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和名著阅读,默写,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嘹亮(liá) 地毯(tǎn) 随声附和(hè)
    B.爱慕(mù) 哺乳(fǔ) 美不胜收(shèng)
    C.气概(gài) 庇护(bì) 咄咄逼人(duō)
    D.搓捻(niǎn) 晕眩(xuàn) 惊慌失措(cuò)
    2.(2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怪有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惊。
    B.他对技术精益求精,这对于一般见异思迁的人是极好的教训。
    C.我在曾经干旱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反映。
    D.我们都为它提心掉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问。
    3.(2分)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文学具有神奇的力量:它能给干涸的心灵带来淅淅沥沥的瓢泼甘霖,让心中的不毛之地变为花团锦簇的世界,使人的奋斗勇气油然而生。
    A.淅淅沥沥B.不毛之地C.花团锦簇D.油然而生
    4.(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双腿瘫痪后,使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B.一个九年前的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C.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起蜜蜂了。
    D.孩子们的笑脸又在热闹的乡村聚会飘荡。
    二、文言文阅读(共8分)
    (8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节选自《寓言四则》)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丁氏穿井得一人 穿:开凿
    B.求闻之若此 闻:消息
    C.若躇步跐蹈 若:好像
    D.其人舍然大喜 舍:同“释”,消除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闻而传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
    B.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其一犬坐于前
    C.其人曰屠户 乃奔倚其下
    D.晓之者曰 夫君子之行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A.国都里的人都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也)询问了这件事。
    B.全国上下的人都知道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C.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D.全国上下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宋国国君(也)询问了这件事。
    8.下列内容属于两个选段都写到的是(2分)
    A.解除疑惑 B.消除顾虑 C.化解危机 D.破除谣言
    三、诗歌鉴赏和名著阅读(共4分)
    9.(2分)下列表述与诗中情感不符的一项是( )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A.眷念往昔美好B.感慨时世变迁
    C.批判奢靡享乐D.悲叹身世沉沦
    10.(2分)下列人物中最能体现《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和《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的一项是( )
    A.衍太太和铁扇公主B.阿长和孙悟空
    C.陈莲河和猪八戒D.范爱农和唐僧
    四、默写(共6分)
    11.(6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学而》)
    ②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③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请在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和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任选一首,先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五、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百草园内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④长妈妈曾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美女蛇被它治死了。
    ⑤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
    ⑥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最适宜捕鸟。等到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⑦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又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
    ⑧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删改)
    12.选文第①段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文中写了哪些“乐”事?请联系选文分条作答。(3分)
    13.有人认为选文第⑦段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请简述观点及理由。(4分)
    14.选文第⑧段画线处重复使用“也许是”形成排比,这样写有何用意?请联系选文简要作答。(3分)
    (二)(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吃瓜
    梁衡
    ①不知为什么,现在有一个网络流行语,把看热闹名为“吃瓜”,看热闹的人叫“吃瓜群众”。此瓜远非彼瓜,今瓜已非昔瓜,这个瓜已完全变异了。这倒让我想起当年吃真瓜的味道。
    ②我八岁以前是在农村度过的,只留下了吃西瓜的记忆。那时,有一种很好的奖励是跟着大人去看瓜。看瓜也吃瓜,汁多解渴,但乐趣却在瓜外。后半夜躺在瓜棚里,天边银月如钩,田野里虫鸣唧唧。如有幸看到远处夜行的动物,多半是狐狸,那两盏灯一样的眼睛直瞪着瓜棚,只这一点奇事就够你回去对小伙伴们吹上半年。有一次,我还赶上看十几个大人挑灯夜战在瓜地里掏獾子。不是像闰土讲给鲁迅那样的用叉子去叉,而是找见它的窝用水灌。被水灌出来的獾子肥肥胖胖的,像一头小猪。大人们高兴地把它捆在一根棍子上抬着,说回去炼獾子油,这是冬天治手脚皴裂的秘制润肤膏。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西瓜不但是调剂生活的奢侈品,亦是一个孩子记忆中的特殊风景。
    ③我吃瓜经历中的第二次高潮是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不久。青年气盛,我背井离乡来到内蒙古巴盟。此地别无所长,唯产一种叫“华莱士”的蜜瓜,金黄色,滚圆,比足球略小一圈,熟透后,瓜瓤白中带绿如翡翠。它不像西瓜那样多汁多水,肉质成果冻状,细腻浓香,闭上眼睛咬一口,像是在吃蜂蜜。吃过后上下唇粘一起,甜得化不开,要取清水漱口。当地气候恶劣,浩浩乎平沙无垠,风起时尘暴蔽日,当面不见人影。我一个人来到这个沙窝子里,举目无亲,聊以慰藉者唯有这“华莱士”瓜。还有一种冬瓜,它不是菜瓜,长条状,是要晚收的,随意放到房内墙根处或水缸后面不去理它。到了冬腊月,它早已悄悄化作一包蜜水,用手轻轻拍一下,能看到瓜皮下汁水的流动。这时不能用刀了,要用一个空心草秆吸食。 。盘腿坐在滚烫的热炕上,吃完白水煮羊肉,浑身冒汗,甩掉老羊皮袄,小心捧过一个冬瓜,吸一口凉透肺腑,甜蜜惊喜,耳聪目明。
    ④后来还有一次痛快地吃瓜,是1983年到新疆吃哈密瓜了。在石河子采访时正赶上国庆节,那天团场招待所的大院里就剩下我们两个北京来的小记者。朴实的主人不好意思地说,放假了招待不周,吃吃瓜赏赏景,就热情地往我们的房间里倒了一大麻袋蜜瓜,盛情难却,也吃得酣畅淋漓。几十年过去了,天山秋色全不记,唯留温暖在心间。
    ⑤离开巴盟40年后我回去过一次,又吃了一回“华莱士”,但吃不到当年的那个味道了,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人说世事之变如沧桑,一块瓜里也有沧桑变化啊,令人怅然!
    ⑥后来,找到了两个原因。一是今瓜已非昔瓜,早成了商品瓜;二是地头瓜变成了城里瓜。对瓜来说,离地一天,味减一半,暗失美感。原来,人与瓜的初恋只能是在瓜地里。世间之物瞬息万变,人生的许多美好只能有一次,过后唯有存在记忆里。如今凭栏远眺,也有瓜相伴,却无甚期许。南宋词人蒋捷有一首《虞美人•听雨》,回味人生不同年龄段听雨的感觉,吃瓜何尝不是这样,遂仿其调填《吃瓜》一阕:
    ⑦少年吃瓜瓜棚中,枕瓜听虫声。青年吃瓜边塞外,大漠孤烟,味浓伴豪情。而今吃瓜高楼上,淡而无味也。风沙瓜香都无影,侧耳遥闻闹市车马声。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5.作者在第①段说“我想起当年吃真瓜的味道”,这“真瓜的味道”除了瓜本身外,还具体指什么?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作答。(4分)
    16.文章第③段空缺处原有一处描写,下面哪一句更适合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3分)
    A.外面凉风习习,屋内瓢灯烁烁。
    B.外面飞雪团团,屋内炉火熊熊。
    17.文章第⑤段写“我”离开巴盟40年后又回去的经历,有何用意?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18.文末作者仿填了《吃瓜》一阕,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4分)
    六、语言运用(共9分)
    19.(9分)下面是一组有关网络流行语“吃瓜”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下是“吃瓜”的表情图案,请结合思维导图的提示,补全空缺处。(3分)
    (2)请在下面语段空缺处补写词语,注意语意的连贯。(3分)
    在生活中,“吃瓜”这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行为多数时候会被批判。① 根据心理学观点来看,人们还可以通过它获取外界信息。那些正面有效的信息,可以促使人的体内分泌内啡肽等“快乐激素”,② 提升我们的生活幸福感。③ ,有些好“瓜”还是可以吃的。
    (3)下面关于“吃瓜”的言论在内容和表达上存在问题,请任选一则,参考示例,进行修改。(3分)
    ①人人都有“小喇叭”,人人皆可随意说话。
    ②不管什么瓜,吃到笑哈哈。
    示例:只有吃得瓜中瓜,才能成为消息大咖。
    修改为:吃瓜为了学习,获益才是目的。
    选择:
    修改为:
    七、作文(共40分)
    20.前面《吃瓜》一文中,梁衡先生这样写道:“人生的许多美好只能有一次,过后唯有存在记忆里。”
    你的记忆中是否也有这样的美好呢?请以“记忆里的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共8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嘹亮(liá) 地毯(tǎn) 随声附和(hè)
    B.爱慕(mù) 哺乳(fǔ) 美不胜收(shèng)
    C.气概(gài) 庇护(bì) 咄咄逼人(duō)
    D.搓捻(niǎn) 晕眩(xuàn) 惊慌失措(cuò)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
    B:哺:读作bǔ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为基础型试题,难度不大。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怪有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惊。
    B.他对技术精益求精,这对于一般见异思迁的人是极好的教训。
    C.我在曾经干旱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反映。
    D.我们都为它提心掉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问。
    【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A:惊----经
    C:反映---效应
    D:掉----吊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3.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文学具有神奇的力量:它能给干涸的心灵带来淅淅沥沥的瓢泼甘霖,让心中的不毛之地变为花团锦簇的世界,使人的奋斗勇气油然而生。
    A.淅淅沥沥B.不毛之地C.花团锦簇D.油然而生
    【答案】A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A:淅淅沥沥:形容下雨的声音。与“瓢泼甘霖 ”不能搭配,使用错误;
    B: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使用正确;
    C:花团锦簇:花朵锦绣聚集在一起。原指华丽高贵的服饰,现用来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的景象。使用正确;
    D: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双腿瘫痪后,使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B.一个九年前的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C.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起蜜蜂了。
    D.孩子们的笑脸又在热闹的乡村聚会飘荡。
    【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成分残缺,删除“使”;
    B:语序不当,将“一个”放在“月夜“前;
    D:搭配得当,将”笑脸“改为”笑声“;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二、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节选自《寓言四则》)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丁氏穿井得一人 穿:开凿
    B.求闻之若此 闻:消息
    C.若躇步跐蹈 若:好像
    D.其人舍然大喜 舍:同“释”,消除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闻而传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
    B.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其一犬坐于前
    C.其人曰 屠户 乃奔倚其下
    D.晓之者曰 夫君子之行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A.国都里的人都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也)询问了这件事。
    B.全国上下的人都知道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C.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D.全国上下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宋国国君(也)询问了这件事。
    8.下列内容属于两个选段都写到的是( )
    A.解除疑惑B.消除顾虑C.化解危机D.破除谣言
    【答案】5.C
    6.B
    7.C
    8.B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为常考题型,要求学生在平时注意积累,对句意正确理解,结合句意进行判断。
    (3)本题考查翻译。为常考题型,难度不大,考生应掌握翻译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对选项进行逐项的辨析,加以判断。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对文章内容要正确理解,对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找准文章的共同点,进行正确的判断。
    参考译文:
    【甲】有人听了这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人问这件事,丁家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里挖出一个人啊。”听到像这样的传闻,还不如没听到。
    【乙】那个人又说:“那地塌陷下去怎么办?”
    劝慰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面八方的空虚之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下思想包袱,非常高兴;劝慰他的人也如释重负,非常高兴。
    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
    C:句意:你行走跳跃。若:你;
    故答案为:C
    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B:都是介词,在;
    C:代词,代杞人/代词,代积薪;
    D:代词,他,指杞人/助词,的
    故答案为:B
    7.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词语:
    国:国都;道:讲述;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故答案为:C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通过丁氏的回答,消除顾虑;【乙】文通过晓之者的回答,消除了其人的顾虑。
    故答案为:B
    三、诗歌鉴赏和名著阅读(共4分)
    9.下列表述与诗中情感不符的一项是( )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A.眷念往昔美好B.感慨时世变迁
    C.批判奢靡享乐D.悲叹身世沉沦
    【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理解。
    《江南逢李龟年》写的是诗人杜甫流落在江南与故人李龟年相逢,又恰好是”落花时节“,在这”落花时节“的相逢,让人想起以前美好的时光,而今时局的动荡不安,两人生活的流离沉浮,年岁的迟暮流逝,不禁让人感慨时世变迁,悲叹身世沉沦。 ”落花时节“一方面点明暮春的景色,另一方面寄托了无限的感慨。诗中美好的往事,好像梦一般,在残酷凄凉的现实面前,显得那样遥远而虚无。忆昔伤今之感,跃然纸上。诗中没有”批判奢靡享乐“。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情感的把握。有一定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人写作背景及关键词句的分析,从字里行间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
    10.下列人物中最能体现《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和《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的一项是( )
    A.衍太太和铁扇公主B.阿长和孙悟空
    C.陈莲河和猪八戒D.范爱农和唐僧
    【答案】B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掌握。解答此题要围绕“温馨的回忆”和神魔皆有情“来判断。
    A:衍太太:衍太太不是一个善良可亲的人。《朝花夕拾》中主要描写“衍太太”这一人物的篇目是《琐记》,她让孩子吃冰,鼓励孩子打旋子,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衍太太是表里不一、搬弄是非的人,对她的回忆不属于温馨的回忆。
    C:陈莲河:根据《父亲的病》可知陈莲河所开的药方总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如原配的蟋蟀一对, 几乎无人能识的平地木十株,“败鼓皮丸”。 体现了庸医为了骗取钱财,给人看病时,故弄玄虚,开一些不容易找到的丸散、药引,看起来像灵丹妙药,能够救人治病,然而却没有疗效,使人东奔西走,白折腾,生动的表现了庸医的无能,表达了作者对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对陈莲河的描写,表述属于“温馨的回忆”。
    D:唐僧:为大唐高僧,为人非神魔,本身有人情,所以不属于“神魔”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判断。解答此题要求对名著的阅读要扎实,结合经典情节,对人物描写的内容来归纳概括人物形象,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结合要求进行理解和判断。
    四、默写(共6分)
    1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学而》)
    ②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③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请在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和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任选一首,先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答案】(1)不亦君子乎;水何澹澹;断肠人在天涯
    (2)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注意“澹涯怜烽 ”等字的书写。
    故答案为:不亦君子乎;水何澹澹;断肠人在天涯;《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默写。难度不大,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古诗文要熟读熟记,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书写要正确,不能出现错别字。
    五、现代文阅读(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百草园内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④长妈妈曾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美女蛇被它治死了。
    ⑤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
    ⑥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最适宜捕鸟。等到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⑦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又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
    ⑧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删改)
    12.选文第①段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文中写了哪些“乐”事?请联系选文分条作答。
    13.有人认为选文第⑦段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请简述观点及理由。
    14.选文第⑧段画线处重复使用“也许是”形成排比,这样写有何用意?请联系选文简要作答。
    【答案】12.百草园的美景,美女蛇的传说,捕鸟的趣事。
    13.不同意。多年之后,鲁迅还清楚的记得是“闰土的父亲”教的捕鸟方法和跟他说过的话,说明冬天捕鸟给鲁迅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段从侧面反映出鲁迅童年时期对百草园生活的喜爱。
    14.写出了“我”对被送到私塾读书的原因的猜测,表达了“我”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与无奈的感情。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文章,理解文意,按照题干的要求,找准答题的区域,对具体的内容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作用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结合文本的整体内容,理解语段在表达主题、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注意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2.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概括。
    根据②段“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可概括为:在百草园里抓虫子、拔野草的乐趣;
    根据④段“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 ”可概括为:听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的乐趣;
    根据⑦段“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可概括为:在大雪天里捕鸟的乐趣。
    故答案为:百草园的美景,美女蛇的传说,捕鸟的趣事。
    13.本题考查对文段作用的理解。选文第⑦段写的是闰土的父亲教的捕鸟方法和跟他说过的话,说明冬天捕鸟给鲁迅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捕鸟作者是享受着捕鸟的过程,而不注重于结果,这和闰土父亲相反。而闰土的父亲启发我遇事要冷静,所以难以忘怀,从侧面反映出鲁迅童年时期对百草园生活的喜爱。 因此有必要写。
    故答案为:不同意。多年之后,鲁迅还清楚的记得是“闰土的父亲”教的捕鸟方法和跟他说过的话,说明冬天捕鸟给鲁迅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段从侧面反映出鲁迅童年时期对百草园生活的喜爱。
    14.本题考查语句作用的理解。根据对全文的掌握可知,这一段文字位于文章中间, 本段前面所写为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后面所写为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三个“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是对要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运用排比的句式,表达“我”对百草园的依恋与无奈的感情。
    故答案为:写出了“我”对被送到私塾读书的原因的猜测,表达了“我”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与无奈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吃瓜
    梁衡
    ①不知为什么,现在有一个网络流行语,把看热闹名为“吃瓜”,看热闹的人叫“吃瓜群众”。此瓜远非彼瓜,今瓜已非昔瓜,这个瓜已完全变异了。这倒让我想起当年吃真瓜的味道。
    ②我八岁以前是在农村度过的,只留下了吃西瓜的记忆。那时,有一种很好的奖励是跟着大人去看瓜。看瓜也吃瓜,汁多解渴,但乐趣却在瓜外。后半夜躺在瓜棚里,天边银月如钩,田野里虫鸣唧唧。如有幸看到远处夜行的动物,多半是狐狸,那两盏灯一样的眼睛直瞪着瓜棚,只这一点奇事就够你回去对小伙伴们吹上半年。有一次,我还赶上看十几个大人挑灯夜战在瓜地里掏獾子。不是像闰土讲给鲁迅那样的用叉子去叉,而是找见它的窝用水灌。被水灌出来的獾子肥肥胖胖的,像一头小猪。大人们高兴地把它捆在一根棍子上抬着,说回去炼獾子油,这是冬天治手脚皴裂的秘制润肤膏。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西瓜不但是调剂生活的奢侈品,亦是一个孩子记忆中的特殊风景。
    ③我吃瓜经历中的第二次高潮是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不久。青年气盛,我背井离乡来到内蒙古巴盟。此地别无所长,唯产一种叫“华莱士”的蜜瓜,金黄色,滚圆,比足球略小一圈,熟透后,瓜瓤白中带绿如翡翠。它不像西瓜那样多汁多水,肉质成果冻状,细腻浓香,闭上眼睛咬一口,像是在吃蜂蜜。吃过后上下唇粘一起,甜得化不开,要取清水漱口。当地气候恶劣,浩浩乎平沙无垠,风起时尘暴蔽日,当面不见人影。我一个人来到这个沙窝子里,举目无亲,聊以慰藉者唯有这“华莱士”瓜。还有一种冬瓜,它不是菜瓜,长条状,是要晚收的,随意放到房内墙根处或水缸后面不去理它。到了冬腊月,它早已悄悄化作一包蜜水,用手轻轻拍一下,能看到瓜皮下汁水的流动。这时不能用刀了,要用一个空心草秆吸食。____ 。盘腿坐在滚烫的热炕上,吃完白水煮羊肉,浑身冒汗,甩掉老羊皮袄,小心捧过一个冬瓜,吸一口凉透肺腑,甜蜜惊喜,耳聪目明。
    ④后来还有一次痛快地吃瓜,是1983年到新疆吃哈密瓜了。在石河子采访时正赶上国庆节,那天团场招待所的大院里就剩下我们两个北京来的小记者。朴实的主人不好意思地说,放假了招待不周,吃吃瓜赏赏景,就热情地往我们的房间里倒了一大麻袋蜜瓜,盛情难却,也吃得酣畅淋漓。几十年过去了,天山秋色全不记,唯留温暖在心间。
    ⑤离开巴盟40年后我回去过一次,又吃了一回“华莱士”,但吃不到当年的那个味道了,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人说世事之变如沧桑,一块瓜里也有沧桑变化啊,令人怅然!
    ⑥后来,找到了两个原因。一是今瓜已非昔瓜,早成了商品瓜;二是地头瓜变成了城里瓜。对瓜来说,离地一天,味减一半,暗失美感。原来,人与瓜的初恋只能是在瓜地里。世间之物瞬息万变,人生的许多美好只能有一次,过后唯有存在记忆里。如今凭栏远眺,也有瓜相伴,却无甚期许。南宋词人蒋捷有一首《虞美人•听雨》,回味人生不同年龄段听雨的感觉,吃瓜何尝不是这样,遂仿其调填《吃瓜》一阕:
    ⑦少年吃瓜瓜棚中,枕瓜听虫声。青年吃瓜边塞外,大漠孤烟,味浓伴豪情。而今吃瓜高楼上,淡而无味也。风沙瓜香都无影,侧耳遥闻闹市车马声。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5.作者在第①段说“我想起当年吃真瓜的味道”,这“真瓜的味道”除了瓜本身外,还具体指什么?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作答。
    16.文章第③段空缺处原有一处描写,下面哪一句更适合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外面凉风习习,屋内瓢灯烁烁。
    B.外面飞雪团团,屋内炉火熊熊。
    17.文章第⑤段写“我”离开巴盟40年后又回去的经历,有何用意?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18.文末作者仿填了《吃瓜》一阕,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答案】15.这“真瓜的味道”除了瓜本身外,还具体指:瓜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里调剂生活的奢侈品,亦是一个孩子记忆中的特殊风景;瓜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情;瓜给作者带来的甜蜜惊喜的感受;还指在异乡感受到的温暖。
    16.B
    17.文章第⑤段写“我”离开巴盟40年后又回去的经历,与上文吃“华莱士”蜜瓜形成鲜明地对比,表现了作者“一块瓜里也有沧桑变化”的感慨和作者怅然的心情。
    18.内容上,总结全文内容,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篇末点题,突出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结构上,画龙点睛,使文章结构严谨;表达效果上,仿写诗词,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解答时用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意,理清层次,按照要求对答题区域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衔接的能力。难度不大,解答时要求学生结合文段的内容,抓文段的关键信息,正确理解和判断填入的内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作用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通读文章,理解文意,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把握语段在写作手法,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作用。
    (4)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结尾段落作用的理解。结尾段的作用有: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②段写自己“跟着大人去看瓜“”看十几个大人挑灯夜战在瓜地里掏獾子“ 可知,这”真瓜的味道 “还指:瓜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里调剂生活的奢侈品,亦是一个孩子记忆中的特殊风景;
    根据第③段“我一个人来到这个沙窝子里,举目无亲,聊以慰藉者唯有这“华莱士”瓜”可知,瓜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情;
    根据第③段“小心捧过一个冬瓜,吸一口凉透肺腑,甜蜜惊喜,耳聪目明”可知,瓜给作者带来的甜蜜惊喜的感受;
    根据第④段“几十年过去了,天山秋色全不记,唯留温暖在心间”可知还指在异乡感受到的温暖。
    故答案为:还具体指:瓜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里调剂生活的奢侈品,亦是一个孩子记忆中的特殊风景;瓜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情;瓜给作者带来的甜蜜惊喜的感受;还指在异乡感受到的温暖。
    16.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根据前文“我背井离乡来到内蒙古巴盟 ”“到了冬腊月”可知,此时的环境应该是屋外是飞雪团团,屋内应该是炉火熊熊。这才是当时当地的气候一致。
    故答案为:B
    17.本题考查语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通读文章,可知作者通过小时候吃瓜,在异地他乡吃瓜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一块瓜里也有沧桑变化”的感慨,在第⑤段,作者写自己离开巴盟40年后又回去的经历,与上文吃“华莱士”蜜瓜在内容形成鲜明地对比,引发作者的感慨,并且表现出作者怅然的心情。
    故答案为:文章第⑤段写“我”离开巴盟40年后又回去的经历,与上文吃“华莱士”蜜瓜形成鲜明地对比,表现了作者“一块瓜里也有沧桑变化”的感慨和作者怅然的心情。
    18.本题考查文章结尾内容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理解。文末作者仿填了《吃瓜》一阕内容上,总结全文内容,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篇末点题,突出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结构上,画龙点睛,使文章结构严谨;表达效果上,仿写诗词,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
    故答案为:内容上,总结全文内容,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篇末点题,突出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结构上,画龙点睛,使文章结构严谨;表达效果上,仿写诗词,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
    六、语言运用(共9分)
    下面是一组有关网络流行语“吃瓜”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9.以下是“吃瓜”的表情图案,请结合思维导图的提示,补全空缺处。
    20.请在下面语段空缺处补写词语,注意语意的连贯。
    在生活中,“吃瓜”这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行为多数时候会被批判。① 根据心理学观点来看,人们还可以通过它获取外界信息。那些正面有效的信息,可以促使人的体内分泌内啡肽等“快乐激素”,② 提升我们的生活幸福感。③ ,有些好“瓜”还是可以吃的。
    21.下面关于“吃瓜”的言论在内容和表达上存在问题,请任选一则,参考示例,进行修改。
    ①人人都有“小喇叭”,人人皆可随意说话。
    ②不管什么瓜,吃到笑哈哈。
    示例:只有吃得瓜中瓜,才能成为消息大咖。
    修改为:吃瓜为了学习,获益才是目的。
    【答案】19.图案 ;词语本义 ;应用
    20.①但是(或“然而”);②从而;③所以
    21.示例:①吃瓜要当心,爆瓜需谨慎。
    【知识点】词义理解;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式变换;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图文的转换能力。解答时要求对图案仔细观察,正确理解,根据提示,提取和理解信息。
    (2)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解答时要求学生通读语段,正确理解语句间的关系,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关联词语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语句进行正确的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时要求对语句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分析,把握语句的表达,要求正确理解和进行表达。
    19.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提取。根据“图中有斜眼的头像,豁口的瓜瓣”可知,是对图案的描绘。故①处填入“图案”根据“含义”:发展演变、引申意义,以及“生活中品尝瓜果水果”可知,这是“吃瓜”的本意,故②处为“词语本义”;根据“聊天、评论、调侃等”可知,这是“吃瓜”的应用。故③处为“应用”。
    故答案为:图案、词语本义;应用
    20.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语句“在生活中,“吃瓜”这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行为多数时候会被批判”与第①句,意思上有着转折的关系,所以,①处可以填入”然而“或”但是“;第②处根据语句”提升我们的生活幸福感“与那些正面有效的信息,可以促使人的体内分泌内啡肽等“快乐激素”“可知,两句简是因果的关系,所以填入”从而“;根据①②与③ 之间的因果关系,第③ 处填入”所以“
    故答案为:但是(然而);从而;所以
    21.本题考查语句的正确表达。①句根据“随意”可知,“随意”表达不正确,应该是:吃瓜要谨慎;
    故答案为:①吃瓜要当心,爆瓜需谨慎。
    七、作文(共40分)
    22.前面《吃瓜》一文中,梁衡先生这样写道:“人生的许多美好只能有一次,过后唯有存在记忆里。”
    你的记忆中是否也有这样的美好呢?请以“记忆里的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参考范文:
    记忆里的美好
    在我的记忆中,和你相处的点点滴滴是最美好的,虽然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是这一年就是记忆里最美好的往事。时年八岁,如同三生石上镌刻,如火如荼的盛夏,我们在茫茫人海中走近。
    还记得你,有一头让人羡慕的长及腰的直发,宛若深潭的瞳,娇艳如花的唇,微笑时会露出可爱的兔牙,有好看的酒窝。那时的你如同一个不受沾染的小妖精,走进我们这个刚刚组建成的班级。而你小小年纪便具有得很棒的绘画技术使你成为班级的焦点,我则在角落嫉妒着你。
    随时间的推移,在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即使那时还不明“朋友”的概念,我们也已如影相随,也没闹过矛盾。
    第一个学期的兴趣班,我们一起选择了美术,每周四到美术教室画着静物及它的阴影。后来被老师选去画关于交通的宣传画,一人一张四十多厘米长的纸,自己画及上色。经过几个星期的涂抹,画稿完成,最后一个周末修改时,调皮的我们将洗下来的红颜料水在洗手间的脸盆那里到了一圈,制造了一系列类似“杀人”案件的场面及诡异的气氛,当然“现场”被我们清理干净了。那时的悠游自在真是记忆犹新。
    第二个学期的兴趣班,我们心照不宣一起选择了古筝。经过两个星期的试练,我们有不约而同选择了深入学习。后来为准备艺术节的表演,在我们隔壁的空班中放置乐器,和学姐,学妹在午休及下午放学时练习。还记得我们戴上弹琴用的指甲后和同学玩闹被说成是九阴白骨爪,还有练摇指时的辛苦不懈。萱,还记得我们一年中表演的三首曲子么?其中两首我考级已经通过了呢。
    这段保存在我记忆中的往事我依然好好珍藏着,我想这段回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我亲爱的朋友,你又是否还记得?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本篇习作要求以“记忆里的美好”为题进行创作;关键词——“记忆里”,是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可以是人、事物,也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游戏或者是一场表演等; “美好"指美好的人和事,写作时必须扣住“美好”的精神意义,选取美好的、积极向上的、让自己深深感动的,有所触动的生活素材,题材必须具有积极意义。“美好“是个人的感受,可以是美好的人、 景、物、思想品质、道德风尚等。受到伤害时父母的关爱、朋友的关心,获得成功时,朋友的鼓励、老师的赞 这是都是记忆里的美好。通过选取生活中平凡的人或事,以典型的生活场景再现刻骨铭心的记忆,来表现平凡、平淡却美好的主题。“美好“的精神,不仅包含着人间最宝贵的亲情、真情和友情,而且还蕴含着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和爱国精神等。参考立意:①师恩难忘;②友谊长存;③最美逆行者;④感动中国;⑤人间大爱。
    第二、文体及思路。本篇习作适合写成记叙文,选取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中带给自己温暖、感动的典型事例进行创作。开篇适合通过抒情的语言,展现记忆的美好,引出曾经的某段生活经历是“记忆里的美好”,扣合文题,引出下文对具体事件的叙述;如:童年最期待过年团圆;曾经父母悉心地引导自己向善向美等,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展现人物形象,体现开在记忆里的花朵到底是什么,可能是阖家欢乐的温馨,陪伴的温暖,成长的幸福等等。结尾通过抒情的语言表达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深化中心。写法上建议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细节勾勒,来深化平凡中敦厚温暖、美好等精彩纷呈的一面。【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4页。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诗歌鉴赏,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