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单元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同步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单元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同步教学设计0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单元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同步教学设计0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单元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同步教学设计03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单元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同步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单元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同步教学设计,共35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单元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同步教学设计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以某地区的一种自然资源为例,说出该资源在当地的分布状况、对外输出地区以及对当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3.结合实例,说明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5.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6.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7.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8.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9.结合某国家的实例,简要说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本章是在认识大洲之后学习了解地区的第一章节。因此,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第六章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本章以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日本、东南亚、印度和俄罗斯为案例,讲述学习区域和国家的方法。日本与中国隔东海、黄海相望,经济、文化往来频繁。东南亚具有突出的区域特征,因此教材把东南亚作为第一个地区来学习。印度是南亚大国,与中国国情相似,近年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是我们必须了解的国家。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特别是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本章内容主要分为四节。第一节——日本,从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等方面讲述。第二节——东南亚,从“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等方面讲述。第三节——印度,从世界人口大国、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等方面讲述。第四节——俄罗斯,从横跨亚欧大陆北部、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发达的交通等方面讲述。第一节 日本本节是世界地理中介绍的第一个国家,且同学们刚学完亚洲区域,因此日本在区域地理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面的国家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地图、景观图和活动练习,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如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要从位置、地形等自然要素入手。从内容来看,本节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标题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日本的岛国国情,促使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其科学、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成为本节教材内容的主线。七年级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读图、识图能力及活动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也有很大发展,完全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另外,学生通过学习本册书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也具备了一定的让学生独立或在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保证。教学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及成因。教学难点: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及成因。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提问:如图图片是哪一个国家的著名景观?学生回答(日本)。教师讲述:在这个国家,樱花被视为吉祥之物。在这个国家,随处可见用樱花命名的街道、车站、市镇、商标、饭菜、茶点、汤饮等。这个国家和我们是一衣带水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国家——日本。二、探究新知(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1.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在学习亚洲时已经掌握了如何描述一个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如果将大洲换为国家,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其地理位置呢?学生抢答。提示: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2.教师过渡:是的,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描述国家的地理位置。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材“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日本的地形图”,分组讨论,完成下列任务。(1)从半球位置看,日本处于哪个半球?(2)从海陆位置看,日本具有哪些特征?它位于亚洲的哪个分区?(3)从经纬度位置看,日本的大概范围是多少?提示:(1)东半球、北半球。(2)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和东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北临鄂霍次克海。东亚。(3)纬度位置在23.5°N~46°N之间,经度位置在120°E~150°E之间。3.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仔细观察教材“日本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日本主要由哪几个岛屿构成?(2)日本的首都是哪个城市?主要位于哪座岛屿上?(3)日本的国土具有什么特点?具有什么优势?(4)结合教材“亚洲的气候类型图”,说说日本具有哪些自然环境特征。(可从地形、气候、河流三方面观察)学生思考后举手发言。提示:(1)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2)首都是东京。主要位于本州岛上。(3)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利于渔业、造船业、海洋运输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4)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沿海有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气候: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短小流急,水量较大,水能丰富。4.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及教材P16“活动”,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并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2)为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3)你参加过防震演习吗?地震时怎样做更安全?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提示:(1)由于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2)为了应对地震,日本用轻质材料建房,学校举行防震演习,建立地震预警系统等。(3)当地震发生时,要保持镇静,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避震。在室内时,可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千万不能跳楼、躲在窗下或乘电梯下楼,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在室外时,双手护头,注意躲避高空坠落物,迅速逃到空旷的地方。教师拓展:富士山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也是日本民族的象征,被日本人民誉为“圣岳”。富士山位于本州岛中南部,海拔3 776米,自日本有文字记载以来,富士山共喷发过18次,最后一次是在1707年,此后它就变成了休眠火山。富士名源于虾夷语,现意为“永生”,原发音来自日本少数民族阿伊努族的语言,意思是“火之山”或“火神”。山体呈优美的圆锥形,闻名于世,是日本的神圣象征。环绕锯齿状的火山口边缘有“富士八峰”,即剑峰、白山岳、久须志岳、大日岳、伊豆岳、成就岳、驹岳和三岳。教师总结: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其地下岩浆活动多,岩浆的温度很高,热量散发,使得日本的地热资源丰富,因此,日本温泉多。5.活动探究:模拟情境,加深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活动1:防震模拟演习,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抽取情境题签,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教师纠正。情境一: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情境二:你正在驾驶一辆汽车……情境三: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情境四:在海边,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情境五: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情境六:正在上课的学生……活动2:如果你所在的地方发生了地震,你会如何自救?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及时纠正或指导。6.教师拓展:用顺口溜归纳地震前兆:群测群防搞预报,宏观异常很重要。井水忽高又忽低,变色变味冒气泡。果树提前把花开,植物反季发芽早。骡马牛驴不进圈,狗上房屋狂吠嚎。老鼠蛇子和家兔,纷纷出洞向外逃。鸟不进窝鹅鸭飞,家养金鱼上下跳。地声地光很怪异,这是它们来预报。宏观异常排干扰,方法简单效果好。(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1.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很多工业产品出口国外,不少产品也进入我国的市场,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日本的产品?学生自由回答。2.材料展示: eq \o(\s\up7(),\s\do5(\a\vs4\al(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   eq \o(\s\up7(),\s\do5(日本主要产品占世界市场的百分比))教师提问:该图反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提示:日本的工业原料大部分需进口,而工业产品的出口量很大。说明日本的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强。3.教师提问: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哪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提示:有利影响:促进日本科技迅速发展,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更有竞争力;不利影响: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影响日本的经济发展,有时会造成沉重的打击。4.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瞄准海外市场,大量进口原料,而又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呢?(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后回答)教师进一步提问:尽管资源贫乏,但日本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了世界的经济强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后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完成下列图解内容:5.教师讲述:20世纪80年代之后,日本工业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为此,日本采取了什么措施?请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后回答这一疑问。教师总结:教师过渡: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他国家有什么影响呢?6.材料展示:日本森林覆盖率高达66%,除了富士山顶之外,几乎所有的山麓都被森林覆盖,是世界上少有的高森林覆盖率国家,森林木材储备量已经达到了35亿至40亿立方米。但是,日本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进口国之一,进口木材占到需求量的80%以上。像一次性筷子这种木材消耗量极大的商品,更是90%以上从中国进口。教师提问:看了这段材料,大家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讲述: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为66%,是我国的5倍,但他们却明令禁止用本国的林木加工一次性筷子。换句话说,正是我们以严重的森林资源消耗,为日本的高森林覆盖率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环境恶劣的地方,大概没有哪个同学愿意在那里生活和学习吧?所以,我们该怎么去做,大家应该都心知肚明。7.多媒体出示“日本主要工业产品出口地区比重(2020年)图”,学生抢答:日本主要工业产品主要输往哪些地区?教师过渡:日本工业发达,它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呢?8.活动探究:多媒体出示“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图”,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列活动,并派代表展示。活动1:读图,看看日本工业区主要有哪些?分布有什么特点?提示:日本主要工业区是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这些工业区的主要分布特点是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活动2:下列框图可以用来解释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将代表下列内容的符号填入框图中,使框图完整。A.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B.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C.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D.产品主要出口教师总结: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经济要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经济其资源丰富与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否对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而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又取决于该国家科学技术的水平。日本正是利用了自己的这一优势,才能够在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上建立并发展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方面。(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1.多媒体展示关于日本建筑、服装的图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教师提问:(1)从中日文化交融的角度,说说你观察到的现象。(2)日本的文化有什么特点?提示:(1)在日本民族构成中,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比如茶道、文字、和服等就是中日文化交融的例子。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西方文化对其文化发展的影响也很大。(2)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教师总结:在日本民族构成中,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远在中国的唐朝,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科学、文化、艺术,中国也曾派遣使者东渡日本,传播建筑和绘画艺术,以及医学和宗教。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以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日文化的交融并展示。 eq \a\vs4\al(日本) eq \b\lc\{\rc\ (\a\vs4\al\co1(\a\vs4\al(多火山、地震的岛国)\b\lc\{\rc\ (\a\vs4\al\co1(地理位置,国土的组成,日本的自然环境\b\lc\{\rc\ (\a\vs4\al\co1(地形,气候,河流)),多地震的原因及应对地震的措施)),\a\vs4\al(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b\lc\{\rc\ (\a\vs4\al\co1(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工业发展的优势,工业特点,工业发展的变化,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东西方兼容的文化))见课件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日本的自然环境,包括日本的位置、组成、气候、河流、地形,以及火山、地震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作为一个经济强国,日本充分利用自己在自然环境上的优势,弥补不足,更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和文化特点。这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但是,我国的国情和日本不一样,我国的经济要迅速发展,不能盲目照搬别人,一定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我国的经济。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本节内容较多,没有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导致有些内容没有讲解到位,以后教学过程中应多加注意。第二节 东南亚第1课时 “十字路口”的位置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本课时主要从“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两方面去讲解。教材以“‘十字路口’的位置”为标题,在介绍东南亚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同时,凸显东南亚在世界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同时东南亚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地,教材从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来分析,总结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产生的影响。本节课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教学重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对其农业生产的影响。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段东南亚的旅游影片。教师提问:谁知道这条旅游路线经过了几个国家?这几个国家在亚洲的哪个分区?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过渡: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东南亚。二、探究新知(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教师讲述: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就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与我国山水相连;马来群岛在中南半岛的东南方,有大小岛屿两万多个,我们习惯上叫它南洋群岛。2.多媒体出示“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图”,结合地理图册P13“东南亚地图”,完成下列任务。(1)描述东南亚的海陆位置及其经纬度范围。(2)找出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3)与东南亚接壤的国家有哪些?(4)东南亚共有哪些国家?其中,与中国接壤的有哪些国家?濒临南海的有多少国家?哪些国家是内陆国?学生观察图片后回答。提示:(1)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大致在11°S~28°N,94°E~141°E之间。(2)略。(3)中国、印度、孟加拉国。(4)共11国,包括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东帝汶。与中国接壤的有缅甸、老挝、越南。濒临南海的有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老挝是内陆国。3.多媒体出示“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及材料,分析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材料 马六甲海峡全长约1 080千米,最窄处仅37千米,水深25~150米,可以通过载重25万吨的巨轮。马六甲海峡的通航历史达两千多年,是当今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马六甲海峡是西亚、非洲石油运输到东亚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海上生命线”。有专家预测,一旦马六甲海峡关闭,全球近一半的海上运输将受到影响。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是西亚、非洲石油运输到东亚的最便捷的海上通道。教师拓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巨大,尤其是石油已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进口量巨大,其中从中东和非洲地区进口的石油数量占进口石油总量的70%以上,全部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另外,我国与东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区的其他贸易运输也要经马六甲海峡航线,因此,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和贸易畅通意义非常重大。(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多媒体出示“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教师提问:从地球五带看,东南亚主要处于哪一个温度带?学生回答。提示:热带。追问:那么,东南亚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什么?提示: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2.学生阅读教材“东南亚的地形图”,结合地理图册P14“东南亚气候图”,分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内容,并展示。  3.多媒体出示“东南亚主要农作物产量占世界比重图”。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仔细观察教材“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2019年)图”,回答下列问题。(1)东南亚的代表性粮食作物是什么?为什么其会成为东南亚的代表性粮食作物?(2)东南亚主要的经济作物有哪些?(3)说说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提示:(1)水稻。水稻生长喜高温多雨,是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粮食作物,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东南亚气候高温多雨,耕地较少,人口稠密,这种自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并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2)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蕉麻纤维。(3)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教师拓展:4.材料展示:方便面与红猩猩的故事油炸方便面所用的油脂多为棕榈油。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出来的。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适宜种植油棕。由于棕榈油的生产具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东南亚的大片雨林被砍伐,变成了油棕种植园。棕榈油的产量提高了,人们赚到了更多的钱。然而,生活在雨林中的红猩猩却丧失了栖息地。以当前油棕种植园扩张的速度,野生红猩猩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永远从地球上消失。学生阅读材料,分小组讨论,完成下列活动。活动1:发展油棕种植与保护红猩猩的生存环境之间有何矛盾?应如何解决?提示:油炸方便面所用的油脂多为棕榈油,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出来的,人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导致东南亚的大片雨林被砍伐,变成了油棕种植园;红猩猩失去栖息地,所以生产方便面会导致红猩猩无家可归。可以少食用方便面。活动2:以“保护红猩猩,少吃方便面”为题,组织一次讨论会。活动3:搜集有关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行为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提示:我们为了寻求健康美味,常常猎杀野生动物来食用,如鱼翅、熊掌等。 eq \a\vs4\al(东南亚) eq \b\lc\{\rc\ (\a\vs4\al\co1(\a\vs4\al(“十字路口”,的位置)\b\lc\{\rc\ (\a\vs4\al\co1(组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位置:亚洲的东南部,马六甲海峡是咽喉要道,主要国家:缅甸、老挝和越南与中国陆地相邻)),\a\vs4\al(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b\lc\{\rc\ (\a\vs4\al\co1(\a\vs4\al(热带气候)\b\lc\{\rc\ (\a\vs4\al\co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全年高温、降水丰沛)),\a\vs4\al(农业生产)\b\lc\{\rc\ (\a\vs4\al\co1(粮食作物:水稻,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蕉麻纤维))))))见课件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的近邻——东南亚的位置特点、气候与热带农业生产等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东南亚“十字路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知道了东南亚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描述某地区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分析该地区自然影响人文等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同时关注地图教学,重视探究问题下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方法和规律的感悟。第2课时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热带旅游胜地本课时主要从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两方面去讲解。教材以“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为标题,在介绍东南亚地形特征的同时,凸显东南亚城市分布与地形特征的联系。同时东南亚是世界重要的旅游胜地,教材从多要素分析,总结东南亚旅游特征和旅游优势条件。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归纳、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这两个内容上会有一定难度,可以运用恰当的资料和举例来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点: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及城市分布特点,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教学难点: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及其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一、导入新课自古以来我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著名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道:“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这便是我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那么,中南半岛的哪些河流发源于中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南半岛的学习。二、探究新知(一)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学生观察教材“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分小组讨论,完成下列任务。(1)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2)中南半岛主要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流向有什么共同点?发源地在哪里?最终流向何方?(3)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看看它们附近的大河及所在国家,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4)说说中南半岛上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提示:(1)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2)主要河流有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河流流向都是自北向南。除湄南河外,其余河流都发源于我国。红河、湄公河、湄南河最终流向太平洋,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最终流向印度洋。(3)  (4)中南半岛上的主要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教师总结:中南半岛的河流众多,主要的大河自东向西依次是: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在我国境内有着不同的河流名称,如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为怒江。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的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这些河流的上游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的河口三角洲。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2.活动探究: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根据这一现象,联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活动1:学校所在的城镇是不是分布在河流沿岸?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活动2:说出一两个位于河流沿岸的我国大城市的名称。提示: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城市都分布在河流沿岸。活动3: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请学生分组讨论其利弊,并派代表发言。提示: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优点: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河流,方便用水;利用河流,水运方便;水能丰富,水力发电。缺点:河流下游,洪涝灾害;河流污染,环境恶化;过度取水,资源枯竭。 (二)热带旅游胜地1.多媒体播放东南亚自然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东南亚热带风光的魅力。观看视频后,让学生尝试介绍自己去过或听过的东南亚旅游景点。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说说东南亚旅游的优势条件有哪些。提示:东南亚自然风光充满热带气息。多数国家海岸线漫长,海岛众多,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海滨旅游与度假胜地。东南亚各国历史悠久,多元民族文化并存,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文化景观多姿多彩,名胜古迹众多,风土人情多样。3.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29“阅读材料”,了解东南亚的华人与华侨,举例说明华人和华侨对中国和东南亚所作的贡献。学生举手发言。4.活动探究:近些年来,许多中国人出境旅游选择了东南亚。根据以下图表,学生分组讨论,说说人们选择东南亚旅游的理由。  5.教师拓展: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一般从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三方面入手: eq \a\vs4\al(东南亚) eq \b\lc\{\rc\ (\a\vs4\al\co1(\a\vs4\al(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b\lc\{\rc\ (\a\vs4\al\co1(地势:北高南低,山河分布: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主要河流:湄公河、湄南河、红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城市分布: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a\vs4\al(热带旅游胜地)\b\lc\{\rc\ (\a\vs4\al\co1(旅游资源: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等,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收入已成为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国, 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见课件本节课通过展示陈毅元帅的诗,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识图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回答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第三节 印度第1课时 人口和气候《印度》一节属于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中的认识国家部分。作为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在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同时印度的发展对同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的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于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或步骤,在第六章亚洲的学习中已经详细的阐述,因此在认识国家部分教材侧重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课时教材内容主要讲述了印度的人口和气候,在了解印度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本学期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但缺乏对区域地理中突出重点地理问题的学习经验,学生读图析图及从图中提炼信息的能力还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空间概念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人口特点。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曲吧!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你一定耳熟能详。西天是指古代的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访文明古国——印度。二、探究新知(一)印度的地理位置1.多媒体出示“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图”,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正文内容以及教材“印度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半球位置看,印度位于哪个半球?(2)从海陆位置看,印度的大致方位是什么?(3)从纬度位置看,印度有什么特殊之处?(4)与印度相邻的国家有哪些?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材料展示:南亚大国——印度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它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七个国家和克什米尔一个地区。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将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南亚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又称南亚次大陆。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正中央,是南亚大国。其国土面积、人口约占南亚总面积、总人口的19/25,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南亚总产值的4/5,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印度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军事实力也位居南亚首位。教师提问:印度与南亚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地位?提示:南亚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七个国家和克什米尔一个地区;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正中央,是南亚大国。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其科技发展水平和军事实力也位居南亚首位。3.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印度的地形图”,完成下列活动。活动1:找出与印度陆上相邻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的方位,加深形象记忆,然后自行在黑板上画出印度及其陆上相邻、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大致方位图。活动2:学生观察印度的地形特点,找出主要的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并推测印度的地势特征,派代表发言。提示:主要河流是恒河(印度人心中的母亲河,圣水河),印度地形可以分成三大地区,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广大的德干高原。地势特征:南北高,中间低。(二)世界人口大国1.多媒体出示“印度码头拥挤的人群图”“2001—202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正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提问:(1)2021年,印度人口达到了多少?(2)2001年到2021年的20年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3)总结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提示:(1)13.93亿。(2)3.25亿。(3)人口增长速度过快。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32“阅读材料”,了解印度的控制生育计划实施情况。3.活动探究:多媒体出示材料,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印度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提示:优势:劳动力丰富、廉价,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人口多,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劣势:印度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少,影响粮食供给,还导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值,影响经济发展。教师总结: eq \b\lc\ \rc\}(\a\vs4\al\co1(劳动力丰,富、廉价,,市场广阔))优势—人口众多—劣势 eq \b\lc\{\rc\ (\a\vs4\al\co1(人均资源不足,经济发展受影响,就业困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三)热带季风气候1.多媒体出示“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图1)”“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图(图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eq \o(\s\up7(),\s\do5(图1))  eq \o(\s\up7(),\s\do5(图2))(1)根据图1,分析孟买的气候特点,推测孟买的气候类型。提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是热带季风气候。(2)读图2,根据图1,将下列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思考:由于西南季风很不稳定,印度每年雨季水旱灾害频繁。那么,当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时,印度会发生什么灾害?当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时,印度会发生什么灾害?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总结:印度 eq \b\lc\{\rc\ (\a\vs4\al\co1(世界人口大国\b\lc\{\rc\ (\a\vs4\al\co1(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人口)),热带季风气候\b\lc\{\rc\ (\a\vs4\al\co1(印度的气候,水旱灾害频繁))))见课件本节课运用地图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从图上自主获取有关印度位置、范围的概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本节课运用了大量图片和人口资料,让学生亲自感受印度人口数量之多,增长速度之快。总之,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第2课时 粮食生产 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本课时主要讲述印度的工农业生产。首先讲述了印度的气候与粮食生产的关系,然后讲述了印度服务外包产业产生的背景、发展条件、涉及的主要领域、发展现状、特点及作用。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对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但对自然环境各要素对农业生产、人文特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不够,因此需要加强学生对这方面学习的锻炼,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关系的分析能力。教学重点:印度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印度工业发展特点及其原因。教学难点:印度工业发展特点及其原因。一、导入新课“恰巴提”是以小麦为原料的一种食物,咖喱饭是以水稻为原料的一种食物。有人说:如果你在印度北方,你一定要品尝当地的薄面饼“恰巴提”;如果你在印度南方或东部沿海地区,就一定要试着习惯这里以辣味为主的美味咖喱饭。由此可见小麦和水稻在印度的重要性。那么,为什么小麦和水稻在印度如此重要呢?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二、探究新知(一)粮食生产1.材料展示:两次“绿色革命” 20世纪60年代,印度进行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引进并培育新品种,使用化肥,改进灌溉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这些措施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大量抽取地下水,土地退化严重,粮食增产潜力减弱。2004年开始,印度进行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利用生物技术的进步改良品种,推广高效无毒农药,完善水利灌溉系统,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运用等。这次“绿色革命”不仅明显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教师提问:(1)印度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2)试分析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3)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印度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因此印度的粮食需求压力很大,但是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印度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现在,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使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以改善。2004年开始,印度进行了第二次“绿色革命”,提高了粮食产量,改善了生态环境。教师过渡:印度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而水稻和小麦又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那么水稻和小麦在印度的分布特点是什么呢?2.多媒体出示“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图”。教师提问:水稻和小麦主要分布在印度的什么地方?提示: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的东部及沿海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印度的中部和北部地区。教师拓展:农作物的分布与其生长特性以及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印度国土面积广大,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条件差异很大,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印度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农业生产。3.活动探究:多媒体出示以下图文材料,学生结合教材“印度的地形图”,分小组合作探究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水稻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给。 eq \o(\s\up7(),\s\do5(图1 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图))    eq \o(\s\up7(),\s\do5(图2 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图))(1)指出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主要地形。(2)推测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气温差异。(3)对照图1与图2,说出印度水稻和小麦主要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差异。提示:(1)水稻主要分布在平原,小麦主要分布在高原和平原。(2)水稻分布区的气温高于小麦分布区。(3)水稻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而小麦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下,水稻分布区的降水比小麦分布区的降水多。(二)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1.材料展示: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在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中,软件外包产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软件外包产业每年的增速高达30%以上,最高时超过50%。由于具有质量好和成本低的综合优势,印度备受向外承包软件业务企业的青睐。印度的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美国,其次是欧洲发达国家。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学生自主阅读材料及教材相关正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服务外包产业指什么?(2)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什么特点?(3)印度能成为“世界办公室”的优势条件有哪些?(4)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在哪里?同桌相互交流后回答。提示:  2.多媒体出示“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图”,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1)找出20世纪80年代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这些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又是软件产业中心。谈谈软件外包产业最初出现在这些地方的原因。(2)指出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印度新出现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3)谈谈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提示:(1)20世纪80年代,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主要有新德里、加尔各答、海得拉巴、金奈、班加罗尔、孟买等。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因此成为印度最初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2)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分布在新德里、孟买附近,21世纪出现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集中分布在西部沿岸地区。(3)20世纪80年代,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主要集中在软件产业中心,20世纪90年代,向软件产业中心周围的中小城镇扩散,21世纪初扩散到西部沿岸中小城镇。 eq \a\vs4\al(印度) eq \b\lc\{\rc\ (\a\vs4\al\co1(\a\vs4\al(粮食生产)\b\lc\{\rc\ (\a\vs4\al\co1(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其分布和地形、气候有密切的关系,受频发的水旱灾害的影响,产量不稳定)),\a\vs4\al(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b\lc\{\rc\ (\a\vs4\al\co1(有利条件: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 技术发展较早等,发展成就:被称为“世界办公室”,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班加罗尔))))见课件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识图、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了解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但这节课对于个别同学没有照顾到,这在以后的备课中需要考虑全面,或进行个别指导。第四节 俄罗斯第1课时 横跨亚欧大陆北部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横跨亚欧大陆北部”是对俄罗斯的认知基础,本课时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邻国、地形特点、河流和湖泊,以及由于纬度高所导致的气候特点。七年级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并不陌生,并且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分析地理位置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再者,学生好奇心很强,思维活跃,在教学中运用图片等因素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征。教学难点: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 教师提问:谁能说说这两幅图片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它们因哪个国家而出名?学生抢答(俄罗斯套娃、俄罗斯红场)。教师过渡:是的,同学们说得很对。俄罗斯是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疆界最长的国家,在今天的国际舞台上,俄罗斯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国家,那么关于俄罗斯,同学们还知道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俄罗斯。二、探究新知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俄罗斯的地形图”,完成下列活动。活动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范围、邻国等。(1)列表归纳俄罗斯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纬度位置对其气候有什么影响?(3)找出俄罗斯主要陆上邻国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4)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白令海峡,并指出它们是哪些大洲的分界线。提示:(1)如下表:  (2)由于纬度较高,俄罗斯主要是温带和寒带气候,没有热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3)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位于俄罗斯的西部,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位于俄罗斯的南部。(4)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位于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上;白令海峡位于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上。教师总结:俄罗斯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所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活动2:学生分组讨论,概括俄罗斯的地形地势特征。(1)找出俄罗斯的地形区,推测其地势的分布有什么特点。(2)找出俄罗斯位于欧洲的主要河流。(3)找出俄罗斯位于亚洲的主要河流。观察其河流流向,分析其地势特点。(4)叶尼塞河、勒拿河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殊之处?提示:(1)自西向东依次是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东高西低。(2)伏尔加河。(3)自西向东依次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南高北低。(4)叶尼塞河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线;勒拿河是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的分界线。教师总结:教师拓展: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因所处纬度高,所以封冻期长,通航期短,航运价值不高,但水量却很丰富。伏尔加河则因流经东欧平原,封冻期短,通航期长,因此成为俄罗斯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被称为“母亲伏尔加”。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38“阅读材料”,进一步了解俄罗斯。3.多媒体出示“俄罗斯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及“莫斯科、雅库茨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俄罗斯的气候特征。 eq \o(\s\up7(),\s\do5(\a\vs4\al(莫斯科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eq \o(\s\up7(),\s\do5(\a\vs4\al(雅库茨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1)俄罗斯有哪些气候类型?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2)莫斯科和雅库茨克的气候特征有什么相同点?(3)莫斯科和雅库茨克的气候特征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原因。提示:(1)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2)夏季温暖而短促,冬季寒冷而漫长;夏秋季节降水多。(3)莫斯科冬季相对温暖,气温年较差小,降水丰富;雅库茨克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小。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受海洋影响较大;雅库茨克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大陆性更显著,气候非常寒冷。4.材料展示:俄罗斯西伯利亚冬季十分寒冷,北部的奥伊米亚康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西伯利亚的冻土深几百米。在短暂的夏季,表面融化变成沼泽,能吞没货车、拖拉机等。所有的住宅墙都很厚,且装有三四层门窗。放在露天的钢铁也会失去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容易断。有人说,在西伯利亚你能够“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够“听”到它。教师提问:(1)说说西伯利亚北部寒冷的原因。(2)在冬季,西伯利亚人用木柄取牛奶,是真的吗?为什么?提示:(1)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寒冷的原因主要是纬度高,气温低。(2)是真的。因为气温低,铁易断,所以用木柄。5.多媒体出示“俄罗斯1月平均气温图”“俄罗斯年降水量图”“俄罗斯的地形图”。说说俄罗斯人口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还是亚洲部分。为什么?提示:欧洲部分。因为俄罗斯亚洲部分相较于欧洲部分,山地多,平原少,更寒冷,降水量稀少,不适宜农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居住,因此俄罗斯人口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 eq \a\vs4\al(俄罗斯) eq \b\lc\{\rc\ (\a\vs4\al\co1(位置、范围\b\lc\{\rc\}(\a\vs4\al\co1(纬度高,经度广))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自西向东),气候\b\lc\{\rc\ (\a\vs4\al\co1(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见课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多数学生能运用地图说明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邻国和濒临的海洋;利用俄罗斯地形图以及气候分布图,说明俄罗斯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结合地图分析纬度位置与气候特征的关系。今后教学应多结合实例进行教学,如俄罗斯南部纬度低,北部纬度高,导致俄罗斯南北气温不同。另外,还应多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第2课时 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发达的交通本课时主要讲述俄罗斯发达的工业和交通。首先讲述了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优越的资源条件为工业生产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然后介绍了铁路网的分布情况。最后,课文从交通枢纽的角度介绍了首都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经过对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以及邻近的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学习以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但地理事物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概念理解还需进一步加深。通过讲解俄罗斯这一节,教会学生通过对地图和有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区域特征,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俄罗斯的工业发展条件及特点、交通运输的特点以及城市分布的规律。教学难点:俄罗斯的工业发展条件及特点。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它的疆域横跨亚欧两大洲,拥有面积广大的国土。那么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其自然资源如何呢?依赖于资源发展的工业又如何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二、探究新知(一)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1.教师讲述: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基本自给的大国之一。石油、天然气、煤、铁、有色金属等的储量和产量,森林的蓄积量,水能的蕴藏量,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这为俄罗斯发展工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完成下列任务。(1)找出俄罗斯重要的油田和矿产基地。(2)俄罗斯的矿产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还是欧洲部分?(3)找出俄罗斯主要工业区,说出各工业区主要的矿产及工业部门。(4)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是什么地方?(5)俄罗斯工业有何特点?与资源条件有何关系?提示:(1)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库尔斯克铁矿。(2)亚洲部分。(3)如下表:(4)莫斯科工业区。(5)以重工业为主。工业分布靠近资源产区。3.练一练:假如你是一名俄罗斯机械工厂老板,你会把工厂建在哪儿?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提示:我会把工厂建在乌拉尔工业区,因为其周边分布有石油、铁、铝土、镍、铜等矿产,有石油、钢铁、机械等工业部门,把机械厂建在此处更方便、经济。4.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40“阅读材料”,了解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的原因。教师讲述:近十几年来,俄罗斯依靠大量出口石油、天然气,促进了本国经济较快增长。但是,过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出口,导致经济发展不够持续稳定。为此,俄罗斯已将高新技术领域,作为国家经济新的发展方向。5.材料展示:中国对俄罗斯出口货物主要有玩具、体育用品、皮革制品、床上用品、服装、鞋类和家具等。中国的商品在俄罗斯市场受到青睐。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中国对俄罗斯主要出口哪些商品?为什么出口以这些商品为主?(2)如果俄罗斯仍然重视发展钢铁等重工业,忽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这会带来什么后果?提示:(1)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玩具、体育用品、皮革制品、床上用品、服装、鞋类和家具等。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其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比较薄弱,消费品制造业相对滞后,而中国消费品制造业较为发达。(2)这将会使得工业发展更不平衡,使环境污染严重,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影响国民生活质量。教师总结:俄罗斯的工业基础雄厚,部门比较齐全。能源、钢铁、机械、化学等重工业发达。其中,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教师过渡: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没有发达的交通运输作支撑,俄罗斯的工业就没有现如今的辉煌成就。(二)发达的交通1.多媒体出示“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图”,学生识图回答下列问题。 eq \o(\s\up7(),\s\do5(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1)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城市。(2)图中有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哪几种运输方式?(3)俄罗斯交通运输网的欧洲部分与亚洲部分有什么不同?提示:(1)莫斯科、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亚、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等。(2)铁路运输、管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3)俄罗斯交通运输线路和枢纽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欧洲部分铁路非常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比较稀疏。2.结合教材“俄罗斯的地形图”“俄罗斯的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地理图册P21“俄罗斯的人口和城市图”,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俄罗斯铁路线在欧洲部分分布稠密的优势条件。派代表回答,教师进行点拨。提示:欧洲部分地形平坦,人口、城市稠密。3.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41“阅读材料”和相关正文内容,了解伏尔加河的重要作用以及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两座城市的重要地位。教师拓展:俄罗斯著名城市及其重要地位。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俄罗斯太平洋海军的主要基地。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港,北冰洋沿岸最大港市。圣彼得堡:兼有海港与河港,是俄罗斯最大河港之一。新罗西斯克:俄罗斯最大的石油输出港,也是俄罗斯海军基地。4.活动探究:多媒体出示材料,思考:在山区建铁路,建设成本会显著增加。那么为什么西伯利亚大铁路还要沿南部山区修建?(学生分组讨论,对照教材相关图片分析)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由首都莫斯科途经西伯利亚到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全长9 288千米。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eq \a\vs4\al(俄罗斯) eq \b\lc\{\rc\ (\a\vs4\al\co1(\a\vs4\al(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b\lc\{\rc\ (\a\vs4\al\co1(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工业特征:重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分布: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 伯利亚工业区,工业发展:由出口石油、天然气转向高新技术领域)),\a\vs4\al(发达的交通)\b\lc\{\rc\ (\a\vs4\al\co1(交通\b\lc\{\rc\ (\a\vs4\al\co1(分布:欧洲部分铁路密集,亚洲部分铁路稀疏,运输方式\b\lc\{\rc\ (\a\vs4\al\co1(客运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货运以铁路和管道运输为主)))),主要城市:莫斯科是首都和交通枢纽,圣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见课件本节课运用地图学习了俄罗斯的矿产资源和工业区的分布,以及俄罗斯的交通,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的点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与能力核心素养能够运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初步掌握学习某一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够运用地图及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并了解防震减灾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学会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知道日本的民族构成以及文化特点,了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树立文化自信区域认知知识与能力核心素养能够运用地图指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知道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掌握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气候类型特点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国家相同点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马来群岛的大部分、马来半岛的南部、菲律宾群岛的南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中南半岛的大部分、马来半岛的北部、菲律宾群岛的北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南部等地位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与出口国世界最大的蕉麻纤维生产国和出口国世界第二大棕榈油生产国与出口国世界最大的椰子、棕榈油生产国与出口国国家泰国、越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知识与能力核心素养能够运用地图分析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以及城市分布特点,学会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初步掌握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够举例说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城市名称附近大河名称所在国家名称河内红河越南金边湄公河柬埔寨万象湄公河老挝曼谷湄南河泰国仰光伊洛瓦底江缅甸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距离:较近我国主要在温带地区,而东南亚的热带风光旖旎景观:独特的热带景观华人和华侨人口在东南亚各国人口中占较大比重语言文化:华人、华侨众多,交流便利,文化相近——其他:对中国公民签证政策非常简单,旅游成本较低地理位置半球位置20°W和160°E定所处的东西半球,赤道定所处的南北半球纬度位置赤道、回归线、极圈定所处的温度带海陆位置濒临的海洋及方位,相邻的大洲及方位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分析其他自然地理特征的突破口气候河湖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植被分析降水的变化自然资源主要的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影响该区的自然灾害,一般利用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进行分析人文地理特征工业工业生产水平、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主要工业区的分布等农业农业类型、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农业生产水平、农业商品率高低等旅游业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交通主要部门、交通运输特点、交通枢纽、交通分布格局及形成原因人口人口的数量、增长快慢、分布特征城市主要城市及其职能、城市分布特征、城市化水平等知识与能力核心素养能够运用地图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够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了解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能够运用地图等相关资料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归纳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南部,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经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热带相邻的国家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巴基斯坦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每年新增劳动力1 800万人左右,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小麦、甘蔗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印度是全球几大移动电话市场之一。2020年,印度移动电话用户接近11.6亿人项目耕地面积(2018年)粮食产量(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印度人均值/世界人均值0.670.610.18时间风源地风向性质降水季节10月至次年5月陆地东北风干燥少旱季6—9月海洋西南风潮湿多雨季知识与能力核心素养通过图文资料,了解印度农业生产的分布,学会分析印度农业的分布特征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通过图文资料,了解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过程,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作用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定义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软件设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外包给其他专业化团队来完成特点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优势条件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发源地班加罗尔知识与能力核心素养能够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首都和邻国,明确俄罗斯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区域认知能够运用图文资料概括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北半球,地跨东、西半球海陆位置西濒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纬度位置主要位于50°N~70°N,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北极圈穿过俄罗斯北部知识与能力核心素养能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俄罗斯的工业特点以及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与本国自然资源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能够运用地图归纳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了解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及其分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主要工业区矿产工业部门圣彼得堡工业区铝土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航空航天、食品、纺织莫斯科工业区铁钢铁、汽车、飞机、火箭、电子等乌拉尔工业区铁、石油、铜、镍、铝土石油、钢铁、机械新西伯利亚工业区铁、煤、铅锌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气候的影响: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有很深的冻土层,修建铁路难度大,施工困难;俄罗斯南部纬度较低,气候条件优于北部。资源和工业分布的影响:俄罗斯南部矿产资源丰富,在此修建铁路,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工业的发展。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南部分布较多的人口和城市,修建铁路可以加强不同地域间经济和文化的联系。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单元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同步教学设计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