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三实验中学等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三实验中学等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三实验中学等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三实验中学等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三实验中学等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三实验中学等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三实验中学等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三实验中学等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三实验中学等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三实验中学等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三实验中学等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三实验中学等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三实验中学等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茶,有着一种平心静气、①清旷自若的淡泊,永远保持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茶香袅袅,茶韵悠悠。闲xiá之余,总喜欢独坐一隅,静静体味茶的韵味。一只玻璃杯,晶莹剔透;②一撮茶叶,清香盈鼻。甘洌的水,因茶而绿;碧绿的茶,因水而明。“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③花茶如诗,绿茶似词,红茶是剧,沏一杯好茶,在茶的甘醇中悠闲地冥想,在这一刻,放松疲倦的身心,把思绪融入茶中,静静地参悟,④在“正、清、和、雅”的茶道精神中品悟人生的真dì。
    (1)下列依次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暇 yú sì 谛B. 瑕 yú sì 谛
    C. 暇 ǒu shì 缔D. 瑕 ǒu shì 缔
    (2)文中标序号的四处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 古诗默写。
    游览名胜古迹 ,文人墨客常常思接千载,心游万仞,情动辞发。张养浩途经潼关,遥望西都,感慨“伤心秦汉经行处,①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朝代更替;陈子昂临幽州台,伤时悲己,慨叹“念天地之悠悠,②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的孤独愤懑;崔颢登黄鹤楼,极目远眺,诉说“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黄鹤楼》)的思乡之情;杜牧夜泊秦淮,借古讽今,抒发“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泊秦淮》)的忧国情怀;杜甫攀登泰山,豪情满怀,立下“ 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望岳》)的远大志向。
    3.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散发着各自的人格魅力。取经路上,他们各司其职,担当、包容、合作,战胜了很多磨难,请从以下两个情节中任选其一,谈谈他们是如何合作来战胜磨难的。
    ①大战黄袍怪 ②女儿国遇难
    4. 人最大的挑战就是战胜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保尔并不是天生的完人,他也是在战胜自己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请联系原著,举两例说明。
    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参观完二七纪念馆,我们被百年“二七精神”深深地感动着。 ① ?“二七精神”是工人们在近百年前那场“二七”工人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怕流血的英雄气概、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毫不妥协的革命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二七精神”不断汇入新的历史内涵,它可以是不怕吃苦、拼搏刻苦的态度,可以是团结众人、疾恶如仇的品德,可以是勇于奋斗、战胜困难的勇气,可以是坚定初心、勇于奉献的品质,等等。“二七精神” ② 是郑州的、河南的, ③ 是全党的、全国的,传承和弘扬新时代的“二七精神”对每一个中国青年来说都责无旁贷。
    (1)在横线①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2)依次填入横线②③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要么 要么B. 不仅 还C. 不仅 更D. 不是 而
    6. 4月24 日是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九年级(3)班开展“航天的历史与成就”综合探究活动。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创了自己的航天事业,决定研制“两弹一星”。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并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22年,中国发布第五部航天白皮书,勾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期的航天发展计划。
    材料二:
    2016年,“中国航天日”设立。“中国航天日”的设立,有助于纪念和表彰中国航天人为国家科技工业的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引起全社会对航天事业的关注。
    2022年,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强调,要通过重大工程牵引,不断加强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同时,要强化激励机制,如设置“钱学森最高成就奖”“航天贡献奖”等,为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材料三: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6年来,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这背后凝结着每一位中国航天人的努力和付出、汗水和智慧,积淀了集中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两弹一星”精神,凝结了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载人航天精神,孕育了新时代的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
    (1)志愿者小凡想制作展板,请你帮他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三则材料中的信息。
    (2)中国载人航天的标识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请你作为志愿者为同学们介绍标识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抓住构图要素,顺序合理)
    (3)2022年4月 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小清写了一副对联来表达祝福,请帮他把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半载 返地 寄豪情 一程 巡天 九天揽月 圆绮梦 神舟归家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封从未拆开的信
    ①母亲今年53岁,等9月过了生日,将踏入54岁,她这半生,没有被爱直接触动的时刻;我今年20岁,等6月过了生日,将迎来21岁,我从来没有对母亲说过爱。
    ②我成长于一个普通的单亲家庭——父亲失责,强势固执;母亲全责,隐忍坚强。我们很多人含蓄内敛,讲究留白的说话艺术,母亲与我都将其做到了极致。我们很少讨论彼此内心的波澜,只在各自的房间偷偷抹泪。我以亲眼所见的伤痕去衡量她所受的痛苦,却从未握着她的手,看着她的眼睛,告诉她,我愿意倾听。
    ③记得高三成人礼,老师要求家长与孩子互写一封信,并在典礼上互换信件。准备的那几天,母亲总是拿着纸笔,眉头紧锁,似乎使出全部力气,最后却只是敲开我的房门,说:“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写。”我说:“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没话说就算了。”实际上,我并不愿意就这么算了。
    ④成人礼当天,到了交换信件的环节,我却因为要准备下一项活动而被安排到后台。母亲与我就这样分开了。主持人声情并茂,配乐催人泪下,镜头扫过一个个拥抱的身影和哭泣的面孔,而我和母亲却在人群中不知所措。我们是被“感动”排除在外的人,是温情时刻永远的缺席者。我是写了信的,就放在母亲身边的包里。在后台,我期盼着她能对我有所期待,会忍不住打开包,看看有没有这样一封信,或许在读信的过程中,她心中会响起我的声音,浮现我的样子——但她没有。
    ⑤仪式结束后,我们在散乱的人群中找到了对方的身影。母亲拿着我的包,说:“刚才大家都在哭,就我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不知道要干什么。”我说:“我也是。”
    ⑥我找到一个角落,打开包查看,里面的信,封口贴纸服帖平整,封线平直对齐。我的期待破裂了。
    ⑦信的落款时间停留在2019年12月8日22点52分。它的生命本应从这一刻开始,但因为一次无法避免的短暂分离,这个时间成为它保质期的最后期限。
    ⑧两年半以后的一个寻常的夜晚,母亲一如既往地洗漱、按摩,准备入睡。我俯首案前,面对难解的作业,烦躁不已。突然听见母亲在叫我,我略过声音的细弱,心里只想着作业还没有做完,不耐烦地进入母亲的卧室。我看到她躺在床上,脸色发红,手止不住地颤抖。母亲说:“去医院。”
    ⑨在我去外地上学的日子里,也有这样的一个晚上,母亲在厕所突然晕了过去。她一个人在家,失去意识,很久才醒过来。我听说这件事时,距离事情发生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在母亲口中,它已然成为一件过去的小事。但听者有意,母亲突然晕倒又恢复这件事,以后怕和庆幸的形式存留于我的记忆中。我试图说一些温情的话语来做一些迟到的安抚,但最后这一话题以不痛不痒的一句“还是得做个全面的检查”而告终。
    ⑩晚上11点,车辆很少,但我们一路上遇到的都是红灯。母亲靠在座椅上呼吸急促,我握着她的手,感觉凉气嵌进了她手上每一条粗糙的褶皱。在又一个红灯处,母亲对我说:“靠近一点儿。”她的声音微弱、断续,感觉如果再大声一点儿就会震碎她自己。她告诉我保险、银行卡、手机的密码。我说:“别说了,医院马上就到了!”红灯依旧,只是在我眼中,红色化为水珠,滴落在眼镜片上,最后泛滥成灾。
    ⑪从夜晚的急诊检查,到白天的全面检查,我们换了3家医院,从心脏、大脑检查到神经,结果都是一切正常。这让我们更加不安,因为未知,我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母亲只是按照症状,吃药,清淡饮食。她小心翼翼,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复发。
    ⑫还是一个夜晚,母亲突然叫我,她再一次以更为正式的语气向我交代了一些事情,还在纸上写下一串数字,点开一个个软件,让我重复她所演示的步骤,带我去看她藏在床垫下的东西。我说:“你别吓自己,也不要吓我,肯定好好的。”母亲说:“就是以防万一,你也长大了,得知道这些。”她开始自顾自地在手机上操作着,我借口上厕所,在厕所里面痛哭失声,借着冲厕所和洗手的水流声,擤了鼻涕,缓和了情绪。
    ⑬厕所冲了两次,水一直在流,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收拾好心情,坐在了母亲身边。
    ⑭那个晚上我一直在留意她的动静,但什么也没记住。深夜我陪着她入睡,我握着母亲的手,她也用力捏了一下我的手作为回应。她手背上的褶皱,似乎也因为一点点上升的温度舒展开来。听着她的呼吸声,平稳、均匀,我闭上了眼睛。
    ⑮黑暗之中,我的思绪蔓延成一个个问号,勾连起我的不安。我忍不住想,如果明天早上醒来,发现母亲已经离开,我该怎么办。这时,我的心中吹过一阵风,几页信纸翻动,窸窣作响,我想起了那封未被拆开的信。它依旧静静地躺在当时的包中——成人礼结束以后,那个棕色的小包就被我挂了起来,它待在衣柜的最里面,被春夏秋冬的衣服所覆盖。我蹑手蹑脚地下床,离开母亲的房间,找出了这封信。
    ⑯尽管我感觉成年后,我们正慢慢地接近我所幻想的温情时刻,但是总有一股难以名状的力量拉扯着我们偏离这一轨道。当我拿出这份想要靠近却不断偏离的心情反复咀嚼时,我总在想,如果从一开始我们就大胆表达爱,从我记事起就习惯这种敞开的亲情关系,能够将自己的心事、爱好分享给彼此,拥有面对彼此情绪的勇气,这样的温情时刻在她的53岁与我的20岁,也许就不会显得这么别扭。但我们似乎没有想象另一种可能的余地。我们的关系就是这样,且只能是这样,总是无话可说,却也渴望再多聊一句。我们的感情形态就是如此,像一封从未被拆开的信。情绪的河流在我们之间浩浩荡荡穿行而过,我和母亲都未曾涉足这条河,但我们早已被其浸湿。
    ⑰和母亲同睡一张床的那个夜晚,我想起那封未被拆开的信。我握着她的手,她用力地回捏一下作为回应。这封信也许还没有过期。
    (作者:不响。选自《读者》2022年第24期,有删改)
    7. 文章讲述了“我”与母亲之间的故事,请梳理故事情节。
    ①高三成人礼前夕:母亲发愁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写信;已经写好信的“我”,期待母亲写信。
    ②成人礼那天:与“我”短暂分离的母亲并未打开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两年半后一个夜晚: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眼泪泛滥成灾。
    ④又一个夜晚:_______________,“我”躲进厕所哭泣,并找出那封未被拆开的信。
    8. 文章多次对“红灯”进行了描写,请你分别分析下面两处“红灯”描写所发挥的作用。
    (1)但我们一路上遇到的都是红灯。
    (2)红灯依旧。
    9. 文章多次提到这封“从未拆开的信”,但始终没有提及书信的内容,请你展开想象,以第一人称还原书信的主要内容。(60字左右)
    10. 文章第⑰段写道:“这封信也许还没有过期。”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二)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小题。
    文本一
    学文言非诵读不可
    ①为什么文言文教学要以诵读为主?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培养语感。没有良好的语感,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难以学好的。
    ②语感人皆有之,只是有优劣强弱之分。最初的语感表现在辨声知意上,例如幼儿听大人说话,能辨声而又心知其意,即有了语感,但这是不完全的;待到经过千百次重复,逐渐熟悉了某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并能自由地按照这样的方式和习惯来进行表达,这才有了比较完全的语感。这个过程说明:语感首先来源于听,其次才是说。古人语云:置之齐则齐语,置之楚则楚语。这句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人们在“活”的语境中,之所以能较快地学好另一种语言,首先是因为听得多。
    ③ 这条规律是否适用于文言学习?文言,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人们平时说话当然不用它,因而无从听到;既无从听到,也就不可能出现“活”的语境。从这一点看,上述规律似乎不起作用。但又是可以补救的,因为作为书面语体的文言有很强的可读性,张口一读听觉就跟着活动起来;十几个、几十个人齐声朗读,每天都读上一二十分钟,连语境也有了。这样读来读去,许多词、语、句、篇都成了自己语言仓库中的一部分,对文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定能逐步熟悉起来。这并非现代人的发明,我们的古人早就是这么做的,而且做得极其认真、勤苦,“书声琅琅”“口舌生疮”这些词语的出现就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④是否所有人都同意上面的说法呢?答案是否定的。在他们看来,文白对译和语法分析可使学生迅速了解文意,并掌握造句的规律,一通百通,这本身就包含着语感的培养,用不着加强诵读。这动机自然是好的,然而理论脱离实际,因为他们忽略了初学者的心态和接受能力。译几个难句固属必要,但通篇一句不落地译了出来,往往使初学者“得鱼忘筌”,把注意力倾注在译文上。而讲所谓“动宾倒置”“定语后置”“取消句子独立性”之类的规则,则无异于给刚学会唱歌的儿童讲曲式结构和共鸣原理,只能使初学者如堕五里雾中。因为所谓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具体语言现象中概括出来的,不熟悉具体语言现象,即使你讲得正确无误,学生也未必真正理解,更谈不上实际运用——老实说,要将上面那些术语融会贯通,不仅需要几十篇文言文做基础,甚至还需要一点儿外文常识。这样来教文言文,就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对培养语感非但无益,反而有害。目前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情绪有增无已,不能说跟这种烦琐的教法无关。
    ⑤ 因此,诵读才是培养语感的唯一正确途径。
    (作者:张必锟。有删改)
    文本二
    语感作为直觉思维,它能够帮人们在语言活动中直接迅速地获取结论,但却通常不能使人们清晰意识到获取结论过程中所需要的原理、方法、规律等因素。因此,语文能力结构中除了语感外,还包括人们能够清晰地意识到并表达出获取结论过程中所需要的原理、方法、规律等因素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以及获取结论这一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的语文知识和有关的经验、理论。渊博的语文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娴熟的语言实践方法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是良好语感形成的前提。如果语感是高楼大厦,那么它们则是这座高楼大厦的材料和地基。可见,语感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支点。
    11.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在“活”的语境中,听得多,能较快地学好另一种语言,这条规律同样适用于文言学习。
    B. 文本二采用比喻论证,把语感比作高楼大厦,论证了“语感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支点”的观点。
    C. 文本一认为,文白对译和语法分析可使学生迅速了解文意,并掌握造句的规律,一通百通,这本身就包含着语感的培养,用不着加强诵读。
    D. 文本一大量使用设问句,不仅将论证引向深入,也引发读者注意和思考,增强了文章的层次性和说服力。
    12. 结合文章内容,梳理文本一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13. 小李同学阅读完以上两个文本后,认为要想学好文言文,只要加强诵读,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就可以了。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你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阐述理由。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乙】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丙】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4.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负箧曳屣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荆请罪
    B. 主人日再食 食不饱,力不足 饱食终日
    C.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以光先帝遗德 路不拾遗
    D. 无冻馁之患矣 敌国外患 患得患失
    15. 下列对文段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翻译: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理解:宋濂专注于学习,执着于自己内心的追求,尽量克制自己对于吃穿的欲望。
    B. 【乙】翻译: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四海之内也错误地称道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理解:宋濂因才学出众受到皇帝的倚重和众人的赞誉,但他态度谦和。
    C. 【丙】翻译: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借给其他人然后轮流看。理解:宋濂将太学生得书的便利和自己得书的困难相比较,委婉劝诫他们要珍惜优越条件,勤奋学习。
    16. 文段中“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和“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两处提到“不敢”,分别写出了宋濂怎样的品质或态度?
    17. 宋濂与下面链接材料中的三个人物都贫而好学。请说说下面三个人物的好学体现在哪里。
    链接材料:
    顾欢贫,乡中有学舍,无以受业。欢于舍璧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燃松而读,或燃糠自照。刘峻自课①读书,常燎麻炬②,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燕③其鬓发,乃觉复读。闻有异书,必往祈借。王休泰贫而好学,尝三日绝粮,执卷不辍。家人诮④之曰:“困穷如此,何不耕?”王徐答曰:“我尝目耕耳。”读书者当观此。
    (选自吴应箕《读书止观录》,有删减)
    【注释】①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教授或学习。②燎麻炬:点燃用麻制的火把。③燕(ruò):点燃。④ 诮(qià):讥讽。
    (二)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8.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中的“空”或“翻”字。
    19. 诗歌颈联是流传千古的佳句,请从情感和哲理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四、作文(50分)
    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50分)
    20. 回顾三年初中生活,以“你温暖了我的时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地名、校名、人名。
    21. 展望未来,品读下面的名言,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地名、校名、人名。
    相关试卷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多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多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多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多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实验中学等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实验中学等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实验中学等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实验中学等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