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龙华街道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龙华街道中考化学一模试卷,文件包含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龙华街道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原卷docx、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龙华街道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岁岁年年,共欢同乐”。下列年俗活动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剪窗花B.贴春联
C.大扫除D.燃爆竹
【分析】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剪窗花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贴窗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大扫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燃爆竹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3分)做好垃圾分类,实现资源再利用。下列可回收垃圾主要成分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旧报纸B.易拉罐C.塑料桶D.玻璃瓶
【分析】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解答】解:A、报纸是由植物纤维制成的,不属于金属材料,不合题意;
B、易拉罐是一种铝制品,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C、塑料桶是由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合题意;
D、玻璃瓶是由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合题意。
故选:B。
3.(3分)到2035年,我国碳排放达峰后会稳中有降,将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是( )
A.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增加肥效
B.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C.禁止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D.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空气污染物而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B.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质量,不合题意;
C.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所以禁止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可以防止水污染,保护环境质量,不合题意;
D.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不合题意。
故选:A。
4.(3分)科学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B.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C.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D.道尔顿最早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用定量的方法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说法正确。
B、张青莲测定了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故选项说法正确。
C、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改良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故选项说法正确。
D、波义耳最早发现了酸碱指示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3分)化学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铜B.硫酸C.二氧化碳D.氯化钠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硫酸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硫酸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量溶液的pHB.检查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D.称量氢氧化钠
【分析】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7.(3分)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波尔多液的配制可以在铁制容器中进行
B.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用一氧化碳与铁矿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
C.用FeSO4溶液、Cu和Ag三种物质可以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
【分析】A、铁能和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B、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用一氧化碳与铁矿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
C、铜和银都不能和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最活泼,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
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
【解答】解:A、铁能和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因此不能在铁制容器中配制波尔多液,故选项不正确。
B、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用一氧化碳与铁矿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故选项正确。
C、铜和银都不能和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最活泼,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不正确。
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过氧乙酸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化学式为C2H4O3。易挥发,呈弱酸性,有腐蚀性。贮存过程中会逐渐分解,见光、受热、遇到有机物或金属等物质分解更快。质量分数在0.005%~1%的水溶液,是不同病毒、病菌的广谱、高效的消毒杀菌剂。
8.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B.每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1个臭氧分子
C.过氧乙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4:3
D.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氧乙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不含臭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乙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4):(16×3)=1:12,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制备过氧乙酸过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
B.物质乙和物质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1
D.该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以再分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物质乙和物质丁分别是H2O2、H2O,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该反应是C2H4O2和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过氧乙酸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乙和物质丁分别是H2O2、H2O,氧元素分别显﹣1价、﹣2价,物质乙和物质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是C2H4O2和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过氧乙酸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O2+H2O2C2H4O3+H2O,则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1,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该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以再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下列关于贮存及配制过氧乙酸消毒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在铁制容器中配制过氧乙酸溶液
B.消毒、杀菌用过氧乙酸溶液,浓度越大越好
C.贮存过氧乙酸应注意避光、密闭、低温保存
D.过氧乙酸储存处应粘贴如图标志
【分析】A、过氧乙酸显酸性,能和铁反应。
B、消毒、杀菌用过氧乙酸溶液,不是浓度越大越好。
C、贮存过氧乙酸应注意避光、密闭、低温保存,是因为过氧乙酸在贮存过程中会逐渐分解,见光、受热分解更快,故选项正确。
D、过氧乙酸无毒。
【解答】解:A、不能在铁制容器中配制过氧乙酸溶液,是因为过氧乙酸显酸性,能和铁反应,故选项不正确。
B、消毒、杀菌用过氧乙酸溶液,不是浓度越大越好,例如质量分数在0.005%~1%的水溶液,是不同病毒、病菌的广谱、高效的消毒杀菌剂,故选项不正确。
C、贮存过氧乙酸应注意避光、密闭、低温保存,是因为过氧乙酸在贮存过程中会逐渐分解,见光、受热分解更快,故选项正确。
D、过氧乙酸无毒,过氧乙酸储存处不应粘贴如图标志,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C。
11.(3分)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在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产生白雾——浓盐酸有吸水性
D.把生石灰投入水中,水会沸腾,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是放热反应
【分析】A、根据活泼金属、碳酸盐和酸反应都会生成气体进行分析;
B、根据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
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D、根据生石灰投入水中,会放出大量的热量,同时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解答】解:A、活泼金属、碳酸盐和酸反应都会生成气体,故错误;
B、在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只能说明该溶液呈碱性,不一定是碱溶液,故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产生白雾,故错误;
D、生石灰投入水中,会放出大量的热量,同时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正确。
故选:D。
12.(3分)镁在国防工业中应用广泛,镁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镁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g
C.镁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变为Mg2+
D.镁原子的质子数是12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2,表示原子序数为1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2;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镁原子的质子数是1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3分)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分析】A、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B、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D、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水。
【解答】解:A、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得到硫酸铜溶液,故选项正确。
B、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除去了原物质氧化铜,故选项不正确。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过程中溶液变浑浊,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无明显现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B。
14.(3分)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装置图。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可观察到玻璃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棕色
B.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较反应前减少
C.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为了防止污染空气,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结合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高温下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高温下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失去氧,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较反应前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为了防止污染空气,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5.(3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先进的侯氏制碱法,“侯氏制碱法”生产出Na2CO3的同时得到副产品NH4Cl。实验测得Na2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H4Cl可用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B.t1℃时,将10gNa2CO3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60gNa2CO3的饱和溶液
C.将t1℃时NH4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t2℃时,Na2CO3和NH4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A、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Na2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H4Cl可用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故A正确;
B、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将10gNa2CO3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60gNa2CO3的饱和溶液,故B正确;
C、将t1℃时NH4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解度增大,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t2℃时,Na2CO3和NH4Cl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7分)化学与社会、科技、生活息息相关。
(1)“航天点亮梦想”。搭载神舟飞船的火箭常用液氢作燃料,液氢的化学式是 H2 。
A.H2•H2O
B.CH4
C.H2
D.NH3
(2)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6 ,消毒后生成铁离子的符号为 Fe3+ ,高铁酸钠中铁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 7:8 。
(3)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可以除去衣物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乳化 作用。
(4)烹饪时如遇油锅着火,灭火的措施是 盖上锅盖 。
【分析】(1)根据氢气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离子符号的写法以及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3)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液氢是液态的氢气,其化学式为H2;故答案为:H2;
(2)高铁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x=+6;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则铁离子的符号为Fe3+,高铁酸钠中铁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16×4)=7:8;故答案为:+6;Fe3+;7:8;
(3)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可以除去衣物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故答案为:乳化;
(4)烹饪时如遇油锅着火,灭火的措施是盖上锅盖,采用隔绝氧气的原理来灭火;故答案为:盖上锅盖。
17.(8分)【科普阅读】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碳纳米材料,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1mm厚的石墨包含300万层石墨烯,是构成其它新型碳材料的基本组成单元(如图1)。科学家提出,给石墨烯“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维薄膜,可进行海水淡化,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纺织领域是石墨烯应用的新兴领域,纺织面料掺入石墨烯后,在低温情况下,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工业上可采用甲烷(CH4)在高温和Cu﹣Pd催化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时产生氢气。
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烯属于 单质 (填“单质”或“化合物”)。
(2)“1mm厚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具有的性质是 体积小 。
(3)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 水分子 (填粒子名称)通过,该过程类似于 过滤 (填操作名称)。
(4)石墨烯在纺织面料中的作用是 在低温情况下,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 。
(5)工业上制取石墨烯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C+2H2 。
【分析】(1)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粒子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图示信息、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5)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石墨烯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答案为:单质;
(2)“1mm厚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具有的性质是体积小;故答案为:体积小;
(3)根据图2可知,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水分子通过,该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故答案为:水分子;过滤;
(4)根据“纺织面料掺入石墨烯后,在低温情况下,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可知,在低温情况下,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故答案为:在低温情况下,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
(5)工业上可采用甲烷(CH4)在高温和Cu﹣Pd催化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时产生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H4C+2H2;故答案为:CH4C+2H2。
19.(10分)实验课上,同学们发现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瓶口有白色粉末,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猜想Ⅱ: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猜想Ⅲ:白色粉末是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查阅资料】CaCl2溶液、Ca(NO3)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A,设计如图实验:
(1)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 Ⅱ 肯定不成立,沉淀C的化学式 CaCO3 。
(2)操作①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HCl+Na2CO3═2NaCl+H2O+CO2↑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3)操作③的X溶液不能用以下的 BC (填字母序号)。
A.CaCl2溶液
B.Ca(OH)2溶液
C.Ba(OH)2溶液
D.Ca(NO3)2溶液
(4)操作④的名称 过滤 。
(5)请写出操作⑤的实验如表:
【分析】【猜想与假设】根据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其变质情况来分析;
【实验探究】(1)根据酸的化学性质以及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来分析;
(2)根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来分析;
(3)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避免碱性溶液对物质检验的干扰;
(4)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5)根据物质的性质与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猜想与假设】猜想1:完全变质: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猜想Ⅱ:没有变质: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猜想Ⅲ:部分变质:白色粉末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1)由上述实验可知,加入稀硫酸时产生气体,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猜想Ⅱ肯定不成立。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
(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属于复分解反应;
(3)碳酸钠和氯化钙(或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避免碱性溶液对物质检验的干扰,而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对原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因此适宜操作③的X溶液是氯化钙溶液或硝酸钙溶液,故选:BC;
(4)操作④是分离液体与难溶性固体,是过滤操作;
(5)方案一:若猜想Ⅰ成立,即溶液中只存在碳酸钠,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钙后,溶液呈中性,再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
方案二:若猜想Ⅲ成立,在洁净的玻璃片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溶液D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若pH>7,说明溶液中还含有碳酸钠。
故答案为:
【猜想与假设】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1)Ⅱ;CaCO3;
(2)2HCl+Na2CO3═2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
(3)BC;
(4)过滤;
(5)溶液不变色;玻璃棒蘸取溶液D。
20.(10分)电解水制氢联合碳酸钙分解制备氧化钙,能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该新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1)传统方法:CaCO3在900℃以上完全分解生成CaO和 CO2 (填化学式)。
(2)新方法:
ⅰ.反应器1:一定的H2环境及较低温度下,CaCO3可与H2反应生成CaO、CO和H2O。CO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
ⅱ.CaCO3还可以直接分解。反应器1中CO、CO2的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2图所示, 750 ℃时,抑制CO2生成的效果最好。
ⅲ.反应器2:一定条件下,CO与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甲醇(CH3OH),化学方程式为 。
(3)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的优点有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 节约能源 。
(4)图3为碳元素的价类转化二维图。乙的化学式为 CO ;反应c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 。
【分析】(1)根据CaCO3在高温时分解生成CaO和CO2进行分析;
(2)根据一定的H2环境及较低温度下,CaCO3可与H2反应生成CaO、CO和H2O,在750℃时,一氧化碳含量最高,二氧化碳含量最低,一定条件下,CO与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甲醇(CH3OH),进行分析;
(3)根据传统方法中碳酸钙分解条件是高温,且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使温室效应增强,进行分析;
(4)根据一氧化碳点燃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也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1)CaCO3在高温时分解生成CaO和CO2。化学方程式是CaCO3CaO+CO2↑;故答案为:CO2;
(2)i.由于一定的H2环境及较低温度下,CaCO3可与H2反应生成CaO、CO和H2O。即。所以CO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答案为:1:1;
ii.据图可知,在750℃时,一氧化碳含量最高,二氧化碳含量最低,所以在750℃时,抑制CO2生成的效果最好;故答案为:750;
iii.一定条件下,CO与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甲醇(CH3OH),所以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传统方法中碳酸钙分解条件是高温,且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使温室效应增强,所以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的优点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能源等。故填: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能源;
(4)据图可知,乙是碳元素化合价为+2的氧化物,即一氧化碳,化学式为 CO;丙是碳元素化合价为+4的氧化物,即二氧化碳。反应c 即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也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分别为;故答案为:CO;。
21.(10分)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H2SO4和CuSO4两种污染物。为测定废水中两种污染物的含量,给该化工厂提供污水处理的参考,某化学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取该废水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刚开始不产生沉淀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NaOH+H2SO4=Na2SO4+2H2O 。
(2)A点的横坐标为 84 ;A点溶液中溶解的物质有 Na2SO4、CuSO4 (填化学式)。
(3)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大于100克时,沉淀质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硫酸铜已耗尽 。
(4)100g废水中含CuSO4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1)刚开始不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96g,列式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而计算出与硫酸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
(3)根据硫酸铜已完全反应分析。
(4)根据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96g,列式计算出CuSO4的溶质的质量。
【解答】解:(1)刚开始不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2)设与硫酸铜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y
2NaOH+CuSO4═Na2SO4+Cu(OH)2↓
80 160 98
x y 1.96g
解得:x=1.6g
解得:y=3.2g
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6g÷10%=16g,则A点的横坐标为100﹣16=84。
(3)由图像可知,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大于100克时,沉淀质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硫酸铜已耗尽。
(4)由上述计算可知,100g废水中含CuSO4的质量为3.2g。
答:100g废水中含CuSO4的质量为32g。
故答案为:(1)2NaOH+H2SO4=Na2SO4+2H2O;
(2)84;Na2SO4、CuSO4
(3)硫酸铜已耗尽;
(4)3.2。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加入足量的氧化铜粉末,过滤
B
除去CuO粉末中少量的Cu
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C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通入二氧化碳
D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用氢氧化钡溶液
方案
现象
结论
方案一:吸取少量溶液D滴入白色点滴板的孔穴中,再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① 溶液不变色
猜想Ⅰ成立
方案二:在洁净的玻璃片上放一片pH试纸,用② 玻璃棒蘸取溶液D 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pH>7
猜想Ⅲ成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丰华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流程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