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导学案
展开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2024年 月 日
课
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目标
导学
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1636年皇太极称帝,国号“大清”。
运用史料实证探究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明确历史解释研思戚继光平倭,明末农民起义和清朝统一。
重点
难点
明朝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教 学 案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朝建立:_________,朱元璋称帝,定都__________,国号__________。
2.废除宰相制度
(1)目的:_______________。
(2)影响:这一举措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拓展提示:明代废除宰相的原因
(1)根本原因:加强皇权的需要。
(2)历史原因:在中国君主专制体制中,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3)现实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4)个人原因:明太祖个人性格因素。
3. 设内阁
(1)原因:废除宰相后,皇帝工作压力成倍增加。
(2)过程:________选拔一些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形成“内阁”。
(3)职责: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_______________。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___________”。
※拓展内阁的特点:
内阁的特点A.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B.是内侍机构,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4.宦官专权
(1)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2)表现:_________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况: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__________率领船队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影响
①积极: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②消极: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
※拓展: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
明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的强盛;
统治者支持①为炫耀国威,完善朝贡贸易体系;②海洋事关国家的贫富与安危;南洋地理位置重要;明朝船队强大,可以用来发展贸易,并使其他国家臣服。
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发达;
4)郑和个人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拓展提示: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远洋航海之比较
(1)规模不同。郑和下西洋规模大、人员多、组织严密、历时长,欧洲远洋航海远不能比拟。
(2)动机、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扩大明王朝的政治影响,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以满足其建立天朝大国的欲望。欧洲航海家航海活动的主要动机和目的是经济上的,是获得黄金和财富,寻找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影响和后果不同。郑和是最早的洲际航海家,开创了横渡印度洋的洲际航海历史。郑和是和平友好的使者,文明和进步的传播者,这与西方航海家为了夺取殖民地和贵金属从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目的截然不同。但郑和这种“厚往薄来”的方式也注定了这种航海壮举无法持久,而西方航海家的远洋航行却开启了人类整体发展的历史,影响较大。
2.沿海危机
(1)东南沿海的“倭患”
①背景:明朝前期,朝廷严禁海外贸易,走私活动猖獗,________盛行
②举措:明廷派__________等人平倭,戚家军。浙江______九战九捷,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___________合作重创倭寇。
③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拓展提示:明朝前期禁止海外贸易的原因
(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
(3)倭患日益严重是实行_________的重要原因。
(4)解决财政危机的需要。
(2)过程:戚继光在浙江台州___________-。与抗倭将领俞大献合作,连续重创倭寇。
(3)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欧洲殖民扩张与争夺
①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开辟,明朝中后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日益频繁。
②表现:澳门:16世纪中叶,____________获得了在_________的租住权。台湾:______________先后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明朝末年,西班牙被__________击败,退出台湾。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明朝的边疆管理
(1)对蒙古(鞑靼和瓦剌):时战时和
①为防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长城。
②瓦剌和鞑靼深入内地,包围北京,曾经俘虏明英宗。(土木堡之变)
③1571年,鞑靼首领_____________-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
对藏族(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行_________________等机构管理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对东北(女真):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_________________,并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2.清朝建立
(1)16、17世纪之交,女真___________首领努尔哈赤逐步统一各部。
(2)1616年,______________称汗,国号大金。
(3)1636年,_________称帝,改国号为“__________”。
(4)明朝灭亡:明末农民起义中,___________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5)1644年,清朝___________统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
课堂小练
1.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写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A.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设立军机处处理政务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2.明成祖建立内阁制,把宰相决策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议政权给内阁,行政权给六部,地方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国家最高行政命令从紫禁城出,通过全国 1936处驿站,层层下发帝国每个角落。这说明( )
A.成祖具有分权制衡思维 B.君权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C.中国近代政治开始形成 D.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3.朱元璋曾说:“元氏昏乱,纪纲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乱。”并将其作为自己创制立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认识本质上( )
A.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 B.表达了废除宰相的决心
C.是对自己勤政的勉励 D.揭示了元朝灭亡的根源
4.中国传统士人往往胸怀天下,具有浓厚的经世济民情怀。至明代,士人则关注一山、一水、一花、一草的精致世界,大批文人醉心于戏曲、小说编创与品评之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等级观念在淡化 B.政治环境日益恶化
C.心学产生了广泛影响 D.印刷技术逐渐普及
5.明万历四年,巡按辽东御史刘台上疏称:“自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专政以来,每每自道,必曰‘吾相天下,何事不可作止?何人不可进退?’……夫其进退人也,威逼人也,宰相之实也。”据此可知( )
A.内阁首辅等同于宰相 B.内阁掌控人事大权
C.内阁的权势有所扩大 D.内阁成为行政机构
6.明朝永乐年间,内阁诸臣品级只止五品。而宣德年间,正三品礼部侍郎张瑛入内阁后晋升从二品礼部尚书;1454年,正二品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文入阁后晋升从一品;1491年,正二品户部尚书丘浚入阁后晋升从一品。这表明( )
A.内阁开始参与机务 B.内阁已拥有票拟权
C.内阁地位明显提高 D.内阁职能不断完善
7.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他的目的是( )
A.打击贪官污吏 B.强化君主权威
C.稳定社会秩序 D.提高行政效率
反思与收获: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精品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精品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导学案及答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