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广东卷01)全解全析
展开(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我国某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分别是( )
A.市区地铁、市郊铁路、高速铁路B.市郊铁路、市区地铁、高速铁路
C.市区地铁、高速铁路、市郊铁路D.市郊铁路、高速铁路、市区地铁
2.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缩短B.近郊工商业沿交通线集聚
C.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下降D.远郊城镇呈连续带状发展
【答案】1.A 2.B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近郊,且站点密集,应为市区地铁;乙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近郊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远郊及周边城镇,应为市郊铁路;丙轨道交通站点较少,且延伸距离较远,应为高速铁路。综上所述,A对,BCD错。故选A。
2.轨道交通的发展不能缩短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A错;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提高近郊地区沿线交通通达度,促进产业沿轴线集聚,B对;地铁等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频次,改善中心城区环境质量,C错;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远郊空间呈珠链发展,D错。故选B。
气象学上把我国华西地区在9-11月出现的,持续时间较长的连续阴雨天气,称为华西秋雨。图为华西秋雨天气形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如图所示,华西秋雨形成时期,闽粤地区最可能( )
A.因气压骤变而台风频发B.因锋面滞留而阴雨连绵
C.因气流下沉而气温偏高D.因持续降温而发生凌汛
4.华西秋雨对其影响区域农业活动造成的影响是( )
A.光照条件变差,影响收获作物晾晒B.积温热量不足,导致早稻灌浆欠佳
C.增大昼夜温差,减少有机物质积累D.缓解伏旱天气,提供农田灌溉水源
【答案】3.C 4.A
【解析】3.如图所示,华西秋雨形成时期,闽粤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气温偏高,天气晴朗,不属于锋面滞留区,B错误,C正确;华西秋雨持续时间较长,形成时期气压较稳定,因气压骤变而台风频发的可能性很小,A错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较高,且高于0°,不会发生凌汛,D错误。故选C。
4.华西秋雨是持续时间较长的连续阴雨天气,在9-11月出现,是农作物收获季节,此时光照条件变差,影响收获作物晾晒,A正确;早稻生长在春夏季,此时是秋季,B错误;阴雨天气昼夜温差较小,C错误;伏旱天气主要在7月份,此时是9-11月,并不能缓解伏旱天气,D错误,故选A。
表为近两年我国西部两省区城镇和乡村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5.表中数据表明( )
A.甲省区城镇化率更高B.乙省区人口变化幅度更大
C.甲省区劳动力不足D.乙省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6.乙省区常住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省区( )
A.乡村收入水平低B.城镇产业结构升级
C.产业向城镇转移D.城镇辐射功能减弱
【答案】5.D 6.A
【解析】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可以通过城市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计算出来。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乙省区城镇人口明显超过农村人口很多,不需要计算便能看出,乙省区城镇化率更高,A项错误;由题意可知,甲省区城镇人口数据从2022年到2023年期间增加要高于乙省区,乡村人口减少同样也多于乙省区,所以甲省区的人口变化幅度更大,B项错误;从材料无法获取甲省区劳动力不足的信息,C项错误;乙省区城镇化率更高,说明乙省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项正确。故选D。
6.由表中数据推断可知,乙省区乡村人口减少近30万人,而其城镇人口才增加7万左右,说明乡村少的这些人应该是为了更高的经济收入选择了外出务工,所以常住人口总量才会减少,起主导的应该是经济因素,说明该地乡村收入较低,A项正确;由题意可知,乙省区常住人口总量减少,说明本省区产业并没有进行结构升级,就业岗位少,B项错误;乙省区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且城镇增加的人口远小于乡村减少的人口,所以不可能是产业向城镇转移带来的人口减少,C项错误;仅凭表中给出数据的看不出来乙省区城镇对乡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否减弱,毕竟城市地区总人口也有所增加,假设城镇辐射减弱,那么城镇常住人口总数应该也会有所减少,D项错误。故选A。
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镝需求量较2020年增长5-10倍。下图为镝的产业链流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我国镝需求量增长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
A.储量B.政策C.交通D.劳动力
8.为降低镝供应安全风险,可( )
①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②加强环境监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提高研发技术,增加替代资源供应 ④限制新能源汽车出口,减少开采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7.B 8.C
【解析】7.由图可知,镝的用途主要在新能源汽车和风力发电,可见其用途主要在新能源利用上,我国在近期大力提倡发展新的能源,替代化石燃料,使镝的需求量大增,与我国的政策有很大关系,B正确;储量与需求量无关,A错误;交通和劳动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B。
8.为降低镝供应安全风险,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对资源的再利用,①正确;加强环境监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能会增加对镝的需求,不利于降低镝供应安全风险,②错误;提高研发技术,增加替代资源供应,可以降低镝供应安全风险,③正确;限制新能源汽车出口,减少开采量,会影响经济的发展,④错误,故选C。
中国南极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附近的乔治王岛上(图左),图右中四个点示意长城站白昼最短和最长时的日出日落方位,其中A为6月21日日出方位。完成下面小题。
9.6月21日过后半年内,长城站日落方位( )
A.从C往D移动B.从D往B移动
C.从B往D移动D.从D往C移动
10.夏季长城站雾较多,可能原因是夏季( )
A.偏北风带来暖湿气流B.气温高冰雪消融
C.东南风利于水汽蒸发D.风力小雾难以扩散
【答案】9.C 10.A
【解析】9.6月21日,长城站白昼最短,A为日出方位,则A为东北方,B为西北方位(日落方位),C为白昼最长时日出方位东南,D为对应的日落方位西南;6月21日过后半年,日落方位由西北往西南移动,即B往D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长城站受西北风影响较大,从北方海面带来暖湿气流遇冷凝结成雾,A正确;气温高冰雪消融不会影响雾的形成,B错误;当地受西北风的影响,且风力较大,CD错。故选A。
由于高强度掠夺式经营、种植结构的变化,加之种种自然因素,开垦只有百余年的黑土地“变薄”、“变瘦”和“变硬”。2022年8月,黑土地保护法正式施行。保护黑土地,离不开科技助力。比如利用高光谱、热红外、雷达等多波段对黑土地开展天空地立体监测,收集黑土地全方位“CT”扫描影像,为黑土地“把脉”。完成下面小题。
11.黑土地“变薄”的自然原因有( )
①冬春两季多大风天气,风蚀严重 ②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易被破坏
③夏季降水集中,水蚀严重 ④地形起伏大,多沟壑,易产生水土流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2.为黑土地“把脉”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NSSB.GISC.RSD.VR
【答案】11.B 12.C
【解析】11.黑土地位于中国东北平原,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风力作用强,风蚀严重,导致黑土被侵蚀,黑土层变薄,①正确。 黑土地土壤类型以黑土为主,土壤质地黏重,富含腐殖质,不易被破坏,②错误。 黑土地位于中国东北平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水蚀严重,导致黑土被侵蚀,黑土层变薄,③正确。 黑土地位于中国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地形起伏小,不易产生水土流失,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GNSS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缩写,主要用于定位、导航和授时,而不用于监测黑土地的状态,A错误。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虽然可以用于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但一般需要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无法直接用于黑土地的立体监测,B错误。 RS是遥感技术,通过传感器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经过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地面物体的信息。题干中描述的利用高光谱、热红外、雷达等多波段对黑土地开展天空地立体监测,收集黑土地全方位“CT”扫描影像,正是遥感技术的应用,C正确。 VR是虚拟现实技术,主要用于模拟和创建三维环境,与黑土地的监测和评估无关,D错误。故选C。
冻土与高寒区域的水循环和水平衡关系密切。研究小组在黄河源区某季节性冻土观察点对降水、蒸发、土壤储水量(自地表向下160厘米厚的土方体中未冻结的水)等进行观测。图为某冻融周期中的观测记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推测( )
A.3月以前,冻结和蒸发使土壤储水量降低 B.3~5月,土壤储水量因农业灌溉逐渐上升
C.6~8月,土壤储水量主要受地温变化影响 D.9月以后,植被枯萎使土壤储水量较稳定
14.近年来黄河源区冻土面积缩小、厚度变薄。其长期影响为( )
A.延缓全球气候变暖进程 B.引起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
C.利于扩大土地利用规模 D.增加地表、地下水资源总量
【答案】13.A 14.B
【解析】13.图中可以看到, 3月以前属于冻结期,由于冻结和蒸发使得土壤含水量减少,A正确;3~5月土壤储水量的上升缘于地表冰层融化而不是农业灌溉,B错误;6~8月,土壤储水量主要受降水影响,C错误;植被枯萎会导致土壤保水能力下降,从而储水量变少,D错误。故选A。
14.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黄河源区冻土退化实际上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结果,而非延缓其进程的因素。全球气候变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黄河源区冻土退化只是其中的一个现象,它并不能改变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A错误。冻土退化会影响地下水位和水资源的补给。冻土面积缩小、厚度变薄,会使得地表、地下水资源总量减少,D错误;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看,虽然冻土退化可能会使得一些原本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变得可耕种,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土地利用规模。因为土地退化、水资源减少等问题会限制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C错误。冻土是植被生长的重要支撑,一旦冻土退化,植被的生长环境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植被退化和土地荒漠化。同时,冻土退化还可能引起土壤侵蚀,进一步加剧土地退化,B正确。故选B。
近年来,广东省着力打造五大都市圈.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加快。下图示意广东省五大都市图的构成与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5.广东省划分五大都市圈的基础条件是( )
A.城镇化水平高,空间分布均衡B.城镇行政等级高,工农业发达
C.中心城市实力强,辐射作用大D.城镇数目众多,经济发展水平高
16.广州都市圈空间格局表现为( )
A.强核心簇群式B.多中心分布式C.双中心分布式D.较均衡分布式
【答案】15.D 16.A
【解析】15.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广东省都市圈可达五个之多,是其他省(自治区、市)所不具有的,其主要原因是广东省城镇数目多,空间分布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为建设多个都市圈奠定基础,D正确;广东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并不均匀,A错误;行政等级和中心城市实力并不是广东省划分五大都市圈的基础条件,排除BC。故选D。
16.由图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广州市是广东省的省会,在广州都市圈经济实力最强,地位最高,因此广东省的都市圈具有强核心簇群式都市圈特征,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第Ⅱ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近日,为“回抱”广西“砂糖橘”,黑龙江省抚远市准备了10万盒优质抚远蔓越莓发往南宁,“橘”来“莓”往引发网络热议,使黑龙江人破防了:黑龙江竟然盛产蔓越莓。蔓越莓树原产北美地区,为多年生低矮灌木,具有耐严寒、喜水湿的特性,对气候、土壤条件要求较高,酸性泥炭型土壤最适宜其生长。
材料二:下图示意黑龙江抚远市及周边地形。
(1)分析抚远市引种蔓越莓成功的自然条件。(8分)
(2)指出目前抚远市蔓越莓产业进一步发展遇到的困难。(6分)
(3)从“全产业链”角度,提出抚远蔓越莓产业发展的合理建议。(8分)
【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满足蔓越莓喜冷凉的气候要求;该地夏季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利于蔓越莓生长;该区域(地处三江平原),沼泽泥炭地多,黑土有机质含量高,满足蔓越莓生长的土壤条件;区域河流众多,蔓越莓生长和收获所需的水源充足。(8分)
(2)季风气候,旱涝灾害;蔓越莓产业刚刚起步,育种和栽培技术水平低;蔓越莓深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滞后;市场认知度低等。(答出3点得6分)
(3)育种:加大技术创新,培育良种,实现种子自给;
种植:提高当地蔓越莓种植技术及专业化水平,增加产量;
加工:推进蔓越莓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围绕蔓越莓开发新产品,实现经营多元化;
销售:完善交通运输及对外物流服务(或提高冷藏保鲜技术),利于蔓越莓外运;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品牌效应,开拓市场。(8分)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蔓越莓树具有耐严寒、喜水湿的特征,对气候和土壤条件要求较高、酸性泥炭型土壤最适宜生长。读图可知,抚顺市纬度较高,气温低,满足蔓越莓耐严寒的气候要求;该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图中抚顺市河流较多,满足蔓越莓喜水湿的特征;该地地处三江平原,沼泽泥炭地较多,有机质含量高,满足蔓越莓对土壤的要求。
(2)抚顺市蔓越莓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主要从自然条件和培育过程方面考虑。自然条件方面当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繁;培育过程方面当地蔓越莓产业刚刚起步,育种和栽培技术水平低;蔓越莓深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滞后;根据材料可知,黑龙江人并不知晓当地产蔓越莓,可判断市场认知度较低。
(3)“全产业链”包括蔓越莓的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育种方面,当地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培育优良品种,同时需要实现种子自给以降低生产成本;种植方面,当地需要提高蔓越莓种植技术和专业化水平,在种植过程中减少产品损耗、实现高产、优产;在蔓越莓成熟采摘后,需要围绕蔓越莓进行深加工、开发新产品,以增加产品多样性实现经营多元化;在销售方面,当地需要完善交通运输和对外物流服务水平,以加快产品的运输速度、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在市场方面,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品牌效应,以提高大众的认可程度、开拓市场。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滑坡一碎屑流是一种沿着斜坡表面作远程运动的岩石碎屑流动体。形态高陡的堆积体在外界因素诱发下,发生整体形变并向低处流动,产生碎屑流。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某支流主沟剖面示意图,甲地的基岩上常覆有深厚的碎屑物质堆积体。在气候变暖湿的背景下,2018年甲地曾出现了大规模滑坡现象,并产生碎屑流。碎屑流远距离流动后,阻断乙河道,形成堰塞体(类似大坝的挡水体),并在堰塞体的上游出现一个堰塞湖。
(1)说明甲地碎屑物质堆积体的物质来源。(6分)
(2)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受气候变化影响,该地还将会再次发生滑坡及碎屑流。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8分)
(3)运用水循环与水量平衡原理,推测堰塞湖湖水水位的变化并解释原因。(6分)
【答案】(1)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岩石破碎,松散物质多;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风化物多;冰川发育,冰川侵蚀和消融形成的冰碛物多。(6分)
暖湿的气候背景下,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大气降水增多;同时碎屑物质堆积体持续吸水、增重;堆积体沿基岩表面整体滑动,出现滑坡现象;堆积体形态发生改变,向低处流动,形成碎屑流。(8分)
水位变化:先升高再稳定(或先升高再降低);(2分)
原因:阶段一:堰塞湖形成后江水无法下泄,上游来水持续注入堰塞湖,堰塞湖水量收入大于支出,水位抬高。(2分)阶段二:堰塞体溃决(被冲刷侵蚀),湖水快速下泄,水位降低,堰塞湖消失(达成新的水量收支平衡),水位恢复稳定。(2分)
【详解】(1)读材料“雅鲁藏布江某支流主沟剖面示意图,甲地的基岩上常覆有深厚的碎屑物质堆积体”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雅鲁藏布江所在的青藏高原位于板块交界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甲地地震多发,岩石破碎,松散堆积物较多;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岩层表层风化物多;读图可见,甲地有第四系冰水堆积物及甲地上游有冰川发育,冰川侵蚀和消融形成的冰碛物多。
(2)读材料“在气候变暖湿的背景下,2018年甲地曾出现了大规模滑坡现象,并产生碎屑流。”提示并结合上题分析及所学知识,受气候变化影响即暖湿的气候背景下,高山冰雪融化速度加快,且大气降水增多,同时碎屑物质堆积体持续吸水、增重;持续吸水、增重的堆积体沿基岩表面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出现滑坡现象;读材料“形态高陡的堆积体在外界因素诱发下,发生整体形变并向低处流动,产生碎屑流”提示可知,持续吸水、增重的堆积体形态发生改变,向低处流动,形成碎屑流。
(3)原因:读材料“碎屑流远距离流动后,阻断乙河道,形成堰塞体(类似大坝的挡水体),并在堰塞体的上游出现一个堰塞湖”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堰塞湖湖水水位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堰塞体有拦水拦沙的作用,堰塞湖形成后乙河上游江水受堰塞体影响无法下泄,上游来水持续注入堰塞湖,堰塞湖水量收入大于支出,水位先升高。阶段二:随着上游来水持续注入堰塞湖使堰塞湖湖水水位升高,堰塞体被冲刷侵蚀溃决,湖水快速下泄,堰塞湖湖水水位降低,最终堰塞湖消失,达成新的水量收支平衡,水位恢复稳定。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白令海是一个半封闭海域,由于海面高度差,白令海峡海水常年存在稳定的海流。阿留申低压是白令海冬季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常位于阿留申群岛东部。研究表明,阿留申低压位置的变化对海冰范围有重要影响。海水结冰的析盐过程加剧冷水下沉,导致海水层化,影响浮游生物和深海鱼类的分布。下图示意2011、2012、2018、2020年3月20日白令海海冰边缘线。
(1)判断白令海峡常年性海流的流向,并分析成因。(6分)
(2)有人认为,白令海海冰面积缩小会导致该海域海洋生产力下降,分析其判断依据。(4分)
【答案】(1)由南向北。原因:北冰洋水温低,密度大,海平面较低,水由白令海流向北冰洋。(6分)
(2) 海冰面积减少,析盐现象减弱,海水层化现象减弱,不利于表层营养盐汇集,春夏季浮游生物减少;底层冷水区范围减小,导致大量冷水鱼(深海鱼类)向北迁移,白令海海洋生物减少。(4分)
【详解】(1)结合材料可知,白令海由于海面高度差,白令海峡海水常年存在稳定的海流。高度差是因海水密度差异导致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白令海峡北部为北冰洋,纬度高,水温低,密度大,海平面较低。而白令海峡南部的白令海纬度较低,水温较高,密度较小,海平面较高,因此水由白令海流向北冰洋。
(2)海水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使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加大,高密度海水在重力作用下会下沉,从而促进海水垂直方向的交换,使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如果海冰面积减少,则析盐现象减弱,表层海水盐度较低,海水层化现象减弱,不利于海水垂直方向的交换,不利于表层营养盐汇集,导致春夏季浮游生物减少,鱼类的饵料减少;深海鱼以冷水性鱼类为主,由于较少表层冷水下沉,导致底层水温偏高,冷水区范围减小,大量冷水鱼(深海鱼类)向北迁移,白令海海洋生物减少。省区
2022年常住人口数量/万人
2023年常住人口数量/万人
城镇
乡村
城镇
乡村
甲
1350.64
1141.78
1368.05
1097.43
乙
2280.32
933.02
2287.45
903.98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福建卷01)(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福建卷01)(全解全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M气象站可能位于该市,导致小开河灌区,甲处抬高渠底形成地上渠是为了,规模化的纺织工业诞生之初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安徽卷01)(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安徽卷01)(全解全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村最可能位于,该村30年空间结构的变化是,该时期,我国国际产业输入与输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辽宁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地理-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辽宁卷)(全解全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 2,C 4,D 6,C 8,C 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