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昆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一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4昆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一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昆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一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x、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长: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0-16 Na -23 Al-27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与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用途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有咸味,可做调味品,故A正确;
B.小苏打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不是碳酸钠,故B错误;
C.氢氧化铝难溶于水,能够和盐酸反应,可以做抗酸药,故C正确;
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做消毒剂,故D正确;
故选B。
2.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影时,放映机到银幕间产生光柱的原因是形成丁达尔效应
B. 稀土金属可以用于生产合金
C. 钢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
D. 放射性同位素常应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中有细小粉尘时,空气形成胶体,放电影时,放映机到银幕间光柱的形成是因为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在合金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的性能,其主要作用包括提高强度、耐腐蚀性、韧性和耐磨性,以及增强高温抗氧化性能,故B正确;
C.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故C错误;
D.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作药物示踪和某些疾病诊断,故D正确;
故选:C。
3.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是
A. 氨气的电子式:
B. 碳酸氢钾在水中的电离KHCO3=K++H++CO
C. 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D. CO2的结构式:O=C=O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氨气的电子式:,故A错误;
B.碳酸氢钾在水中的电离出K+和,电离方程式为:,故B错误;
C.单线桥表示了电子的转移情况和数目,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碳原子失去电子,铁元素化合价降低、铁原子得到电子,表示为:,故C错误;
D.CO2的结构式:O=C=O,故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实验现象或图象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若反应有气体生成,针筒活也会向右移动,该实验现象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A项选;
B.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不选;
C.若试管内发生放热反应,发出的热量使集气瓶内空气的压强增大,从而使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该实验现象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C项不选;
D.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说明温度升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项不选;
答案选A。
5. 下列物质的使用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液氨用作制冷剂B. 硅胶用作食品干燥剂
C. 氢氟酸用作刻蚀玻璃D. 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液氨用作制冷剂时,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硅胶用作食品干燥剂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氢氟酸刻蚀玻璃时,发生反应SiO2+4HF=SiF4↑+2H2O,C符合题意;
D.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原子核发生了改变,不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④①②⑤③B. ①④②⑤③
C. ⑤②④①③D. ②④⑤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NaOH将Mg2+转化为Mg(OH)2沉淀,只需要在盐酸之前加入即可。Na2CO3除Ca2+和过量的Ba2+,它需要在BaCl2之后加入。BaCl2除硫酸根离子,盐酸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因此盐酸最后加入,且在加入盐酸前需进行过滤。
故选C。
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B.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C. 检验化合物中是否含钾元素D. 制少量Fe(O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不能直接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容量瓶中溶解,故A错误;
B.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应该把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故B错误;
C.检验化合物中是否含钾元素,应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故C错误;
D.为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用苯“油封”隔绝空气制少量Fe(OH)2,故D正确;
选D。
8.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7.8g Na2O2中含有0.3NA个离子
B. 0.5m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NA个Cl-
C. 常温常压下, 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 标准状况下,O2和O3的混合物共64g,所含氧原子数目为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7.8g Na2O2的物质的量为,一个Na2O2中含有2个Na+和1个,则0.1ml Na2O2中含有0.3NA个离子,A项正确;
B.未说明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Cl-数目,B项错误;
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l,C项错误;
D.O2和O3的混合物共64g,则氧原子的质量为64g,所含氧原子数目为,D项错误;
答案选A。
9. 下列各组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醇为非电解质,不能构成原电池,A不正确;
B.两个电极都为Zn,金属活动性相同,不能构成原电池,B不正确;
C.两电极活动性不同,且Al能与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构成原电池,C正确;
D.两烧杯内的溶液没有物质交换,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D不正确;
故选C。
10.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硫酸与溶液反应B. 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C. 晶体与晶体反应D. 钠与水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酸与溶液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项不选;
B.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项不选;
C. 晶体与晶体反应,是吸热反应,C项不选;
D.钠与水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项选;
答案选D。
11. 类推的思想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个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A. 能从NaBr溶液中置换出,则也能从KI溶液中置换出
B. Na与反应生成NaOH和,则Fe与反应生成和
C. 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则Li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D. 铁制品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生锈,铝的性质比铁活泼,则铝制品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
【答案】A
【解析】
【详解】A.非金属性Cl>Br>I,能从NaBr溶液中置换出,则也能从KI溶液中置换出,A正确;
B.Na与反应生成NaOH和,Fe与反应生成和,B错误;
C.Li的金属性弱于Na,还原性比Na弱,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2O,C错误;
D.铁因含有杂质,露置在空气中由于发生电化学反应而生锈,但性质更活泼的铝由于易被氧化,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得到保护,所以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可稳定存在于空气中,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2.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少量待测液,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含有Fe3+,则FeSO4被氧化,故不选A;
B.饱和NaCl溶液可以除氯气中的氯化氢、浓H2SO4可以干燥氯气,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Cl溶液、浓H2SO4的洗气瓶可以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故不选B;
C.测定 NaOH 溶液的pH,应该将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故选C;
D.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振荡,溶液变蓝,说明Br2的氧化性比12强,故不选D;
选C。
13.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位于元素周期表Ⅳ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W>Z>Y
B. 由X、Y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
C. Z的单质可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D. X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是O元素;Y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是Na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ⅣA族,Z是Si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W是S元素。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Na>Si>S,故A错误;
B.由O、Na组成的化合物Na2O2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故B错误;
C.SiO2可用于生产光导纤维,故C错误;
D.O的非金属性大于S,所以H2O的热稳定性比H2S的热稳定性强,故D正确;
选D。
14. 现有两等份含有酚酞的溶液,分别滴加稀、溶液,滴加速率始终相同,测得溶液的电导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所带电荷总数越多,电导率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曲线为滴加溶液的电导率变化
B. M点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C. a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D. M点溶液的电导率约为0,说明生成的物质都不是电解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溶液中滴加稀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为0,导电性几乎为0;溶液中滴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溶质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
【详解】A.b曲线M点导电性几乎为0,所以为滴加溶液的电导率变化,故A错误;
B.b曲线M点导电性几乎为0,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为0,M点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B正确;
C.a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发生反应溶液和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始终为碱性,溶液始终呈红色,故C错误;
D.M点溶液,生成物为硫酸钡和水,硫酸钡、水都是电解质,故D错误;
选B。
15. 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 空气:
B 氢氧化铁胶体:
C.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D. 与反应放出的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氧化氮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氢氧化铁胶体、硫离子均能与氢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四种离子都能大量共存,C正确;
D.与反应放出的溶液,可能为酸溶液或碱溶液,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C。
16.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
B. 用Na2SO3溶液吸收少量Cl2:
C. 同浓度、同体积NH4HSO4溶液与稀烧碱溶液混合:
D.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S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因为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所以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没有反应发生,A不正确;
B.用Na2SO3溶液吸收少量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2SO4和HCl,HCl与Na2SO3再反应,生成NaHSO3和NaCl,离子方程式为:
C.同浓度、同体积NH4HSO4溶液与稀烧碱溶液混合,首先发生H+与OH-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C不正确;
D.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aSO4等,离子方程式为Ca2++3ClO-+SO2+H2O=CaSO4↓+Cl-+2HClO,D不正确;
故选B。
17.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正确的是
A. 用稀硫酸与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 滴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一定含有NH
C. 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经氧化变质: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D. 用铂丝(或铁丝)蘸取某白色粉末做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原粉末中有Na+,可能有K+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硫酸铜溶液后Zn可置换出Cu,从而构成原电池,可加快反应速率,A项正确;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为氨气,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H,B项正确;
C.酸性溶液中亚铁离子、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故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不能说明Fe(NO3)2样品是否变质,C项错误;
D.用铂丝(或铁丝)蘸取某白色粉末做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说明原粉末中有Na+,而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才能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K+,故样品中可能含有K+,D项正确;
答案选C。
18. 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和溶液,不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气体必须极易溶于胶头滴管和烧瓶中的溶液或与之反应被消耗,造成圆底烧瓶内气压减小,烧杯中液体被吸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详解】A.硫化氢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使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能够出现喷泉实验,A错误;
B.氯化氢极易溶于水,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使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能够出现喷泉实验,B错误;
C.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能够出现喷泉实验,C错误;
D.二氧化碳不会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也不与其反应,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实验,D正确;
答案选D。
19. 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能实现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酸性KMnO4溶液不仅能氧化H2S,还能氧化SO2,A不正确;
B.无水氯化钙固体能与NH3反应生成CaCl2∙8NH3,B不正确;
C.灼热的铜丝网能吸收O2生成CuO,从而除去N2中的O2,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NO2,D不正确;
故选C。
20. 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使滴有酚酞的烧碱溶液变为无色的不一定是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也可能是生成的盐酸与NaOH发生的中和反应,A不正确;
B.溴水褪色,表明有还原性气体SO2生成,则浓硫酸先使蔗糖脱水碳化,然后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所以浓硫酸表现脱水性、强氧化性,B正确;
C.盐酸与Na2SO3反应生成的SO2,能被Ba(NO3)2溶液氧化生成BaSO4,若换成其它钡盐,则不能发生反应,C不正确;
D.若挥发出的硝酸蒸气与Na2SiO3溶液接触,也会发生反应,从而生成硅酸沉淀,所以不能确定酸性:碳酸>硅酸,D不正确;
故选B。
21. 四支相同试管分别充满下列气体①②③和(体积比)④和(体积比),把四支试管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试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它们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设试管的体积为4体积;①3NO2+H2O=2HNO3+NO,试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为h1=体积;②能完全溶于水,试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为h2=4体积;③4NO2+O2+2H2O=4HNO3,和体积比,则和各为2体积,2体积和0.5体积反应生成硝酸,剩余1.5体积,试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为h3=2.5体积;④能完全溶于水,和体积比,则和各为2体积,试管内剩余2体积,试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为h4=2体积;所以,选A。
22.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现有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②Cu与FeCl3溶液、③Zn与H2SO4溶液、④Fe与HCl溶液。其中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Cu与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NO和H2O,Cu与浓HNO3反应生成Cu(NO3)2、NO2和H2O,①项选;
②Cu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②项不选;
③Zn与稀H2SO4反应生成ZnSO4和H2,Zn与浓H2SO4反应生成ZnSO4、SO2和H2O,③项选;
④Fe与HCl溶液反应生成FeCl2、H2,④项不选;
答案选A。
23. 下列事实可以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 、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实质B. 晶体、固体碘受热均能变成气体
C. S与铁、铜反应均生成低价硫化物D. 与、均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答案】C
【解析】
【详解】A.SO2与品红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使品红溶液褪色,属于化合漂白,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HClO将品红氧化而使品红溶液褪色,属于氧化漂白,A不选;
B.碳酸氢铵受热发生分解生成氨气、水蒸气和CO2,是化学变化,碘单质受热升华变成气体,是物理变化,B不选;
C.S单质的氧化性较弱,只能将变价金属Cu和Fe氧化到较低的价态,二者原理相同,C选;
D.ClO-与S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ClO-与H+会结合为弱酸HClO而不能大量共存,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不选;
故选C。
24. 铁与不同浓度硝酸反应时,各种还原产物的相对含量与硝酸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少量铁粉与足量9.75ml·L-1溶液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气体2.24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ml
B. 常温时,相同规格的铜片和铁片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浓硝酸中,铜片的反应更剧烈
C. 硝酸的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中高价态的N元素成分越多
D. 当硝酸浓度为12.2ml·L-1时,主要的还原产物是NO和NO2,且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参加反应的硝酸包括被还原的,以及没有被还原的(转化为硝酸铁),因此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大于0.1ml,故A错误;
B.常温时,相同规格的铜片和铁片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浓硝酸中,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随着硝酸浓度的升高,NO2的含量增大,这说明硝酸的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中高价态的N元素成分越多,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当硝酸浓度为12.2ml·L-1时,主要的还原产物是NO和NO2,且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D正确;
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25. 根据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氢能作为绿色低碳的清洁能源,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量为5631辆,销量为5791辆。若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则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
(2)学校实验室有一瓶生产日期已模糊不清的Na2SO3固体,要检验其是否变质,请简述操作过程_________。
(3)实验室不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盛装氢氧化钠溶液,请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4)在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以下物质: NO2、SO3、SiO2、浓硫酸、NH3·H2O、NH4HCO3、水玻璃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
(5)根据下列实验事实:①X+Y2+=X2++Y;②Z+2H2OZ(OH)2+H2↑;③Z2+的氧化性比X2+弱;④由Y、W电极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答案】(1)H2-2e-+2OH- =2H2O
(2)取少量待测固体于试管中,先滴加稀盐酸酸化至无现象,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药品已变质
(3)玻璃中含有SiO2会与强碱反应,2NaOH+ SiO2=Na2SiO3+H2O,Na2SiO3溶液具有粘合性
(4) ①. SO3、SiO2 ②. NH3·H2O 、NH4HCO3
(5)Z>X>Y>W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电池负极上,H2失电子后和OH-反应生成H2O,负极的反应式为H2-2e-+2OH- =2H2O;
【小问2详解】
久置的Na2SO3固体会被氧气氧化生成Na2SO4,若Na2SO3变质,固体中会含有Na2SO4,故检验固体中是否含有可验证Na2SO3固体是否变质,具体操作为:取少量待测固体于试管中,先滴加稀盐酸酸化至无现象,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药品已变质;
【小问3详解】
玻璃中含有SiO2会与强碱反应生成Na2SiO3和H2O,化学方程式为2NaOH+ SiO2=Na2SiO3+H2O,Na2SiO3溶液具有粘合性,会使瓶塞黏住;
【小问4详解】
酸性氧化物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SO3、SiO2;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则属于电解质的是NH3·H2O 、NH4HCO3;
【小问5详解】
①X+Y2+=X2++Y,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还原性:X>Y;②Z+2H2OZ(OH)2+H2↑,Z能和冷水反应,且③Z2+的氧化性比X2+弱,金属单质还原性越强,对应离子氧化性越弱,则还原性:Z>X;④由Y、W电极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根据电极反应可知,W作正极,Y作负极,则还原性:Y>W,故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X>Y>W。
26. 非金属单质A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B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酸雨而污染了环境,酸雨有怎样的危害_______。 (至少写两点)。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且无刺激性气味,C是红棕色的气体。
①A的电子式_______。 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D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答案】(1) ①. ②. 使湖泊水质变酸,导致水生生物死亡;酸雨浸渍土壤,使土壤变得贫瘠;造成森林大面积死亡,腐蚀建筑;对人体健康也有直接影响(答两点即可)
(2) ①. ②. 3NO2+H2O=2HNO3+NO ③.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④. 2:1
【解析】
【分析】非金属单质A能发生连续氧化生成C,C能与水反应得到含氧酸D,且D为强酸,中学中硫和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符合转化,据此分析解题。
【小问1详解】
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A为硫,B为二氧化硫,C为三氧化硫,D为硫酸。
①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化学方程式是。
②在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硫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酸雨而污染了环境,酸于使湖泊水质变酸,导致水生生物死亡;酸雨浸渍土壤,使土壤变得贫瘠;造成森林大面积死亡,腐蚀建筑;对人体健康也有直接影响。
【小问2详解】
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且无刺激性气味,C是红棕色的气体,则则A为N2,B为NO,C为NO2,D为HNO3。
①N2的电子式。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与NO,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
②HNO3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NO气体,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该反应氧化剂为HNO3,还原剂为Cu,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因为硝酸根中的N没变价。
27.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而乙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硫气体外,还可能产生氢气。为了验证甲、乙两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X,且该装置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_______。
(3)丙同学在安装好装置后,必须首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
(4)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 作用是_______。 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5)B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E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6)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C中_______;D中_______。 如果去掉装置B,还能否根据D中的现象判断气体X中有氢气?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
【答案】(1)Zn+2H2SO4(浓)=ZnSO4+SO2↑+2H2O
(2)当Zn与浓硫酸反应时,硫酸逐渐变稀,Zn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H2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 ①. 品红溶液 ②. 检验SO2 ③. 吸收SO2
(5) ①. 浓硫酸 ②. 吸收水蒸气 ③. 碱石灰 ④.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D中
(6) ①. 黑色固体(CuO)变成紫红色(Cu) ②. 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③. 不能 ④. 混合气体中含H2O,会干扰H2的检验
【解析】
【分析】Zn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二氧化硫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变为稀硫酸,Zn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将气体X通入A中,装置A是为了检验二氧化硫,则装置A中应装有品红溶液;装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可以除去二氧化硫气体,再利用装置B除去气体中的水,则装置B中应装有浓硫酸;利用装置C、D检验气体X中是否含有氢气,氢气能和装置C中的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生成的水能使装置D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E是干燥装置,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对实验造成干扰。
【小问1详解】
Zn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Zn+2H2SO4(浓)=ZnSO4+SO2↑+2H2O;
【小问2详解】
Zn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二氧化硫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变为稀硫酸,Zn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小问3详解】
丙同学在安装好装置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进行实验;
【小问4详解】
由分析可知,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品红溶液,用于检验气体X是否含有SO2;SO2具有还原性,为防止SO2对H2检验在造成干扰,需要利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
【小问5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B中应装有浓硫酸,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防止对H2检验在造成干扰;装置E是干燥装置,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对实验造成干扰,则装置E应装有碱石灰;
【小问6详解】
若气体X中含有氢气,氢气能和装置C中的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C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紫色,生成的水能使装置D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若去掉装置B,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会对H2检验在造成干扰,故去掉装置B,不能根据D中的现象判断气体X中有氢气。
28. 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的制备。
①氨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填大写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若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弹簧夹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加热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答案】(1) ①. A ②. NH3·H2ONH3↑+H2O ③. cbedh
(2) ①. 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 ②. 6NO2+8NH37N2+12H2O ③. 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 ④. 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解析】
【分析】A是加热液体制取气体的装置,所以A中加入氨水制取氨气,氨气用碱石灰干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小问1详解】
①氨水易挥发,加热氨水可以放出氨气,氨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NH3↑+H2O。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用碱石灰干燥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用水吸收氨气,防止污染,选择上图中的装置,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c→b→e→d→h。
【小问2详解】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氨气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与NO2混合,发生反应6NO2+8NH37N2+12H2O,现象是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
6NO2+8NH37N2+12H2O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减小,Y管中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打开K2,现象是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选项
A
B
C
D
生活中的物质
食盐
小苏打
复方氢氧化铝片
漂白粉
有效成分的化学式
用途
做调味品
做发酵粉
做抗酸药
做消毒剂
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开始后,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
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
A
B
C
D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检验溶液中FeSO4否被氧化
取少量待测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净化实验室制备的Cl2
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Cl溶液、浓H2SO4的洗气瓶
C
测定 NaOH 溶液的pH
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验证 Br2的氧化性比12强
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气体
溶液
A
溶液
B
溶液
C
稀溶液
D
饱和溶液
气体(杂质)
方法
A
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通过无水氯化钙固体
C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D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①
②
③
实验结论
A.
浓盐酸
KMnO4
滴有酚酞的烧碱溶液
潮湿的Cl2具有漂白作用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
稀盐酸
Na2SO3
Ba(NO3)2溶液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D.
浓硝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
①Y管中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打开K2
③_______
④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昆明三中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综合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docx、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综合测试化学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昆明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x、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昆明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考试理综-化学试卷含解析docx、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考试理综-化学试卷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