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699913/0-171512950672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699913/0-171512950676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699913/0-171512950677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B.氮气用于制造氮肥
C.铁用来制造厨房炊具D.干冰用于制冷保鲜
2.“宏微结合”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下列事实与其微观解释不相符的是( )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在氧气中硫接触到氧分子的机率大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
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尿素:B.氧化铁:
C.钙离子:D.两个氧原子:
4.水是人体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城市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B.水中有异味时可加入活性炭除味
C.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依次为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
D.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通过蒸馏操作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5.时时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好方法,下列某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归纳总结中,错误的是( )
A.选择反应原理时应考虑反应物是否易于获取,反应是否易于控制,操作是否简便等
B.选择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等
C.选择收集装置时应考虑所收集气体的密度、水溶解性等
D.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时,反应中均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6.山青水绿,天蓝地净,共创美好家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积极植树造林种花种草
B.禁用化肥农药保护河流湖泊
C.提倡减少燃放烟花爆竹
D.不随手丢弃废旧电池
7.“配制100mL5%的硫酸钠溶液用于电解水”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出硫酸钠固体
B.称量硫酸钠固体
C.量取水
D.溶解
8.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化学式为,为白色结晶性粉末,主要用作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经近百年的临床应用,证明对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效果较好,亦用于感冒、流感等发热疾病的退热,治疗风湿痛等,能阻止血栓形成,临床上用于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人工心脏瓣膜和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血栓的形成。下列有关阿斯品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阿司匹林由三种元素组成
B.阿司匹林由9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C.感冒发烧服用阿司匹林应遵医嘱
D.阿斯品林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9.我们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上图所示。(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猜测中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0.“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甲醛有防腐作用,但不能用于食材保鲜
B.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但对人体健康有特殊作用
C.霉变大米必须经过认真淘洗方可食用
D.适当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11.如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通入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的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中消耗氢气2毫升
B.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氧气
C.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
D.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氢气
12.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相关信息得出的结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上述粒子分别属于三种不同元素B.②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③④所属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D.①和③所属的元素属于同一族
13.向盛有下列物质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反应发生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
A.铜片B.澄清的石灰水C.铁锈D.氯化钡溶液
1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AB.BC.CD.D
15.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既是中和反应,也是复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C.该反应的实质是和结合生成水
D.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和
16.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燃烧有发光放热现象出现,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二、填空题
17.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石墨
B.一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小苏打
E.硝酸铵
(1)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
(2)溶于水吸收热量的是______。
(3)可用做气体燃料的是______。
(4)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是______。
(5)可用做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
18.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紧密相关。
(1)牛肉、面粉、菠菜、柠檬等食品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是______。
(2)塑料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如果随意丢弃塑料制品会造成“白色污染”,因此废弃塑料要投入如图_______(填字母)的垃圾桶。
A.B.C.D.
(3)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其中铁制品锈蚀占很大一部分,工业上经常用稀硫酸除去铁锈,除锈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低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生活中可用于伤口消毒,常温下缓慢分解,当加入少量MnO2后,分解速率加快,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溶剂是_______。
(2)P点的意义是______。
(3)℃时将60g物质a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得到______g溶液。
(4)若a中混有少量c,可采用_______的方法提纯a,效率较高。
(5)℃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自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
20.中国典籍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
(1)《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沼气燃烧,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我国古代即开始利用牲畜粪便发酵产生沼气应用,沼气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宋代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意思是用铁锅煮胆矾水(主要成分是硫酸铜),时间久了铁锅也会变成铜(即生成铜),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成质之后,人水永劫不坏。……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以水沃之,亦自解散”是指石灰石煅烧后的产物氧化钙与水反应,最后生成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成质之后,人水永劫不坏”,“成质”则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又变成坚硬的碳酸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1.某厂高炉炼铁的工艺流程如图:
(1)赤铁矿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先进入粉碎机的目的是______。
(2)催化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3)还原反应室中共发生两个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
22.实验是学习化学和开展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1)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实验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加热时需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______。
②小李同学完成了粗盐提纯实验,实验中他使用到的仪器有______和E,但还需补充其他仪器有铁架台和_______(填仪器名称),该仪器在溶解、过滤、蒸发步骤中都有用到,但作用不同,在过滤中,该仪器的作用是______。
(2)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解决化学问题,请选择与“实验目的”相匹配的“观察方法”,用序号填空,每种方法最多只能选择一次。
a.手触摸
b.闻气味
c.听声音
d.尝味道
e.看颜色
①点燃氢气,检验氢气纯度_______。
②将生石灰放入水中,验证反应放热______。
③用酚酞溶液检验烧碱溶液的碱性_______。
④鉴别厨房中的食盐和白糖______。
⑤鉴别厨房中的白醋和白酒______。
三、科普阅读题
23.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城市矿藏”。乱堆放垃圾易引起火灾、污染环境,但如果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则能实现许多资源的循环利用。金属垃圾中,铝的回收利用率最高,工业上用铝土矿生产得到的氧化铝为原料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单质铝,同时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而回收铝所需的能量比工业生产铝所需能量的10%还要低。塑料垃圾中,回收的塑料瓶经初步分拣后,可用的部分经加工可制成地垫、衣服面料等。而废纸等垃圾,也可回收制成再生复印纸、再生包装纸等。
(1)垃圾场发生火灾可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
(2)写出工业上以氧化铝为原料制铝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文中涉及的合成材料是______。
(4)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垃圾分类回收好的做法,任写一条______。
四、实验题
24.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
Ⅰ.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
【设计方案1】:
(1)甲同学向盛有少量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逐滴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突然由_______色变成无色。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设计方案2】:乙同学取少量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表达交流】:
(2)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硫酸中的水稀释了溶液;大家认为,乙同学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_______7(填“<”、“=”或“≤”)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请写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Ⅱ.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丙同学对探究Ⅰ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
【提出猜想】:
(3)猜想①:;猜想②:和_______。猜想③:、。
【交流讨论】:
(4)丁同学认为猜想③一定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
【设计实验】:
(5)小组同学每人设计了一套方案进行验证,请予补全。
【反思评价】
(6)小组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3不合理,请阐述理由_______。
(7)除上述方案外,你认为下列______(填写序号)也可以对实验猜想加以验证。
A.B.
五、计算题
25.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用医用酒精来擦洗伤口,以达到灭菌消毒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药店买到的酒精有75%和95%两种浓度,75%的酒精可用于消毒,95%的则只用于擦拭紫外线灯。
(1)酒精的化学式为,据此可知酒精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比)。
(2)医用酒精的浓度是用溶质的体积分数表示的,忽略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下降,则配制1000mL75%的医用酒精需要使用______mL酒精和一定体积的水。
26.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工业等领域。工业生产中应先将硫酸加入反应釜中,然后慢慢地将纯度较高的铁粉逐步添加。某校实验小组模拟了该生产过程,他们将6g铁粉投入到100g稀硫中,充分反应后发现仍有少量固体剩余,称得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5.8g,求制得的硫酸亚铁的质量。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氮气用于制造氮肥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C.铁用来制造厨房炊具是利用金属铁的良好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干冰用于制冷保鲜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A
解析: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水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A符合题意;
B、能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故B不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是因为在氧气中氧分子多,硫接触到氧分子的机率大的缘故,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A
解析:A、尿素的化学式为,正确;
B、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化铁的化学式为,错误;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钙离子表示为,错误;
D、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氧原子表示为2O,错误;
故选A。
4.答案:A
解析:A、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但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城市生活污水能污染水体,不可直接排放,说法错误;
B、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则水中有异味时可加入活性炭除味,说法正确;
C、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依次为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说法正确;
D、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所以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通过蒸馏操作得到的水是纯净物,说法正确;
故选:A。
5.答案:D
解析:A.选择反应原理时要考虑反应速度要适中,过快或过慢都不利于气体的收集,反应原理简单、装置简便、便于操作、安全等因素,故选项归纳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选择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等,故选项归纳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化学性质中看它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等,故选项归纳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制取氧气发生的反应有:,,,三个反应化合价都有改变,实验室制取氧气发生的反应是:,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是:,化合价没发生了改变,故选项归纳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B
解析:A.积极植树造林种花种草,扩大绿化面积,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故选项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不能保障农业的丰收,不符合实际,故选项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C.提倡减少燃放烟花爆竹,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故选项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污染水资源和土壤,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D
解析:A、取用药品,试剂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污染试剂。不符合题意;
B、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应左物右码。不符合题意;
C、配置100mL5%的硫酸钠溶液,应溶液浓度较低,则密度与水接近,则需要水的质量约为(100mL×1g/mL)×(1-5%)=95g,即量取水的体积为95g÷1g/mL=95mL。量筒选择需要一次量完需要取用的液体,且尽可能用量程小的量筒。所以应选择100mL的量筒。不符合题意;
D、可使用烧杯溶解物资,溶解时可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B
解析:A、阿司匹林的化学式为,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故正确;
B、阿司匹林是由阿司匹林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C、阿司匹林是药物,使用时必须对症用药,感冒发烧服用阿司匹林应遵医嘱,故正确;
D、元素质量分数=,碳元素质量为12×9=108,氢元素质量=1×8=8,氧元素质量=16×4=64,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故选B。
9.答案:C
解析:A、图示中的反应物属于化合物,属于单质,故A不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不正确;
C、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故C正确;
D、化学反应均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D不正确;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食材保鲜,故A不符合题意;
B、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耗,但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霉变的大米含有黄曲霉素,会损害人的肝脏,诱发肝癌等疾病,不能使用,故C符合题意;
D、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适当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A、每增加1mL的氧气,氢气则对应消耗了2mL,当氧气体积小于2mL时,氢气有剩余;当氧气体积为2mL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反应中消耗氢气4毫升,选项A错;
B、氧气大于2mL时,氢气被反应完,有氧气剩余,虚线部分表示剩余气体是氧气,选项B正确;
C、当氧气体积为2mL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选项C正确;
D、每增加1mL的氧气,氢气则对应消耗了2mL,当氧气体积小于2mL时,氢气有剩余所以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氢气,选项D正确;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①②③④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8、11、16、11,②④属于同种元素,①②③④表示的是三种不同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②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④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二者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原子中,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其周期数,由③④的图示可知:③④核外都是三层,都位于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由①③的图示可知:①③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属于同族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A、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A错误;
B、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故B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溶解、溶液逐渐变为黄色,故C错误;
D、氯化钡和盐酸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A、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但加入的稀盐酸是过量的,引入了新的杂质,故错误;
B、和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仅除去了杂质,待提纯的物质也给除去了,故错误;
C、溶液能与过量的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是加入的氯化钙是过量的,就引入新的杂质,故错误;
D、杂质与铁粉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过滤即可,故正确。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即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的中和反应,也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改变,选项正确;
C、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选项错误,故选D。
16.答案:D
解析:A、离子都是带有电荷的粒子,但带有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中含氧元素,但是氯酸钾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C、燃烧都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D、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则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7.答案:(1)D
(2)E
(3)B
(4)C
(5)A
解析:(1)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小苏打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D;
(2)溶于水吸收热量的是硝酸铵,故选E;
(3)用作气体燃料是一氧化碳,故选B;
(4)稀有气体通电后会显出不同的颜色,可做电光源,故选C;
(5)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干电池电极,故选A。
18.答案:(1)牛肉
(2)A
(3)铁锈逐渐消失,溶液逐渐变成黄色
(4)
解析:(1)牛肉富含蛋白质,面粉富含糖类,菠菜和柠檬富含维生素;
(2)废弃塑料可以回收重新利用,所以投放到可回收垃圾中,故选:A。
(3)铁制品表明的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溶液是黄色的,故在除铁锈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逐渐变成黄色;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9.答案:(1)水
(2)℃温度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g
(3)150
(4)降温结晶
(5)b>a>c
解析:(1)水是最常用到的溶剂,故填水;
(2)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表示℃温度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g;
(3)℃时,a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a的质量为50g,故将60g物质a加入到100g水中,只能溶解50g,则可以得到溶液质量为150g;
(4)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a中混有少量c,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式提纯a;
(5)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溶质质量分数=,℃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b>a=c,将℃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时,a和b的溶解度都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保持℃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还是b>a,由于c升温后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了,c溶液变为℃时的饱和溶液,此时溶解度小于℃时a的溶解度,小于℃时b的溶解度,所以最后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b>a>c。
20.答案:(1)可再生
(2)置换
(3);
解析:(1)沼气可利用牲畜粪便发酵产生,属于可再生资源,故填:可再生;
(2)铁与硫酸铜反应硫酸亚铁和铜,反应属于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
(3)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式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1.答案:(1)混合物;增大与一氧化碳、氢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
(3)
解析:(1)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混合物;
将赤铁矿粉碎,增大与一氧化碳、氢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的碳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分别为2、2、4,反应前的碳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已知的数目分别为1、0、4,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种类不变,所以1个X微粒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化学式为;
(3)合成气中含有和,还原反应室发生的另一个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答案:(1)①D;F
②BC;玻璃棒;引流
(2)①c
②a
③e
④d
⑤b
解析:(1)①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集气瓶,故选D;
锥形瓶底面积比较大,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故选F;
②粗盐提纯会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蒸发皿、坩埚钳、铁架台、玻璃棒,故填BC;
粗盐提纯实验中为防止温度过高造成液滴四溅,还要用到玻璃棒;
在过滤中为防止待过滤液洒出,用玻璃杯进行引流,故作用是引流;
(2)①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需要验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证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证明气体较纯,故选c;
②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需要用手触摸,故选a;
③酚酞遇碱变红,故选e;
④厨房里的食盐和白糖可以品尝鉴别,有咸味即是食盐,有甜味即是白糖,故选d;
⑤白醋有酸味,白酒有酒香味,可以通过闻气味鉴别,故选b。
23.答案:(1)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
(3)塑料
(4)将厨余垃圾制成肥料,用于植物和花卉的养护等(合理即可)
解析:(1)水蒸发吸收大量的热,因此用水灭火能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火熄灭;
(2)工业上用铝土矿生产得到的氧化铝为原料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单质铝,同时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单质为氧气,氧化铝通电生成铝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塑料,文中涉及的各自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塑料;
(4)日常生活中,可以将厨余垃圾制成肥料,用于植物和花卉的养护等(合理即可)。
24.答案:(1)红
(2)≤;
(3)硫酸或
(4)会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而所得溶液为无色,则溶液中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
(5)②;①;氯化钡;产生气泡
(6)硫酸钠和硫酸均能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7)B
解析:(1)酚酞溶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向盛有少量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振荡,继续逐滴滴加稀硫酸,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观察到溶液突然由红色变成无色,即可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2)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溶液(但是无论怎么加水稀释,溶液的pH也是大于7),所以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小于或等于7时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3)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钠;反应后得到的溶液是无色,说明一定不含氢氧化钠);若硫酸有剩余,则还含有硫酸,根据已知猜想,则猜想②为:、;
(4)氢氧化钠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酚酞,反应后的溶液是无色溶液,说明一定不含氢氧化钠;
(5)方案1:向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加入少量锌粒,若冒出气泡,即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则猜想②成立;
方案2:向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若溶液变红,该操作中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就变红,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因为若含有硫酸,硫酸和氢氧化钠会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不会变红色,故猜想①成立;
方案3:根据实验结论猜想②成立,即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和硫酸,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会生成白色沉淀,则应该是向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可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
方案4:根据实验结论猜想②成立,即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和硫酸,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则向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加入碳酸钠粉末,若产生气泡,则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实验②成立;
(6)因为硫酸钠和硫酸均能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根据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故方案3不合理;
(7)A、铜和硫酸不反应,无法验证溶液中的溶质成分,错误;
B、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若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即可验证猜想②成立,正确;
故选:B。
25.答案:(1)4:1
(2)750
解析:(1)根据元素的质量比=(元素1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元素2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可知,酒精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填写:4:1;
(2)由题干可知,医用酒精的浓度是用溶质的体积分数表示的,根据公式:溶质的体积=可知,配制1000mL75%的医用酒精需要酒精的质量为:,故填写:750。
26.答案:15.2g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6g+100g-105.8g=0.2g
设置得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为x。
答:制得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为15.2g。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B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
C
溶液
溶液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D
溶液
溶液
加入过量的粉,过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
向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加入少量锌粒
若冒出气泡
则猜想______成立
方案2
向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
若溶液变红
则猜想______成立
方案3
向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加______溶液
若生成白色沉淀
则猜想②成立
方案4
向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加入碳酸钠粉末
若______
则实验②成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厨房中蕴含很多化学知识, 医生常用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