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_______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_得分: _______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Mg-24 Cl-35.5 K-39 Ca-40 Zn-65
一、选择题(选出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22分。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1.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B. 从石油中分馏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
C. 向氨水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D. “摇摇冰”饮料夹层中的硝酸铵和水混合使饮料温度降低
【答案】C
【解析】
【详解】A、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题意;
B、石油分馏出汽油、煤油、柴油,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题意;
C、向氨水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氨水与酚酞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使酚酞溶液变红,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温度降低,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题意。
故选C。
2. “宁夏五宝”之一的甘草是连花清瘟的主要成分之一。甘草利酮是甘草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其化学式为C22H22O6,下列有关甘草利酮说法正确的是
A. 甘草利酮是由三个元素组成的
B. 甘草利酮分子由2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C. 甘草利酮属于氧化物
D. 382g甘草利酮中氢元素的质量是22g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甘草利酮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甘草利酮分子是由2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甘草利酮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382g甘草利酮中氢元素的质量是:,符合题意。
故选D。
3.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以下主题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①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熟石灰,是碱;②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是盐;③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盐。选项错误;
B、①SO2过量排放会引起酸雨,酸雨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
②工业、农业、生活污染都是水体污染的来源;
③农药要科学、少量、精准使用。选项正确;
C、①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自来水中的色素、异味,不能杀菌消毒;③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工业炼铁。选项错误;
D、①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试管内黑色粉末会变红;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③铵态氮肥和熟石灰研磨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尿素是氮肥但不是铵态氮肥。选项错误;故选B。
4. 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常温下,碱溶液的pH值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 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为同一种元素,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故A错误;
B、常温下,碱溶液显碱性,pH值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故B正确;
C、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但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为同一种元素,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H2O和NH3的质子数都是10,故D错误。
故选B。
5. 下列符号或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①3Si ②Mg2+ ③NH3④Hg⑤⑥
A. ①和③中的“3”均可以表示原子的数目B. ②和⑤都表示阳离子
C. ④中符号只能表示汞元素或一个汞原子D. 由⑥可知铬原子的中子数为24
【答案】A
【解析】
【详解】A、①中的“3”表示3个硅原子,③中的“3”表示一个氨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所以①和③中的“3”均可以表示原子的数目,选项正确;
B、离子②带正电荷,表示阳离子,离子⑤中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荷,表示阴离子,选项错误;
C、④中符号Hg能表示汞元素、一个汞原子,还能表示汞单质,选项错误;
D、由⑥可知铬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4,相等原子质量为52.00,质子数=原子序数=2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为52-24=28,选项错误;
故选A。
6. 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B. 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C. 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增大
D.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
B、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选项错误;
C、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固体分子间隔较大,气体分子间隔较小,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增大了,选项正确;
D、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选项正确;
故选B。
7. 下列实验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C. 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生成新的气体,不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A错误;
B、实验中有两个变量,一个是水的体积、一个是温度,没有做到控制变量法,不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故B错误;
C、图中实验,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氧气对铁生锈有没有影响,故C正确;
D、硝酸钠和硫酸钾不反应,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8. 如图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化学式为CH3OH)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数目比为1:3
B. 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2:18
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D. 该反应的运用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方程式为:。
【详解】A、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数目比为1:3,选项正确;
B、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2×3):18=1:3,选项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正确;
D、该反应能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甲醇,有助于实现“碳中和”,选项正确;
故选B。
9. 分离、鉴别和除杂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试剂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塞瓶口会出现白雾,打开浓硫酸的瓶塞不会有任何现象,可以鉴别,故正确;
B、粗盐中的氯化钠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所以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故正确;
C、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木炭层时,氧气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会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
D、四种溶液中蓝色的为硫酸铜溶液,取另外三种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硫酸铜,出现蓝色沉淀的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再取另外两种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则为硝酸铵(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氨气和水和硝酸钠),无任何现象的为氯化钠,所以观察后组内物质再相互滴加可以鉴别四种溶液,故正确。
故选C。
10. 某同学借助传感器对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溶液x至盛放溶液y的三颈烧瓶中。测得烧瓶内的pH、温度变化关系如图2、3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x是氢氧化钠溶液,y是稀盐酸B. 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C. 实验进行到40s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D.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2可知,开始时pH7,说明加入的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故B正确;
C、由图3可知,实验进行到40s时,温度未达到最高值,说明盐酸还有剩余,故C错误;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是放热反应,在恰好完全反应时温度最高,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所以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应该是先上升后下降,恢复至和反应前相同的温度,故D正确。
故选:C。
11.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一定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B. 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与浓度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C. 二氧化锰与一定质量的氯酸钾混合加热D. 向一定量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通电分解水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不是质量比,选项错误;
B、镁比锌活泼,反应速率快,锌和稀硫酸反应:,镁和稀硫酸反应:,酸足量,金属全部反应掉,反应掉相同质量的锌和镁,镁产生的气体质量较大,选项错误;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减轻,固体中氯元素质量不变,所以氯元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直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离子含量逐渐降低,导电性减弱,恰好完全反应是导电性为0,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中离子含量逐渐增大,导电性逐渐增强,选项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2分)
12.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是某同学日记中的部分内容。
(1)早上我喝了一杯淡盐水,将50g 20%的盐水稀释成5%的淡盐水,需加水_________g。
(2)我与父母一起前往贺兰山爬山锻炼,以下携带的物品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不锈钢水壶B. 羊毛围巾C. 纯棉帽子
D. 涤纶背包E. 黄铜钥匙扣F. 塑料餐具
(3)爬山时爸爸的手受伤了,我拿出碘酒帮他消了毒。碘酒中的酒精可作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回家途中,我看到烧烤结束后人们用水浇灭了炭火,其中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
【答案】(1)150 (2)AE
(3)
(4)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
【小问1详解】
设稀释后的溶液质量为x,根据加水稀释前后溶质不变,5%x=50g×20%,x=200g,加水质量=稀溶液质量-浓溶液质量=200g-50g=150g;
【小问2详解】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A、不锈钢属于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羊毛属于天然纤维,不属于金属材料;
C、棉属于天然纤维,不属于金属材料;
D、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
E、黄铜属于铜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F、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
故选AE;
【小问3详解】
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水浇灭了炭火,是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从而使燃烧熄灭。
13. 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t3℃时,将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质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填“KCl”或“KNO3”)。
(2)t2℃时,如图2所示,向两个均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固体,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①”或“②”),①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 ①. 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同; ②. KNO3
(2) ①. ② ②. 33.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同,都为35g;
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饱和状态下,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质量大,将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质量较多的是KNO3;
【小问2详解】
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硝酸钾溶解度大于50g,氯化钾的溶解度小于50g,所以t2℃时,如图2所示,向两个均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硝酸钾和氯化钾固体,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②;
①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4. 2024年1月17日晚,“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近年来,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中国航天技术在人类探索浩渺宇宙的前沿不断创新、突破。
(1)搭载“天舟七号”的运载火箭所使用的燃料是以煤炭为原料制得的煤基航天煤油,煤炭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岩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其化学式为FeTiO3,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太阳能电池板使用的材料是硅。工业上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取粗硅的反应原理是,则X为______。
【答案】(1)不可再生 (2)+4
(3)CO
【解析】
【小问1详解】
煤炭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小问2详解】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钛酸亚铁(FeTiO3)中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解得x=+4;
【小问3详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的硅原子、氧原子和碳原子数目分别为1、2、2,反应后的硅原子、氧原子和碳原子数目分别为1、0、0,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2X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CO。
三、应用题(共14分)
15.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还需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__;若用B、D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3)装置B和C都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两者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若用装置E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答案】(1)锥形瓶 (2) ① 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②. ③. 分解反应
(3) ①. 能控制反应的反生与停止 ②. 能 ③. b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锥形瓶;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了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B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应选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
【小问3详解】
C装置中有孔隔板能起到将固体和液体分离作用,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实验室利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能采用该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氢气密度比空气小,若用装置E收集氢气,气体应从b端进入。
16. 天然存在的大理石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天然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向一定量样品中加入稀盐酸,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试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g+100g-116.2g=8.8g;
解:设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解析】
【详解】见答案。
四、实验探究题(共17分)
17. 化学课上,老师邀请李华同学分别向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②中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和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一:从生成物的角度证明
(1)
上述操作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方案二:通过反应物CO2消耗来证明反应的发生
(2)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用两个500ml的烧瓶收集满CO2气体,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全部推入各自的烧瓶中。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两个烧瓶。整个过程利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烧瓶内压强的变化,得到如图的关系曲线。
①曲线2对应的是_______(填“瓶1”或“瓶2”)内压强的变化,曲线1中bc段压强逐渐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3)小吴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氢氧化钠易溶于乙醇,碳酸钠微溶于乙醇。如图2所示,取3ml含5%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加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吹气约30秒,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也可以证明反应的发生。
【答案】(1) ①. 氯化钙(合理即可) ②. 产生气泡 ③.
(2) ①. 瓶2 ②. 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发生了反应,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 ③.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
【小问1详解】
操作1: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取少量试管②中所得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操作2:另取少量试管②中所得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现象是:产生气泡,说明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操作1中发生反应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水强,故曲线2对应的是瓶2;
曲线1中bc段压强逐渐变小,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发生了反应,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
②对比曲线1,曲线2压强下降的多,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小问3详解】
取3ml含5%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加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吹气约30秒,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常温下,氢氧化钠易溶于乙醇,碳酸钠微溶于乙醇,故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18. 为验证Al、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
(1)第一组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试管内溶液呈黄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第二组顺利完成实验,正确操作情况下记录b试管内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小组内有同学提出可以利用下列药品设计方案并进行验证,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铁丝、铜丝、氯化铝溶液 B.铁丝、氯化铝溶液、氯化铜溶液 C.铝丝、铁丝、氯化铜溶液
第三组的同学操作时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作稀硫酸加入试管中,发现铝片表面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该小组继续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气体什么?
【猜想与假设】
(3)甲同学认为是氧气;乙同学认为是二氧化碳;丙同学认为是氢气。
甲同学和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4)①甲同学们利用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证明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
②丙同学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通入图Ⅱ所示的装置中进行干燥,然后再点燃,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则气体应从____(填“b”或“c”)端通入该装置内,瓶中的干燥剂X是________。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结果和查阅资料得知,铝和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
【反思评价】
(5)甲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________。
【答案】(1)
(2) ①.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②. B
(3)反应物氢氧化钠溶液和铝片中不含有碳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不可能出现碳元素
(4) ①.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②. c ③. 浓硫酸
(5)点燃氢气前没有验纯,不纯洁的氢气点燃易发生爆炸
【解析】
【小问1详解】
第一组实验开始一段时间观察到b试管内溶液呈黄色,可能的原因是铁片表面的铁锈没有打磨掉,铁锈的成分是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溶液显黄色,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第二组实验正确操作情况下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实验现象为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故填: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A、选择铁丝、铜丝、氯化铝溶液,无法比较铁丝和铜丝的活动性,故A错误;
B、选择铁丝、氯化铝溶液、氯化铜溶液 , 铁丝和氯化铝溶液反应,可以得出铝的活动性强于铁;铁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可以得出铁的活动性强于铜;故得出:铝的活动性强于铁,铁的活动性强于铜,故B正确;
C、选择铝丝、铁丝、氯化铜溶液,无法比较铁丝和铝丝的活动性,故C错误,故选B。
【小问3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守恒,反应物氢氧化钠溶液和铝片中不含有碳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不可能出现碳元素,故填:反应物氢氧化钠溶液和铝片中不含有碳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不可能出现碳元素;
【小问4详解】
检验O2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气体,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反之则不是,故填: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多功能瓶用作干燥除杂,气体长进短出,故填:c;
浓H2SO4具有吸水性,通常做干燥剂,故填:浓硫酸;
【小问5详解】
丙同学的实验存在安全隐患,如果产生的气体是H2,气体不纯,点燃易发生爆炸,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验纯,故填:点燃氢气前应该先验纯,不纯洁的氢气点燃易发生爆炸;A.物质的俗称和分类
B.化学与生活、环境
①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生石灰,是碱
②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是碱
③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盐
①SO2过量排放会引起酸雨,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
②工业、农业、生活污染都是水体污染的来源
③农药要科学、少量、精准使用
C.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D.化学实验和现象
①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③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
①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试管内黑色粉末会变红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③向尿素中加入熟石灰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选项
目的
方法
A
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
打开试剂瓶塞观察现象
B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氧气
通过灼热的炭层
D
鉴别CuSO4、NaOH、NH4NO3和NaCl四种溶液
观察后组内物质再相互滴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操作1:取少量试管②中所得溶液,向其中加入__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
说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操作2:另取少量试管②中所得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南校区一模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宁夏银川市北塔、唐西、景博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宁夏银川市北塔唐西景博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宁夏银川市北塔唐西景博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