫氰化钾溶液
2.实验室利用饱和食盐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可制得和,受热分解可制得。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3.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4.下列实验操作和所用玻璃仪器都正确的是( )
5.CuSO4溶液是实验室中常用试剂。下列与CuSO4溶液有关实验的操作和结论都一定正确的是( )
6.完成下列实验,所用仪器或操作合理的是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某实验兴趣小组同学査阅资料如下,溴苯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156.2 °C,苯的沸点80°C,然后在实验室用苯、液溴、活性铁粉作用制得粗溴苯(含溴苯、溴和苯),为得到纯度符合要求的产品,需要对粗溴苯进行纯化,下列装置并不需要用到的是
A.B.
C. D.
9.下列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图Ⅰ:加热胆矾制得无水硫酸铜
B.图Ⅱ:证明该温度下溶度积常数Ksp[Fe(OH)3]<Ksp[Mg(OH)2]
C.图Ⅲ:检验1-溴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产生丙烯
D.图Ⅳ:NH3的收集与尾气吸收
10.下列除杂过程中,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11.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
B.用图2所示装置证明酸性:
C.图3所示装置中水不能持续流下,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D.用图4所示装置测定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13.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①灼烧海带碎片使之变为海带灰
B.装置②过滤海带灰的浊液可得碘单质
C.装置③制备Cl2,用于氧化I-
D.装置④用于吸收尾气,同时获得副产品漂白粉
1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15.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检验装置气密性B.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C.从食盐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D.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装置
装置的易错点或注意事项
容量瓶中是否有固体,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
玻璃棒要靠在刻度线以下,而不是刻度线以上
(1)是否用玻璃棒引流
(2)漏斗末端是否紧靠烧杯内壁
(3)玻璃棒是否紧靠三层滤纸
(1)分液漏斗末端是否紧靠烧杯内壁
(2)分离的混合物是否符合萃取原理
(3)分液漏斗的上层液体是否从上口
倒出,下层液体是否从下口流出
(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是否位于支管口
(2)水流方向是否为自下而上
(3)是否使用碎瓷片
(4)是否使用石棉网
(1)右端导管是伸入液面以下还是接近液面
(2)用的是饱和Na2CO3溶液还是NaOH溶液
(3)配制浓H2SO4、乙醇、乙酸的混合液时,滴加顺序是否正确
(1)气体流向是否为长进短出
(2)注意洗气后,气体中可能仍然含有水蒸气
(3)洗气时所选液体是否正确,如洗去CO2中的SO2应用饱和NaHCO3溶液而不是Na2CO3溶液
(1)制备H2、O2、SO2、CO2、NO、NO2、浓氨水与碱石灰反应制备NH3、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可选择A装置
(2)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可以选择B装置
(1)反应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制备NH3时棉花的作用是防止氨气对流
(3)用KClO3固体与MnO2加热制备O2也可以选择此装置
(1)通常用于比较酸性强弱,如酸性:亚硫酸>乙酸>碳酸>苯酚
(2)若①中为挥发性酸,通入③之前要把挥发出的①中的气体除去,如验证酸性:乙酸>碳酸>苯酚,要在②和③之间加一个盛水的洗气瓶除去挥发出的乙酸蒸气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判断
正误
解释
(1)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一定是钠盐,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
×
NaOH焰色反应火焰也是黄色,检验钾元素要透过蓝色钴玻璃,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否则不含有
(2)
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该气体是乙烯
×
未反应的乙醇、生成的乙烯、SO2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
向溶液X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溶液X中无NHeq \\al(+,4)
×
NH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生成的氨水浓度小,不加热时NH3不会挥发出来
(4)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Y,试纸变蓝
该气体是Cl2
×
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的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Y可能是Cl2,也可能是O3、NO2等气体
(5)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
O3、Cl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6)
向溶液Y中滴加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Y中一定含有SOeq \\al(2-,4)
×
若溶液Y中含有SOeq \\al(2-,3),滴加硝酸时能被氧化成SOeq \\al(2-,4),加入BaCl2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7)
往CH2=CHCHO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
×
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用KMnO4溶液无法证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8)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有白烟产生
X一定是浓盐酸
×
只要是挥发性的浓酸遇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都能产生白烟,浓盐酸、浓硝酸都符合
(9)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无砖红色沉淀
说明淀粉未水解
×
稀硫酸在淀粉水解中作催化剂,在未中和硫酸的情况下加入的新制Cu(OH)2悬浊液会与硫酸反应生成CuSO4,在加热时得不到沉淀,应该先加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后再加新制Cu(OH)2悬浊液
(10)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
Fe2+的检验方法正确
(11)
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未出现淡黄色沉淀
溴乙烷未发生水解
×
NaOH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OH极不稳定,分解生成棕褐色的氧化银,干扰溴离子的检验
(12)
在硫酸钡沉淀中加入浓碳酸钠溶液充分搅拌后,取沉淀(洗净)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说明
Ksp(BaCO3)
溶解度大的物质容易向溶解度小的转化;但Ksp相近时,溶解度小的物质也能向溶解度大的转化,如Ksp(BaSO4)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单质
√
氧化铝的熔点高,像网兜一样包裹在Al的外面,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14)
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
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漂白性无关
(15)
将SO2气体通入到Ba(NO3)2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
此沉淀是BaSO3
×
H2SO3是中强酸,电离出的H+与溶液中的NOeq \\al(-,3)能将SOeq \\al(2-,3)化成SOeq \\al(2-,4),故该白色沉淀是BaSO4
(16)
向Na2CO3溶液中加入冰醋酸,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酸性:醋酸>碳酸>苯酚
×
因醋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CO2气体中混有挥发出的CH3COOH,变浑浊可能是因为CO2,也可能是因为CH3COOH,无法比较碳酸与苯酚的酸性强弱
(17)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Fe(NO3)2晶体已氧化变质
×
在Fe(NO3)2中加入稀硫酸后,Fe2+能被H+、NOeq \\al(-,3)(两者同时存在相当于HNO3)氧化成Fe3+而干扰实验
(18)
SO2通入溴水(或碘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溴水褪色
SO2有漂白性
×
SO2在反应中作还原剂,体现的是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
(19)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
碳酸氢盐、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溶液也有相同现象
(20)
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
用分液法
×
乙酸与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21)
制备Fe(OH)3胶体:0.1 ml·L-1FeCl3溶液与0.3 m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有胶体生成
×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得到Fe(OH)3胶体
(22)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盐析
气体(杂质)
方法
A
SO2(H2S)
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Cl2(HCl)
通过饱和的食盐水
C
N2(O2)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D
NO(NO2)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
溶液
A.
H2S
稀盐酸
B.
HCl
稀氨水
C.
NO
稀H2SO4
D.
CO2
饱和NaHCO3溶液
配制50.00 mL 0.1000 ml.L-1 Na2CO3溶液
除去Cl2中的HCl
蒸馏用冷凝管
盛装Na2SiO3溶液的试剂瓶
A
B
C
D
A
B
C
D
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收集气体
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A
B
C
D
制
制
制
制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探究SO2的氧化性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的颜色变浅
B
除去NaNO3溶液中少量Na2SO4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过滤
C
制取并纯化二氧化碳
向稀盐酸中加入石灰石,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
D
探究I-与Fe2+还原性强弱
向Fe(NO3)3溶液中加入少量HI溶液,再滴入淀粉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选项
实验操作
玻璃仪器
A
分离苯和NaOH溶液
分液漏斗、烧杯
B
用直接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醇和乙酸
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
C
配制100 mL pH=1的CH3COOH溶液
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量筒
D
利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并收集Cl2
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
选项
A
B
C
D
实验操作
前者产生气泡更快
收集NO2
蒸发CuSO4溶液
结论
Fe3+催化效果好于Cu2+
Ksp(CuS)
可获得胆矾晶体
A
B
C
D
检验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
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
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盐酸
选项
装置图
现象及结论
A
通入混合气体一段时间后,碘水褪色并检验出,能证明SO2 的还原性强于I-
B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 Ca(OH)2碱性强于 NH3·H2O
C
将该装置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液面上升,能证明甲烷与氯气在暗处能发生取代反应
D
加热一段时间后,检验出有CO2生成,能证明焦炭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硅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氯化钾固体
氯酸钾
加入二氧化锰并加热
B
硫酸亚铁溶液
硫酸铁
加入过量的铁粉后过滤
C
氯化氢
二氧化碳
通过饱和溶液
D
硝酸钠溶液
硝酸钡溶液
加人适量的硫酸钾溶液后过滤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中的
先后通过盛有蒸馏水、浓硫酸的洗气瓶
B
除去溶液中的
加入过量溶液,过滤,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
C
证明难溶于水,但能溶于溶液中
在少量,悬浊液中加入足量浓溶液
D
检验稀硫酸催化淀粉水解的产物为葡萄糖
向水解后的溶液加人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浊液未变澄清
苯酚的酸性弱于H2CO3的酸性
B
向Ba(NO3)2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
X一定是SO2
C
向2mL10%的CuSO4溶液中滴入5~6滴2%的NaOH溶液,再滴入葡萄糖溶液并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含有醛基
D
相同温度下,用pH试纸测CH3COONa溶液试纸显蓝色;测Na2SO3溶液的试纸显深蓝色
相同温度下Ka( CH3COOH) >Ka1( H2SO3)
参考答案
真题演练
1.【答案】A
【解析】A.SO2和H2S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都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在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杂质H2S时,SO2也会被吸收,故A项不能实现除杂目的;
B.氯气中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饱和食盐水在吸收氯化氢气体的同时,也会抑制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故B项能实现除杂目的;
C.氮气中混有少量氧气,在通过灼热的铜丝网时,氧气可以与之发生反应: ,而铜与氮气无法反应,因此可以采取这种方式除去杂质氧气,故C项能实现除杂目的;
D.NO2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NO与NaOH溶液不能发生反应;尽管NO可以与NO2一同跟NaOH发生反应:,但由于杂质的含量一般较少,所以也不会对NO的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故D项能实现除杂的目的;答案选A。
【点睛】除杂操作原则可概括为“不多不少,简单最好”:首先,避免引入新的杂质;其次,尽量避免产品的损失;最后,方法越简单越好。
2.【答案】B
【解析】能够发生喷泉实验,需要烧瓶内外产生明显的压强差;产生压强差可以通过气体溶于水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发生反应消耗气体产生压强差,据此分析。
A.由于硫化氢气体和盐酸不发生反应且硫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烧瓶内外压强差变化不大,不会出现喷泉现象,A错误;
B.氯化氢可以和稀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发生反应,使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能够出现喷泉实验,B正确;
C.一氧化氮不与硫酸发生反应且不溶于水,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现象,C错误;
D.二氧化碳不会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实验,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析】A.碳酸钙盛放在锥形瓶中,盐酸盛放在分液漏斗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
C.加入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后,部分碳酸钙未反应完,碳酸钙是难溶物,因此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
D.CaCl2∙6H2O易失去结晶水,因此不能通过加热蒸发皿得到,可由氯化钙的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析出六水氯化钙结晶物,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
4.【答案】B
【解析】A.配制溶液需要用容量瓶,不能使用量筒配置溶液,故A错误;
B.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使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气体,根据氯气在水中的反应:Cl2+H2O⇌H++Cl-+HClO,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使氯气溶于水的平衡逆向移动,降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洗气瓶长进短出,利于除杂,故B正确;
C.蒸馏要使用直形冷凝管,不能使用球形冷凝管,故C错误;
D.硅酸钠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是一种矿物胶,能将玻璃塞与试剂瓶的瓶口粘在一起,盛装Na2SiO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使用玻璃塞,应使用橡胶塞,故D错误。答案选B。
5.【答案】C
【解析】A.该仪器是干燥管,不能用于固液分离,A不符合题意;
B.该仪器为蒸馏烧瓶,不能用于固液分离,B不符合题意;
C.该仪器为普通漏斗,常用于过滤以分离固液混合物,C符合题意;
D.该仪器为牛角管,又叫接液管,连接在冷凝管的末端以收集蒸馏产生的蒸气所冷凝成的液体,不能用于固液分离,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
6.【答案】A
【解析】A.CCl4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故萃取Br2时,向盛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打开旋塞,先将CCl4层放出,A操作错误;
B.做焰色反应前,先将铂丝用稀盐酸清洗并灼烧至无色的目的是排除铂丝上粘有其它金属元素,对待检测金属元素的干扰,B操作正确
C.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属于易燃物品,故使用时必须远离明火和热源,用毕立即塞紧瓶塞,防止失火,C操作正确;
D.氯化银、亚硝酸银都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所以硝酸银滴入氯化钠溶液和亚硝酸钠溶液中都有白色沉淀生成,但是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而亚硝酸银溶于稀硝酸;硝酸银溶液滴入硝酸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故D操作正确。答案选A。
7.【答案】C
【解析】固体X为黄色,则含有Fe2(SO4)3,溶于水后,要使溶液Z为无色碱性,则一定含有漂白粉,且漂白粉过量,得到深棕色固体混合物Y,则固体Y是Fe(OH)3和Cu(OH)2的混合物,X中一定含有CuCl2,FeSO4和Fe2SO43中含有其中一种或两种都含,据此解答。
A.若X含有KI,则会与漂白粉反应生成I2,溶液不为无色,A不正确;
B.由分析可知,不一定含有FeSO4,B不正确;
C.由分析可知, X含有CuCl2,Y含有Fe(OH)3,C正确;
D.酸化后,产生黄绿色气体,为氯气,则发生的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ClO-+2H+=Cl2↑+H2O,此时的Cl-有可能来自于漂白粉氧化FeSO4产生的Cl-,也有可能是漂白粉自身含有的,不能推导出含有CuCl2,D不正确;故选C。
8.【答案】C
【解析】A.该操作是分液,A不合题意;
B.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定容步骤,B不合题意;
C.该操作是过滤,C符合题意;
D.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转移溶液步骤,D不合题意。
故答案选C。
9.【答案】A
【解析】A.氯气可溶于水,在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因而20mL水大约能溶解40mL氯气,气体大约剩余40mL未溶解,A项错误;
B.胆矾指的是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其显蓝色,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uSO4·5H2O变为CuSO4,CuSO4为白色固体,B项正确;
C.双氧水将SO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H2O2+SO2 =SO42-+2H+,氯化钡溶液中Ba2+与SO42-生成BaSO4白色沉淀,C项正确;
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为白色固体,C是黑色固体,D项正确。
故答案选A。
10.【答案】D
【解析】A.用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所测为稀释液的pH,不是原溶液的pH,实验操作错误,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项错误;
B.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冷却、转移及洗涤、定容、摇匀、装液,由于容量瓶上有容积、温度和唯一刻度线,若将氢氧化钠直接置于容量瓶中,加水后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引起容量瓶的容积发生变化,引起实验误差,B项错误;
C.在Al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Cl3+3H2OAl(OH)3+3HCl,若用甲装置蒸干氯化铝溶液,由于HCl的挥发,加热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最终AlCl3完全水解成氢氧化铝固体,不能得到AlCl3固体,C项错误;
D.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被NaOH溶液吸收,乙烯与NaOH溶液不反应且乙烯难溶于水,可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乙烯中少量的SO2,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易错选C项,盐溶液蒸干后能否得到原溶质与溶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溶质为挥发性酸形成的强酸弱碱盐、不稳定性的盐、具有强还原性的盐,加热蒸干不能得到原溶质。
11.【答案】B
【解析】A、乙醇的密度小于浓硫酸,混合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乙醇中,边倒边搅拌,若顺序相反则容易引起液体飞溅,故A不能达到目的;
B、容量瓶上的刻度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胶头滴管垂直位于容量瓶的正上方,故B能达到目的;
C、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集气瓶中的导气管应长进短出,故C不能达到目的;
D、乙炔中的H2S等杂质也能使溴水褪色,应先通过一个盛碱液的洗气瓶将杂质除去,故D不能达到目的;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装置和基本操作,易错点D,学生易忽略实验室用电石制乙炔中的H2S等还原性杂质也能使溴水褪色。
12.【答案】D
【解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液面会上升。但氯代烃是不溶于水的气体或油状液体,所以最终水不会充满试管,答案选D。
点睛:明确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原理和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是解答的关键,本题取自教材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验,难度不大,体现了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必备知识,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考查要求。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仔细读题,理解实验基本操作内容。
A.锌粒与加入的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选项A正确。
B.用盐酸滴定碳酸氢钠溶液,滴定终点时,碳酸氢钠应该完全反应转化为氯化钠、水和二氧化,此时溶液应该显酸性(二氧化碳在水中形成碳酸),应该选择酸变色的甲基橙为指示剂,选项B错误。
C.用铂丝蘸取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说明该盐溶液中一定有Na+,选项C正确。
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选项D正确。
点睛:本题选项B涉及的是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选择。一般来说,应该尽量选择的变色点与滴定终点相近,高中介绍的指示剂主要是酚酞(变色范围为pH=8~10)和甲基橙(变色范围为pH=3.1~4.4)。本题中因为滴定终点的时候溶液一定为酸性(二氧化碳饱和溶液pH约为5.6),所以应该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对于其他滴定,强酸强碱的滴定,两种指示剂都可以;强酸滴定弱碱,因为滴定终点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所以应该使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因为滴定终点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所以应该使用酚酞为指示剂。
14.【答案】D
【解析】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根据乙酸乙酯的性质、产品中含有的杂质,结合选项解答。
A、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
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B正确;
C、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C正确;
D、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D错误。答案选D。
点睛: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装置的作用分析,注意从乙酸乙酯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点的角度去解答和判断。
15.【答案】D
【解析】A、用其他试纸时需要湿润,但是pH试纸是不需要湿润的,若湿润会稀释溶液,导致pH出现误差,选项A不合理;B、蒸馏只能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物质,乙醇和苯沸点相近,不能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选项B不合理;C、Fe3+和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也会使淀粉变蓝,两种物质的现象一样,无法鉴别,选项C不合理;D、Na2CO3和CaCl2会反应生成沉淀,Na2CO3和NaCl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Na2CO3和稀硫酸反应会产生气泡,可以鉴别,选项D合理。答案选D。
16.【答案】A
【解析】A、升华是从固体变为气体的过程,图中操作名称是加热,选项A不对应;B、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是分液,选项B对应;C、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难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过滤,选项C对应;D、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蒸馏,选项D对应。答案选A。
17.【答案】D
【解析】根据仪器的特征知:A为冷凝管,B为容量瓶,C为量筒,D为漏斗,故该题选D。
18.【答案】A
【解析】A项,碘单质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液,一般使用萃取来提纯,故A项错误;
B项,Cu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则灼烧可除去杂质,故B项正确;
C项,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与硅酸钠反应会有沉淀生成,易于分辨,故C项正确;
D项,乙醇、乙醛和乙酸分别与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加热的现象为:无现象、砖红色沉淀、蓝色溶液,现象不同可鉴别,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强化训练
1.C
【解析】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应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故A项错误;
B.过量的氨水与铝离子、铁离子均反应生成沉淀,故B项错误;
C.向某溶液中滴加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说明有氨气产生,该溶液中存在,故C项正确;
D.检验某补铁药片(主要成分为亚铁化合物)是否氧化变质,使用硫氰化钾溶液,不能使用氯水,因为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故D项错误;
故本题选C。
2.B
【解析】A.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同时硫酸钙可能阻塞长颈漏斗,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稀盐酸,故A错误;
B.生石灰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增大氢氧根浓度,同时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产生氨气,因此浓氨水和生石灰可反应产生氨气,故B正确;
C.氯化铵受热会分解,不能用蒸发结晶法制取氯化铵,故C错误;
D.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D错误;
故选:B。
3.C
【解析】A.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二氧化硫表现还原性,故A错误;
B.加入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但同时又引入了氯离子,故B错误;
C.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HCl,再通过浓硫酸干燥,故C正确;
D.酸性条件下碘离子也能被硝酸根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故D错误;
故选:C。
4.A
【解析】A.苯和NaOH溶液不互溶,用分液漏斗、烧杯直接分液即可,A正确;
B.分离乙醇和乙酸不宜用直接蒸馏的方法,应先加入生石灰后再蒸馏,蒸馏操作还需要酒精灯、温度计和牛角管,B错误;
C.CH3COOH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故pH=1的CH3COOH溶液浓度不是0.1ml·L-1,不能直接用容量瓶配制,C错误;
D.制备Cl2实验中还需要圆底烧瓶,D错误;
故选A。
5.B
【解析】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Fe2(SO4)3和CuSO4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中,前者产生气泡更快,由于两溶液中硫酸根的浓度不同,因此不能说明Fe3+催化效果好于Cu2+,可能是硫酸根的催化作用,A错误;
B.在一定量硫酸锌溶液中加入少量硫化钠溶液,生成ZnS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后,再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沉淀变成黑色,说明ZnS转化为CuS黑色沉淀,说明Ksp(CuS) < Ksp(ZnS),B正确;
C.NO2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图中NO2会使大部分空气在集气瓶的上方,导致气体不纯且NO2会从长导管中出去被NaOH吸收,C错误;
D.胆矾晶体受热容易失去结晶水,蒸发CuSO4溶液不一定得到胆矾晶体,应该冷却饱和的硫酸铜溶液,可以得到胆矾晶体,故D错误;
6.C
【解析】A.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氯化氢的混合气体。P2O5吸收氨气,湿润的酚酞试纸检验不出氯化氢气体;碱石灰吸收氯化氢,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不出氨气,A项错误;
B.右边试管内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氢气排出装置,硫酸亚铁溶液与左边试管内氢氧化钠溶液不能自动混合,不能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B项错误;
C.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向漏斗中加入适量水,使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容器中的液面,静置片刻,若液面位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C项正确;
D.中和滴定时眼睛应观察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否则会导致测量不准确,D项错误;
答案选C。
7.A
【解析】A.通入混合气体一段时间后,排除了装置中空气的影响,“碘水褪色并检验出SO42- ,说明洗气瓶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O2+I2+2H2O=4H+ +2I- +SO42-,在该反应中,SO2为还原剂,I- 为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SO2>I-,A 正确;
B.浓氨水逐滴加到生石灰中产生NH3,主要是因为CaO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具有强吸水性且溶于会放出大量的热,溶剂的减少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均有利于NH3∙H2O分解逸出NH3,这与Ca(OH)2和NH3·H2O的碱性相对强弱无关,B错误;
C.量筒内气体颜色变浅,量筒内液面上升,可能是由于氯气溶于水而产生的,因此不能说明甲烷和氯气发生了取代反应,C错误;
D.焦炭和二氧化硅需要在电炉高温下才能发生反应,而玻璃管内并未排尽空气,所以加热一段时间后产生的CO2可能是焦炭与空气反应生成的,不能说明焦炭与二氧化硅发生了化学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8.C
【解析】A.除去Br2可以用SO2,原理是:Br2+SO2+2H2O ==H2SO4+2HBr,A项不选;
B.苯和溴苯的混合液与无机溶液互不相溶,分液可得苯和溴苯的混合液,B项不选;
C.溴苯易溶于有机溶剂,过滤无法将苯和溴苯分离,不需要该装置,C项选;
D.溴苯的沸点是 156. 2°C、苯的沸点是80°C,分离出溴苯用蒸馏,D项不选;
答案选C。
9.A
【解析】A.胆矾在坩埚中加热失去结晶水制得无水硫酸铜,故A正确;
B.实验①中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向反应后的试管中再加入氯化铁溶液,则实验②中只存在沉淀的生成,不存在沉淀的转化,则不能比较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铁的溶度积大小,故B错误;
C.乙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乙醇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若不除去乙醇,无法检验1-溴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是否产生丙烯,故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若吸收氨气的带孔球泡完全进入水中,会产生倒吸,故D错误;
故选A。
10.B
【解析】A.二氧化锰会成为新的杂质,故A错误;
B.过量的铁粉可以将硫酸铁还原为硫酸亚铁,且不引入新的杂质,过滤掉剩余铁粉即可得到硫酸亚铁溶液,故B正确;
C.HCl会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故C错误;
D.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钾和硫酸钡,硝酸钾易溶于水,会引入新的杂质,故D错误;故选:B。
11.D
【解析】A.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不反应,不能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故A错误;
B.图2装置锥形瓶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含有氯化氢,氯化氢能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图2所示装置不能证明碳酸与硅酸的酸性强弱,故B错误;
C.图3所示装置,橡胶管起到平衡压强的作用,不能通过水是否能持续流下证明装置的气密性,故C错误;
D.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用量气管量取生成氢气体积,根据氢气体积计算铝的质量,所以用图4所示装置可以测定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故D正确;
选D。
12.A
【解析】A.通入水中发生反应:,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符合题意;
B.除去溶液中的,加氢氧化钠的过程涉及反应:,,再加盐酸涉及反应为:,均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能溶于,涉及的反应为:,为复分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水解后的溶液中应先加足量的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后再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操作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C
【解析】A.灼烧海带碎片使之变为海带灰,应该使用坩埚,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装置②过滤海带灰的浊液可得含有碘离子的溶液,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常温下,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装置③制备Cl2,用于氧化I-,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
D.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不能用氢氧化钙吸收尾气,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选C。
14.A
【解析】A.苯酚不能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能证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A项正确;
B.不一定为SO2,若气体X为SO3,也会出现出现白色沉淀,B项错误;
C.新制的Cu(OH)2溶液需呈碱性,故在配制时,氢氧化钠要过量,C项错误;
D.不知道CH3COONa溶液和Na2SO3溶液的浓度,无法比较,D项错误;
答案选A。
15.B
【解析】A.检验装置气密性时,应该形成封闭体系,左边导气管和大气相通,未形成封闭体系,A错误;
B.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时,应该先装入少量水,塞上玻璃塞后,倒立观察是否漏水,B正确;
C.从溶液中蒸发得晶体应该用蒸发皿,C错误;
D.混合浓硫酸和乙醇时,由于浓硫酸稀释会放出大量热,为了防止液体飞溅,应该将密度较大的浓硫酸缓慢加入乙醇中,并不断搅拌,D错误;
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备考选择题高频热点特训习选择题专项突破专项突破22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记准几个定量关系,常见有机物的除杂方法,有关官能团性质的易混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备考选择题高频热点特训习选择题专项突破专项突破20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答新型化学电源的步骤,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其他新型一次电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备考选择题高频热点特训习选择题专项突破专项突破12 化工流程,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化工流程为载体,考查,以物质制备和提纯为情境,考查,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