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九)
展开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①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②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③忽然也曾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______,东一穗西一串______地挂在树梢,好像在______,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______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撼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④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A]而且开得这样盛[B]这样密[C]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D]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忍俊不禁B.仙露琼浆C.伫立D.遗撼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但花朵从来都______,东一穗西一串______地挂在树梢,好像在______,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______的花串也没有了。
A.凋落 伶仃 探头探脑 稀零
B.稀落 嶙峋 探头探脑 凋零
C.稀落 伶仃 察言观色 稀零
D.凋落 嶙峋 察言观色 凋零
3.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A]而且开得这样盛[B]这样密[C]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D]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A.,B.,C.,D.、
4.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忽然也曾记起家门外十多年前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
A.忽然也曾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
B.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
C.忽然记起家门外十多年前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一株枯槐依傍着它爬得很高。
D.忽然也曾十多年前记起家门外有过一大株紫藤萝,一株枯槐依傍着它爬得很高。
5.将“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A.①B.②C.③D.④
二、综合性学习
6.班级开展“我也追‘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1)题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凸显主题,请为此次活动题写一则标语。
(2)设计活动。打开智慧宝匣,为活动再设计两种形式。
A.名人故事大家讲
B.瑕瑜互见说名人
C.
D.
(3)你心目中的那颗“星”是谁呢?请你从以下名人中选择一位并简要说明理由。
备选:邓稼先 闻一多 贝多芬 鲁迅 莫言 林书豪 袁隆平
我心目中的那颗“星”是:
理由是: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古人”和“来者”分别指哪些人?
8.“悠悠”“独”在句中有何表达效果?“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外婆和鞋
席慕容
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阿蓉,你这双拖鞋太老爷了。”或者,“阿蓉,你该换拖鞋啦!”我总是微笑地回答:“还可以穿嘛,我很喜欢它。”
如果我的回答换来的是一个很不以为然的表情,我就会设法转变一个话题。如果对方还会对我善意地摇摇头,或者笑一笑,我就会忍不住要告诉他:“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它吗?”
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
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边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那时外婆住在永和,很少上山来。但来的话就总会住上一两天,把我们好好地宠上一阵子再走。那天傍晚,她就是那样含笑地对我说:“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这一切,是那么温柔,但又是那么遥远、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9.认真阅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文章主要是通过哪件事来刻画外婆的?
(2)外婆去世后,“我”是用怎样的方式来纪念她的?
10.一双普通的拖鞋为什么“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
11.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
(2)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
12.文章最后一句说“这一切,是那么温柔,但又是那么遥远、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②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③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④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⑤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材料二
①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②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③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材料三
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儿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一个小孩儿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儿呀。他穿着个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屋子里的家具什物也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进去。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我就使劲往外拉,见她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材料四
①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中,现实是生活的现实,是文化的现实,也是人类精神环境的现实,它体现着作家与现实生活对话的人文精神及其写作立场。在这里,现实精神首先体现为作家关注现实的一种人间情怀。所谓“人间情怀”,是指作家积极参与现实的文化精神,是对民间话语的美学追寻。
②参与现实并非只是让作家们投身于现实的劳作,也并不是把自己关进“象牙之塔”。作家以生活的参与者和表现者的身份,去观照生活,批判生活,通过创作反映出人类精神的某些方面。有人说文学游走于生活的边缘,并满足于“个人化”的欲望之中,不仅无视作家的社会角色,而且也消解了文学作为精神产品的基本特征,放逐了文学的现实精神。因此,提倡现实主义文学正是需要小说回归人文主义的终极关怀的价值范畴,找回作家对现实社会生活应持的警觉态度。
(周海波《文学写实与人间情怀》)
13.下列有关材料一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选文多用短句和排比句式,以诗化语言在记叙中抒情,赞美了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格。
B.本选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革命家风范。
C.最后一段运用了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短促,读起来节奏分明,语气慷慨铿锵。
D.选文最后两段高度评价了闻一多先生卓越成就和伟大精神,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14.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同样是描写人物形象,材料二在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
15.材料三是通讯稿的节选,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冲进火中救小孩的事迹,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16.结合材料四的核心词“现实主义作家的人间情怀”,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三中作者所表现的“人间情怀”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随室,惟吾德馨。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多)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C.不蔓不枝(旁生枝茎)D.亭亭净植(种植)
18.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呼尔而与之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往之女家D.无案牍之劳形
19.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的文辞精练,般都用韵,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说”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 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
B.《陋室铭》用比兴开头,以山水引出陋室,突出“德馨”二字;《爱莲说》第一句泛写“水陆草木之花”,再举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句从交往人之儒雅的角度论证了陋室不陋,表现居室主人情怀高洁傲岸,不屑与平民来往。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莲”相照应,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21.周敦颐“独爱莲”,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世态度;陶渊明“独爱菊”,是爱其“花之隐逸者也"的隐者风度。你认为刘禹锡是“莲”那样的君子,还是“菊”那样的隐士呢?请结合《陋室铭》中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3.本文叙述详略得当,请结合文章分析。
24.鲁肃的行为说明了什么,请分析说明。
25.读完本文,你有什么体会和感悟。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六、名著阅读
26.名著阅读
(1)【读名著·填表格】祥子共有三次买车经历,根据你了解的内容填写表格。
(2)【读名著·讲故事】
祥子没去端碗,先把钱掏了出来:“四爷,先给我拿着,三十块。”把点零钱又放在衣袋里。
刘四爷用眉毛梢儿问了句,“哪儿来的?”
祥子一边吃,一边把被兵拉去的事说了一遍。
“哼,你这个傻小子!”刘四爷听完,摇了摇头。“拉进城来,卖给汤锅,也值十几多块一头;要是冬天驼毛齐全的时候,三匹得卖六十块!”
上面文字画线句子说祥子“把被兵拉去的事”说了一遍,这件“事”的经过是怎样的?请你向没读过这部小说的同学简略地介绍一下。
(3)【读名著·析原因】
越不肯努力便越自怜。以前他什么也不怕,现在他会找安闲自在:刮风下雨,他都不出车;身上有点酸痛,也一歇就是两三天。自怜便自私,他那点钱不肯借给别人一块,专为留着风天雨天自己垫着用。烟酒可以让人,钱不能借出去,自己比一切人都娇贵可怜。越闲越懒,无事可做又闷得慌,所以时时需要些娱乐,或吃口好东西。及至想到不该这样浪费光阴与金钱,他心里永远有句现成的话,由多少经验给他铸成的一句话:“当初咱倒是要强过呢,有一丁点好处没有?”这句话没人能驳倒,没人能把它解释开;那么,谁能拦着祥子不往低处去呢?
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时候的祥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根据你对小说的了解,向读者介绍一下为什么祥子会变成这样?
七、作文
27.请以“ 二三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在横线处填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的称呼或名字,补全题目;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多方面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不少于600字。
买车经历
资金来源
结果
第一次
自己拉车所得
买了车,却被敌兵所抢。
第二次
卖骆驼及拉车攒钱
①
第三次
②
买了车,虎妞死后,卖车葬虎妞。
参考答案:
1.D 2.C 3.D 4.B 5.C
6. (1)示例一:璀璨之星,引人前行. 示例二:榜样的力量无穷,名人的影响深远 (2)示例:人物传记我在读 名人对我之影响 (3)示例:闻一多 作为学者的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做了再说或做了不说,取得一个个研究成果;作为革命家的他说了就做,“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走在游行示威的前头,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7.“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来者”指后世能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8.①“悠悠”写出了宇宙之浩渺无穷;“独”写出了诗人的茕茕“独”影。②生不逢时,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境遇及孤独、悲苦的心绪。
9.(1)外婆为“我”洗晒拖鞋。 (2)收藏外婆给“我”的戒指、给“我”做的小棉袄;外婆洗过的破旧拖鞋舍不得丢掉。(或:收藏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 10.因为这双拖鞋是外婆的慈爱的见证,它带给“我”从前温暖(或:美好)的回忆,寄托了“我”对外婆的思念。(意对即可) 11.(1)“嚣张”在文中指因兴奋而没有限制,写出了“我”在外婆面前不拘小节、放肆的样子,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和外婆关系很亲密。 (2)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外婆的慈祥,让人体验到那种温暖的感觉。 12.外婆的关爱让“我”感到温暖和幸福,但随着外婆的去世和时光的流逝,这一切都只存在于回忆中了,也表达了“我”对失去外婆的悲痛之情。
13.C 14.材料二中,作者主要运用了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侧面烘托了鲁迅先生废寝忘食地工作的精神;语言自然清新,质朴细腻。 15.选文运用第一人称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讲述火中救朝鲜小孩的事迹,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更有感染力,拉近了与读者距离;使人更容易体会到志愿军战士精神的伟大。 16.两则材料中作者表现的人间情怀相同点是:对正义和勇敢无畏精神的赞美;不同点是:材料一表现了闻一多争取民主、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材料三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17.D 18.D 19.(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2)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很多了。 20.C 21.示例一:我认为刘禹锡更像菊花那样的隐士。他不屑为官场所累,身居陋室,调素琴,阅金经,远离世俗的污浊,独善其身。
示例二:我认为刘禹锡更像莲花那样的君子。他以古代名贤自况,表达出自己也具有他们那样的志趣、操守与抱负,表达出自己即使在污浊的世间,也要保持高洁情操和高远追求。
22.(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3.文章写孙权劝学,着重表现的是孙权善劝。所以文章重点记叙了孙权劝的过程,是详写;而对吕蒙如何学习则略去。最后用鲁肃赞学突出劝学的成果。这样行文,文笔简约、详略得当,还使文章富于变化。 24.文中鲁肃“大惊”表明对吕蒙进步的吃惊、惊讶;“拜蒙母、”“结友”极其郑重,体现了鲁肃对吕蒙的敬重,也表现了鲁肃的爱才、敬才的特点,也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效果明显。 25.围绕学习的重要性来谈,但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6.(1)①没买成车,钱被孙侦探抢走 ②虎妞出资
(2)示例:祥子用自己的人力车拉客,在途中被兵抓走,丢失了车子。他找准机会,趁乱逃走,还顺带牵走了三匹骆驼。他把骆驼贱价卖给了别人,然后就投靠了刘四爷。
(3)示例:祥子变得自怜、自私、闲散、懒惰。原因一是经过三起三落及心上人小福子自杀,二是万恶的社会对祥子的剥削压迫,三是祥子自身内向的性格弱点。
27.参考例文
老妈二三事
“咯噔、咯噔……”早晨,我总能听见妈妈踩着又急又响的高跟鞋走出家门,又急匆匆地回来,接着不是一串钥匙转动的声音就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不用猜,一定是妈妈又忘记带东西了。如果她哪天出门了没回头,我倒是会有点意外。
老妈这丢三落四的毛病闹过一次笑话。那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蓝海大饭店参加她同事的喜宴。在出租车上,刚刚还有说有笑的老妈摸了摸衣服后,突然沉默不语了,接着她用手推了推我,压低声音说:“完了!”我忙问:“怎么了?”妈妈捂着嘴说:“我大衣里面忘记穿一步裙了!”我听了,笑得捂着肚子喘不过气来。
到了酒店,妈妈小心翼翼地走路,生怕被别人发现她的异样。进了餐厅,妈妈的同事见她神色慌张,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呢。妈妈红着脸说了原因,阿姨笑着安慰她:“不要紧,你不说,根本就没有人会注意,别紧张。”听了这话,妈妈才慢慢放松下来。
妈妈因为忙碌丢三落四也就算了,可最近,她竟以忙碌为理由,说话时能把一句话省成两个字。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看书,妈妈躺在床上悠闲自得地看着手机。突然她大吼一声: “开帘!”我一脸疑惑,好奇地问:“什么?开帘,开帘是什么意思啊?”妈妈听了,边笑边解释:“开帘就是……开帘就是把窗帘拉上!嘿嘿……”我说:“开就是拉开的意思,‘开帘’如果是打开窗帘,那还能马马虎虎解释得过去,可您喊‘开帘’却是想让我关上窗帘,这闹的是哪样啊?”
就在我彻底被这个词搞晕之后,老妈还是在继续疯狂地缩词、变词。那天晚上,妈妈关心我,想让我自己把被子盖好,不要着凉了,她说:“关被。”我听了,心想:知道妈妈的意思就行,不用理会了。还有一次,妈妈急着让我抬古筝,直喊:“抬筝。”这样的事例一件接着一件,渐渐地,我对这些特别的语言已经习以为常了。
如果哪天你来我家做客,看到这个走路风风火火,说起话来稀奇古怪的女人,你可不要见怪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十七):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十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三):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三),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八):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八),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