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选修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选修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选修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选修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说明: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生物细胞中肯定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 )
A. 小鼠的次级卵母细胞B. 野猪的初级卵母细胞
C. 小鼠体细胞D. 家兔的受精卵
【答案】A
【解析】
【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它们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性母细胞及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不含同源染色体,其他细胞均会同源染色体。
【详解】A、小鼠的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含同源染色体,A正确;
B、野猪的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其中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小鼠体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
D、家兔的受精卵细胞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2.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下方有一个细胞,其中含有8条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染色体。欲将此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并确定该细胞处于哪个时期。下列对装片操作及确定时期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向右下方移、有丝分裂后期
B. 向左上方移、减数第一次分裂期
C. 向右下方移、减数第二次分裂期
D. 向左上方移、有丝分裂末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观察的物象是倒像,移动装片时,物象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详解】显微镜的成像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所以看到的在视野右下方,实际在左上方,这时应该往右下方移动才能使其到视野中央。8条染色体大小、形态各不相同,即没有同源染色体,而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都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期,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 一个基因型为 AaXbY 的精原细胞, 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 AXb 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 aXb, AY, aYB. AXb, aY, AY
C. AXb, aY, aYD. aXb, AY, AY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会产生4个精子,两两相同。
【详解】一个基因型为 AaXbY 的精原细胞, 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 AXb 的精子,另外的三个精子中必然有一个与已知精子的基因型相同,为AXb,因为同源染色体分开,另两个的基因型与已知精子基因型相对,则是: aY, aY,因此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Xb, aY, aY,C正确。A、B、D错误。
4. 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均进行DNA复制且染色体数目加倍
B.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C. 植物体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
D.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分裂的间期,DNA完成复制,但是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才加倍,A错误;
B、有丝分裂后期的人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人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即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人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不相同,B错误;
C、植物体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C错误;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正确。
故选D。
5. 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图1中CD段正发生图2中乙图的变化
B. 图2中的图乙所示初级卵母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C. 图2中甲、乙、丙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分别为8、4、2
D. 图1中AB段的形成是由于DNA复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图1:AB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由1增加至2,形成的原因是发生了DNA 的复制。CD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由2减少至1,说明姐妹染色单体消失,形成的原因是发生了着丝粒分裂。
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所以乙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图1中CD段发生了着丝粒分裂,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图1中CD段正发生图2中甲图的变化,A错误;
B、图2中的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所以乙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B正确;
C、染色体数与着丝粒数相等,图2中甲、乙、丙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分别为8、4、2,C正确;
D、图1中AB段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由1增加至2,是由于DNA复制所致,D正确。
故选A。
6. 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个小桶中D和d的球的总数要相等
B. 若取四次球,必有两次取球组合为Dd
C. 从两个桶中取球组合模拟的是分离定律
D. 每个小桶要保证D和d两种球的数量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D、每个桶中不同颜色(或标D、d)的小球数量一定要相等,这样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但甲、乙两个小桶中的彩球总数量不一定相等,A错误,D正确;
B、不同彩球是随机结合的,所以若取四次球,不一定有两次取球组合为Dd,B错误;
C、本实验模拟的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的性状分离比,C错误。
故选D。
7. 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含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取杂合水稻的花粉加碘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与橙红色花粉比为( )
A. 1∶1B. 2∶1C. 3∶1D. 4∶1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于杂合的水稻会产生2种花粉,即糯性花粉:非糯性花粉=1:1,故杂合水稻的花粉加碘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花粉:橙红色花粉=1:1。
【详解】根据孟德尔分离定律,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细胞中。杂合的水稻会产生2种花粉,即糯性花粉:非糯性花粉=1:1,又根据题意“非糯性花粉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含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可知,杂合水稻的花粉加碘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花粉:橙红色花粉=1:1,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 在家鼠中短尾鼠(T)对正常鼠(t)为显性。短尾鼠与短尾鼠交配,子代存活的家鼠中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的短尾鼠基因型可能是( )
A. TTB. TtC. ttD. TT或Tt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短尾类型相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结果不是3:1,说明有个体死亡。
【详解】短尾鼠与短尾鼠交配,子代存活的家鼠中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如果亲本有纯合子,则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中亲本短尾基因型全为Tt,他们之间杂交的后代基因型比例为TT:Tt:tt=1:2:1,又因为子代存活的家鼠中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可以推出不能存活的短尾鼠基因型可能是TT,A正确。
故选A。
9. 大约在70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病杂合子。一个表现正常的女人,她的双亲正常但有一个白化病的弟弟,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人婚配。那么他们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
A. 1/40B. 1/280C. 1/420D. 1/560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个白化病的弟弟,则她的双亲基因型都为Aa,所以这个女人的基因型为AA:Aa=1:2;她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人婚配,大约在70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基因杂合子,故他为Aa的概率为1/70。
【详解】由题意知,表现型正常的人中Aa的概率为1/70,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人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个白化病的弟弟,则她的双亲基因型分别为:父Aa,母Aa,该女子基因型为1/3AA或2/3Aa;所以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生出患白化病孩子(aa)的概率=2/3×1/70×1/4=1/420,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
10. 金鱼草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F1在强光、低温条件下开红花,而在遮阳、高温条件下则开白花。这个实例说明( )
A.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
B. 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C.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决定因素
D.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种基因型的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型。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详解】金鱼草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得F1(基因型均相同),同一基因型的个体在强光、低温条件下开红花,在遮阳、高温条件下则开白花,说明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表现型,即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F1产生4个配子,YR:yr:Yr:yR比例为1:1:1:1
B. 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 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yr的比例为1:1
D.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随机组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C、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产生4种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1:1:1:1,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yr的比例为1:1,A错误,C正确;
B、一般情况下,精子的数量远多于卵细吧,B错误;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不属于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C。
12. 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一“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一李振声。假设控制小麦抗病((A)与不抗病(a),高产((B)与低产((b)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如果你是该团队的一名研究人员,要保证子代都是抗病高产小麦且纯合子占1/2,应选择的亲本杂交组合是( )
A. aaBb × AABbB. AaBB ×aaBb
C. AaBB×AABBD. AaBB× AABb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小麦的抗病和不抗病是由基因A与a控制的相对性状,高产与低产是由基因B与b控制的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aaBb×AABb的子代中有高产也有低产,A错误;
B、AaBB×aaBb的子代中有抗病,也有不抗病,B错误;
C、AaBB×AABB的子代中抗病高产小麦的为1×1=100%,且纯合子占1/2×1=1/2,C正确;
D、AaBB×AABb的子代中抗病高产小麦的为1×1=100%,且纯合子占1/2×1/2=1/4,D错误。
故选C。
【点睛】
13. 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籽粒颜色受A、a和B、b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B 同时存在时籽粒颜色为紫色,其他情况为白色。现有一批基因型为AaBb的紫色玉米自由传粉,后代中白色和紫色之比为( )
A. 1∶1B. 3∶1C. 9∶7D. 7∶9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A-B-为紫色,其余情况为白色,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aBb的紫色玉米可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随机结合,后代中紫色A-B-:白色(A-bb+aaB-+aabb)=9:(3+3+1),即白色:紫色=7:9,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 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和灰色(A、a),尾巴有短尾和长尾(B、b),两对性状分别受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 F1中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6:3:2: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F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 BB 存在显性致死现象
B. F1中黄色短尾小鼠的基因型有两种
C. 让F1中黄色短尾鼠与灰色长尾鼠交配,F2中各表型的比例为1:1:1:1
D. 让 F1中黄色长尾雌雄鼠自由交配,理论上F2中不会出现短尾鼠
【答案】C
【解析】
【分析】利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计算问题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详解】A、根据题意可把两对性状分开计算: 黄色: 灰色 =(6+3):(2+1)=3:1, 短尾: 长尾=(6+2):(3+1)=2:1, 因此黄色对灰色为显性, 短尾对长尾为显性, 且BB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A正确;
B、F1中黄色短尾小鼠的基因型有AaBb、AABb两种,B正确;
C、F1中黄色短尾小鼠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 灰色长尾小鼠的基因型为aabb, 二者交配后各表现型的比例为2:1:2:1,C错误;
D、长尾属于隐性性状, 理论上长尾鼠自由交配后 F2全为长尾,D正确。
故选C。
15.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C.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由此可见,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孟德尔遗传定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A正确;
B、基因分离定律的现代解释认为: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B正确;
CD、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D正确。
故选C。
【点睛】
16. 用纯系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下表结果,请指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黄色基因是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B. 黄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
C. 灰色基因是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D. 灰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属于伴性遗传的性状正交和反交后代在不同性别中的表现不同。
【详解】由题意中雌性灰果蝇与雄性黄果蝇杂交,后代雌雄果蝇都表现为灰色,说明灰色对黄色是显性;黄雌性与灰雄性杂交,后代中雄性均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说明果蝇的黄色和灰色是伴性遗传,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故选D。
【点睛】对于果蝇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通过正交和反交的方法判断基因是位于性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7. 如图所示为某一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
A. 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
B. 这种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 该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D. 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双亲均正常,但有患病的孩子,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子代女儿患病,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A、a,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C、结合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双亲基因型均为Aa,即母亲肯定是杂合子,A错误,C正确;
B、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女当中发病率相当,B错误;
D、子女的基因型均为aa,致病基因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D错误。
故选C。
18. “牝鸡司晨”是指母鸡性反转成具有繁殖能力的公鸡,但遗传物质并未发生变化。公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母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不含Z染色体的胚胎不能成活:鸡的芦花(B)和非芦花(b)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一只发生了性反转的芦花鸡与一只正常的非芦花鸡交配,下列对其杂交结果的预测,错误的是( )
A. 子代中的雌鸡中,芦花:非芦花=1:1
B. 子代中的雄鸡全为芦花
C. 子代中的性别比为雌:雄=1:1
D. 子代中的雄鸡不存在纯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其基因是不变的。所以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但是这只性反转的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仍然是ZW。
【详解】A、芦花雌鸡的基因型为ZBW,性反转后基因型不变,正常的非芦花雌鸡的基因型为ZbW。杂交产生的受精卵基因型有四种:ZBW、ZbW、ZBZb、WW(死亡),且比例相同,故子代中的雌鸡中,芦花∶非芦花=1∶1,A正确;
BD、雄鸡基因型全ZBZb,为杂合芦花,B、D正确;
C、子代中的性别比为雌∶雄=2∶1,C错误。
故选C。
19. 如图是在培养基中加入S菌的某种提取物后,再接种了正常的R型菌后培养一段时间所观察到的菌落生长情况。加入的提取物最可能是( )
A. S菌的荚膜多糖B. S菌的蛋白质
C. S菌的DNAD. S菌的DNA和DNA水解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详解】题中显示,在培养基中加入S菌的某种提取物后,再接种了正常的R型菌后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基中出现了两种菌落,R型菌和S型菌,说明培养基中加入的S型菌某种提取物使得R型菌转变成了S型菌,而DNA才是使R型菌发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在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是S型菌的DNA,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0. 分析某双链DNA分子的碱基含量时,发现30%为鸟嘌呤,则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胸腺嘧啶最多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 )
A. 20%B. 30%C. 40%D. 60%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且互补配对的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则A+C=T+G=A+G=T+C=碱基总数的一半(50%)。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在一个DNA分子中,有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鸟嘌呤,即G=30%,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C=30%, 则A=T=50%-30%=20%;由于该DNA分子中胸腺嘧啶所占的比例为20%,则该分子中一条链上胸腺嘧啶占此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0~40%,所以该分子中一条链上胸腺嘧啶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40%,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1. 如果DNA的一条链上某碱基序列是5′-AGCTGCG-3′,则另一条链与之配对的部分是( )
A. 5′-CGCAGCT-3′B. 5′-TCGACGC-3′
C. 5′-AGCTGCG-3′D. 5′-GCGTCGA-3′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DNA分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且其上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和T配对,G和C配对,因此一条链上某碱基序列是5′-AGCTGCG-3′,则另一条链与之配对的部分是5′-CGCAGCT-3′,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22. 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Ⅰ后期分开
B. 图示体现了边解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C. 酶①为解旋酶,酶②为DNA聚合酶
D. 复制结束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
【详解】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甲乙两条DNA所携带信息相同,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因此甲乙的分离即为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B、据图可知,图示DNA分子复制在解旋的同时可形成子链,且新形成的甲、乙两条DNA分子中均含有一条亲代DNA母链,符合半保留复制以及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B正确;
C、酶①作用于DNA的两条母链之间,使DNA双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断开,为解旋酶;酶②作用是形成磷酸二酯键,为DNA聚合酶,C正确;
D、图中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完全相同,每个子代DNA分子中均保留了其亲代DNA分子的一条单链,D正确。
故选A。
23. 下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RNA的合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示意解旋酶沿着DNA自左向右移动催化转录过程
B. ③可以转移到细胞质中直接作为翻译过程的模板
C. 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产生多个、多种RNA分子
D. 图示过程也可能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示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①是DNA分子中的非模板链,②是转录的模板DNA链,③是转录的产物RNA,⑤是启动转录的RNA聚合酶,⑥是双链DNA分子。
【详解】A、转录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是RNA聚合酶而非解旋酶,⑤为RNA聚合酶,根据合成的mRNA长短,它在图中的移动方向是自左向右,A错误;
B、③需要经过加工编辑才可以转移到细胞质中作为翻译过程的模板,B错误;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因此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产生多个、多种RNA分子,C正确;
D、图示合成RNA过程也可能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由于不含转录所需要的模板DNA,故不可发生图示过程,D错误。
故选C。
24. 下图表示中心法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⑦都会在人体的遗传信息传递时发生
B. 人体细胞内的过程③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物都是mRNA
C. 过程⑥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D. 过程⑤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过程⑥发生在核糖体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中心法则的内容: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中心法则的后续补充有: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题图分析:图示表示中心法则,其中①表示DNA的复制,②表示单链DNA形成双链DNA的过程,③表示转录过程,④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⑤表示RNA的复制过程,⑥表示翻译过程,⑦表示逆转录过程。
【详解】A、②④⑤⑦不会发生在正常人体细胞中,会在人体的遗传信息传递时发生的过程有①③⑥,A错误;
B、③为转录过程,该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其产物不仅有mRNA,还有其他的RNA,B错误;
C、过程⑥发生在核糖体上,为翻译过程,该过程中的碱基配对发生在mRNA和tRNA之间,C正确;
D、过程⑤为RNA复制过程,由于RNA为单链结构,因此没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过程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D错误。
故选C。
25. 下列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的是( )
A. 酵母菌、大肠杆菌和肺炎链球菌B. 禽流感病毒、SARS病毒
C. HIV、蓝细菌、绿藻和黑藻D. 烟草、烟草花叶病毒
【答案】A
【解析】
【分析】1、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结构生物。
2、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详解】A、大肠杆菌和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两者都是细胞结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
B、禽流感病毒、SARS病毒都是RNA病毒,遗传物质都是RNA,B错误;
C、HIV是RNA病毒,遗传物质都是RNA,蓝细菌、绿藻和黑藻,是细胞结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物质都是RNA,烟草是细胞结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6. 在下列基因型个体中,能产生四种配子的是( )
A. YyRrDdB. YyRrddC. yyRrDdD. YyrrDD
【答案】B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YyRrDd可产生2×2×2=8种配子,A错误;
B、YyRrdd可产生2×2×1=4种配子,B正确;
C、yyRrDd可产生1×2×2=4种配子,C正确;
D、YyrrDD可产生2×1×1=2种配子,D错误。
故选BC。
27. 血友病基因(h)只位于X染色体上。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是( )
A. 患者父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B. 携带者母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
C. 患者父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女儿D. 携带者母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女儿
【答案】BCD
【解析】
【分析】据题意分析可知:血友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患者的基因型有XhXh和XhY。
【详解】A、患血友病的父亲基因型为XhY,会把Y传给他儿子不会把Xh传给他儿子,A错误;
BD、携带者的母亲基因型为XHXh,有可能会把基因Xh传给她的儿子,也可能会把基因Xh传给她的女儿,BD正确;
C、患血友病父亲基因型为XhY,一定会把基因Xh传给他的女儿,C正确。
故选BCD。
28. 甲、乙均为某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丙为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在细胞分裂相关时期的变化,图丁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核 DNA 分子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乙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与体细胞的相同
B. 图甲、乙所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分别对应图丙的 BC 段和 DE 段
C. 图丁中 a 时期可对应图丙的 DE 段,图丁中 b 时期的细胞可以是图乙所示的细胞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的 DNA 含量变化均可用图丙表示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分析乙图: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丙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丁图:a组所含染色体数目=DNA数目;b组染色体:DNA=1:2,c组染色体:DNA=1:1。
【详解】A、甲为有丝分裂中期,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与体细胞的相同,A正确;
B、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丙的BC段,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于丙图的DE段,B正确;
C、图丁中a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因此对应于图丙的DE段,图丁中b时期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不可能是图乙所示的细胞,C错误;
D、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均会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和着丝点的分裂,即均会出现一条染色体两个DNA和一条染色体一个NDA的情况,故图丙可以用来表示有丝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也可用于表示减数分裂,D正确。
故选ABD。
29.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用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对其子代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杂交所用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
B. 子代豌豆中基因型为YyRr的比例为
C. 子代中黄色皱粒豌豆所占比例为
D. 子代中黄色圆粒豌豆自交的后代可有4种表型
【答案】ABD
【解析】
【分析】亲本黄色圆粒豌豆(Y_R_)和绿色圆粒(yyR_)豌豆杂交,对其子代性状作分析,黄色:绿色=1:0,圆粒:皱粒=3:1,可推知亲本黄色圆粒豌豆应为YYRr,绿色圆粒yyRr。
【详解】A、子代黄色:绿色=1:0,圆粒:皱粒=3:1,可推知亲本黄色圆粒豌豆应为YYRr,绿色圆粒yyRr,A正确;
B、子代豌豆中基因型为YyRr的比例为1×1/2=1/2,B正确;
C、子代中黄色皱粒豌豆Yyrr所占比例为1×1/4=1/4,C错误;
D、子代中黄色圆粒豌豆(YyRR、YyRr)自交的后代可有2×2=4种表型,D正确。
故选ABD。
30. 如图是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时发生差错而导致密码子改变,经翻译过程形成的肽链也会发生改变
B. ②过程进行时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需要tRNA作为搬运氨基酸的工具
C. ①过程形成mRNA链的方向和DNA复制时子链形成方向都是从5′端→3′端延伸
D. 免疫细胞合成大量抗体主要是通过②过程一条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完成的
【答案】C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②表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详解】A、①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时发生差错而导致密码子改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经翻译过程形成的肽链不一定发生改变,A错误;
B、②翻译过程进行时,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B错误;
C、DNA复制时,子链形成方向是从5′端→3′端延伸,与①转录过程形成mRNA链的方向相同,C正确;
D、免疫细胞合成大量抗体主要是通过②翻译过程中多聚核糖体完成,即一条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短时间快速合成大量蛋白质,D正确。
故选CD。
三、填空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7分,共计35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31. 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据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
(2)图5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_____段。D2E2段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1中的_____ 段变化相同。(均填字母)。
(3)图5所示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
(4)图4细胞中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图3~图5中,与图1的C1D1段变化相同的是图_____。
【答案】(1)DNA复制
(2) ①. E2F2 ②. C1D1
(3)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4) ①. 2##两 ②. 图3、图5
【解析】
【分析】当没有姐妹染色单体时,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当有姐妹染色单体时,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图1中A1B1段表示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C1D1段表示姐妹染色单体的消失。图3、4、5均表示后期,图3细胞存在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4细胞存在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5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无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后期。
【小问1详解】
图1中A1B1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1变成2,其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
【小问2详解】
图5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核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等,对应于图2中的E2F2段。D2E2段表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这与图1中C1D1细胞中染色体变化相同。
【小问3详解】
图5细胞属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子细胞名称为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小问4详解】
图4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图1既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又可以表示减数分裂,在C1D1时期,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从1:2变为1:1,说明此时发生了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子染色体,对应图3和图5。
32. 下图是某家族中一种遗传病的家系图(显、隐性基因用A、a表示),调查时同时发现仅有Ⅲ4患有红绿色盲(基因用b表示)。据图分析:
(1)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染色体_____性遗传。
(2)Ⅱ5的基因型为_____,Ⅲ4的基因型为_____。
(3)若Ⅲ1与Ⅲ6结婚,他们生育一个孩子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生一孩子两病都患概率是_____。
(4)若Ⅲ1与Ⅲ6结婚,他们生了一个患有色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则出现的原因是:Ⅲ6号在减数第____次分裂是发生了异常。
【答案】(1) ①. 常 ②. 显
(2) ①. AaXBXb ②. aaXbY
(3) ①. 1/2 ②. 1/16
(4)二
【解析】
【分析】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II5和II6患病但所生子女中有正常个体,可以判断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又由于II6的女儿中有正常个体,所以可以判断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小问1详解】
根据II5和II6患病但所生子女中有正常个体,可以判断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又由于II6的女儿中有正常个体,所以可以判断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小问2详解】
仅有Ⅲ4患有男性红绿色盲,则Ⅱ5关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为基因型为XBXb,II5是该遗传病患者,且后代不都患病,说明只有一个患病基因A,则II5基因型为AaXBXb;Ⅲ4患有男性红绿色盲,其基因型关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为XbY,III4不患该病,基因型为aa,则III4的基因型为aaXbY。
【小问3详解】
II5基因型为AaXBXb,II6基因型为AaXBY, 其后代III6不患该病,III6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Ⅲ1患该病不患红绿色盲,其母不患该病,则基因型为AaXBY,若Ⅲ1与Ⅲ6结婚,患该病的概率=1/2,患红绿色盲的概率=1/2×1/4=1/8,则他们生育一个孩子患一种病概率:1/2×1/8+1/2×7/8=1/2; 生一孩子,两病都患概率是:1/2×1/8=1/16。
【小问4详解】
III6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Ⅲ1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生了一个患有色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则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 则出现的原因是Ⅲ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 形成含XbXb的卵细胞。
33. 野生型果蝇(纯合体)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为了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甲实验。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乙图,I区段为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此区段中有等位基因;Ⅱ为X上特有区段,Ⅲ为Y染色体上特有区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Fl可知,果蝇眼形的_____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I上,也可能位于II上。_____(填“是”或“否”)遵循分离定律。
(4)请从野生型、Fl 、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实验步骤:
①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棒眼雌果蝇;
②将棒眼雌果蝇与_____(填“野生型”或“棒眼”)雄果蝇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_____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控制圆、棒眼基因位于_____区段。
②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控制圆、棒眼基因位于_____区段。
【答案】(1)圆眼 (2)常
(3)是 (4) ①. 野生型 ②. 棒眼 ③. II ④. I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圆眼雌蝇×棒眼雄蝇,子代全是圆眼,所以圆眼是显性性状,设控制圆眼的基因为A。判断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Ⅱ区段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采用隐性雌性×纯合显性雄性。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圆眼与棒眼交配后代都是圆眼,所以圆眼是显性性状。
【小问2详解】
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AA×aa,子一代基因型为Aa,子一代相互交配形成的F2中圆眼与棒眼之比是3∶1,且在雌雄个体间没有差异。因此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小问3详解】
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说明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可能位于Ⅱ区段或I区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遵循分离定律。
【小问4详解】
①若要判断控制圆眼的基因位于Ⅱ区段还是I区段,可用F2中棒眼雄果蝇(XaY)与F1中雌果蝇(XAXa)交配,获得棒眼雌果蝇(XaXa)。
②将上述棒眼雌果蝇(XaXa)与野生型雄果蝇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棒眼个体出现。
③若控制圆、棒眼的基因位于Ⅱ区段,则野生型雄性个体基因型为XAY,与棒眼雌果蝇(XaXa)杂交,后代基因型为XAXa、XaY,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
若控制圆、棒眼的基因位于Ⅰ区段,则野生型雄性个体基因型为XAYA,与棒眼雌果蝇(XaXa)杂交,后代基因型为XAXa、XaYA,都是圆眼,没有棒眼果蝇出现。
34. 图1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过程,图2所示的是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正确顺序:B→_____→C。
(2)由图2实验结果分析,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_____(填“35S”或“32P”),请完成标记T2噬菌体的操作步骤;
①配制适合大肠杆菌生长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用放射性标记的_____,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②在培养基中接种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_____培养T2噬菌体。
(3)图2实验结果表明,经离心处理后上清液中具有很低的放射性,请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有_____。
(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
①大肠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②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③噬菌体的DNA和大肠杆菌的氨基酸④大肠杆菌的DNA及噬菌体的氨基酸
(5)在35S组实验中,保温时间和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关系为_____。
【答案】(1)D A E
(2) ①. 32P ②. (4种)脱氧核苷酸 ③. (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3)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体内(或培养时间过长,增殖的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内释放出来)
(4)③ (5)④
【解析】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设计思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噬菌体仅仅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其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内部有DNA。蛋白质含有特异性的S元素,而DNA含有特异性的P元素。DNA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小问1详解】
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之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B是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D是噬菌体将DNA注入大肠杆菌,A是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E是组装成子代噬菌体,C是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因此,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正确的排列顺序是B→D→A→E→C。
【小问2详解】
图2沉淀物的放射性较高,上清液的放射性较低,即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放射性,说明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是寄生在大肠杆菌中的,所以标记T2噬菌体的操作步骤:
①配制适合大肠杆菌生长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用放射性标记的4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②在培养基中接种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使大肠杆菌内含有放射性标记的4种脱氧核苷酸,再用此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
【小问3详解】
图2实验中上清液中具有很低的放射性的可能原因是:①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体内;②培养时间过长,增殖的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小问4详解】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噬菌体的DNA作模板,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作原料,且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也是大肠杆菌提供的,故选③。
【小问5详解】
由于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且蛋白质外壳不进入大肠杆菌,所以在35S组实验中,保温时间和上清液放射性强度没有关系,为图④。
35. 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
(1)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核糖体在信使RNA.上相对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若合成⑤时到图中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结束,则终止合成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____________的一部分,DNA与其在空间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__。
(3)若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导致该基因编码的肽链中氨基酸数目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替换后肽链未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翻译 ②. 从左到右 ③. UAA
(2) ①. RNA ②. DNA是双螺旋结构(或是DNA双链结构,RNA是单链结构)
(3) ①. 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翻译提前终止(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终止密码提前出现) ②.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多种密码子。DNA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可能转录出的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不变,所以翻译的肽链未发生改变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是DNA;②是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③为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④为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⑤是肽链;⑥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图2是转录过程,方框内所示结构是RNA的一部分。
【小问1详解】
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②表示的物质是tRNA;根据tRNA在核糖体中的位置判断,核糖体在信使RNA上相对运动方向是从左到右。若合成⑤多肽链时到图中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结束,则是由于其后出现终止密码子UAA的缘故。
【小问2详解】
根据图2中方框内所示结构中有尿嘧啶碱基可知为RNA的一部分。DNA与其在空间结构上的区别是DNA是双螺旋结构,而RNA一般为单链结构。
【小问3详解】
若①DNA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导致该基因编码的肽链中氨基酸数目减少,则应该是替换的碱基对转录出的mRNA中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导致翻译提前终止;若替换后肽链未发生改变,则应该是碱基替换后转录出的mRNA中相应位置的密码子虽然改变但决定的氨基酸并没有发生改变,因而翻译出的多肽链中氨基酸顺序不变,这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导致的。
【点睛】熟知基因表达的过程以及相关的基本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辨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基因中碱基对的改变导致的现象的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亲 本
子 代
灰雌性×黄雄性
全是灰色
黄雌性×灰雄性
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必修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必修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必修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高一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高三9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