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5698513/0-171508375632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5698513/1-17150837596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5698513/1-17150837597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5698513/1-17150837597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每小题1分,共计7分 )
1. 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皮球,你( )这个皮球。
A. 适应后能看到B. 不能看到C. 能看到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皮球,没有光,皮球不能反射光,所以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皮球。
2. 声音在耳的各结构中的传播路径是( )。
A. 声源→中耳→外耳→内耳B. 声源→外耳→中耳→内耳C. 声源→内耳→中耳→外耳
【答案】B
【解析】
【详解】耳能使我们听到声音,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再由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才能产生了听觉。故B正确。
3. 在“盲人摸象”这个成语中,盲人是靠( )来感知象的形状。
A. 听觉B. 嗅觉C. 触觉
【答案】C
【解析】
【详解】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大脑是一切感官的中枢。眼睛是视觉,耳朵是听觉,鼻子是嗅觉,舌头是味觉,身体各个部位是触觉。我们可以通过感觉器官传递信息。盲人摸象是通过皮肤的触摸来获取大象的信息,是靠触觉来感知象的形状。
4. 下列关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森林里的棕熊、蛇通过冬眠的方式度过寒冷、缺少食物的冬天。
B. 旱季来临,非洲草原上是角马、水牛等会进行迁徙。
C. 银鲑鱼生活在海洋中,它们会在海洋中产卵,孵化幼鱼。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森林里的棕熊、蛇通过冬眠的方式度过寒冷、缺少食物的冬天,旱季来临,非洲草原上是角马、水牛等会进行迁徙,AB观点正确;C观点错误,银鲑鱼生活在海洋中,但在繁殖期,它们会洄游到自己出生时的淡水河中产卵,卵孵化成幼鱼后,在淡水中生活一年或数年,再回到海洋,C符合题意。
5. 天然气的主要用途不包括( )。
A. 生产水泥B. 工业切割C. 制造化肥
【答案】A
【解析】
【详解】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天然气用于家用燃气、制造化肥、工业切割、汽车燃料等;煤可以用来生产水泥,A符合题意。
6.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海洋里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B.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
C. 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我们要节约用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水是生命之源。不仅如此,水还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地球资源,它哺育了众多古老的人类文明,同时也是现代工业文明不可或缺的血脉。
A、海洋里的水不可以直接饮用,含盐分太高,选项观点错误;
B、地球上的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选项观点错误;
C、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我们要节约用水,选项观点正确。
7.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来源于( )。
A. 未被细菌分解的植物或动物的遗骸B. 被泥沙覆盖的植物C. 被细菌分解的植物或动物的遗骸
【答案】B
【解析】
【详解】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经成作用后转变成的固体可燃矿产。古代植物遗体渐渐被泥沙掩埋,在长期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变成了煤。石油来源于海洋动物的遗骸,这些遗骸经过千万年的特殊变化而形成了石油。
二、判断(每题1分,共计7分)
8. 少吃甜食有助于预防近视。( )
【答案】√
【解析】
【详解】近视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现象。预防近视的方法有:不在抖动得车上或者走路时看书,不在强光或者弱光下看书写字,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经常做眼保健操等;在昏暗的环境中看书、经常吃甜食,容易导致近视。所以不过多吃甜食,保持营养均衡有助于预防近视。
9. 耳朵除了作为听觉器官外,还是重要的平衡器官。( )
【答案】√
【解析】
【详解】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听觉神经和耳蜗。耳郭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外耳道把声音传入中耳;鼓膜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听小骨把声音传入内耳。耳朵既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又是人体的平衡器官,它除了能够听到外界的声音以外,还能够帮助人体控制自身的平衡。
10. 人体的感知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 )
【答案】√
【解析】
【详解】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大脑是一切感官的中枢。眼睛是视觉,耳朵是听觉,鼻子是嗅觉,舌头是味觉,皮肤是触觉。
11. 用二歧分类的方法给常见植物分类时,只能用同一个分类标准。( )
【答案】×
【解析】
【详解】我们对植物进行分类的常用方法是二歧分类法。二歧分类法就是确定一个标准,将我们发现的植物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
12. 噪声污染不属于环境污染。( )
【答案】×
【解析】
【详解】长期遭受噪声侵扰,人就容易得病。噪声污染、食品污染和土壤污染都是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题目说法错误。
13. 海水中含有食盐等化合物超过80种,目前可提取的超过50种。( )
【答案】√
【解析】
【详解】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海水中含有食盐等化合物超过80种,目前可提取的超过50种。题目说法正确。
14. 我国是幅员辽阔的能源大国,我们这一代人不需要担心能源枯竭。( )
【答案】×
【解析】
【详解】我国的能源问题包括自然因素:我国能源总量大,但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我国资源地域分配不均衡,存在西多东少等情况。人为原因:我国能源效耗量大;我国的科技水平较低,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多;资源开采有限。虽然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仍然面临着人均能源资源不足和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等许多能源问题。题目说法错误。
三、填空(每空1分,共计15分)
15. 在人的视觉形成过程中,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等,会在_________上成像。
【答案】 ①. 瞳孔 ②. 晶状体 ③. 视网膜
【解析】
【详解】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16. 当我们感冒鼻塞时,吃东西会感到“食不知味”,是因为大多数的食味来自_________。
【答案】嗅觉
【解析】
【详解】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眼睛是视觉器官,耳朵是听觉器官,鼻子是嗅觉器官,舌头是味觉器官,皮肤是触觉器官,能观察物体软硬、粗糙程度。由于大多数食味来自嗅味,因此,失去嗅觉的人吃东西时会感到“食不知味”,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嗅觉和味觉。
17. ( )中味觉细胞受到食物的刺激,通过( )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尝到了味道。
【答案】 ①. 口腔 ②. 感觉神经
【解析】
【详解】味道是人体的一种感觉,它是在人体的大脑皮层形成的。食物进入口腔后,将刺激味觉细胞,使其产生味觉,再通过感觉神经传到脑部,经脑部分析,就知道食物的味道了。
18. 大雨过后经常会看到许多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这是雨后土壤中_________减少的原因。
【答案】空气
【解析】
【详解】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动物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大雨过后,我们会看到许多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这是由于雨后土壤中的空气减少,蚯蚓钻出来呼吸空气。
19. 人们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称为( )。把之外新开发利用的能源称为( )。
【答案】 ①. 常规能源 ②. 新能源
【解析】
【详解】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这里的能量通常指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人们把煤、石油、天然气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
20. ( )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 )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答案】 ①. 煤 ②. 石油
【解析】
【详解】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天然气的用途十分广泛。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资源,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属于能源。
21. _________即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结晶物质。
【答案】可燃冰
【解析】
【详解】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海底可燃冰的分布面积达4000万平方千米,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1/4,是21世纪能源的主要来源。
22.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开采、防止污染、_________、打捞垃圾等方式来保护海洋资源。
【答案】定期休渔
【解析】
【详解】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保护海洋资源的方法,要合理开采利用海洋资源,防止海洋污染、定期休渔、采取打捞海洋垃圾等措施,切实做到保护海洋资源。
23. ( )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
【答案】自然资源
【解析】
【详解】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
24. 收集分类后的_________垃圾可粉碎发酵做肥料。
【答案】厨余
【解析】
【详解】堆肥是一种减少垃圾的好方法,同时也能得到非常好的肥料。采用堆肥的方法,可以使家庭中的厨余垃圾得到有效利用而不再作为垃圾丢弃。
四、实验探究(共计21分)
25. 探究近视成因实验。
实验材料:两个凸度不同的透镜、纸屏、蜡烛、火柴。
(1)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凸度较大的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使它们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调整距离,直至在_________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把点燃的蜡烛移动到距离透镜较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_________。
(3)换用凸度较_________的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了清晰的像。
(4)本实验中,透镜相当于眼睛中的_________,纸屏相当于眼睛中的_________。
(5)实验现象:透镜凸度_________,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透镜凸度_________,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选填“变大”或“变小”)
(6)实验结论:_________的调节能力对人眼看清远处、近处的物体十分重要。
(7)近视患者矫正视力佩戴的眼镜镜片属于_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答案】 ①. 纸屏 ②. 模糊 ③. 小 ④. 晶状体 ⑤. 视网膜 ⑥. 变大 ⑦. 变小 ⑧. 晶状体 ⑨. 凹透镜
【解析】
【分析】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等,会在视网膜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25题详解】
在实验中,我们要在纸屏上成像,形成清晰的倒立的像。
26题详解】
把点燃的蜡烛移动到距离透镜较远的位置,我们会发现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
【27题详解】
实验中发现,当换用凸度较小的透镜后,出现清晰的像。
【28题详解】
本实验中,透镜和纸屏相当于人的眼睛,透镜相当于眼睛中的晶状体部分,纸屏相当于眼睛中的视网膜部分。
【29题详解】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透镜凸度变大,可以看清近处物体,透镜凸度变小,可以看清远处物体。
【30题详解】
近视是由晶状体调节能力减弱造成的。如: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就会疲劳,失去调节能力,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这就是近视。所以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对人眼看清远处、近处的物体十分重要。
【31题详解】
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健康的眼睛晶状体调节力强,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所以,近视患者矫正视力佩戴的眼镜镜片属于凹透镜。
26. 探究听觉产生实验。
(1)填写耳朵各部分结构名称。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将橡皮膜紧绷固定在纸筒的一端,用细线将棉球垂挂于橡皮膜中心点。其中纸筒用来模拟___________,橡皮膜用来模拟___________。一名学生对着纸筒空的一端说话,另一名学生拿镜子照悬挂棉球的一端,观察说话时棉球的运动情况。
(3)实验现象: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当有声音传入耳朵时,___________会发生振动,人耳捕捉到的声音信号最终被传送到___________,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答案】 ①. 耳郭 ②. 外耳道 ③. 鼓膜 ④. 听小骨 ⑤. 耳蜗 ⑥. 听神经 ⑦. 外耳道 ⑧. 鼓膜 ⑨. 橡皮膜会把棉球弹开 ⑩. 鼓膜 ⑪. 脑
【解析】
【分析】耳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神经。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产生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再通过听神经传给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26题详解】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神经。
【27题详解】
在做听觉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纸筒用来模拟外耳道,橡皮膜用来模拟鼓膜,细线和棉球模拟听小骨。
【28题详解】
对着纸筒说话时,橡皮膜在振动,使得棉球弹起来,说话声音越大,橡皮膜振动幅度越大,棉球弹起的幅度越大。
【29题详解】
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产生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再通过听神经传给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青岛版六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青岛版六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青岛版六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青岛版六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邹城市千泉小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邹城市千泉小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邹城市千泉小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邹城市千泉小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