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第九单元《溶液》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第九单元《溶液》0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第九单元《溶液》0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第九单元《溶液》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第九单元《溶液》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第九单元《溶液》,共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第九单元 溶液本单元主要是学习溶液的相关知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能加深对溶液中发生反应的了解,也可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课题1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其中涉及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课题2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课题3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最后通过实验活动既练习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又加深了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3.了解结晶的方法。4.了解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含义;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能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相关的图示信息。5.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掌握初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通过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获得晶体,掌握结晶的方法。3.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通过探究实验活动,体验实验条件的控制在实验探究中的重要作用。4.初步学会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认识事物并体会其中的联系。5.通过实验,认识到溶质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结合一定浓度溶液的配制,更好地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粒子在不断地运动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实验和交流的方式,认识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及析出晶体的方法。3.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学会合作,增强协作精神。4.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现象,培养科学意识。重点:1.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2.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3.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过程与方法。难点:1.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2.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课题1    溶液的形成      2课时课题2 溶解度 2课时课题3 溶液的浓度 2课时 eq \a\vs4\al(实验活动5,)  eq \a\vs4\a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eq \a\vs4\al(1课时,)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溶液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采用对比和归纳的方法会区分各种溶液及弄清各种溶液中的组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溶液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认识溶液在农业、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2)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预习赠送的小册子。一、情景导入【投影】【提出问题】图示是无土栽培在培养液里的植物,培养液是不是纯净水呢?【讲解】为了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植物培养液含有水、无机盐、蔗糖、植物激素等多种物质。【导入新课】这些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中的呢?能在水中稳定存在吗?带着这些疑问从而导入新课。二、合作探究 溶液【过渡】生活和科技中没有万能的溶液,但是生活中没有溶液却是万万不能的。同学们喜欢喝的糖水就是一种溶液,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关注的是糖水的味道,很少观察糖水的形成过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溶液的形成。【展示】教师向同学们展示教材第26页实验9­1的药品和仪器。【演示】教师演示实验9­1。【提出问题】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结合课本的讲解,试从微观角度分析蔗糖和食盐溶解的过程。所得溶液各部分的组成一样吗?如果外界条件不变,蔗糖与水会分离吗?由此分析所得溶液有什么特征?【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请几位同学代表解答,教师点评订正。【归纳总结】(1)物质的溶解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的作用下,向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中扩散,最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上面的实验及课本讲解分析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溶液?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最常见的溶剂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溶剂?【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归纳总结】(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②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③m溶液=m溶质+m溶剂。(3)水是最常见的溶剂,生活中还有汽油、酒精等溶剂。 物质的溶解性【探究实验】探究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步骤】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 mL水和5 mL汽油;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 mL水和5 mL汽油。振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归纳总结】(1)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①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②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③若溶液中有水,水的量不论多少,均作溶剂。(2)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①农业生产上,无土栽培的植物生长在营养液中;②化学实验室中用的溶液;③医疗上用的溶液。 悬浊液【展示】教师向同学们展示一杯水和一杯泥土。【演示】把少量泥土放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然后放置一段时间。【提出问题】我们在整个实验中看到哪些现象?与食盐、蔗糖溶于水有什么不同?结合教材第31页的“资料卡片”有关知识,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一位学生代表解答,教师点评订正。【归纳总结】(1)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2)悬浊液既不稳定,也不均一,静置会出现沉淀现象。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溶液一、溶液1.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3.溶质:被溶解的物质。二、物质的溶解性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2.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三、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1.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2.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是溶剂。3.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一种是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水的量无论多少,均作溶剂。完成课件中随堂练习。本节课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溶液开始着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基础,通过从宏观现象的领悟到微观分析的提升,认识溶液的本质特征,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溶液知识体系。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物质运动的永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体现。由于同学们对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还不甚了解,还无法确定某物质能否一定形成溶液,这些有待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训练。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2)掌握几种物质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2.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会区分几种常见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重点:分清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及会区分乳化和溶解现象。 难点:乳化和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预习赠送的小册子。一、情景导入趣味实验:向烧杯(底部用石蜡粘有一个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适量NaOH固体并不断搅拌,观察到烧杯底部粘着的小木块掉下来了。你知道小木块为什么会掉下来吗?原来NaOH固体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会升高,使烧杯底部的石蜡熔化,小木块便随之掉下来了。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寻找问题的答案!二、合作探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探究】探究NaCl、NH4NO3、NaOH溶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讨论交流】根据教材第29页“探究”提供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设计】向3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水,分别测出水的温度,然后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NaCl、NH4NO3和NaOH固体,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分别测定溶液的温度(设计实验时应提醒学生注意药品用量的问题,如溶剂水的用量过大,温度变化将减小,测量会有困难;三种物质的溶质和水的用量应大致相等,才能科学地进行比较)。【分组实验】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溶解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填入表中:  【归纳总结】(1)NaCl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2)NH4NO3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溶解时吸收热量。(3)NaOH固体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溶解时放出热量。【讲解】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如NH4NO3、NH4Cl等;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如NaOH固体、浓硫酸等;有些物质在溶解时温度变化不明显,如NaCl、KNO3等。【特别提醒】生石灰(CaO)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升高是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并不是溶解放热。 乳化现象【演示实验】实验9­4。  【归纳总结】  【提出问题】把植物油加入水中,植物油会浮在水面上,用力振荡后植物油的小液滴会分散到水中,得到乳状浑浊的液体,这种混合物是溶液吗?为什么?【归纳总结】这种乳状浑浊的液体不是溶液,因为这种混合物不稳定,经过静置,植物油会逐渐浮起来,又分为上下两层,而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提出问题】振荡后得到的这种乳状浑浊的液体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相关内容,并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振荡后得到的这种乳状浑浊的液体里,分散着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这种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提出问题】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后振荡,油和水不再分层,稳定性得以增强,这是为什么?【归纳总结】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洗涤剂起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讨论交流】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请分析二者的原理是否相同。【归纳总结】用汽油去除油污是利用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属于溶解现象;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属于乳化现象,所以它们的原理不相同。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NaCl固体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2.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二、乳化现象1.乳浊液:不溶解的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2.乳浊液的特性:不稳定、不均一、静置后分层。3.乳化现象:洗涤剂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完成课件中随堂练习。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倡导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通过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使烧杯和杯底粘着的小木块分离的实验现象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创设了设计探究实验的思路,为后面的教学打好基础。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度补充丰富的活动素材,特别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时,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既能给思维受阻的学生以启迪,又能进一步开拓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乐于探究的精神。由于学生的化学知识的局限性,对于某些物质溶于水会吸热或放热的判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问题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强化训练。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4)了解结晶现象及结晶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重点:学会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难点: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正确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预习赠送的小册子。一、情景导入【投影】【讲述】18世纪以前,人们使用的碱主要是天然碱。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一直是世界闻名的天然碱产地。每年的十月至来年的四月是天然碱的开采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正是湖面结冰的季节。为此,人们就打开冰层,从湖底捞取碱块。这里所说的碱就是碳酸钠晶体。冬天气温很低,湖水中不能溶解的碳酸钠就会成为天然碱块析出。等到夏秋季节,气温高了,碳酸钠晶体就全部溶解于湖水中了。【引入新课】冬天气温低的时候,碳酸钠会从湖水中析出,而到夏天温度升高,又会全部溶解,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合作探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展示】教师向同学们展示实验9­5的药品和仪器。【演示】教师演示实验9­5。【提出问题】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由这些现象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一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并要求学生把答案填写在教材第33页实验9­5的表格中。【归纳总结】(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NaCl不能无限溶解。(2)在一定温度下,水量越多,NaCl的溶解量越大。【展示】教师向同学们展示实验9­6的药品及仪器。【演示】教师演示实验9­6。【提出问题】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由这些现象得出什么结论?【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一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并要求学生把答案填写在教材第34页实验9­6的表格中。【归纳总结】(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KNO3不能无限溶解。(2)在一定量水中,温度越高,KNO3的溶解量越大。【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NaCl和KNO3不能无限溶解,当不再溶解时,这时的溶液叫什么溶液呢?如果还能溶解又叫什么溶液呢?由此你能推出这两种溶液的定义吗?【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可结合教材讲解分析),教师巡视指导,请两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归纳总结】(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提出问题】我们在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要指明温度和溶剂的量?结合上述实验9­5、9­6,说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它们之间相互转化?【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一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归纳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结晶【提出问题】在实验9­6中,最后我们会发现烧杯底部有固体出现,这种现象叫什么?采用的是什么方法使之结晶的?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方法能使晶体析出?【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归纳总结】(1)结晶: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2)结晶的方法:①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②蒸发溶剂结晶。【教学拓展】大多数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升高温度。【交流与讨论】(1)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还能不能溶解其他的溶质?(能,如:在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还可以溶解蔗糖)(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吗?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但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3.结晶: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母液对于析出的溶质来说是饱和溶液。二、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以及结晶的方法:(一般情况下) 完成课件中随堂练习。本课时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某种溶质并非无限溶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影响物质溶解量的因素,并从实验的过程中推导出使溶质结晶的方法。整课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掌握了如何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探究方法,而且也能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可以通过现象分析得出,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总结回答。在对不同物质应采用什么结晶的方法上还存在一定困难,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第2课时 溶解度1.知识与技能:(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2.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结论。(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2)树立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预习赠送的小册子。一、情景导入【投影】  【提出问题】夏天,喜欢养鱼的人们常常向鱼缸中通入空气,有时也把水喷向空气中,你了解其中的缘由吗?【讲述】夏天温度较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将会降低,鱼很可能因缺氧而死亡,向鱼缸中通入空气及把水喷向空气中,都是为了补充鱼类需要的氧气。【引入新课】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怎样定量表述物质的溶解能力呢?二、合作探究 溶解度【提出问题】溶解度是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即表示物质溶解的最大限度。这个最大限度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如果要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需要限制哪些条件?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应该怎么描述?【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评订正。【归纳总结】(1)影响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溶剂的质量、温度等。(2)溶解度的四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溶剂为100 g;③溶液达到饱和状态;④溶质的质量(g)。(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课本第36页的“资料卡片”。【提出问题】根据固体物质在20 ℃时溶解度的大小可把物质分为几类?怎样分?【投影】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20 ℃):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一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归纳总结】根据物质溶解性大小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提出问题】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主要外因是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简便而直观地把它与溶解度的关系表示出来?【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一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归纳总结】(1)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外因是温度。(2)可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展示】向同学们展示教材第36页表9­1和图9­11。【演示】教师根据表9­1提供的数据,在图9­11的坐标图上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提出问题】根据以上所绘制的坐标图,并结合课本图9­12、图9­13进行分析:(1)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3)溶解度数据表与溶解度曲线有何不同?【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评订正。【归纳总结】(1)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①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②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③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溶解度曲线可以提供的信息:①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②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及其大小关系;③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小;④判断物质的结晶方法。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提出问题】气体的溶解度应如何定义呢?为什么与固体的溶解度定义不同?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交流与讨论】各小组结合课本讲解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归纳总结】(1)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下,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影响因素:①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②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 溶解度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影响因素:(1)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2)外因:温度。3.与溶解性的关系。4.表示方法:(1)列表法。(2)曲线法。二、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2.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2)压强: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完成课件中随堂练习。本课时通过比较NaCl和KNO3的溶解性及影响因素引导出溶解度的概念,并引导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温度,进而过渡到溶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及其所表示的信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从直观角度认识相关知识。在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时,学生对于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为什么规定“在100 g 溶剂里”常常缺乏感性的思考依据,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这些科学规定的意义加深理解,点拨的方式也要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课题3 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  溶质质量分数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正确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能找准各种量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扬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重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预习赠送的小册子。一、情景导入【投影】 【讲述】在亚洲西部,有那么一个海,人们把它叫做“死海”。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奴隶们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引入新课】“死海”不死的原因是海水的含盐量较高,水的密度大,人浮到水面上而沉不下去。我们如何知道溶液是浓还是稀呢?在化学中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呢? 二、合作探究 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在室温下,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0.1 g、0.5 g、2 g无水硫酸铜,比较三种溶液的颜色。【提出问题】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哪种溶液最浓?哪种溶液最稀?为什么?这种方法有什么不足之处?【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实验现象】第一支试管中溶液颜色较浅;第二支试管中溶液颜色较深;第三支试管中溶液颜色最深。【归纳总结】(1)区别方法:①对于有色溶液,可根据颜色深浅来区分溶液的浓度;②对于无色溶液可根据味道(如食盐、蔗糖等)以及密度大小来区分溶液的浓度。(2)这些方法只能粗略表示溶液浓度的相对大小。【提出问题】如果要准确知道溶液的浓度,应如何表示呢?应注意哪些问题?【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代表解答,教师点评订正。【归纳总结】(1)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公式:溶质质量分数= eq \f(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练习】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42页实验9­7的表格,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代表解答,教师点评订正。【展示】教师向同学们展示实验9­8的药品及仪器。【演示】教师演示实验9­8。【提出问题】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NaCl是否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并要求学生把答案填写在教材第43页实验9­8的表格中。【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3页“讨论”部分。试通过计算分析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一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归纳总结】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注:A%—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S—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1)A%= eq \f(S,100 g+S)×100%。(2)A%<S%。  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投影】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教材第43、44页的【例题1】、【例题2】,并进行讲解。【投影】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下面两道例题:【例1】将200 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加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KNO3溶液,应加水多少克?(200 g)【例2】将200 g质量分数为5%的KNO3溶液变成质量分数为10%的KNO3溶液,应蒸发多少克水或加多少克KNO3?(蒸发100 g水或加11.1 gKNO3)【演板】请四位同学到黑板前板书,每道题2人,其他同学在下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板书结束,请两位同学对板书结果进行订正,教师进行点评。【归纳总结】(1)将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蒸发溶剂的质量等于原溶液质量的一半。(2)将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加溶剂的质量等于原溶液的质量。(3)溶液在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课题3 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  溶质质量分数一、溶质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eq \f(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求溶质、溶剂的质量。3.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eq \f(溶解度,100 g+溶解度)×100%。三、溶液稀释混合的计算完成课件中随堂练习。教师从配制三种组成不同的硫酸铜溶液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根据溶液的颜色深浅区分有色溶液是浓还是稀,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学生更容易接受。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比较复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去思考这类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加水稀释和配制溶液时,溶质的质量总是不变的,要教会学生建立等式关系来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在进行实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和提升。本节课不足之处是课堂上留给学生解题的时间较少,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多引导。第2课时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归纳总结、课后练习等方式掌握新知识。(2)通过分析找出各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重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难点:能准确找出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有效地解题。预习赠送的小册子。一、情景导入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如何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也学习了如何进行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但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及化学科研等方面还会涉及化学反应前后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针对这一类型的化学计算又应如何解答呢?这节课我们一起针对这类计算展开探究。二、合作探究 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物溶质质量分数【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呢?请同学们结合老师的讲解完成下列例题。【例题讲解】【例1】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4.0 g+0.5 g-33.7 g=0.8 g,设34.0 g溶液中含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2H2O2 eq \o(=====,\s\up7(MnO2))2H2O+O2↑ 68        32 x       0.8 g eq \f(68,32)= eq \f(x,0.8 g) x=1.7 g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eq \f(1.7 g,34.0 g)×100%=5%。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归纳总结】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找出某纯净物质量→利用某纯净物质量和化学方程式求出所需反应物溶质质量→根据反应物溶液质量求出反应物溶质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求生成物溶质质量分数【提出问题】如果反应后形成某种溶质的溶液,我们又如何计算其质量分数呢?请同学们结合老师的讲解完成下列例题。【例题讲解】【例2】100 g稀硫酸恰好与13 g锌完全反应,试计算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及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解:设生成H2的质量为x,生成ZnSO4的质量为y。Zn+H2SO4===ZnSO4+H2↑65       161 213 g       y  x eq \f(65,2)= eq \f(13 g,x)  x=0.4 g eq \f(65,161)= eq \f(13 g,y) y=32.2 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eq \f(32.2 g,100 g+13 g-0.4 g)×100%≈28.6%。答: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4 g;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为28.6%。课题3 溶液的浓度第2课时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一、解题的一般思路二、常见类型1.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物溶质的质量分数。2.根据化学方程式求生成物溶质的质量分数。完成课件中随堂练习。本课时是一节把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进行综合应用的计算课,由于教材中并没有单独讲解,但又是教学的必考点,而且综合性强、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有一个逐渐了解并掌握的学习过程。本课时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难点,可以带着学生反复读题,从题目中找出解题的关键点,总结规律。先做一道例题,紧接着做一道类似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此类知识,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化学计算题打好基础。从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预期目的,但学生在求反应物或生成物溶液质量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有气体、沉淀、难溶性杂质存在时,易出现错误,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2)通过亲手操作实验,达到培养独立完成实验能力的目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动手操作,按照配制溶液的步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深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2)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重点: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难点:配制溶液时的误差分析。预习赠送的小册子。一、情景导入【投影展示】医用生理盐水的标签。 eq \x(\a\al( 氯化钠注射液,【规格】溶质质量分数为0.9%))【引入新课】标签中的0.9%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医用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是一定的,那同学们想不想亲自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二、合作探究 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提出问题】在完成“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需要几个步骤?用到哪些仪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7页“实验步骤1”的内容,并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实验步骤:(1)计算;(2)称量;(3)量取;(4)溶解;(5)装瓶贴标签。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投影展示】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课堂活动1】计算: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的溶质(氯化钠)和溶剂(水)的质量。学生板演计算式: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 g×6%=3 g,所需水的质量为50 g-3 g=47 g。【讲解】利用ρ= eq \f(m,V)的变形式V= eq \f(m,ρ)可计算出所需水的体积为47 mL。(水的密度取1 g/cm3)称量:指导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3 g氯化钠固体,注意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称好后倒入烧杯中。量取:学生自主操作,用量筒量取47 mL 水,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和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量好后倒入烧杯中。溶解:指导学生玻璃棒的正确使用方法。装瓶贴标签:指导学生装瓶、正确书写和张贴标签。【归纳总结】(1)计算:计算出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2)称量:用天平称取所需氯化钠。①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②调节天平平衡;③在托盘两边放上等质量的纸;④称取氯化钠(左药右码);⑤把氯化钠倒入烧杯。(3)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①向量筒中倒水至接近所需量;②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所需量(此时平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③把所量水倒入装氯化钠的烧杯中。(4)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5)装瓶贴标签:把所需溶液装进试剂瓶,并贴上标签。 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课堂活动2】下面我们再用刚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7页“实验步骤2”的内容,归纳实验步骤。【归纳总结】实验步骤:(1)计算:分别求出所需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和水的质量。解:设所需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x×6%=50 g×3%x=25 gm水=50 g-25 g=25 g(2)量取:用50 mL量筒量取25.0 mL水(水的密度取1 g/cm3),用50 mL量筒量取24.0 mL 6%的氯化钠溶液(6%的氯化钠溶液的密度取1.04 g/cm3)。(3)混匀:把所需的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都倒进烧杯,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4)装瓶,贴上标签。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一、用固体和水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二、通过稀释浓溶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完成课件中随堂练习。本课时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以加深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对托盘天平等仪器的正确使用能力。为了防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已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并对相关注意问题做了讲解,所以整节课显得井然有序,同学之间的配合也较默契。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让学生来总结并分析误差,通过这个过程锻炼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中出现少数同学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出现不规范现象,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练习中加以克服。 溶质溶剂现象碘水几乎不溶解碘汽油溶解高锰酸钾水溶解高锰酸钾汽油几乎不溶解水中加入的溶质NaClNH4NO3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试管内加入的物质现象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分层不分层分层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分层不分层不分层溶解度/g一般称为<0.01难溶0.01~1微溶1~10可溶>10易溶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第九单元《溶液》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