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展开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我们这些外行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要知道,作家从什么源头汲取了他的素材,他如何用这些素材才使我们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印象,才在我们心中激起了我们也许连想都没想到自己会有的情感。如果我们向作家请教,他本人也说不出所以然,也不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正是这个事实引起了我们更大的兴趣;即使我们彻底地了解了作家是怎样决定选材的,了解了具有创造性想象力的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所了解的一切也根本不能帮助我们自己成为作家。——尽管如此,我们的兴趣一点儿也不会减弱。
②如果我们能够至少在我们自己身上,或者在像我们一样的人们身上,发现在某些地方有与创作相类似的活动该多好啊。检验这种活动将使我们有希望对作家的作品开始作出一种解释。确实,这种可能性是有的。毕竟作家自己是喜欢缩小他们这种人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的;他们一再要我们相信,每一个人在心灵上都是一个诗人。
③难道我们不该在童年时代寻找想象活动的最初踪迹吗?孩子最喜爱、最热衷的是玩耍和游戏。难道我们不能说每一个孩子在玩耍时,行为就像是一个作家吗?相似之处在于,在玩耍时,他创造出一个自己的世界,或者说他用使他快乐的新方法重新安排他那个世界的事物。如果认为他并不认真对待那个世界,那就错了;相反,他在玩耍时非常认真,并且倾注了大量的热情。与玩耍相对的并非是严肃,而是真实。尽管孩子满腔热情地沉浸于游戏的世界,他还是相当清楚地把游戏的世界与现实区别开来;他喜欢把想象中的事物和情景与真实世界中可能的和可见的事物联系起来。这个联系就是使孩子的“玩耍”不同于“幻想”的地方。
④作家的所作所为与玩耍中的孩子的作为一样。他创造出一个他十分严肃地对待的幻想的世界——也就是说,他对这个幻想的世界怀着极大的热情——同时又把它同现实严格地区分开来。幻想的动力是未被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一次对令人不能满足的现实的校正。但是,作家想象中世界的非真实性,对他的艺术方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后果;因为有许多事情,假如它们是真实的,就不能产生乐趣,在虚构的作品中却能够产生乐趣。许多激动人心的事情本身实际上是令人悲痛的,在一个作家的作品上演时,它们却能变成听众和观众的快感的源泉。
⑤当一个孩子长大成人,他停止了游戏,好像也放弃了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但是无论谁,只要他了解人类的心理,他就会知道,让一个人放弃他曾经体验过的快乐几乎比任何事情都困难。事实上,我们只不过把一件事情转换成另一件罢了,似乎是抛弃了的东西实际上被换上了一个代替物。同样,长大了的孩子在停止游戏时,只是抛弃了与真实事物的联系,他现在用幻想来代替游戏,创造出叫作白日梦的东西来。我相信大多数人在他们的一生中是不时地创造着幻想的,只是,成年人在别人面前把它们隐藏起来。
⑥我们真能够试图将富于想象力的作家和“光天化日之下的梦幻者”进行比较吗?将他的创作和白日梦进行比较吗?这里,我们必须区分开这两类作家:像古代的史诗作家和悲剧作家一样接受现成题材的作家,由自己选择题材创作的作家。我们将要谈的是后一种,并且为了进行比较,我们将不选择那些最被推崇的作家,而选择那些评价不高的长篇小说、传奇文学和短篇小说的作者,他们拥有最广泛、最热忱的读者群。
⑦首先,这些小说作者的作品中有一个特征不能不打动我们: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个主角作为兴趣的中心,作家试图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他置于一个特殊的神的保护之下。如果在我的故事的某一章的结尾,我让主角严重受伤,流血不止,失去知觉,我肯定会在下一章的开始让他受到精心的护理,并逐渐恢复起来。如果第一卷以他们乘的船遇到暴风雨沉没为结尾,我们可以肯定,在第二卷一开始就会看到他奇迹般地获救。我带着安全感跟随主角经历他那危险的历程,这是真正英雄的感觉。我们的一个最优秀的作家用一句无与伦比的话表达了这种感觉:“我不会出事情的!”在这种从不受伤害的特性的启示下,我们可以立即认出“至高无上的自我”,就像每一场白日梦和每一个故事的主角一样。
⑧这些自我中心的故事很难看作是对现实的描写,但是,作为白日梦的必要成分,它却很容易被理解。现时的强烈经验唤起了作家对早年经验的记忆,现在,从这个记忆中产生了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又在作品中得到实现。作品本身展示出两种成分:最近的诱发场合和旧时的记忆。一篇创造性作品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童年时代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和代替物。当一个作家把他的作品奉献给我们,或者把我们认为是他个人的白日梦告诉我们时,我们就会感到极大的快乐。
(摘编自弗洛伊德《作家创作与做白日梦的关系》)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并不清楚自己选材的来源,也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的作品为何能给人深刻印象、激发受众情感。
B.作者认为,用现成题材创作的作家相比于由自己选择题材的作家,更强调真实性,而想象力则有欠缺。
C.成年人即使不是作家,也会尝试用幻想来替代童年时的游戏,体验曾经的快乐,这可称为“做白日梦”。
D.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它”,指的就是在这类“自我中心”的作品中,主角有一种从不受伤害的特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一个人在心灵上都是一个诗人”,可以看作是下文能够将人类童年时代的玩耍与作家的创作活动进行比较的前提。
B.从第⑦段可以看出,作者对宣扬“至高无上的自我”的作品持否定态度,这从文中两次使用“肯定”就能得出结论。
C.即使我们知晓了作家的创作不过是童年游戏的继续和代替物这一真相,也并不影响我们从他们的作品中找寻到快乐。
D.弗洛伊德有关作家创作与做白日梦关系的论述,可以很好地解释当下某些爆红偶像类网络小说受人追捧的根本原因。
3.下列对材料中“自我中心的故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种作品无论怎么写,其本质都是创作者基于回忆的自叙传。
B.作品中人物具备的特性是创作者自己不具备的,或是向往的。
C.作品可能是作者为满足童年时期对英雄的渴望而创作出来的。
D.这种作品创作中想象与虚构的过程,是作家潜入人物的过程。
4.为了更清晰地表达观点,材料③④段将儿童玩耍与作家创作进行了比较。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中空缺的部分。(4分)
5.“许多激动人心的事情本身实际上是令人悲痛的,在一个作家的作品上演时,它们却能变成听众和观众的快感的源泉。”请结合关汉卿的《窦娥冤》解读文中这句话的含义。(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叫孙芸芬
夏天敏
这些日子,她不断做一个梦。梦里娘总叫一个名字,孙芸芬。谁是孙芸芬?她不理,娘生气了,喊你呢,你莫装聋作哑。她说,我叫孙芸芬?娘更生气,你不叫孙芸芬叫啥子?她又气又伤心。你们跟我说过我叫孙芸芬吗?她哇哇地哭,醒来满眼是泪。老伴如果活着,肯定会被她惊醒。
她想老伴了。他们的婚姻是媒妁之言。换了八字,就成了。结婚那天,有人问,新娘叫啥?他爹说,没问。那咋称呼?他爹说,叫“家顺媳妇”就行。她也没觉得什么,叫得应就行。
娘连续不断地托梦来。多少年没回娘家了,她决定回去一趟。换了新衣,把头梳得光光生生的,出发了。
娘家村子叫清风寨。那里天寒地冻,以前只产荞麦,蔬菜也种不出。现在不一样了,还没到寨口,远远就见迤逦起伏的坡上一大片不知名的花,那花黄灿灿的,海浪一般涌向天际。车上有人说这花叫万寿菊,是药材,有公司收购的。
临家门正碰着兄弟。她叫兄弟憨憨,兄弟说他给自己起名字了,叫孙正兴。她说,好是好,可爹娘当初给咱取的啥名呢?兄弟愤愤不平,取啥名,养一窝娃,锅都吊起了,他们有啥心肠,生一个,憨憨,生俩,芳芳,叫得应就行。
吃完饭去给爹娘上坟烧纸。烧着烧着她哭起来了。她说,娘你告诉我,我是不是叫孙芸芬?娘呀你光梦里叫我,也没人给我作证。还有弄错字了咋办?……
兄弟见她哭哭啼啼讲半天,不耐烦起来。兄弟想不通哪个“芸”哪个“芬”有什么关系?但又被她的执着打动,于是和她盘点寨里比他们大一辈的老人。兄弟媳妇说,别费劲了。兄弟说,不懂就别多嘴。
终于想起还有一个小舅奶,嫁到外村,好在不远。于是在天黑前赶到了小舅奶的村庄。
小舅奶快九十的人了,脸像风干的枣,人缩成小小一团,在床上。小舅奶认了好一阵,才想起。她忙问自己名字是不是孙芸芬?乖儿,你不是叫二妹吗?孙芸芬?从没听你爹妈说过哩。兄弟说,小舅奶,你再想想?小舅奶说,想个鬼,你爹妈就算扁担倒下也认不得是个一字。倒是村小的刘老师给你姐取过。
她的心火又燃起了。第二天,去村小问学校老师,谁也不知道。校长知道她的来意,帮着翻档案,刘老师早就退休了,她家在县城。
到了县城,终于找到刘老师。老人家现在也八十多岁了,但眼不花耳不聋。老师说当年是给她起过名字,她问是哪几个字?孙芸芬。老师说得笃定。她请老师写在了纸上。
那张纸她揣进胸口的口袋,她终于有了名字,就像终于找到了源头。
她想有了名字,就让大家晓得。得趁现在。
出门遇到周三婶,她说,以后不要叫我“民娃奶奶”了,叫我孙芸芬。周三婶觉着别扭,说,你嫁过来就没名字,叫王孙氏哩。现在你又说自己姓孙,不姓王。这不乱了规矩?民娃奶奶你是不是老糊涂了?她说,还叫我“民娃奶奶”。周三婶忙说,好好好,你叫孙奶奶。她说,你没说我名哩。周三婶说,你叫……我叫孙芸芬,她说。周三婶说,记住了,你叫孙芸芬,说着抽身就走。在周三婶身后她嘀咕,你娘家姓啥?我还不晓你名字哩。
她在村里走,村巷寂寥,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了。好不容易又遇到一个,却是话痨吴七婶,还没说明白就给她绕住了。不行,得赶紧撤。吴七婶说,你那个、那个啥,民娃奶奶,我还没听清呢?啥名字……
她很沮丧,这事咋这难呢?还得另想办法,正琢磨着,哪知门外有人喊,民娃奶奶,你家孙子摔了。她一听,急忙奔到学校医务室。
校医说,没骨折,要静养半个月。这下,她不能出门了。
她对孙子讲了找名字的事。孙子说,奶奶可怜,活了一辈子连名字都没有。我一定教奶奶写会名字。哪知光一个横就写得她毛抓火燎的,额上尽冒热汗。
她老惦记着啥时能出门。再看自己的字越写越顺。她突发灵感,何不把名字贴到每家每户,他们一出门就能看到、就念,一人念,两人念,人人都念,不就都知道了?孙芸芬呀孙芸芬,你不笨呢,你还没老。这个名字给了她念想、灵感、动力,让她活得有盼头,有滋味了。
她去小卖部买了二十本作业本。周大爷惊讶,纳闷这还是平日里连个塑料袋都舍不得买的民娃奶奶?一回去,她就开始写字,一页纸就写三个字。这样写,她也心疼的,但顾不得了,写小了人家看得见吗?
一想到每户人家一出门就大声念“孙芸芬”,她就激动。自己的名字终于被大声念出来了。那声音有苍老的,有嫩声嫩气的,有粗声大嗓的……各种声音交织起,村里的蓝天都是孙芸芬了。
晚上,她半夜起床,又找出手电筒,梳好头,衣服也穿板板正正,熨得妥妥帖帖。拎着糨糊出门了。
深秋的村庄,黑暗、静谧。夜风有点凉,正好拂着她的心。她贴完紧邻的张家,用手电筒射了射,她的名字泛着银色的光,清清楚楚,端端正正。走开几步,又用手电筒射了射,那个被人遗忘的名字,如夜幕中的星星一般,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来。
她贴完最后一张。这时,天空已有微曦。她忍不住叫了一声,孙芸芬,我叫孙芸芬……这个声音在村巷里久久回荡……(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交代了清风寨所发生的变化,表面上与情节发展无关,其实是补充了时代背景,也使故事变得更加合理。
B.兄弟憨憨为自己取了名字,却对她为名字哭啼不耐烦,可见他认同男尊女卑,却不太认同她找名字的行为。
C.兄弟媳妇不理解、周三婶表示质疑,表明不少女人对名字之事并不在意,更加反衬她的执着难能可贵。
D.她曾被叫做二妹、家顺媳妇、民娃奶奶等,最后确认自己叫孙芸芬,称呼的变化也体现她人生的变化。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谁是孙芸芬”反映她缺少独立意识,结尾“我叫孙芸芬”表明她获得尊严感,首尾呼应,体现了人物的成长。
B.小说以“名字”为线索,串连起梦见名字、找名字、写名字、贴名字等多个场景,故事内容虽然丰富却不显散乱。
C.小说善于借内心幻想来写人,如“各种声音交织起,村里的蓝天都是孙芸芬了”,生动表现了她“活得有盼头”。
D.小说的对话夹杂着“啥子”“咋办”等方言词,还有“扁担倒下也认不得是个一字”之类的戏谑,乡土气息浓郁。
8.小说为主人公寻找名字设置了各种障碍,故意延迟情节的进展,这样写有哪些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9.她和《祝福》中的祥林嫂,同样“失去”名字,为了各自的愿望而努力。最终,她找回自己的名字并感得快乐,祥林嫂却走向了毁灭。请结合文本,从人物自身和社会环境两个角度简要分析她(孙芸芬)能找回名字的原因。(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材料二: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矣。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左传·秦晋崤之战》)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杞子自郑A使告于秦B曰C郑人使我掌D其北门之管E若潜F师以来G国H可得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古代帝王的自谦词还有孤、不谷等。
B.乃,于是,就,与《庖丁解牛》中“乃中《经首》之会”的“乃”意思不同。
C.见,看见,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百姓之不见保”的“见”意思不同。
D. 拱,意为两手合围。在文中的意思为:如果你在中等年纪的时候就去世的话,现在你坟墓上的树都长得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夜缒而出”说明秦晋完全包围了郑国,郑国连城门也打不开了,进一步说明兵临城下的严峻形势。
B.材料一中郑伯准备使烛之武见秦君时,却遭到拒绝,但他能够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晓之以理。
C.材料二中“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这里“谁”虽为泛指,实际上指的是郑国。蹇叔指出:秦军偷袭郑国,会遭到郑国伏击。
D.材料一的结果是,秦国一方面失掉了灭郑而分一杯羹的好机会,另一方面使“秦晋之好”名存实亡,为材料二中其后发生的“崤之战”埋下了隐患。
13.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14.烛之武和蹇叔都对秦穆公进行了劝诫,为何结果却截然不同?请简要概括其中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5.下列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开篇交代了时间、地点。“更无一点风色”中“风色”以色有深浅,说明风之大小,表达上运用通感,富有新意,生动形象。
B.“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湖面三万顷,阔大的湖面安置了词人的的一叶扁舟,有力地衬托出词人的渺小,写出了词人被罢官后内心的凄凉。
C.“襟袖冷”运用借代,一语双关,形容衣衫单薄,也写出两袖清风,廉洁清贫,是其对岭南为官生活的自我总结。
D.张孝祥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词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
16.“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
(2)杜甫在《登高》中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描写了自己晚年孤独病弱的境况,其《登岳阳楼》中“ , ”两句也写出了类似的境况。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 ”两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中“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借“寒烟、衰草”寄寓惆怅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钟扬是从未止步的“跨界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基础课程结束,17岁的钟扬选择转入无线电电子学系学习。这个专业横跨“无线电”和“电子学”两大学科,需要敏锐的跨学科领悟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力,而这两点正是钟扬的特质,这种“跨界”的学科也给予他更宽广的想象和驰骋空间。
然而钟扬自己也没有想到,学了无线电电子学,后来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那时的植物学界习惯于传统的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数量分类学嗤之以鼻。钟扬出于自己的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知识背景,不但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问题,而且自己的发展方向也迅速找到了——将无线电电子学的知识应用到分子生物学、进化和生态学的研究中。至今,像钟扬这样突破学科界限、耕耘交叉地带的学者仍属少数。
更为难得的是,钟扬在科学追求的路上,没有放弃一直钟爱的诗歌创作,他的一颗“文艺心”填平了科学与文学之间的沟壑。他翻译的科普读物《大流感》,语言生动,广受欢迎。
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钟扬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结合文段,分析划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红楼梦》就是以元春省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死钗嫁等重大事件为分水岭, , , ,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贾府里宝钗、凤姐、宝玉、贾母四个生日的安排,都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爱情婚姻悲剧和家庭衰败的过程。甚至整个大观园的景色,也随着贾府的盛衰和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而变化。
20. 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 )
①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线索可以从这幅天然的织锦中抽得出来
②条理清晰,首尾连贯
③各个事件互为因果,连环勾牵,毫不间断
④把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人物组织起来
A.④③②①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
21. 学校话剧社准备在艺术节表演《红楼梦》,拟在《红楼梦》剧中编入能体现“差序格局”典型场景的几出戏。下列是编剧李华打算选编的场景,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3分) ( )
A. 雨村判案 B.元春省亲
C. 香菱学诗 D. 探春理家
22. 学校戏剧节排演《红楼梦》,请你为林黛玉的扮演者租借一套戏服。租借处只剩大红、纯白、淡绿的三套,你会选择哪一套?请选择并说明理由,要求:阐释色彩内涵,解说黛玉形象或经历。( 6 分 )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为我们讲述了“跨界者”钟扬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有勇敢的“跨界者”,也有兀兀穷年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儿童玩耍
作家创作
表现
创造与真实世界相联系的全新世界
①
态度
②
特点
③
结果
使自己快乐
④
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4年4月高一语文测试题答案
1.C (A“并不清楚自己选材的来源”理解错误,“他本人也说不出所以然”的是“如何用这些素材才使我们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印象”B “想象力则有欠缺”于文无据。D“它”指“这些自我中心的故事”,而不是“主角有一种从不受伤害的特性”这一特性)
2.B(“持否定态度”曲解文意,文中两次用“肯定“表明作者对作家普遍存在作品中呈现“至高无上的自我”的确认和强调,并不是对此类作品的否定。)
3.A(“基于回忆的自叙传”理解错误,这些作品本质是幻想与虚构,“很难看作是对现实的描写”。)
4. 4分。每点1分①创造一个幻想世界(必须答出创造一个幻想,得1分)
②认真而倾注大量热情(答出热情,得1分)③非真实性(非真实性或者虚构的,或者区分幻想和现实,答出其一得1分)④满足未实现的愿望(满足未实现的愿望或者使听众和受众快乐,答出其一,得1分)
5.①窦娥蒙冤而死令人痛惜,但她指天斥地发下誓愿并都应验,冤情终平反昭雪;②作者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了对现实中诉冤无门的校正,满足了现实中人们伸张正义的愿望,令观众情感得到满足。(4分。每点2分)(答出窦娥蒙冤而死令人悲痛或痛惜,得1分;冤情终平反昭雪得1分;幻想的方式,得1分;满足了现实中人们伸张正义的愿望,令观众情感得到满足,得1分;)
6.B(“可见他认同男尊女卑,却不太认同她去找名字的行为”理解错误。“认同男尊女卑”于文无据:从批评媳妇、陪她找人等行为,可看出他支持她找名字。)
7.A(“反映她缺少独立意识”理解有误。日所有思,夜有所梦,开头写她做梦是十分在意自己的名字,表明她的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8.(6分,每点2分)①这样写使情节避免了平直,让故事变得跌宕起伏,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②这样写有利于表现她失望、希望、沮丧、激动等心理,使其形象更丰满。③这样写强调寻找名字之不易,更能体现女性独立意识之可贵,突显了主题。(每点2分,共6分)
9(6分,每点2分)①人物自身:她有着可贵的独立意识,不被他人左右(2分):
②社会环境:(1)她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与支持(2分);(2)她生活在新时代,女性开始走向独立(或者:女性独立立已经具备客观条件)(2分)
10(3分)CEG
解析: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矣。”
11 A (A.“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理解错误,“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B. “乃中《经首》之会”的“乃”意思为“又”;C. “百姓之不见保”的“见”表被动。)
12. C【C.“蹇叔指出:……会遭到郑国伏击”错误,由原文“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可知,会遭到晋国伏击。】
13.(1)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得分点,1点1分:“厌”,满足;“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阙”,使动,侵损、削减;“焉”,哪里)
(2)慎重办理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开导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顶着东西走了。(得分点,1点1分:“谨”,认真地从事或慎重办理;“孝悌”,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颁”,通“斑”,花白。)
14(1)烛之武委婉劝诫,以弱示秦,从“亡郑无益于秦”和“存郑有利于秦”两个角度分别加以说明。(2)蹇叔以“激进”的劝说方式,以“直言”游说君主,虽然指出了“秦害”,却忽视了“秦利”。(答出1点2分,2点3分 )
15. B(“写出了词人被罢官后内心的凄凉”错误,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这一说法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是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16(6分)(1)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2分)(2)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表现了作者自信豪迈、胸襟洒落,超脱世俗的高洁忠贞人格。(4分)
17(6分,一句1分,错字、漏字不得分)
(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18(4分,改对一处得2分)修改示例:钟扬基于自己的无线电电子专业的知识背景,不但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问题,而且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只找出错误,没有正确修改,不得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一是搭配不当,“出于”改为“基于”、根据、依靠、凭借等,搭配恰当即可。二是语序不当,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把“迅速找到了”移至“自己的发展方向”前面。
19.(4分,每点2分)①使用比喻修辞,把科学与文学之间的差距比喻成“沟壑”,生动形象地突出钟扬的文艺气质把两个领域的差距抹平;②为下文其翻译作品《大流感》大受欢迎作铺垫。
20 D(文段第一大句谈《红楼梦》的结构严谨,内容前后勾连。文段首句主语为“《红楼梦》”,则排在首位的句子主语应是《红楼梦》,结合“以元春探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死钗嫁等重大事件为分水岭”,应接“把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人物组织起来”,排除BC;对应“把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人物织起来”,后面应接呈现的特点,即②“条理清晰,首尾连贯”;③句为整体特点,①句为总结句,应放在最后,而排除A。 故选D)
21 C(解答时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差序格局”。“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提出的,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故选C)
22 (6分)
答案示例一:
我选纯白。①白色是素雅之色。林黛玉丧母后被送到姥姥家寄养,柔弱多病、寄人篱下,孤高清冷。②白色是纯洁之色,如诗句《咏海棠》中“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身洁白表现出黛玉不慕荣华、冰清玉洁的品性。③白色是冷色调,预示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冷月葬花魂”的悲惨结局,更能唤起人们对这位少女命运的同情。(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答案示例二:
淡绿最合适。①淡绿色是草木之色。能令人联想到大自然草木的清新之气,而林黛玉本是为还泪而来的绛珠草化身。②淡绿色是竹之色。黛玉居于潇湘馆,号“潇湘妃子”,与宝玉有木石前盟,从不说有关仕途经济的“混账话”,如同君子竹般超凡脱俗。③淡绿色是青春之色。符合少女青春美好的年龄特点,还能充分体现世外仙姝高雅灵秀的书卷气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答案示例三:
我选大红。①小说作者曹雪芹对林黛玉的着装描写较少,仅有的几次服饰基调以大红色为主。②按照小说设定,林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则是赤霞宫神瑛侍者,“绛”和“赤”都是红色,有炽烈、热情之意。③红色有赤诚、忠贞的内涵,宝玉黛玉同属“情痴”,心心相印,不被浊世所染而葆有赤子情怀。两者炽热诚挚的爱情成为《红楼梦》中的一抹亮色,它的毁灭更使观众触目伤怀。(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3. 作文(60分)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打分等级参照:建议平均分44分
【参考立意】
1.守界者不忘初心,跨界者谋求进步
2.跨界者是为了更好地“守界”【偏向“跨界”】
3.在追逐“跨界”的时代,坚信“守界”价更高【偏向“守界”】
4.行者无疆,身有“界限”而心无界
附材料二参考译文: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个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
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于是秦国军队东行。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昌化职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昌化职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3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文件包含2024年4月高一语文试题卷docx、2024年4月高一语文测试题答案详细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