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福建卷02)(考试版)
展开(考试时间:75min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15题,其中1~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重要的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原、淀粉和脂肪均可作为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B.脂肪和糖类的组成元素均为C、H、O,二者可大量相互转化
C.固醇可组成细胞的结构,也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食草动物可利用自身消化器官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来获取能量
2.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是利用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B.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无法平均分向两极
C.T2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亲代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D.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0.3g/ml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分离
3.大肠杆菌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有的能合成对人有益的维生素K2,有的会引发疾病。此外,它也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微生物。下列有关大肠杆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肠道内的大肠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既有互利共生,也存在寄生
B.一个菌体内只有一个环形DNA分子,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C.利用细菌计数板对大肠杆菌的计数结果往往比实际活菌数大
D.导入干扰素基因的大肠杆菌不一定能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干扰素
4.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某同学在显微镜下找到①~④不同时期的细胞,如图。关于这些细胞所处时期及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处于间期,细胞核内主要进行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B.细胞②处于中期,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核DNA分子数=1:2:2
C.细胞③处于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向细胞两极移动
D.细胞④处于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将细胞一分为二
5.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全面分析了油菜素内酯(BR)对陆地棉纤维伸长的调控网络,如图所示。BR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GhBRI1)结合,通过核心转录因子GhBES1调控GhKCSs介导的超长链脂肪酸(VLCFAs)的合成,进而促进棉纤维细胞伸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R是由植物的内分泌腺分泌的信号分子
B.BR通过调控细胞内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棉纤维伸长
C.VLCFAs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
D.BR对细胞的作用效果与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效果类似
6.2009年,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建昌县发现了完整的赫氏近鸟龙化石,其身体骨架与恐龙非常接近,但其骨架周围有清晰的羽毛印痕,显示其后肢和尾部都有飞羽;后肢发达,显示其善跑不善飞。有关赫氏近鸟龙化石的认识,错误的是( )
A.该化石的发现为鸟类起源于爬行类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B.测定化石中14C和12C的比例可推测赫氏近鸟龙生存的年代
C.在赫氏近鸟龙生存的年代,鸟类、哺乳类已成为地球上占优势的动物类群
D.据牙齿特征可推测赫氏近鸟龙饮食情况,据骨骼特征可推测其运动方式
7.尿黑酸尿症为受一对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该病患者经过基因测序,发现每个致病基因上存在2个突变位点,第1个位点的C突变为 T,第2个位点的T突变为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例证明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
B.该致病基因在男性患者中的基因频率和在女性患者中的不同
C.上述突变改变了 DNA 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D.该患者体细胞中最多可存在8个突变位点
8.酿酒酵母菌种的性能是决定果酒品质的重要因素。如图表示从土壤中筛选酿酒酵母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据结果推测1g土壤中酵母菌数最多为1.6×106
B.分离、纯化酵母菌时,还可采用平板划线法且该方法也需要进行③步骤操作
C.获得酿酒酵母纯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故应对土壤、培养基及用具进行灭菌
D.进行步骤⑤时,应用液体培养基培养④中的酵母菌,并检测酵母菌的数量和酒精含量
9.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①~③表示有关激素,①、②和③通过负反馈机制调节下丘脑分泌①,甲状腺直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图示生理过程中的分级调节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
B.寒冷环境中支配甲状腺的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
C.下丘脑细胞具有①②③的受体,③的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分泌①
D.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提高血糖浓度上具有协同作用
10.绒茧蜂将卵产在粉蝶幼虫体内,产卵时会将自身携带的P病毒同时注入。P病毒抑制粉蝶幼虫的免疫反应,保证绒茧蜂幼虫的正常发育。绒茧蜂幼虫从粉蝶幼虫体内钻出并化蛹前,粉蝶幼虫持续摄食植物并促进被摄食的植物释放挥发性物质,挥发性物质会吸引姬蜂在绒茧蜂的蛹中产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粉蝶种群有利而对绒茧蜂不利
B.题干材料涉及的种间关系主要有捕食和种间竞争
C.上述事例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
D.上述各种生物的相互作用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11.研究草原上某昆虫种群(破坏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采用样方法调查该昆虫卵的密度,能够准确反映出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b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其他竞争物种等
C.昆虫的种群数量围绕着K值上下波动,气候是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可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破坏该种群的性别比例,通过降低出生率来控制种群密度
12.植物在感知、接受低温信号后自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通过表观遗传修饰维持低温记忆实现开花调控,并使这种低温记忆在后代中消除,后代在开花前仍需重新经历春化过程。研究发现:在低温条件下,FRI蛋白易在植物细胞核内形成凝聚体,其阻止了FRI蛋白对FLC基因的激活,使FLC基因表达下调,解除对开花的抑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春化作用说明温度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B.在植物未经冷暴露之前,FLC基因高度表达,阻止植物体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
C.植物在经历长时间冷暴露后,FLC 基因表达被抑制,恢复温暖时,这种抑制会立即被解除
D.后代在开花前仍需重新经历春化过程,可以规避不良环境,实现正常生长发育
13.干旱胁迫下,植物根系能迅速合成脱落酸(ABA),引发保卫细胞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导致其胞内渗透压降低,气孔关闭从而降低了植物水分的蒸发,其分子机制如图1所示。研究小组用ABA处理后,测定保卫细胞中的相关指标,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A需要从根部极性运输至叶片才能作用于保卫细胞
B.ABA使保卫细胞膜上Ca2+通道开放,导致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胞质Ca2+浓度出现第二个峰值,可能与液泡膜上Ca2+通道开放有关
D.ABA使保卫细胞中K+浓度升高和Cl-浓度降低,导致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14.甲状腺激素主要有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两种。下表是某患者的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分析数据,其中谷丙转氨酶主要由肝脏细胞合成并在肝细胞内发挥作用,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血浆蛋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抽血化验单所有检验项目都在参考范围内,说明该检查者的内环境维持了稳态
B.据表分析,TRAb与TSH均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且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似
C.该患者可能存在耗氧量较高、情绪易激动、体形消瘦等症状
D.该患者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且有可能全身水肿
15.某研究小组构建了能表达ACTA1-GFP融合蛋白的重组质粒,该重组质粒的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F1和F2表示上游引物,R1和R2表示下游引物
A.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调控ACTA1基因和GFP基因的表达
B.仅用F2和R1一对引物,即可确定ACTA1基因插入方向是否正确
C.ACTA1基因转录的模板链是a链,引物F1与a链的部分序列相同
D.若用引物F2和R2进行PCR,能更好地区分ACTA1-GFP基因纯合子和杂合子
二、非选择题:共 5 题, 共 60 分。
16.(12分)蔗糖和淀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产物,二者都是由在卡尔文循环中产生的丙糖磷酸转化而成,其合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磷酸转运体(TPT)在将丙糖磷酸运到细胞质基质的同时可将无机磷酸(Pi)运入叶绿体,且这种转运严格遵循1:1的反向交换原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C3化合物转变成为丙糖磷酸需要光反应阶段提供 ,白天淀粉的合成与蔗糖的合成都需要丙糖磷酸。由图可知,当细胞质基质中Pi浓度降低时,会 丙糖磷酸从叶绿体中运出,从而 淀粉在叶绿体内的合成,说明叶肉细胞内淀粉合成和蔗糖合成呈 (填“正相关”、“负相关”或“不相关”)。因此在生产中要提高甘蔗的品质,可以采取 的措施。
(2)研究发现,白天在叶绿体中常见到大的淀粉粒,而夜晚叶绿体中的淀粉粒则消失,同时发现在夜晚蔗糖的合成速率和白天几乎无差别。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蔗糖的具体合成场所为 ,研究人员将酵母菌蔗糖酶基因转入马铃薯植株,该基因表达的蔗糖酶定位在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上,可将胞外蔗糖水解。蔗糖酶会导致叶肉细胞外 含量升高,被叶肉细胞吸收后,可 (填“促进”或“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结果发现,转基因植物会出现严重的短根、短茎现象。上述现象说明光合作用产物是以蔗糖形式运输到非光合部位,与淀粉相比,这种运输形式的优点是 。
17.(11分)研究证明,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高低决定体温高低。正常情况下,恒温动物的体温调定点相对恒定,如人的体温调定点在37℃左右。下图为小鼠在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维持体温调定点稳定的部分过程,已知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
(1)据图分析,持续寒冷刺激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调节方式是 ,该调节方式除了能增加产热外,还能减少散热,试写出一条减少散热的反射弧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图中影响UCP-1基因表达的信号分子是 。结合图中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过程,推测甲亢患者出现四肢无力的原因是 。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来进行的,这种调节方式的意义是 。
(4)病原体感染人体,其体温升高过程中会感觉到冷,从体温调定点角度分析原因是 。
18.(12分)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注:相对多度指的是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中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该群落演替与在沙丘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的演替 (答出2点区别即可)。
(2)第7年该群落的优势物种是 ,且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这属于群落的 结构,造成该群落中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这种分层现象的意义在于 。
(3)在调查该群落植物丰富度时,根据物种乙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特点,应采用 的方法来统计物种相对数量。据图分析,第20年至第6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
(4)退耕还林后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为 ,其中的 是沿着该渠道进行的,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因为其 而增强。
19.(12分)大白菜(2n)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为两年生草本,第一年以营养生长为主,第二年春季抽薹开花。研究人员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大白菜萌动种子进行处理,得到早抽薹突变体甲、乙、丙,这些突变体均为单基因突变,未熟抽薹会给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1)获得该突变体采用的育种方式为 。研究者将早抽薹突变体甲、乙、丙分别与野生型白菜杂交,F1均为野生型,F2均出现野生型和突变体,分离比约为3:1,说明甲、乙、丙的突变性状均由 (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
(2)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也不同。科研人员扩增出甲与野生型的若干F2代个体中的SSR序列,用于确定甲突变基因的位置,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结果说明甲品系早抽薹基因在 号染色体上,依据是 。
(3)为进一步判断这三个突变体所含早抽薹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育种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杂交组合及F1表型见表。
实验结果表明,甲的突变基因与 的突变基因为等位基因,与 的突变基因为非等位基因。为判断甲突变基因与另一非等位突变基因的位置关系,育种人员将甲与另一非等位基因突变体杂交的F1自交,发现F2中早抽薹和野生型植株各占一半,据此画出F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注:两对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用“”形式表示,其中竖线表示染色体,圆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0.(13分)磷酸吡哆醛(PLP)是维生素B6的活性形式,是多种酶的重要辅酶。科研人员从大肠杆菌(E·cliK12)中找到了合成PLP的关键酶A,通过基因工程构建了高产PLP的工程菌,流程如下图所示,IPTG可诱导lacI启动酶A基因表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因工程中,①过程得到的酶A基因称为 。PCR技术扩增酶A基因过程中,变性的目的是 。
(2)在构建pETDuet-1-A表达载体过程中,酶A基因与质粒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通过 键连接起来。③过程常用Ca2+处理,并在一定温度下促进E·cliBL21吸收表达载体从而完成 过程。
(3)③过程后将工程菌先置于含 的培养基中筛选出能够生长的菌落,再做进一步筛选即可得到所需菌落。为验证④过程得到的是否为高产PLP工程菌,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4)研究表明,当IPTG浓度过高时,PLP产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 。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游离甲状腺素(T4)
>103.00
12.0~22.0
μml/L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
21.00
0~1.22
IU/L
促甲状腺激素(TSH)
0.008
0.27~4.20
μIU/mL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48.0
03.10~6.80
μml/L
谷丙转氨酶
232
0~50
U/L
白蛋白
20.2
35.0~55.0
g/L
实验分组
杂交组合
F1表型
第1组
甲×乙
早抽薹
第2组
甲×丙
野生型
第3组
乙×丙
野生型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福建卷01)(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福建卷01)(考试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博来霉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安徽卷02)(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安徽卷02)(考试版),共10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生物(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生物(考试版),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