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福建省上杭县西北、西南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福建省上杭县西北、西南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福建省上杭县西北、西南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上杭县西北、西南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1页
    福建省上杭县西北、西南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2页
    福建省上杭县西北、西南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3页
    福建省上杭县西北、西南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福建省上杭县西北、西南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福建省上杭县西北、西南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上杭县西北、西南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上杭县西北、西南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上杭县西北西南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上杭县西北西南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9分)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黄河之水天上来”气象,到河南卫视的端午晚会,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展现了经典诗文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借助这种创作手段,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的万紫千红,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的边塞冷清,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悠扬深远,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的神奇效果,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的相逢匆匆,就让闪现着传统文化的“中国科技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吧。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政治上,艺术上,他都并没有高深的见解;不过他有一点好处:他所信仰的那一点点,都能在生活中的小事件上实行出来。他似乎看出来,自己并没有惊人的才力,能够作出些惊天动地的事业,所以就按着自己的理想来布zhì( )自己的工作与家庭;虽然无补于社会,可是至少也愿言行一致,不落个假冒为善。因此,在小的事情上他都很注意,仿fú( )是说只要把小小的家庭整理得美好,那么社会怎样满可以随便。这有时使他自愧,有时也使他自喜,似乎看得明明白白,他的家庭是沙漠中的一个小绿洲,只能供给来到此地的一些清水与食物,没有更大的意义。
    ②祥子恰好来到了这个小绿洲;在沙漠中走了这么多日子,他以为这是个奇迹。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供给( ) 恰好( ) 布zhì( ) 仿fú( )
    (2)请把文段②中画横线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不得改变原句意思。
    (3)以上文段出自《骆驼祥子》,根据原著情节,文段①中“他”是________
    (4)文段①中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祥子形象,联系书中故事情节分析这个修辞的精彩。
    3. 复兴学校开展“温暖五月,感恩母爱”主题系列活动,邀请你参与宣传。
    (1)【感恩母爱·我宣传】请你为“温暖五月,感恩母爱”系列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符合主题并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感恩母爱·我参与】下面是小明同学写在母亲节贺卡的一首小诗,有点小问题,请你帮他修改。
    母亲是一支歌,温婉而灵动;
    母亲是一片海,博大而深沉;
    【甲】 。
    走过千山,踏过万水,想念母亲最纯粹;
    看过潮起,观过月落,挂念母亲最执着;
    尝尽冷暖,品变酸甜,祝福母亲最永远!
    【乙】让我们大声说出“我爱您,妈妈”!
    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
    ①请根据语境,在【甲】补写一句话,使之与上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②【乙】处画线句有标点符号错误,应改为:_________
    二、阅读(61分)
    (一)(6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 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 “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5. “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二)(16分)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节选自《木兰诗》)
    【乙】元季①之乱,盗贼蜂起,劫夺货财,掳掠妇女。叔母杜氏度娥②不能自保,密谓娥曰:“我夫妇老矣。汝年十二,必遭寇手。吾不忍视汝受掠,吾制男子衣,汝可服之。寇知汝男,或可免。”娥受叔母教,即易其服,总其角③。
    未几,果为寇掳。问娥姓名,娥曰:“我韩关保也。”遂与负戈而往。娥在师旅中,与人和睦,或有与之嬉戏,即正色曰:“韩关保不能闲戏,恐官长怪责,无益也。”每遇祁寒,未尝怨咨,暴雨未尝裸浴,至夜则和衣而卧。卧常后,起常先。人问其故,曰:“恐家务不办乃尔。”自是甲④有军旅之事,事无大小,娥皆勉为之,无斯须惰容。甲矜其勤谨,间与之酒,辞曰:“关保天性不能饮,饮辄病。”甲益重之。娥尤兢兢业业,惟恐有失,而违叔母训。出入军中,一十二年,人皆不能窥测。
    (选自《全蜀艺文志·卷五十一·韩娥传》有删改)
    【注释】①元季:这里指元朝末年。②娥:韩娥(1345?—?),阆中木兰(今四川南充阆中)人,3岁丧父,7岁亡母,从小寄养在成都度缘桥叔父韩立家。12岁女扮男装从军,参加了明玉珍部王起岩率领的红巾军,并拜王部将罗甲为义父。③总其角:指梳妆成男孩的发型。④甲:罗甲,元末农民起义军将领。
    6.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昨夜见军帖 帖:_________ (2)旦辞爷娘去 旦:_________
    (3)愿为市鞍马 市:_________ (4)叔母杜氏度娥不能自保 度:__________
    7.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关保天性不能饮,饮辄病。
    8. 【乙】文段中末尾的划线句,让我们很自然联想到《木兰诗》中的句子“_____,_____”,二者可谓异曲同工。
    9. 木兰与韩娥都是女扮男装从军,都一样机智勇敢。但是,两个故事却有本质不同,给人的感受也截然不同。请你简要分析有哪些不同。
    (二)(9分)
    阅读《阿长与》选段,完成小题。
    ①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②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③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⑤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⑥“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⑦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⑧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⑨……
    ⑩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⑪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0. 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11. “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12. 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B. 本文选自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
    C. 文章开篇先写“我”对阿长的厌恶和不大佩服,后文写不识字的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令“我”震悚,欲抑先扬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真实。
    D. 文中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的“神力”是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13.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瘦了
    金丹涛
    ①午饭的时候,母亲拣了几片肉放在我的碗里,说:“工作再忙,也得注意身体……瞧你,这段时间,又瘦了不少……”
    ②“瘦了吗?不会吧。”我笑着,下意识地摸了摸脸庞——虽然称不上珠圆玉润,但也没什么消瘦的迹象,于是在心里暗笑母亲:年纪大了,一天到晚总是喜欢疑神疑鬼。
    ③下午到街边常去的一家药店买眼药水,照例在墙角的健康杆上称了一下体重。当指针固定在63公斤的时候,心口突然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扯了一下:半个月前,同一架健康秤显示的明明是65公斤!区区两公斤的体重差别,连我自己都毫无感觉,怎么就没能逃过母亲那被白内障覆盖的浑浊晶体呢?
    ④拿了药水走在街上,心中再也难以平静,从小到大,母亲似乎一直都在关注着我的胖瘦,对我说的最多的似乎就是两个字——“瘦了”,就在这一声声反反复复的“瘦了”中,母亲的青丝染成了白发。
    ⑤母亲没有上过学,在她朴素的情感世界中,胖了或瘦了便是衡量一个人过得好坏与否的唯一标准。十二岁的时候,我到离家二十里地的一个镇上念初中,开始了三年的寄宿生涯。每逢周末,归心似箭,骑着自行车一路飞驰,未到家门,总是看到母亲站在门前的台阶上,伸长了脖子向路上张望,一见到我便喜形于色迎上前来,取下我背上沉重的书包,继而絮絮地问:“学校里吃得不好吧……看你,瘦了这么多……”随着母亲走进家门,迎接我的必定是令人垂涎的菜香。饭桌上,青椒炒肉、红烧豆腐、油焖茄子……满满的都是我喜欢的菜肴。母亲不停地往我的碗里夹菜,那阵势,似乎是要我把接下来一周的饭菜都提前吃掉,然后便不会再“瘦了”似的。
    ⑥初中毕业后进城念师范,因为离家很远,经常一两个月的不回家。师范生每个月都有固定的生活费,虽然仍不免粗茶淡饭,至少不会有冻馁之虞,比起初中的饮食,绝对是天上人间了。但母亲却总是不放心,隔一段时间便撇下地里的农活,与父亲一起大老远地赶到城里,见了我,一边把大包小包往我床上放,一边嗔怪地说着父亲:“怎么样?可不是瘦了……”其实我一直不胖,当时未必便瘦了多少,只是在母亲心中,一直盼望着她的儿子能更为白胖罢了。
    ⑦后来参加了工作,年岁渐长,慢慢学会了照顾自己。看到我饮食起居有了规律,母亲终于不再三天两头地说我“瘦了”,但我的胖瘦却始终牵动着她的心弦。有一年暑假,我从重庆出发,沿着长江顺流而下,饱览三峡风光之后,继续游览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玩得十分尽兴。一回到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听我兴致勃勃地诉说一路的见闻,每个人的眼神中都写满了激动与羡慕,七嘴八舌地问着一些异地的风土人情。唯有母条一脸平静,在大家的激动过去之后,淡淡地对我说了一句:“在外面吃得不好、睡得不好吧?才十来天的时间,看看你,都瘦了多少……”然后默默起身,走向厨房。不一会儿,锅碗瓢盆的交响中,便飘出了熟悉而又诱人的香味。(A)那一刻,我的眼眶突然间便湿润了:十余天的舟车劳顿,风餐露宿,除了母亲,有谁能懂?
    ⑧……
    ⑨拿着药水,一路思绪。回到家里,又到了晚饭的时间,厨房里已经弥漫着蒸腾的雾气,母亲又在她的战场上开始了一生不变的战役,为她“瘦了”的儿子殚精竭虑,尽己所能。
    ⑩(B)走到厨房门口,只见母亲聚精会神地挥动着手中的锅铲,几绺花白的头发贴在满是汗水的额角,瘦小的身影在不停地忙碌中显得从未有过的单薄。
    ⑪眼泪终于难以抑制地流了下来:“瘦了”,“瘦了”,母亲一辈子都在关注我的胖瘦,怎么就没有发现,她自己一直都是如此地消瘦呢?
    14. 请你阅读全文,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了解故事内容。
    15. 梳理思维导图后,小语发现文章没有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16. 文中有多处细节令人感动,在分享故事时,你会如何读这些动人的句子呢?请你从文中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做朗读设计。
    我选( )
    17. 小文同学想把本文的标题改为《回忆我的母亲》,你赞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四)(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说到“研学”,就不得不提起“游学”。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游学”的历史,学子远游异地,求师问道,寻求真知。孔子带着诸弟子周游列国,抛却政治和历史的因素,本质上就是孔子做了一次游学活动。因此,在谈及“游学”时,一般都会把周游列国的孔子奉为游学的鼻祖。追溯历史,郦道元、玄奘、李时珍、徐霞客都可以算作游学的先行者,他们有明确的游学路线和资源,也有清晰的目标,方法则有访谈,记录等等。可见,我国古人就有游历四方,探寻真知的觉悟。
    从2013年开始,国家就提出了“研学旅行”的概念。教育部的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相较游学,研学是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学”,重视课程内容,更加强化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研学旅行是“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它延续和发展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式。随着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点,特别是近年来,在“文化+旅游”的时代浪潮推动下,未来的研学旅行甚至会出现许多倍的爆发峰值。
    (选自《还你一个真实的研学旅行》,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境内游学和境外游学人数
    (单位:万人次)
    【材料三】
    近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此意见一出,也引发了多方思考:
    家长:担忧
    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扩展视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当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时间”离开家长视野、走出学校围墙,家长们多少有些担忧。
    校长:需要保障机制
    也很想带学生出去寓教于乐,可安全责任太大了,万一出事,学校就会被推向风口浪尖。此外,旅行涉及吃、住、行等,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列支,按规定也不能向学生家长收费,活动很难开展。
    老师:内容如何有意义?
    很多老师担忧:“研学旅行如何才能真正与课改内容结合?怎么把这个研学做得有意义很重要,而不是单纯地吃吃喝喝像旅行一样。”
    专家:需要专业组织来操作
    四川省教育学会秘书长纪大海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现在一些旅行社搞的所谓研学旅行,是游而不研。而学校开展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又是研而不游。真正的研学旅行,需要专业化的组织来操作。
    (选自《研学旅行,要走的“路”还很远》,有删改)
    【材料四】
    海外夏令营、校园考查、文化体验……近年来,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研学旅行迎来了“春天”。与此同时,各种乱象也开始显现。
    任意“贴标签”,过度逐利。业内人士表示,研学旅行基地、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准入门槛高低不一,存在一哄而上、杂乱无章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研学旅行甚至成了某些商家任意定高价、从中逐利的幌子。
    “假大空”“走马观花”。目前,不少研学旅行项目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或是主打名校游、奢华游,但实质性的教育内涵和价值缺失,“假大空”现象普遍存在。
    师生比失衡,安全存隐患。一些研学机构在师资选拔、培训等方面欠缺考虑,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师生比严重失衡,甚至出现过1名老师负责三五十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
    研学旅行,尤其是海外项目存在较多安全误区,包括文化误区、法律误区等,如果机构对项目把控率不高,且没有很好的界定和排查,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风险。
    行业标准和反馈机制缺失。不少学校只注重过程,但后续的督促检查、考核却乏人问津,这样就很难判断研学旅行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
    受访专家认为,研学旅行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从而使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可以作为重要参照。
    (选自《研学旅行有哪些“坑”》,有删改)
    18. 下面对几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一中可看出,研学旅行延续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说是古代游学精神的当代再现。
    B. 分析材料二,我们可知,从2014年到2017年,我国境外游学人数从140万人增长到340万人,境内游学人数则从35万人增长到85万人。
    C. 从材料三我们可看出,随着研学旅行的进一步推进,家长、校长、老师、专家等各个方面都表示出深切的担忧。
    D. 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是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的重要参照。
    19. 阅读材料一,请简要说说“古代游学”与“研学旅行”共同点有哪些。
    20. 针对材料四“研学旅行”中的乱象,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阻止这些乱象呢?
    21. 假如你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重庆三日游”研学旅行,为了确保这次活动的教育内涵和价值,你在出发前,会作哪些准备呢?
    三、写作(60分)
    22.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中的一个人、一件事、一首歌……都会让我有所感触,有所影响;也有人说,我的成长与变化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身边的人和环境;还有人说,我们与这个世界,是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 影响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或见闻,可发表见解,也可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1)补充题目,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相关试卷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四中学等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四中学等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四中学等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四中学等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四中学等三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四中学等三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四中学等三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四中学等三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南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南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南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南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