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9 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9 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疑导入,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单元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味题“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可以应用列表法,假设法等来解决问题。学生在具体的假设问题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已初步接触多种解题策略,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会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2.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
3.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深厚,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教学中要识别这类题的特征,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展学生思路。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列表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4.经历“鸡兔同笼”问题的探究与解答过程,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5.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特点。
共1课时。
鸡兔同笼1课时第1课时 鸡兔同笼
教材第99、100页例1及100页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2.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举例、假设计算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数量问题。
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设疑导入
1.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在《孙子算经》中,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2.介绍《孙子算经》。
3.出示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4.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鸡兔同笼问题。(板书:鸡兔同笼)
二、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
学生读题,从题中了解那些信息?
(1)猜猜看,到底有几只鸡,几只兔呢?(学生猜)
师:请同学们按照你猜测的思路来独立完成100页的表格。
(2)列表法。
填完后在小组中交流,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师:以上的方法叫列表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教师参与其中,启发、点拨、师生互动)
(3)假设法。
学生汇报,教师综合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
①假设全是兔。
8×4=32(条)
32-26=6(条)
4-2=2(条)
鸡:6÷2=3(只)
兔:8-3=5(只)
②假设全是鸡。
8×2=16(条)
26-16=10(条)
4-2=2(条)
兔:10÷2=5(只)
鸡:8-5=3(只)
小结:刚才我们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所以把这种方法叫作假设法。
三、巩固练习
1.解决教材99页《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2.教材第100页“做一做”第1题。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解答。
(2)指名汇报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习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四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列表法、假设法。鸡
8
7
6
5
兔
0
1
脚
16
18
10 总复习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四则运算和运算律,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图形与几何,统计和数学广角。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同时考虑了《标准》规定的知识领域和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把小数的加、减法、四则运算和运算律集中编排,可以使学生加强小数运算和整数运算之间的联系。
1.本教材的新授内容已经学完,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通过复习使学生所学的各部分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建构知识体系。
2.单纯的复习练习,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学中要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会有的浅有的深,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照顾到后进生的学习。对教学内容也要进行科学处理,做到有的放矢,把握住重点,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1.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册各单元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等,使所学的各部分知识形成网络。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数感、空间概念、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册各单元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共4课时。
1.四则运算和运算律1课时
2.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1课时
3.图形与几何1课时
4.统计和数学广角1课时
第1课时 四则运算和运算律
教材104页第1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3题。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加法与减法的关系,乘法与除法的关系,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2.熟练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律的有关知识。
二、四则运算复习
师:在第一单元,我们重点学习了四则运算的哪些知识,你们都还记得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课件显示。
1.和=加数+加数 积=因数×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商=被除数÷除数
减数=被减数-差 除数=被除数÷商
被减数=减数+差 被除数=商×除数
2.0不能作除数。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完成第104页第1题的(1)、(2)、(3)题。
三、运算律复习
1.出示“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律”。
(1)学生思考,小组内讨论。
(2)全班集体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并板书:
①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②乘法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b+a×c
2.完成教材第104页第1题的第(4)题。
四、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64×8+78×22 (439+725)÷68
18×[445÷(32-27)] 136-[(32+58)÷9]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检查,并作讲评。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71-27-73 25×36×4
4800÷6÷8 24×19-9×24
72×125 66×99+66
135+29+65+71 25×101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检查讨论。
(2)指名学生板演,集体检查订正,教师作讲评。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3、6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第2课时 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
教材第104页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4、5、7、15、18、21题。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熟悉小数的数位顺序及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相互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小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性质,能根据小数的性质按要求改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
3.进一步认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4.掌握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一、复习导入
问: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都学了哪些关于小数的知识呢?
学生边回忆边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小数 eq \b\lc\{(\a\vs4\al\c1(\a\vs4\al(小数的意,义与性质)\b\lc\{(\a\vs4\al\c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与单位换算,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小数的意义与小数的读写法。
(1)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讲一讲小数数位的顺序表。
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小结: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小数点右边的数位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分别是 eq \f(1,10) 、 eq \f(1,100) 、 eq \f(1,1000) ……
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复习小数性质。
问:小数性质是指什么?它有哪些作用?
学生回顾、发言。
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用它可以化简小数和按要求改写小数。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回顾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2)小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缩小到原来的 eq \f(1,10)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
4.名数的改写。
(1)名数的认识。
(2)回顾改写名数的方法。
小结:高级单位名称 eq \(KN*,\s\up7(乘进率),\s\d5(除进率)) 低级单位名称
乘进率,也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除进率,也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
5.小数的改写与近似数。
问:怎样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学生讨论、汇报,师评价。
6.小数的加减法。
(1)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
学生讨论、汇报。
小结: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或减起,结果的末尾有“0”要去掉。
(2)问: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异同?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师结合实例评价。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5、7、15、18、21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
教材第105页第3题及练习二十五第8~13题。
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并明确三角形三条边间、三个角之间的关系。
2.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3.在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4.进一步辨认轴对称,能根据规定方向和格数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
2.体会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发展空间观念。
能综合应用本学期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图形与几何的有关知识。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今天我们对这部分的知识进行学习。(板书:图形与几何)
二、复习过程
1.观察物体(二)
课件出示:填一填。(填序号)
(1)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是( )。
(2)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是( )。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集体讲评,引导学生正确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2.三角形。
师:关于三角形的知识,我们学习了有哪些?
课件出示第105页第3题。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听汇报,用大括号形式展现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也可以用其他形式,如:
eq \a\vs4\al(三角形,(三条线,段围成)) eq \b\lc\{(\a\vs4\al\c1(三条边\b\lc\{(\a\vs4\al\c1(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按边分为\b\lc\{(\a\vs4\al\c1(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个角\b\lc\{(\a\vs4\al\c1(内角和为180°,按角分为\b\lc\{(\a\vs4\al\c1(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个顶点,具有稳定性))))
或者:
3.图形的运动(二)
师:关于轴对称和平移,你知道哪些知识?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的距离相等。
平移时要注意方向和位置。
三、课堂练习
教材练习二十五第8~1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4课时 统计和数学广角
教材第105页第4题及练习二十五的有关内容。
1.会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2.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进一步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答方法。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2.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答方法。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一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便于我们发现问题,改进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复习关于统计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统计和数学广角)
二、整理复习
1.平均数的复习。
师:本册的统计知识主要可能包括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你知道关于平均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求平均数的方法: eq \b\lc\{(\a\vs4\al\c1(①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②总和除以份数的方法))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2.复式条形统计图。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请大家自己加以归纳、总结。
提问:什么是复式统计图?
你认为复式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小结:用两种以上的直条表示不同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2)怎样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第4题图。
(3)学生独立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4)小组讨论交流:你们组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
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
(5)教师集体讲评并小结。
小结: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①画纵轴和横轴;②根据数据和项目把纵轴和横轴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格子;③表明数据和单位等;④根据数据画直条图;⑤写清楚统计图的名称。
师:你认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后小结:
单式条形统计图只用一种直条表示统计项目,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两种直条表示不同的统计项目。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要用不同的图例对直条进行区别,而单式条形统计图则不需要。
3.复习“鸡兔同笼”问题。
师:还记得怎样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吗?
生:列表法,假设法,画图法,列方程法。
出示教材第110页第19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自己的方法,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9页第14题。
可以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复式统计图,并回答相应的问题。教师指导点评。
2.完成教材第110页的第1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9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复习练习,巩固练习,全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9 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9 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直接揭题,探究新知,了解古人如何解决趣题,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建构模型,巩固提高,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