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6 年、月、日年、月、日教案及反思
展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用常用的面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材从比较封面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入手,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并且加强了面积单位和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此外,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以及在部分习题中,都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
这一单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能利用面积单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共5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2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第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1)
教材第55~56页例1、例2及“做一做”。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规定统一的面积必要性,并进一步感悟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元的合理性。
学会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理解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比较。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多媒体:射靶)这个游戏同学们喜欢玩吗?今天咱们来比赛。老师选择大靶,你们选小靶,同意我的安排吗?为什么?
师:你们说的大小指的是靶的什么?
师:面积就是我们这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大家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
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2)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表面的大小,叫作面积。(板书:面积)
(3)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面和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4)师:(再次摸数学封面的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完整地说一说吗?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
(5)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再和同桌比一比谁的手掌面大。你还能举例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6)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通过观察比较得出,课桌面小,黑板面大。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2.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出示教材第55页例2情境图。
师: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看得出吗?重叠比较呢?(教具演示)
师:用观察和重叠的方法都比较不出来,让我们请学具来帮忙,好不好?
(2)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些圆片、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现在同学们要借助这些学具去摆一摆,想办法比出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师:在动手操作之前,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跟小组的同学商量商量,看谁的办法最好。
师:你们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
(3)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够准确;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4)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5页“做一做”。
小组间说一说,你的字典封面和侧面,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完成教材第56页“做一做”。
提醒同学们一定要认真的数,并且要注意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面积和面积单位(1)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第2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2)
教材第57页例3及“做一做”。
1.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加深学生对长度、面积单位的理解,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面积单位。
3.通过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乐于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图示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一、复习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了长度单位,回想一下,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1平方厘米。
①在白纸上剪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小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1平方厘米)
②用手比画大小,闭上眼睛想一想。
③请同学们观察周围的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④请你们用这个1平方厘米去量桌面的面积怎么样?
(2)1平方分米。
①请大家拿出1平方分米正方形纸板,测量它的边长,尝试着说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②师指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请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④你能用1平方分米测量哪些物体的面积?
(3)1平方米。
引导学生知道边长是1米的方桌面积是1平方米。
①同桌讨论1平方米的大小(板书:1平方米)。
②黑板上的正方形就是1平方米,请四人围一围。
③说一说1平方米的大小。
④估计1平方米的地面可以站多少学生?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1)估计1厘米的长度和1平方厘米的大小。
①学生估计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是多大?
②教师出示: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看它们的图形有什么异同?
哪里要用到厘米?哪里要用到平方厘米?
学生畅所欲言,集体交流。
(2)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1米和1平方米。
(3)教师总结
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7页“做一做”第1、2题。
小组合作完成后汇报,先自由说,再指名回答。
2.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明确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面积单位。
3.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或疑惑?
面积和面积单位(2)
长度单位:1厘米、1分米、1米
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第3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第60~61页例4、例5及“做一做”。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4.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在探究活动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出示数学书的封面)师:老师手中的数学书封面是什么形状?你知道它的面积怎么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4,引导学生说说题目中的信息。
(1)学生交流汇报操作方法。
方法一:可以在这张长方形纸上画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格子,然后1个1个的数格子。
方法二: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满整个长方形。每行摆5个,一共摆了3行,一共摆了15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所以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方法三:只摆出长边和宽边各几个正方形,再用乘法计算。
教师提问: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
(2)师:动手摆一摆,用你们手中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摆成任意不同的长方形,大家观察摆出的长方形并思考一下下面三个问题:
课件出示:①每个图形每排摆几个?共摆几排?
②一共用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③摆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同桌讨论,学生反馈。
(3)师:你们刚才说的和他们一样吗?把结果填在教材第60页的表里,边摆边填表计算。
2.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的关系。
(1)教师提问: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吗?
(2)教师选取一个同学的填写结果,投影展示。
(3)由学生介绍自己的发现并板书:
每行5个 长是5厘米
摆3行 宽是3厘米
一共5×3=15个 5×3=15平方厘米
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再次验证公式。
(1)学生完成教材第66页第(3)小题中第一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2)指名学生回答计算结果,同学交流。
4.探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教师提出继续测量第二个图形的边长,指名学生说一说测量结果。
(2)教师提问:长和宽都相等的图形是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相同的。
指名学生说一说。
(3)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5.出示教材第61页例5。
(1)集体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师:求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实际上是求什么?(求长方形的面积)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4)再比一比,课桌面有多少个数学书封面那么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1页下面的“做一做”。
这是一题实际测量的题目,鼓励学生,测一测,估一估。
2.完成练习十三第1~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合作,订正答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第4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材第64~65页例6、例7及“做一做”。
1.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面积单位的大小。
2.掌握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学会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各种面积单位的换算。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利用面积单位解决问题。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单位换算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板书: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2.师: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我们知道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师:我们还学习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那么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64~65页例6。
(1)探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出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边长,再算一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择比较好的方法。
方法一: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1×1=1(平方分米)
方法二:边长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所以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2)引导学生知道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实际上就是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大小一样,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①出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平方米)
猜一猜相当于你手中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学具面积的几个大小?请上来摆一摆。
②引导学生得出不同的想法。
方法一: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相当于100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小,也就是100平方分米。
方法二:边长1米的正方形也可以看成边长是10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2.课件出示教材第65页例7。
(1)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块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求这块标志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
生:交通标志牌的形状近似正方形,实际就是求正方形的面积。
师:怎样计算呢?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80×80
师:算出的结果该带什么单位?指名学生汇报。
生:正方形标志牌的边长是80厘米,所以面积单位是平方厘米。
教师板书:80×80=6400(平方厘米)
(2)合多少平方分米?
师:合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把算得的正方形的面积6400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
64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学生组内讨论,教师指名汇报。
因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6400里有64个百,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核对。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例6: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长度单位:米 eq \(――→,\s\up7(10)) 分米 eq \(――→,\s\up7(10)) 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米 eq \(――→,\s\up7(100)) 平方分米 eq \(――→,\s\up7(100)) 平方厘米
例7:80×80=6400(平方厘米)
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材第66页例8及“做一做”。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间的换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能利用已有的对面积、面积单位以及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合理选择不同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利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合理选择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一、情景导入
红红家要装修房子,可是红红不知道客厅里要买多少块地砖,你们能不能用学过的面积知识来帮帮她呢。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66页例8。
(1)先组织学生观察题目中的画面,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地砖的边长是3分米,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2)怎样才能求出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说一说解答的思路和计算的方法,然后指名汇报。
教师在学生的汇报中,注意引导启发。
(3)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可能会出现这样两种解法)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4)想一想:第一种方法先算的什么?后算的什么?第二种方法60÷3=2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20×10=20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它们都是解决什么问题?
(5)小结: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结果却是一样的。
(6)回顾与反思。
这两种方法算出的地砖的块数都是200块,可以用一块地砖的面积乘块数来检验是不是等于客厅的面积。
9×200=1800(平方分米)
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
师指出:计算时要注意单位是否统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6页“做一做”。
请读清题目的要求,注意面积单位的换算。
2.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1)要求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2)适时鼓励,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3.完成练习十四第11题。
(1)小组合作,画出长方形并填表。
(2)分析比较,发现规律: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
例8: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数学人教版5 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人教版<a href="/sx/tb_c8453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 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及反思</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共4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面积,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