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30分)
1.默写古诗文。(10分)
(1) ,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诗经•蒹葭》)
(2)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3)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4)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诗经·关雎》)
(5)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6)青青子衿, 。 (《诗经·子衿》)
(7)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隐喻含蓄地表达求仕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抒发了与好友一样仕途不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 bàn( ),容不得闭塞。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 yǒng yuè( )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3)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dà chè dà wù( )!
(4)当它jiá rán ér zhǐ( )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凋零的芍药花虽已风华不再,它们的清香却依旧不绝如缕。
B. 导游提醒大家,山路嶙峋,要格外留意脚下以免滑倒。
C. 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D.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
4.下面文段划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遥远的先民遗风,时下的人情世故,尽在民风民俗中。或在元宵,家家户户同赏一盏花灯;或在清明,九州大地共寄绵绵情思;或在端午;家乡邻里共品粽叶香气;或在中秋;合家团聚齐赏一轮明月。
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化,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习俗、风尚。
B.民俗是民间流传的风尚、习俗,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
C.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D.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创造并传承的民间文化。
5. 学校即将以“阅读点亮人生”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八年(1)班开展了个人阅读状况问卷调查活动,下面是全班49人的问卷调查统计情况。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3分)
从这份调查表中,你发现这个班在阅读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请写出两点,并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6.名著。
远航学校八年级3月份举行了“经典的中国”主题读书系列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下列说法与《经典常谈》一书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
B.秦朝李斯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C.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分别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
(2)任务二:《诗第十二》一章介绍了许多诗人及其诗歌的特点,小语向同学们展示了制作的读书笔记,请你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使诗人与诗歌特点相符。(2分)
(3)任务三:八(5)班组织了辩论会,反方指出:“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没什么作用,因为发展经济与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关系不大。”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作为正方,有理有据地反驳。(3分)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6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①可百许头 ②日光下澈 ③悄怆幽邃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乙】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③五丈不得其所止。雷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④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⑤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有删改)
【注】①过:苏轼第三子,名过。②殆:大概。③缒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④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⑤掬:用双手捧取。⑥余甘:一种食物。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少北/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所谓佛迹也/予谓菊
C.不复能寐/前狼假寐 D.书以付过/军书十二卷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11.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9分)
材料一:
端午假期,河南卫视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火爆全网。其中,演绎水下飞天的舞蹈《洛神水赋》,精彩再现了曹植名篇《洛神赋》,不少观众直呼“爱了”。据官方统计数据,自播出以来,“端午奇妙游”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达到了35亿,视频的播放量超过1亿。
传统文化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不同于昙花一现的流行文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生生不息的重要滋养。尽管多元文化、消费文化形成风潮,传统文化看似与社会生活疏离,但它无疑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传统文化始终与时俱进。中国文化之所以数千年不辍,原因在于传统文化从未停下过发展的脚步。以2021年传统文化破圈的典范节目《唐宫夜宴》为例,该节目努力破除自身的文化圈层和壁垒,在坚持传统文化内核的前提下引入更有吸引力的叙事策略。正如河南卫视春晚总导演陈雷在接受采访时所说:“通过新的形式让年轻人看到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以前的“中国风”在年轻人看来是老土的,但现在通过紧跟时尚潮流,许多传统历史文化品牌设计出新“国潮”,完美诠释了“中国风格”。国潮流行、传统文化破圈背后,是传统文化与新元素的不断结合及创新发展。
技术赋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转化、创新开辟了新的空间和路径。如许多博物馆利用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云游”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网络直播、5G、AR等传播手段和渠道,让优秀传统文化可视、可闻、可感,引发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强烈的情感共鸣。
“其实,全国人民喜欢上《唐宫夜宴》《洛神水赋》,还是通过B站、快手、抖音等网络平台来认识的”,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说。随着国内的爆赞一片,外交天团也齐推河南。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两次发文点赞,汪文斌、赵立坚也在个人社交账号转发推文。随之,河南《端午奇妙游》火出国门,完美炸圈。但这不仅仅是河南台的炸圈,这更是河南的炸圈,中国传统文化的炸圈……
(摘编自:王丁等《水下洛神舞惊鸿 唐宫夜宴曲绕梁——传统文化“破圈”创新探索观察》,新华网2021年6月17日;李蕾《传统文化缘何频频破圈》,《光明日报》2021年11月24日;程琳《破解文化自信的流量密码:河南台以创新致敬传统频出圈——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有了新表达》,大象新闻2021年6月18日)
材料二:
除夕之夜,《只此青绿》的女子群舞选段登陆虎年央视春晚后,该部舞蹈诗剧便迅速刷屏网络,“青绿腰”作为诗剧中标志性的舞蹈动作也被许多网友模仿传播。
“青绿”是《千里江山图》的灵魂,也是整部舞剧的视觉标志。一群舞者身着青绿色拖地长裙,仿佛化作青峰叠嶂和料峭山崖,通过“青绿腰”等舞蹈动作的变幻,演绎出“险峰”“卧石”等造型,将山水相依的磅礴气势舞得淋漓尽致。
除了以舞绘画的惊艳,这部舞剧还将篆刻、织绢、国画颜料制作、制笔、徽墨制作等众多非遗技艺以艺术化的手法进行呈现,让观众在欣赏绝美舞姿的同时,也感悟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据初步统计,截至1月31日24时,2022年春晚电视端直播平均收视率达21.93%。新媒体直点播用户触达49.32亿次,相对去年增加明显。首次推出的竖屏看春晚累计观看人次2亿,总点赞数3.6亿。
(摘编自:蔡曼良《“青绿”归来》,《人民摄影》2022年第13期;高凯《〈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央视春晚直播平均收视率达21.93%》,中国新闻网2022年2月1日)
材料三:
(摘编自温梦华等《2022新演出·消费趋势报告》,每日经济新闻2022年3月15日)
材料四:
“上帝折鞭处”——合川钓鱼城
钓鱼城原为钓鱼山,在重庆市合川区嘉陵江南岸5公里处,占地2.5平方公里。传说有一巨神在此垂钓,以解一方百姓饥馑,山由此得名。
公元1243年到1279年,发生在南宋四川地区的潼川府合州钓鱼城长达36年的“钓鱼城之战”,是南宋王朝与蒙古之间的生死决战,更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一场具有重大意义之战,创下了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誉为“上帝折鞭处”。钓鱼城之战与世界格局的变迁,八百年功勋历史的留存与积淀,众志成城、守土抗战的坚韧与顽强,古战场攻防构筑物遗迹和遗址,钓鱼城都是举世无双和无与伦比的。
(摘编自《重庆钓鱼城申遗被纳入“国家行动”!》,上游新闻2021年11月19日)
12.结合以上文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潮流行、传统文化破圈,主要原因是传统文化与新元素的不断结合。
B.当下多元文化与消费文化形成风潮,虽然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疏离,但它无疑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C.《只此青绿》以舞绘画,将篆刻、织绢、国画颜料制作、徽墨制作等众多非遗技艺以艺术化的手法进行了呈现。
D.材料三告诉我们,2021年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火爆出圈,是因为传统文化最受16—25岁的年轻人喜爱。
13.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具体分析虎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火爆出圈的原因有哪些。(3分)
14.为提高合川钓鱼城在国内外的知名度,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准备将钓鱼城打造成重庆市的文旅地标,综合以上文本,请提出三条建议。(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15分)
赶时间的人
郑可书
①骑上电瓶车,诗就消失了。外卖员王计兵把车骑得飞快,脑海里只剩下地名,系统规定的送达时间在催促他。一次,他同时接了5单,末尾一单的商家出餐慢,只给他留下19分钟。最后,他有4单超时。
②超时意味着罚款,甚至是停单,挨骂是家常便饭。有的店出餐慢,老板被催急了还发火。最严重的一次,他被30来岁的男性顾客抓着衣领,从东墙拽到西墙,在屋里转了一圈。外卖员没有投诉的权利,遇到这种事,他只能憋着。有一单。顾客说错楼栋号。王计兵白跑几回,可送到后顾客劈头盖脸就数落他:“你是怎么送外卖的?”
③当晚,他写下《赶时间的人》,记录外卖员的生活常态: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④王计兵今年51岁,皮肤黝黑,眼袋下垂,笑起来时,眼角就爬上几条皱纹。一家人已在江苏昆山生活了18年。6年前,他把儿子送去一所国际学校。儿子的学费和二女儿的高中学费、住宿费加起来,一年十几万的费用,让家里不堪重负。
⑤刚决定送外卖时,家里人都反对。一开始,送外卖的确像旅游。看见风景好的地方,王计兵就停下车,花十几分钟转悠一圈,写写诗。现在不一样了,送单是当前最紧要的事情。最多的一天,他送了48单。
⑥2020年11月,王计兵和他的诗歌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外卖小哥是作家协会成员”,网友评论《赶时间的人》,是“真正属于劳动者的诗歌”。媒体蜂拥而至,最多时,他一天内接受了3家电视台的采访。走红后的生活没什么变化。写诗不挣钱,每首诗的稿费一般也就三四十元。仅有的好处是,他的诗歌吸引来名家点评,还在一本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
⑦现在,王计兵依然每天五点半起床。最近天亮得晚,五六点街灯还亮着,路上很安静,他一抬头,看见夜空上的一弯月牙和一粒星,由此写下一句诗:月亮是人间的一处漏洞/所以夜从来都黑得不够彻底。
⑧几个小时后,他就会骑上电瓶车,忘掉诗歌,送单直到夜晚。
⑨那是1988年,他19岁,3年前刚从初中辍学。工地上电锯声震耳欲聋,工友大都30岁出头,凑一块儿下象棋、打扑克。他融不进去,阅读、写作成为他仅有的消遣。每天收了工,工友们去公园玩,王计兵就坐在附近的书摊旁,读杂志里的短篇小说,想到美好的句子,他会停在路边,记在纸上或者手心里。
⑩1990年,王计兵回到江苏老家,开始帮着父亲到村里捞沙。他把父亲给他买毛衣的钱拿来买书,又模仿书里的写作手法,记录身边的人和事。1991年,他尝试投稿,陆续发表十多篇微型小说。1993年,他再次外出打工,又在2002年来到江苏昆山,居住至今。十来年间,王计兵坚持写作,稿纸是路边捡到的香烟壳、卖水果的纸箱。吃着网上的“百家饭”,王计兵的诗歌慢慢“长大”了。
⑪“太多的往事如鞭子,把我的内心打出伤痕,让我时不时回过头去抚摸,感受一种结痂后的痒。”他曾这么写道。阅读、写作,就是那只抚摸伤口的手,这种“痒”让他舒心,为他筑起一块生活的隔板,隔开了现实与文学。
⑫“人生是立体的。”他说,“如果人生是豆角,诗歌就是那根供藤蔓攀缘的竹竿。苦难只是其中的一面,它可能是烂掉的一面。它还有另一个华丽、光鲜的面——诗歌就是那一面。”
⑬送外卖的间隙,他还在写诗。每次捕获满意的灵感,他都会有种兴奋的战果。这像极了所有普通人都会遇到的瞬间——生活艰难,每一步都要拼尽全力才能向前。而王计兵有诗,带着他飞翔。后来,他写下的句子是:
生活像一面斜坡/诗歌是陡峭的另一面。
(摘自《读者》2021年02期)
15.阅读选文,按照时间顺序,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3分)
16.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3分)
如果人生是豆角,诗歌就是那根供藤蔓攀缘的竹竿。苦难只是其中的一面,它可能是烂掉的一面。它还有另一个华丽、光鲜的面——诗歌就是那一面。
17.从全文看,第⑨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结合该段内容说说它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8.本文曾用《骑行诗人》为题目,对比《赶时间的人》,你更喜欢哪个?请说明理由。(3分)
19.人民日报的记者在对王计兵进行专题访谈时询问他写诗的初衷和未来的梦想。请你结合全文,以王计兵的身份,回答记者的问题。(3分)
三.作文。(50分)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中,哪些东西可以丢?哪些东西不能丢?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行。丢,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获得……
请以《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少于60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情练习(3月)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10分) (1)溯洄从之 宛在水中坻 (2)黄发垂髫 (3)白露未晞
(4)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5)窈窕淑女 (6)悠悠我心
(7)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8)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2.(4分) 羁绊 踊跃 大彻大悟 戛然而止
3. D(3分)
A.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 时断时续。使用不正确;
B.嶙峋:一般形容山势峻峭、 重叠、 突兀的样子,也指人或动物消瘦露骨。使用不正确;
C.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使用不正确;
D.端倪:事情的头绪迹象。使用正确;故选D。
4. C(3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病的辨析与修改。划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语病,“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尽管是一组并列成分,但从逻辑上说是有先后顺序的。“民俗”先由“民众创造”出来,再进行“世代传承”的,故选C。
5.(3分)问题:大部分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到1小时,阅读时间不多;阅读面狭窄,大部分是阅读老师要求的名著,因为喜欢而主动阅读的学生不多;阅读习惯不好,缺少做读书笔记和圈点批注的习惯。(回答两点即可得2分)
建议:①在学校安排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将课外阅读作为作业布置;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等,激发阅读兴趣;②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活动,展览优秀读书笔记和学生在书上的圈点批注督促和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回答一点即可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
(1)(2分)B (《说文解字》为东汉许慎所作 ) (2) (2分) 屈原 杜甫
(3)(3分)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帮助人们树立理想,懂得担当;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才;传统文化经典穿越千年而不过时,教会我们许多,如阅读《史记》中“一诺千金”的故事,告诉我们商人应该恪守“言必信”的经商之道。所以,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和经济发展也有密切关系。(言之有理即可)
7.(3分)(1)可:大约;(2)澈:穿透;(3)邃:深
8.(4分)(1)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乐。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9.(3分)C A.少:稍微/缺少; B.谓:说/认为; C.寐:均为睡觉;D.书:写下/名册;故选C。
10.(3分)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11.(3分) 11.甲文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的失意和孤凄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之情。
12.(3分)C
13.(3分)①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千里江山图》;②破除绘画自身的文化圈层和壁垒,用优美的舞蹈呈现绘画艺术和众多非遗技艺;③运用AR等前沿科技手段带来视觉盛宴;④众多媒体推送,吸引了更多人关注。(任选三点即可)
14.(3分)①建立钓鱼城博物馆,挖掘钓鱼城历史文化内涵,利用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吸引游客的关注。
②打造“印象钓鱼城”南宋剧场,近距离感受和体验重庆人民众志成城、守土抗战的坚韧与顽强。
③在众多媒体平台上推送有关钓鱼城历史和英雄的故事,提升知名度。
(3分)①把买毛衣的钱拿来买书,模仿书写;②面对高昂的学费开始“旅游式”送外卖。
16.(3分)划线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生比作豆角,将诗歌比作竹竿,生动形象地说出了诗歌在王计兵的人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达了王计兵对诗歌的热爱,凸显了诗歌是王计兵的整个外卖生涯的精神支柱。
17.(3分)采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
作用:①内容上,回忆了初中辍学的王计兵从青年时期就爱上了诗歌,为前文提供了依据。②结构上,该段补充说明了王计兵在打工的过程中依然坚持学习写作,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并且为下文王计兵后来热爱诗歌写作做铺垫。
18.(3分)更喜欢《赶时间的人》
理由:《赶时间的人》是整篇文章的行文线索,贯穿全文。该题目一语双关,耐人寻味,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王计兵是一名外卖员,本质上就是在和时间赛跑,他其实就是那个赶时间的人;同时《赶时间的人》又是王计兵创作的一首诗歌的题目,暗含了作者对诗歌的热爱。
19.(3分)①初衷: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之事,诗歌就像一种慰藉,可以抚平我受伤的心灵,是诗歌将我的现实生活和文学隔开了,是我生命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②未来的梦想:我不会放下诗歌,它依旧是我生命中华丽、光鲜的一面,它会让我更加热爱生活。(言之有理即可)每天课外阅读时间
阅读的内容
阅读习惯
30分钟以下
35.2%
必读名著
48.6%
会做读书笔记
19.2%
30到60分钟
54.2%
流行小说
36.7%
会做圈点批注
21.6%
1小时以上
10.6%
其他
14.7%
只读从不动笔
59.2%
诗人
诗歌特点
①
他的诗逞才使气,不怕说尽,是“沉着痛快”的诗。
李白
他的生活态度是出世的:他作诗也全任自然。人家称他为“天上谪仙人”。
②
他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
时间
事件
1988年
王计兵辍学到工地打工,利用空闲时间读书。
1990年
①
1991年
尝试投稿,陆续发表十多篇微型小说。
2014年
②
2020年
王计兵和他的诗歌获得媒体的广泛关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