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黑龙江、吉林卷01)(全解全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黑龙江、吉林卷01)(全解全析)第1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黑龙江、吉林卷01)(全解全析)第2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黑龙江、吉林卷01)(全解全析)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黑龙江、吉林卷01)(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黑龙江、吉林卷01)(全解全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链球菌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由内质网加工
    B.蓝细菌细胞叶绿体产生的能量可用于高尔基体加工蛋白质
    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具有特异性
    D.细胞核中的核仁参与核糖体的形成
    【答案】D
    【分析】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除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这一本质区别以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细胞的拟核中有大型的环状DNA分子,而真核细胞中的该物质则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
    【详解】A、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A错误;
    B、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和高尔基体,B错误;
    C、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而磷脂分子是没有特异性的,C错误;
    D、真核细胞中,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以及某种RNA的合成有关,D正确。
    2.下列有关谚语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
    A.“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CO2和无机盐,增加产量
    B.“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不同种子萌发需要不同的光照条件
    C.“农家两大宝,猪粪、红花草(豆科植物)”,豆科植物根系上的根瘤菌起到固氮肥田的效果
    D.“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特指谷物)历来一半收”,立秋时节谷物生长需要较多水分
    【答案】B
    【分析】提高农作物的光能的利用率的方法有:(1)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2)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3)光照强弱的控制;(4)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5)CO2的供应(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A、“田里无粪难增产”,说明粪(有机肥)可增产,原因是有机肥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为农作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增加产量,A正确;
    B、“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土层深度不同,含氧量也不同,这说明种子萌发与氧气的含量有关,种子萌发需要有机物氧化分解提供能量,而不是需要不同的光照条件,B错误;
    C、豆科植物根系上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为豆科植物提供氮元素,故能起到固氮肥田的作用,C正确;
    D、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立秋时谷物生长旺盛,需要的水较多,D正确。
    3.生物学的发展与实验密不可分。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技术与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位素标记:研究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B.模型构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和研究种群的增长模型
    C.差速离心:分离细胞器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D.模拟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和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答案】C
    【分析】1、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2、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3、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详解】A、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如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等,A正确;
    B、减数分裂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为数学模型,研究种群的增长模型采用的是数学模型,B正确;
    C、分离细胞器使用的是差速离心法,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证明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C错误;
    D、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和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D正确。
    4.下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AaBb)细胞分裂部分时期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形成细胞①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②的交换
    B.细胞②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中显示有4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C.通过细胞③判断该动物为雌性个体
    D.与细胞③来自于同一卵原细胞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B、ab、ab
    【答案】A
    【分析】分析图可知,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着丝点)已经分离,为有丝分裂后期;①是有丝分裂中期;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着丝点)已经分离,为减数分裂Ⅱ后期。
    【详解】A、①是有丝分裂中期,是经有丝分裂过程产生的,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A错误;
    B、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着丝点)已经分离,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有4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B正确;
    C、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着丝点)已经分离,为减数分裂Ⅱ后期,且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判断其为雌性动物,C正确;
    D、细胞③较大的一部分会形成卵细胞,据图可知,其基因型是aB,与之同时产生的极体是AB,该动物个体基因型是AaBb,图示形态A、a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互换,则据此推测另外两个极体基因型可能是ab、ab,D正确。
    5.人们可以利用可遗传变异来改良农作物的性状或对生物进化机制进行科学解释。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重离子辐射诱变育种技术,选育了多种粮食作物的优良突变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设置诱变条件可让农作物朝人们需要的方向进行突变
    B.诱变育种过程可能会导致处理材料细胞中发生染色体变异
    C.经诱变育种获得的优良突变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D.人为耕种管理的某种农作物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B
    【分析】诱变育种是指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的方法;通常用射线,激光、化学药物处理诱发突变,其典型的优缺点: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
    【详解】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突变,突变是不定向的,不能保证让农作物朝人们需要的方向进行突变,A错误;
    B、诱变育种过程利用重离子辐射,可能会导致处理材料细胞中发生染色体变异,如可能发生易位或缺失等,B正确;
    C、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诱变育种获得的优良突变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不一定更强,C错误;
    D、人为耕种管理的某种农作物会选择并保存有利于人类的类型,会使农作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
    6.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及科学探究方法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模型建构——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
    B.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C.林德曼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
    D.高斯通过草履虫培养实验建立了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模型
    【答案】D
    【分析】1、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统计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详解】A、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增长模型就是通过模型建构的方法建立的,A正确;
    B、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可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对物种相对数量进行统计,B正确;
    C、为了研究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时,每一级的能量变化和能量转移效率,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C正确;
    D、高斯利用草履虫培养研究草履虫数量变化时,设定的培养空间和营养物质都是有限的,所以最后建立了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模型,D错误。
    7.大酱是东北的传统美食,可以生食、或做烹饪的调料。在附唐时期就有记载,制作流程如下: 黄豆煮熟→搅碎→做酱块→酱块晚上放到荫凉的地方, 白天放到阳光下面晒→盐水煮开凉透→酱块弄碎装入酱缸→用细纱布盖上放在阳光下发酵→每天用酱粑子打粑, 每天早晚各一次,直到酱发透。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家庭制作大酱需要接种特定微生物才能进行发酵
    B.制作过程中加盐不仅能调味, 还能杀灭杂菌
    C.黄豆富含蛋白质,制酱时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可以平衡饮食结构
    D.对大酱中某微生物进行纯培养,可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答案】A
    【分析】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都需要利用微生物来进行发酵,发酵工程应用无菌技术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利用单一菌种;传统发酵技术利用天然的混合菌种。
    【详解】A、家庭制作大酱利用的主要是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形成的毛霉,没有接种特定微生物,A错误;
    B、制作过程中加盐不仅能调味,还能使菌体失水从而起到杀灭杂菌的作用,B正确;
    C、黄豆富含蛋白质,制酱时可被毛霉分泌的蛋白酶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可以平衡饮食结构,C正确;
    D、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都能获得单一菌体形成的菌落,都可用于微生物的纯化,D正确。
    8.数据统计和分析是许多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中获取数据的方法合理的有几项( )
    A.1项 B.2项 C.3项D.4项
    【答案】C
    【分析】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详解】①调查某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使用样方法,每一个样方统计样方内部的蒲公英株数除以样方面积才为蒲公英种群密度,①错误;
    ②东北豹的数量很少,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不适合用标记重捕法,②错误;
    ③调查王朗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种群数量,科学家采集了大量大熊猫粪便,通过分析其中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查明一年间这一地区大熊猫个体数,③正确;
    ④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摇匀后抽取少量培养物,适当稀释,用台盼蓝染液染色,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在观察计数时只计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④正确;
    ⑤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黑光灯诱捕土壤小动物,每日在相同时间捕获小动物并统计丰富度,⑤正确。
    ①②错误,③④⑤正确。
    9.川西地区的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的种群数量大、分布面积广,是重要的有蹄类动物。研究人员调查了两者在不同坡度崖壁、不同植被类型生境中出现的频率,结果如下图。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与中华鬣羚相比,中华斑羚更偏向于在陡峭的崖壁间取食和休息
    B.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这两种动物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环境较优越
    C.阔叶林和灌丛中这两种动物的生态位产生分化,降低两者竞争强度
    D.加强保护湿地植被和高山植被可明显增加中华斑羚的种群数量
    【答案】D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由图可知,坡度为50º以上,中华斑羚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中华鬣羚,推测中华斑羚更偏向于在陡峭的崖壁间取食和休息,A正确;
    B、由图可知,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在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类型的出现频率都较高,说明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这两种动物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环境较优越,B正确;
    C、生态位产生分化可降低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的竞争强度,C正确;
    D、由图可知,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在湿地植被和高山植被区域出现频率都较低,加强保护湿地植被和高山植不能明显增加中华斑羚的种群数量,D错误。
    10.下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C.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1000人
    D.与食用玉米相比,食用牛肉产生的生态足迹更大,消耗资源更多
    【答案】D
    【分析】1、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作能量金字塔。
    2、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详解】A、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如果生态系统A和B中玉米的能量相同,则理论上吃玉米的人(处于第二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比吃牛肉的人(处于第三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多。但是根据题并不能确定A、B两个生态系统中玉米的能量大小,两种情况下人各自摄取的食物中所含有的能量的多少不可知,所以也无法判断他们获得的能量的大小,A错误;
    B、一般来说,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能量的传递效率不会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B错误;
    C、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A和B中玉米数量相同,若A能养活10000人,则A中最少需要玉米10000÷20%=50000;则B中玉米也为50000,则B中玉米至少能养活人数=50000×10%×10%=500人,C错误;
    D、与食用玉米相比,食用牛肉时人所处的营养级较高,需要消耗的能量较多,所以产生的生态足迹更大,消耗的资源更多,D正确。
    11.CADASIL是一种遗传性脑部血管疾病,是由于NOTCH3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偏头痛、认知障碍及癫痫等。某患者家系的该病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OTCH3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B.图中所有患病个体均为NOTCH3基因的杂合子
    C.给患者导入NOTCH3基因可有效治疗该疾病
    D.Ⅲ—1和Ⅲ—2再生一个健康儿子的概率为1/8
    【答案】B
    【分析】CADASIL是一种遗传性脑部血管疾病,是由于NOTCH3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所致,是一种单基因的显性遗传病,I-1号患病,而Ⅱ-3号是正常,Ⅱ-4号患病,可以得出是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
    【详解】A、由于NOTCH3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所致,是一种单基因的显性遗传病,I-1号患病,而Ⅱ-3号是正常,Ⅱ-4号患病,可以得出是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NOTCH3基因不可能位于性染色体,A错误;
    B、图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因此患病个体均为NOTCH3基因的杂合子,B正确;
    C、给患者通过基因治疗导入NOTCH3基因,由于发生的是显性突变,NOTCH3基因的表达受到影响,不能有效治疗该疾病,C错误;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1为隐性纯合子、Ⅲ-2为杂合子,再生一个健康儿子的概率为1/2×1/2=1/4,D错误。
    12.某同学晚上看悬疑电影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且有尿意产生,但直到电影结束后,该同学才去排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看悬疑电影时,自主神经系统的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B.看悬疑电影时,心跳加快仅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C.看悬疑电影时,该同学可以“憋尿”的原因是大脑皮层可对脊髓进行调控
    D.膀胱储尿到一定程度时,相关传入神经分泌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使后膜兴奋
    【答案】C
    【分析】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在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高级中枢调节起着主导的作用。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2、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AB、根据题意,看悬疑电影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心跳加快,这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AB错误;
    C、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即高级神经中枢可对低级神经中枢进行调控,C正确;
    D、兴奋传递的过程中,突触前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进入突触后膜,D错误。
    13.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标识制度,必须在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危害
    B.生殖性克隆人能丰富人类基因的多样性,可在特定人群中进行相关实验
    C.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基因进行敲除、插入等,来设计完美试管婴儿
    D.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我国的方针是研究上要大胆,推广上要慎重
    【答案】D
    【分析】1、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了琳琅满目的产品,也引发了社会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关注和争论。
    2、生殖性克隆是指通过克隆技术产生独立生存的新个体,它面临很多伦理问题。我国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3、生物武器的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和生化毒剂等,它曾对人类造成严重的伤害。我国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详解】A、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标识制度,要求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和加工品进行标识,维护了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A错误;
    B、克隆为无性繁殖,可见生殖性克隆人不能丰富人类基因的多样性,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实验,B错误;
    C、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设计试管婴儿,设计完美试管婴儿,已经涉及到新生命的诞生,会造成生物技术安全与伦理问题,C错误;
    D、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我国的方针是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D正确。
    14.血容量是血液中全部血细胞容量和血浆容量的总和。下图分别是血浆渗透压和血容量的变化对血浆中抗利尿激素(ADH)水平影响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血容量变化对血浆ADH水平的影响时,血浆渗透压应该恒定
    B.机体有感受血容量变化的感受器,大量失血后机体分泌ADH减少
    C.ADH通过肾保留水分降低尿液的渗透压,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
    D.ADH的分泌对血容量变化的反应比对血浆渗透压变化的反应更敏感
    【答案】A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详解】A、结合图示可知,血浆渗透压和血容量变化对ADH的含量均有影响,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研究血容量变化对血浆ADH水平的影响时,血浆渗透压应该恒定,A正确;
    B、结合题图分析可知,机体大量失血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而血容量增加,维持外周阻力,使血压不至于下降太多,B错误;
    C、ADH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通过肾保留水分降低血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C错误;
    D、血浆渗透压从0到9%过程中,ADH上升,血容量在-30%到-10%过程中,ADH下降,因此ADH的分泌对血浆渗透压变化的反应更敏感,即血浆变化的百分率更小,D错误。
    15.人工瘤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
    B.相较于J1菌株,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
    C.刚果红培养基上的透明降解圈大小只与纤维素酶的活性有关
    D.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过多不会影响分离效果
    【答案】B
    【分析】1、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pH、温度和渗透压等条件,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可以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或显微镜计数法进行统计计数。
    2、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也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的侵入,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灭菌。
    【详解】A、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在25-75℃范围内,相同温度下,相较于J1菌株,J4菌株酶活性更高;在酸性环境中,相较于J1菌株,J4菌株酶活性更高,可见相较于J1菌株,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B正确;
    C、刚果红培养基上的透明降解圈大小不只与纤维素酶的活性有关,比如还与纤维素酶的量多少有关,C错误;
    D、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过多会在培养基表面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所以不能过多,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科学家用超声波震碎了线粒体之后,内膜自然卷成了颗粒朝外的小囊泡。这些小囊泡具有氧化[H]的功能。当用尿素处理后,小囊泡不再具有氧化[H]的功能。当把F1小颗粒装上去之后,小囊泡重新具有了氧化[H]的功能(如图1)。F0-F1粒后来被证实是线粒体内膜上催化ATP合成的蛋白质(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F0-F1颗粒是线粒体基质内的酶
    B.F0-F1颗粒中F0具有疏水性、F1具有亲水性
    C.实验中[H]指的是NADPH
    D.图2中H+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答案】BD
    【分析】由题意可知,含F0-F1颗粒的内膜自然卷成了颗粒朝外的小囊泡,具有氧化[H]的功能,用尿素处理后,氧化[H]的功能消失,装上F1后,又具有了氧化[H]的功能,说明F0-F1颗粒是线粒体内膜上的酶。
    【详解】A、由题意可知,含F0-F1颗粒的内膜自然卷成了颗粒朝外的小囊泡,具有氧化[H]的功能,用尿素处理后,氧化[H]的功能消失,装上F1后,又具有了氧化[H]的功能,说明F0-F1颗粒是线粒体内膜上的酶,A错误;
    B、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由图2可知,F1颗粒在外侧,说明该颗粒具有亲水性,而F0颗粒具有疏水性,B正确;
    C、实验中[H]是呼吸作用中产生的,指的是NADH,C错误;
    D、由图示可以看出,H+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没有消耗能量,所以判断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D正确。
    17.科学家对南美洲某岛屿上的地雀进行连续多年观察,在研究期间该岛遭遇过多次严重干旱。干旱使岛上的浆果减少,地雀只能取食更大、更硬的坚果。干旱发生前后地雀种群喙平均深度有较大变化(如图),但是每只地雀在经历干旱时,喙的深度并未发生改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地雀种群中喙的深度存在个体差异
    B.干旱导致地雀喙的深度发生定向变异
    C.干旱年份喙大而厚的地雀能获得更多食物
    D.该岛上地雀喙的深度的进化是以种群为单位而非个体
    【答案】ACD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A、地雀喙的深度存在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
    C、分析题意,由于干旱少雨,植物枯死了许多,种子数量大大下降,岛上只剩下一些耐干旱的外壳坚硬的种子。许多喙小而不坚固的地雀饿死了,只留下喙大而强壮的地雀,故干旱年份喙大而厚的地雀能获得更多食物,C正确;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该岛上地雀喙的深度的进化是以种群为单位的,D正确。
    18.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
    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答案】ACD
    【分析】体液免疫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详解】A、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会导致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A错误;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出现的过敏反应是机体排除外来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功能,属于免疫防御,B正确;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C错误;
    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发生的是被动免疫,保护时间较短,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发生的是主动免疫,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保护时间较长,D错误。
    19.某突变型水稻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全为野生型,F1自交,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61:3,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突变性状是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B.将F1与野生型亲本进行回交则后代均为野生型
    C.F2野生型植株中纯合子占7/61
    D.F2突变型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突变型占1/9
    【答案】BC
    【分析】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61:3,突变体占3/63=1/4×1/4×3/4,三对基因中有一对显性,其他两对隐性即为突变体,其余均为野生型
    【详解】A、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61:3,分离比之和等于64,说明该突变性状是由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的,A错误;
    B、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61:3,突变体占3/63=1/4×1/4×3/4,三对基因中有一对显性,其他两对隐性即为突变体,其余均为野生型,所以将F1与野生型亲本进行回交则后代均为野生型,B正确;
    C、突变体占3/63=1/4×1/4×3/4,三对基因中有一对显性,其他两对隐性即为突变体,其余均为野生型,故野生型植株中纯合子基因型有7种,F2野生型植株中纯合子占7/61,C正确;
    D、F2突变型个体随机交配即两对隐性基因,与一对杂合基因随机交配,后代中带有显性基因的占8/9,所以后代中突变型占8/9,D错误。
    20.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对胚胎工程技术进行讨论时发表了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通过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技术可实现跨物种的基因交流
    B.乙同学:使用显微操作可将桑葚胚中的内细胞团均分,以防止影响胚胎发育
    C.丙同学:将不同的三个胚胎移植入同一代孕母体可获得性状不同的三胞胎
    D.丁同学:将精子和卵母细胞在体外受精后转移至试管中培养直至获得试管婴儿
    【答案】C
    【分析】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的早期胚胎移植到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新个体的技术。
    【详解】A、胚胎分割可产生多个胚胎,胚胎移植是让早期胚胎实现空间上的转移,均无法实现跨物种的基因交流,A错误;
    B、内细胞团存在于囊胚中,B错误;
    C、胚胎移植从理论上可将不同性状的多个早期胚胎移植到同一代孕母体子宫内,这样可分娩出性状不同的幼体,C正确;
    D、试管婴儿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母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D错误。
    故选C。
    三、非选择题:共 5 题, 共 55 分。
    21.(12分)下图1为银杏光反应过程的电子传递示意图,I~IV表示结构,X表示代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色素存在于 (填序号)等结构上,其所吸收的光能将一些光合色素中的高能电子激发出来。这些高能电子经过一系列传递后,进行代谢过程X,这个过程是电子与 结合在酶的催化下形成NADPH。
    (2)为探究大气CO2浓度上升对银杏叶片光反应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银杏分别置于CO2浓度为700μml.ml-1(实验组)和370μml.ml-1(对照组)的气室中培养。在第1生长季(0~100天)和第2生长季(360~450天),测定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分别如图2、图3所示。
    在第1生长季的前20天,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是 。叶绿素含量不是限制第2生长季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理由是 。
    (3)若以番茄为实验材料,要提高温室番茄产量,科研人员研究温室补光情况对番茄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本实验红蓝复合光与蓝光的比例为7:3
    ①根据上图实验结果分析,与对照组对比,补红蓝复合光、补蓝光和补红光均能提高番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其原因为 ,补红蓝复合光、补蓝光和补红光均能提高吸收的光的总量,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
    ②为提高温室番茄产量,某研究者据上图分析,认为“每日补照4h红蓝复合光”为最佳补光方案,写出该方案的合理与局限之处: 。
    【答案】(每空2分,共12分)
    (1) Ⅰ、Ⅲ H+、NADP+
    (2) 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银杏叶片总叶绿素含量持续升高 第2生长季节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第1生长季节,但光合速率低
    (3) 植物的光合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合理之处:据图可知,每日补照4h红蓝复合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高,番茄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局限之处:本实验没有补光时长大于4 h的实验数据;也无法获知红蓝复合光中两种光的比例是否会对实验造成影响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作用下被还原,进而合成有机物。
    【详解】(1)光合色素能吸收光能,据图可知,Ⅰ、Ⅲ能吸收光能,说明其含有光合色素,因此光合色素存在于Ⅰ、Ⅲ等结构上。Ⅰ、Ⅲ所吸收的光能将一些光合色素中的高能电子激发出来。这些高能电子经过一系列传递后,与水光解产生的H+、以及暗反应产生的NADP+结合在酶的催化下形成NADPH。
    (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大气CO2浓度上升对银杏叶片光反应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高低和处理时间长短,实验结果显示在第1生长季的前20天,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则据此推测,此时导致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是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银杏叶片总叶绿素含量持续升高,进而引起总光合速率上升,同时CO2浓度上升促进了暗反应进而促进了光合速率的增加。结合图示可知,第二生长季节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第一季节,但光合速率反而下降,因此叶绿素含量不是限制第2生长季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3)①由于植物的光合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因此补红蓝复合光、补蓝光和补红光均能提高吸收的光的总量,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
    ②据图分析可知,每日补照4h红蓝复合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高,番茄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因此该方案是合理的;但是由于本实验没有补光时长大于4h的实验数据;以及无法获知红蓝复合光中两种光的比例是否会对实验造成影响,因此,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2.(11分)果蝇的眼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让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果蝇,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性状表现及比例是红眼:粉红眼:白眼=9:3:4。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 (填“是”或“否”)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 。
    (2)科研员统计了F2中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且又分析出B/b这对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亲本纯合粉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
    (3)选出F2中粉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4)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不位于A/a的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E/e控制。现有各种表现型的果蝇可供选择,请设计一个简易的杂交实验以检测一只灰身粉眼雌果蝇的基因型。
    ①实验思路: ;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
    【答案】(11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
    (1)是(1分) F2性状表现及比例是红眼:粉红眼:白眼=9:3:4,是“9:3:3:1”的变式,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aaXBXB、AAXbY
    (3)红眼:粉红眼:白眼=3:3:2
    (4)让这只灰身粉眼雌果蝇与黑身粉雄果蝇杂交,统计子代雄果蝇的表型(或统计子代果蝇的表型)
    若子代的雄果蝇中只有灰身粉眼1种表现型,则该灰身粉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aaXBXB;若子代的雄果蝇中只有灰身粉眼和黑身粉眼2种表现型,则该灰身粉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aaXBXB;若子代的雄果蝇中只有灰身粉眼和灰身白眼2种表现型,则该灰身粉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aaXBXb;若子代的雄果蝇中有灰身粉眼、黑身粉眼、灰身白眼和粉黑白眼4种表现型,则该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aaXBXb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1)分析题意,F2性状表现及比例是红眼:粉红眼:白眼=9:3:4,是“9:3:3:1”的变式,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题意,B/b这对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A/a应位于常染色体上,F2中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可推知F1应均为Aa,F1全为红眼果蝇,应为双杂合子,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双亲是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可推测其基因型是aaXBXB、AAXbY。
    (3)F1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选出F2中粉红眼雌果蝇(aaXBX-)和白眼雄果蝇(A-XbY)进行自由交配,母本是1/2aaXBXB、1/2aaXBXb,父本是1/3AAXbY、2/3AaXbY,雌配子是3/4aXB、1/4Xb,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眼:粉红眼:白眼=3:3:2。
    (4)根据题意可知,E/e、A/a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要设计杂交实验以检测一只灰身粉眼雌果蝇的基因型(E-aaXBX-),对于动物最简便的方法是测交,即让让这只灰身粉眼雌果蝇与黑身粉雄果蝇(eeaaXbY)杂交,统计子代雄果蝇的表型(或统计子代果蝇的表型):若子代的雄果蝇中只有灰身粉眼1种表现型,则该灰身粉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aaXBXB(EEaaXBXB×eeaaXbY→EeaaXBXb、EeaaXBY);若子代的雄果蝇中只有灰身粉眼和黑身粉眼2种表现型,则该灰身粉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aaXBXB(EeaaXBXB×eeaaXbY→EeaaXBXb、EeaaXBY、eeaaXBXb、eeaaXBY);若子代的雄果蝇中只有灰身粉眼和灰身白眼2种表现型,则该灰身粉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aaXBXb(EEaaXBXb×eeaaXbY→EeaaXBXb、EeaaXBY、EeaaXbXb、EeaaXbY);若子代的雄果蝇中有灰身粉眼、黑身粉眼、灰身白眼和粉黑白眼4种表现型,则该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aaXBXb。
    23.(12分)植物激素不仅参与调控生长发育,也在响应环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对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在低温环境中的耐受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独脚金内酯作为一种 分子,调节植物体生命活动。
    (2)科研人员筛选到两种独脚金内酯相关基因突变体m1和m2,检测了它们与野生型在低温处理后的存活率,结果如下表。
    ①据表分析,突变体m2为独角金内酯 缺陷突变体(选填“合成”或“受体”),其理由是 。
    ②综上分析可知,独脚金内酯 。
    (3)已有研究表明,独脚金内酯会诱导细胞内X蛋白表达。科研人员推测X蛋白能引起W蛋白与泛素(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段特殊肽段)结合,使W蛋白泛素化,进而诱导W蛋白被蛋白酶体降解,最终影响植株耐低温能力。为验证上述推测,科研人员在体外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各组加入物质及检测结果如下图。
    ①据图可知,X蛋白能诱导W蛋白结合泛素,其理由是 。
    ②该实验结果不足以证明推测,请说明原因并完善实验设计思路 。
    【答案】(每空2分,共12分)
    (1)信息
    (2)受体 m2突变体低温处理并加入GR24组存活率与只进行低温处理组存活率相近,说明突变体m2无法响应独脚金内酯信号 通过与受体结合,提高拟南芥植株耐低温能力
    (3)泛素、X蛋白和W蛋白同时加入后,泛素与W结合后,分子量会增大,所以出现分子量较高的电泳条带
    该实验未证明W蛋白结合泛素后会被降解。体内实验,表达X蛋白后,检测发现细胞内W蛋白含量比对照组降低;或体外实验,加入蛋白酶体后,检测发现W蛋白含量比对照组降低。
    【分析】题表分析: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野生型植株和突变体相比,野生型植株更耐低温;经低温处理并加入GR24(独脚金内酯类似物)后,突变体m2存活率几乎不变,野生型植株和突变体m1植株存活率提高,说明在野生型植株和突变体m1植株中GR24(独脚金内酯类似物)能缓解低温的伤害。
    【详解】(1)依题意,独脚金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因此独脚金内酯作为一种信息分子,调节植物体生命活动。
    (2)①据表中数据分析,突变体m2在低温处理与低温处理并加入GR24(独脚金内酯类似物)后丙种实验条件下,植株存活率相差无几,而野生型植株和突变体m1在两种实验条件下存活率显著提高,因此说明突变体m2没有接受GR24(独脚金内酯类似物)的受体,没有接受到GR24(独脚金内酯类似物)传递的信息。
    ②综上分析可知,独脚金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通过与受体结合起传递信息的作用,从而提高拟南芥植株耐低温能力。
    (3)①据图可知,与只加泛素和X蛋白、只加泛素和W蛋白的两组实验相比,同时加入泛素、X蛋白和W蛋白的实验组,出现分子量较高的电泳条带,说明泛素、X蛋白和W蛋白同时加入后,泛素会与W结合,从而出现分子量较高的电泳条带,因此说明X蛋白能诱导W蛋白结合泛素。
    ②依题意,该实验的推测是:X蛋白能引起W蛋白与泛素结合,使W蛋白泛素化,进而诱导W蛋白被蛋白酶体降解,最终影响植株耐低温能力。图示实验只证明了W蛋白能与泛素结合,未证明W蛋白结合泛素后会被降解。因此,可增设体内实验:诱导细胞表达X蛋白后,检测细胞内W蛋白含量,若发现细胞内W蛋白含量比对照组降低,则可证明推测;也可增设体外实验:加入蛋白酶体后,检测W蛋白含量,若发现W蛋白含量比对照组降低,也可证明推测。
    24.(10分)加拿大一枝黄花是一种入侵植物,严重影响农林生产以及荒地植被的自然恢复,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研究人员在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程度的入侵地研究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动植物群落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地,影响其种群数量增长的非生物因素有土壤的 (答出两点)及光照强度和 等,这些非生物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 。
    (2)分别在每个样地就近相同的生境取样作为对照样地,每个样地均随机选取多个样方采集土样,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 。
    (3)结合研究结果,在加拿大一枝黄花轻度入侵区域中,土壤动物生物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随着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程度加剧,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 ,判断依据是 。
    【答案】(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
    (1) 含水量、pH和矿质元素含量(2分) 温度 非密度制约因素
    (2) 减少不同区域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 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为土壤动物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 简单 植物类群数、动物类群数和动物个体数均降低(2分)
    【分析】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件,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对本地物种造成威胁,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一枝黄花”的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其天敌,为控制“一枝黄花”应进行监督和控制。
    【详解】(1)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种群数量增长的非生物因素有土壤的含水量、pH和矿质元素含量,以及光照强度和温度等;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2)分析题意,就近相同生境取样可减少不同区域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多点取样可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在加拿大一枝黄花轻度入侵区域中,土壤的含水量和pH与对照样地的差别不是很大,但有机质含量较多,可能是植物凋落物增加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为土壤动物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因而土壤动物生物量较多;据表可知,随着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程度加剧,植物类群数、动物类群数和动物个体数均降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
    25.(10分) 磷脂酸(PA)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的重要信使物质。为了解植物细胞中PA的动态变化,研究人员用无缝克隆技术将高度专一的PA结合蛋白(PABD)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融合,构建有效监测细胞PA变化的荧光探针,并测定拟南芥细胞内PA含量。无缝克隆技术连接DNA片段的机理和构建荧光探针表达载体的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bar为草胺膦抗性基因;Kanr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
    (1)无缝克隆时,T5核酸外切酶沿 (填“5´→3´或“3´→5´”)的方向水解DNA,其目的是形成 。T5核酸外切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为37℃,而过程①选择的温度为50℃,目的是降低酶活性, 。
    (2)过程②两个片段复性后存在“缺口”的原因是 ,过程③所需的酶有 。
    (3)与传统的酶切再连法相比无缝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的优点有________。
    A.不受限制酶切位点的限制
    B.不会引入多余碱基,不会出现移码突变
    C.操作相对简单,成功率高
    D.不需要使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4)PCR扩增PABD基因时需依据 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R1。据图分析扩增目的片段的所用的引物F1和R2可对应下表中的 (填序号)。
    (5)利用农杆菌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将获得的种子进行表面消毒,均匀铺在含有 的MS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和鉴定,将筛选得到的种子种植可得到转基因拟南芥,通过观测转基因拟南芥根尖细胞中 ,了解PA的分布和含量。
    【答案】(每空1分,共10分)
    (1) 5'→3' 黏性末端 防止过度水解DNA
    (2) 过程①形成的黏性末端长度不同 DNA 聚合酶和DNA连接酶
    (3)ABC
    (4) PABD基因一端的核苷酸序列和载体一端 ①、④
    (5) 草胺膦 绿色荧光点的分布
    【分析】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1)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2)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3)延伸:DNA聚合酶由降温时结合上的引物开始沿着DNA链合成互补链。此阶段的温度依赖于DNA聚合酶。该步骤时间依赖于聚合酶以及需要合成的DNA片段长度。
    【详解】(1)由图可知,无缝克隆时,过程①中T5核酸外切酶沿5'→3'的方向水解DNA,以形成黏性末端。温度能影响酶活性,T5核酸外切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为37℃,而过程①选择的温度为50℃,目的是降低酶活性,防止过度水解DNA。
    (2)过程②在退火的过程中,两个片段的黏性末端可根据互补序列进行配对结合,但由于过程①形成的黏性末端长度不同,因此在过程②退火后存在“缺口”。过程③缺口处DNA链的补齐,可以看作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所需的酶有DNA 聚合酶(DNA聚合酶将游离的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子链3′末端)和DNA连接酶(将两个DNA片段进行连接)。
    (3)传统的酶切再连法需要用特定的限制酶将目的基因和质粒先进行切割,再用DNA连接酶对目的基因和质粒进行连接,在该过程会形成多个小片段,操作复杂,而无缝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是不受限制酶切位点的限制,不会引入多余碱基,不会出现移码突变,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AB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4)用于PCR扩增的引物是根据一段已知目的基因(PABD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来设计的,由图可知,PABD基因(目的基因)需要用载体进行连接,因此PCR扩增PABD基因时需依据PABD基因一端的核苷酸序列和载体一端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R1。由重组DNA图可知,GFP基因和PABD基因进行连接,PCR扩增GFP基因时需根据GFP基因一端的核苷酸序列和PABD基因一端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R2,而设计引物F1仅需根据PABD基因一端的核苷酸序列,因此引物F1的碱基序列比引物R2的碱基序列短,因此扩增目的片段的引物F1对应于下表中的①。PCR扩增GFP基因时需根据GFP基因一端的核苷酸序列和PABD基因一端的核苷酸序列引物R2,即引物R2的一部分能与引物F1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综上所述,R2对应于下表中的④。
    (5)由图可知,bar(草胺膦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位于T-DNA上,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因此利用农杆菌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将获得的种子进行表面消毒,均匀铺在含有草胺膦的MS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和鉴定。由题意“将高度专一的PA结合蛋白(PABD)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融合,构建有效监测细胞PA变化的荧光探针,并测定拟南芥细胞内PA含量”可知,通过观测转基因拟南芥根尖细胞中绿色荧光点的分布,了解PA的动态变化。
    编号
    实验内容
    获取数据的方法

    调查某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使用样方法,每一个样方统计样方内部的蒲公英株数,即为蒲公英种群密度

    调查长白山山脉分布的东北豹种群密度
    使用标记重捕法,在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带上标记后放回原环境,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调查王朗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种群数量
    科学家采集了大量大熊猫粪便,通过分析其中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查明一年间这一地区大熊猫个体数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摇匀后抽取少量培养物,适当稀释,用台盼蓝染液染色,借助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用黑光灯诱捕土壤小动物,每日在相同时间捕获小动物并统计丰富度
    植株处理
    低温处理
    低温处理并加入GR24(独脚金内酯类似物)
    野生型
    0.71
    0.92
    m1
    0.45
    0.87
    m2
    0.41
    0.42
    采样区
    轻度入侵区
    中度入侵区
    重度入侵区
    试验样地
    对照样地
    试验样地
    对照样地
    试验样地
    对照样地
    土壤含水量/%
    30.25
    32.65
    30.65
    31.06
    29.78
    32.65
    土壤pH
    5.53
    5.69
    5.13
    5.52
    5.04
    5.48
    有机质/(g·kg-1)
    44.01
    40.54
    38.91
    42.88
    34.36
    42.25
    植物类群数
    38
    36
    28
    35
    18
    33
    动物类群数
    11
    11
    9
    12
    7
    10
    动物个体数
    2078
    1879
    1670
    1761
    1201
    1692

    5´-TCCGGACTCAGATCTCGAGC-3´

    5´-AGCTATAGTTCTAGATCTAGATTAACTAGTCTTAGTGGCGTC-3´

    5´-TATCGATGGCGCCAGCTGAGGATGGTGAGCAAGGGCGA-3´

    5´-GCTCGAGATCTGAGTCCGGACTTGTACAGCTCGTCCA-3´

    相关试卷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广东卷01)(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广东卷01)(全解全析),共19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福建卷01)(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福建卷01)(全解全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博来霉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生物(全析全解):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生物(全析全解),共16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